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约请方舟子上海法庭见!

作者:寒枫109  于 2012-1-29 04: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70评论

关键词:

最新进展:韩寒约请方舟子上海法庭见!让我们拭目以待究竟谁笑到最后!

韩寒的律师可能是陶鑫良--著名知识产权专家

以下转录一些微薄留言和韩寒最新博文。



方肘子真J8蛋疼,过年不串门不逛庙会不滑雪不放鞭炮不学司马南夹脑袋,天天就知道掐掐掐。活半辈子脑袋上的毛都没几根了,也没见这美国名校毕业的生化博士有任何学术成果,牛逼就自己搞个事儿出来让别人掐。
五岳散人质疑到了方舟子这种完全是捕风捉影、声嘶力竭的程度,依我看直接上法庭得了。这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质疑,而只是通过自设逻辑进行的构陷。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种种不同,如果与他人不同都是罪过,你怎么可能自证清白?拿着小说语言与故事质疑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一疯子。
路金波一个写作者,其实是恰好、偶然地保存了足够证据,才得以保住自己继续工作的权利。而他的罪过,是因为16岁时顽皮,非要模仿成年人语气,非要摘抄大量自己并不真懂的知识。@方舟子 @赵晓 @肖鹰_Tsinghua@张放 @刘戈 你们这些博士、教授、长者,你们的质疑是否的确遵循了科学的精神和原则?

路金波韩寒回击一直不力,他只忙着给自己找证据。现在,他可以回答你们的所有问题。剩下的就不急占用网络资源,可以在法庭继续问答。只怕到时,方舟子也要回答一些其他问题。韩寒的“一个人答所有人”《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当作呈堂证供》

@许文广【质疑还是诽谤】方舟子对韩寒的指控是体现质疑权的言论自由,还是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诽谤,美国司法体系对两者的区分是:是“意见表达”还是“事实指控”。譬如方先生骂路金波是“猪”,属于意见表达。他言之凿凿称韩文他人代笔甚至明示此人是韩寒的父亲,当属事实指控。以涉嫌诽谤诉诸法庭是最佳选择。

@慕容雪村:我怀疑王勃有个写作团队,其人六岁能文,十五中举,民间甚至传说,他十五岁时就写出了《滕王阁序》,看看这些典故:“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一个自称童子的人怎么可能记得这么多典故?分明是背熟了现场默写出来的。 @慕容雪村:韩寒方舟子之争,已经到了寻章摘句、讨论对方是否用词不当的环节了,我觉得两个都可以歇歇了。许多编剧和畅销作家都有枪手,但我相信韩寒不是这样的人,枪手文和本尊文的一大区别在于性情,本尊总是想表现自我,而枪手却总是倾向于把自己藏起来,去模仿别人。韩文有性情、有脾气,绝不可能是枪手所为。 @慕容雪村:我和韩寒接触不多,还算不上朋友,我欣赏他,但绝对谈不上崇拜。这次之所以出来说话,就是因为方舟子的战法让我也感觉危险,让每个作者都置身于“韩寒困境”:你怎么证明文章是你写的?我有证人。证人没用,可能跟你串通好了。我有手稿。手稿没用,可能是你抄的。我有……有什么都没用,我就是怀疑你。 

韩寒父亲微薄展示家书:

韩寒最新博文:

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  (2012-01-29 03:51:38)
标签: 杂谈
离这场闹剧大幕的落下到了倒数第二天,我先正经回答一些问题了。
这也许是我倒数第二篇关于此事的文章。

       问题1:既然你一直觉得对方是在诽谤你,他们认定了你的文章是有人代笔的,为什么不上法院起诉他们呢?

       回答:……要年初七也就是明天才开门,等开门了我自然会上门,这样也正好可以由法院帮我认定一下手稿和当年文章的笔记,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都是由我亲笔写出。我也庆幸我留下了手稿,我在学校里创作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可以作证。我也为其他没有手稿和证人的同行担忧,怕你们有一天会被这样污蔑而百口莫辩。



      问题2:你早期的文章里出现了大量引用的书籍和英语单词,似乎已经超出了你的年龄范围,由此有人推定你的文章是你的父亲写的,你怎么看?

