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泽东诗词里的传统文化情节

作者:lixixing  于 2009-7-2 09: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诗词书画|已有13评论

关键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诗词里的传统文化情节

 

李西兴

 

    文革后期搞批林批孔运动。当时我听说有位勇敢的老兄,把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里引用孔孟的话,摘录出来,送交中共中央,因此而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学过《毛选》,但至今只记得,里面有“心之官则思”(见《毛选》第三卷《学习和时局》),是引自《孟子》的。然而毛泽东诗词里的传统文化情节,却是非常之多,并且多与古代典故和诗词名句相关。这里举一个例子。

毛泽东在192910月所写的《采桑子·重阳》里,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句。是从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转化而来的。因为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是把天看作超脱人的情感之上的自然存在。因此,天是无情的,也是不老的。而人生一世,和天相比,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到19494月,毛泽东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诗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宣告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终结,具有划时代意义。全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句句有典故,字字有学问。首句中的“起苍黄”,暗喻“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百万雄师”见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虎踞龙盘”源自《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慨而慷”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追穷寇”见《孙子兵法·军争篇》:“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而毛泽东却主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剩勇”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当时晋中军元帅郄克统率晋国三军,出动战车800乘,会同鲁、卫、曹及狄人的军队,和齐国大军在卫国境内对垒。齐国的上卿高固,只身冲进晋军大营,用石块砸倒一人,并将其生擒。然后驾着缴获的战车回到齐国军营,向齐国的将士宣称:欲勇者,贾余余勇。意思是说:谁需要勇力,来买我剩余的勇力吧。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七律手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不幸爆发第三次国共战争。到1949年初,中共军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国民党军队。人民解放军挟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胜利之余威,士气极为高涨。以战争手段解决蒋介石的残余军事力量,已经是游刃有余了。同年325日,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当时,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早已于123日引退,住在浙江奉化遥控民国的政局。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出面主持议和。并加强长江防御工事,想阻止中共挥军渡江,使中国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从41日起,国共双方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到420日,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渡江战役,一举占领南京。毛泽东在诗中所说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主旨就是反对向敌人让步,避免使中国出现划江而治的局面。告诫人们不可学沽名钓誉的楚霸王。当年的楚霸王项羽,因对政敌汉王刘邦过于仁慈,留下无穷后患。后来楚汉双方讲和,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但是刘邦随即撕毁协议,命韩信组织大军追击粮尽退兵的楚军,最终迫使得项羽自刎于乌江。

在李贺诗里,“天若有情天亦老”描述的是什么情感呢?他的诗全文及序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里对上面的诗句就不一一解说了。总而言之,魏明帝曹叡(227-239)下诏,要把汉武帝(公元前140-87)所立的捧甘露盘的石刻仙人,从长安运到洛阳。当石人在荒凉的月光下,被起运出汉家故宫时,只有咸阳道旁衰败的兰花送行,石人乃潸然泪下。在这种凄凉的情景下,天若有情也会被感动的。

但是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天若有情天亦老”与“人间正道是沧桑”相联,其意思就大为不同了。

“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的《神仙传·麻姑》里,曾提到这样的话:“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从“钟山风雨”,到“天翻地覆”,毛泽东的诗已经指明,1949年中国政权之即将更替,乃是沧桑巨变的“人间正道”。面对如此惊天地而泣鬼神的革命壮举,天若有情,也必然会为之动容。由此可见,这首《七律》诗确实是气魄宏伟之作。

身为革命领袖的伟大诗人毛泽东,具有极其浑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功底。因此当年在欣闻前线大捷时,他才能挥毫写出这首开创新时代的大气象篇章!

 

                             ---200971日写于奥克兰

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3 回复 奔腾之海 2009-7-2 10:01
喜欢
3 回复 野木耳 2009-7-2 10:07
好!学习了。毛泽东诗词的自信和气魄前无古人,后人难追。
3 回复 DW02 2009-7-2 10:08
满肚子墨水儿!佩服!

写得真好!
3 回复 jeffersonforest 2009-7-2 10:36
典故介绍的真清楚,
满腹经纶!
佩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岂是西洋可以相提并论?
3 回复 pcw 2009-7-2 10:38
典故介绍的好.
4 回复 雪的烟花 2009-7-2 10:4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非常喜欢的句子。一直很欣赏毛泽东的气势和才气。真不愧为一代伟人!
4 回复 putongren10 2009-7-2 11:38
好注释
4 回复 homepeace 2009-7-2 12:02
毛泽东,大诗人
3 回复 daomeidan 2009-7-2 19:03
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显得更加大气!
4 回复 milu 2009-7-3 00:52
DW02: 满肚子墨水儿!佩服!写得真好!
肠子都是青的
4 回复 bobo胚芽 2009-7-3 09:50
毛主席的文学功底真是深厚啊,不会是一代伟人!
4 回复 lixixing 2009-7-3 13:13
bobo胚芽: 毛主席的文学功底真是深厚啊,不会是一代伟人!
谢谢评论!我猜测:你的“毛主席的文学功底真是深厚啊,不会是一代伟人!”大概是“毛主席的文学功底真是深厚啊,不愧是一代伟人!”“会”是“愧”之误。对吗?
4 回复 bbpp 2009-7-3 14:13
氣勢磅礡,豪氣干雲。縱橫古今,俯瞰南北。毛主席詩詞,誰與爭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8: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