      回答:首先,我的父亲根本就不会英语,我们写作的风格也截然不同。他在故事会上发表一些多为农村题材的故事和散文,而我则写一些杂文和小说。他的文笔自然流畅,我的文笔故作老成、非常做作。这是非常非常好辨认的。我当年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我崇拜梁实秋和钱钟书,所以在模仿他们。之所以用很多英语单词是因为钱钟书也经常这样写。英语的单词或者一些生僻典故非常好使用,找一个词典或者生僻的学术书,翻看一些生僻词,记录下来,让文章发展的时候稍微拐一拐,就能很简单的使用进去了。可能这么质疑的人都是理科或者学术出身,但这是几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刚起步时候的象征,就是要把文章写的文绉绉,让人看着觉得好像这个作者很有学问。我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的确有比同龄人多很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甚至故意去阅读一些生僻的书,而且也很巧妙或者说很功利的使用了这些东西。毕竟几个生僻的英语单词而已,你现在给我一本字典和一本古书,我能把我塑造成贯通中西的教授。这样写的确唬人,而且会显得和自己的偶像接近一些。人不都是这样么,模仿自己的偶像,再离开自己的偶像,寻找到自己。写完《三重门》我开始反思,觉得这样太做作,从第二本小说就开始彻底抛弃了这个风格。第二本小说《像少年啦飞驰》就几乎没有掉一个书袋,没有引用一个英语单词,文笔也更加自然。有一定文学经验的人能够一看看出来,《三重门》其实还是比较做作的模仿《围城》,反而不像是一个成年人的作品。不过可能一些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的人无法理解。

        有人说,“幽默”的英语单词是“humor”,我这么小的年纪,不可能知道这个单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体液”。而我却知道,并写在了小说里,说明我英语功底了得。这么说是很牵强的,几个单词记下来很容易被刻意引用到书里。我当时也是忘记了“幽默”这个单词具体怎么拼写,所以才翻了字典,结果发现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体液”。包括很多的英语单词都是这样,只要活用词典,就能让你显得学识渊博。

        至于我的英语水平,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在汽车运动的专业领域,我比大部分的英语教授都要强,因为有很多专业名词组成,比如你们不会知道“missingfire”是“涡轮增压器的反延迟偏时点火”装置,你们也不会知道”sequential”是“序列式变速箱”的意思,不过出了专业领域,可能点菜都会困难,土豆和番茄都分不清楚。我的朋友春树小姑娘开玩笑说我不会说“葡萄酒”的英语。春树老师一直是个很可爱有才华的姑娘。不过不会说“葡萄酒”这也很正常,我不太喝酒,我只知道酒是Wine,但不知道葡萄酒是什么,甚至因为长久不说及“酒”这个单词,有一次甚至说成了翅膀。总体来说,我的英语水平不算特别差,但专业领域非常强,因为我们经常去国外比赛,我们的赛车工程师也经常是老外。

        以此来解释所有说我文章里引用了大量古书和英语单词的人,这是一个崇拜钱钟书的文学爱好者的初级入门模仿。这本书在学校里创作,同桌等人皆可作证。此书没有任何人的润色和修改,我也没有任何的后台与背景,此书一度没有办法出版,因为我没有门路(在1999年如果不是自费,出版一本书是大事件),《三重门》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退稿,后来作家出版社的袁敏老师听说了这件事情,主动把书稿要来。而这本书因为是一本批评应试教育的书,所以出版的时候遭到了很大的压力,还删除了不少内容,好在最终能够面世。我是一个没有任何门路,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学生,寄宿制一个月连吃饭和路费加在一起生活费共400元,我父亲当时在几十公里之外,他无论是从学生生活阅历和写作风格上来说都不可能有代写的嫌疑,我怎么可能有钱和能力又去找其他人代笔?

        很简答,有些书我粗读,有些书我细读,有些书我翻了翻,有些纯粹是为了引用而只摘抄一些,因为应试教育很无聊,所以这些现在看来很无聊的书在当时也不那么无聊,加上我偶像钱钟书的力量。后来从学校出去,海阔天空,一下玩疯了,就很难再读的进去这些书。到了几年前,我已经基本上不读书,但是我阅读大量资讯和杂志,一直保持阅读习惯,几乎每天的阅读量要好几万字。但是我少年时候度过的那些书,我基本都忘记了。很肯定的说,如果当时我的书不能出版,以我一直崇拜民国作家的性格,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学者。我很崇拜真学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三篇说民主的文章出来以后,我对很多只会掉书袋假学者很看不上,因为这都是我初中高中玩的东西,我深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别用掉书袋来糊弄我,我高一的时候都能掉的吓死你。而且那些民主理论著作基本都是一战二战前后面世,当今世界多有不同,包括科技也不甚相同,虽然那些著作依然大多没错,但不能用来作为行事和批判他人的准则。


        问题3:你的《书店》里说,当时你去新华书店看书,又舍不得买,有人查证全国从1982年就开始开架卖书了,不可能有书锁在橱窗里,所以断定你在撒谎,文章是你父亲代写。

       回答:我1982年出生,1982年全国书店开架肯定是不可能的,199几年的时候,很多书店还在闭架卖书,每个地方情况都不同。我所在的是上海郊区的小镇亭林镇,那里一直到我初中好像还在闭架卖书,那好像是我初二的文章,我回忆起小学的情景,肯定是闭架的,我小学零花钱很少,书的价格又在封底,当时服务员态度又差,放在柜台里不知道多少钱一本,所以每次买书都心惊肉跳。一直到我初三,我记得上海郊区的某些地方的书店里,一些工具书或者比较贵的书还是闭架的。不能因为新华书店曾经说过1982年全国将实现开架售书而信以为真,要以最终结果为准,新华日报好像在1945年还说过中国要多党制吧。


        问题4:我们做过试验,杯子里放上水,一个小时以内,纸团是不可能沉到底的。而当时是纸团,你为什么要写成布。

        回答:新概念复赛的问题,我父亲的文章里写的很清楚,绝对不可能存在作弊。到时候法庭也将把所有当时的证人找来。当时我构思的就是一个人生被水浸透,慢慢沉到杯底的过程。至于为什么要写成布,从当年手稿里,我看到我先写了一个干(因为要对应浸到水里以后的湿),然后后面那个字涂改掉了,改成了布,我猜测我当时的心情,可能是“干纸”不太顺口,“干纸团”又比较奇怪,因为几乎没有这么说的,所以改成了“干布”比较顺口。而且仔细回忆,我隐约记得我当时的心态,可能“布”字和“不”谐音,还可以发挥一些关于人生被浸染但人性中又有天然的反抗之类的一个伏笔,结果写到最后给忘记了。我应该还向同学表达过类似的遗憾,觉得如果写了这一层就更深刻了。你知道一个高中生,肯定当时很希望人家说他文章深刻。《杯中窥人》引用了不少东西,是因为这样才能在一个作文比赛中凸显才华,征服评委,有些内容是阅读的积累,有些内容真的是强记为了炫耀的。至于这张纸团最后有没有沉底,十三年前的有些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写完就马上交卷了,因为越快交显的自己越厉害,因为我的文章在构思的最初,它就是必须要沉到杯底的,所以到了结尾,我就必须要这些写。有人说这篇文章是我爸爸当场买通监考人代写的,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可以找来当时的监考人和组织方,还可以鉴定我的字迹。而且还是那句话,那篇文章和我父亲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那篇文章里为了装逼,我好像还引用了拉丁文,我父亲则不会任何外语。


        问题四,你说你“的地得”不分,但怎么有时候又分?

       回答:这三个“的”字的用法是很简单的,只要用点脑子,谁都会用。就是有的时候会用错。如果用心——比如在写考试文章,比赛文章,投稿的时候,就完全可以用对,甚至还可以帮助他人纠错,只要不用心,就可能用错。但我很烦在写文章的时候要考虑这三个“的"而打断思路,所以我曾经建议过如果能统一成一个白字旁的“的”就好了。我也有一阵子这样实践的,就是希望用白字旁的“的”来代替三个“的”,无奈好像响应者不多,到后来我自己也就不刻意只使用一个“的”了。

       问题五,你不接受电视的采访是因为怕口才木讷,有人代笔的事实被曝光么?

       回答:我不上电视是因为我不喜欢上电视,电视台的尺度是最小的,稍微说多一点就要被剪掉,而且我不喜欢化妆和捯饬,录电视也浪费时间。一个作家的口才觉得不能和这个作家的文采挂上等号,这绝对绝对不能成为衡量的标准,我知道很多作家甚至比我都不会说话,也不会交际,我已经算是作家当中非常够能口语表达和交际的人了。一个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的表达欲望更多是要集中在笔下,如果太喜欢说,或者说的很好,可能志向就不一定是写作了。如果按照必须能说会道才能成为作家这个道理,很多口才特别好的主持人或者演说家就必然是好的作家了。甚至我可以说,大部分作家上了电视是木讷的,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反差,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文字嚣张的往往温柔,文字犀利的可能平和,文字柔弱的也许强悍,就像络腮胡子往往经常爱唱张信哲一样。质疑者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在生活里的形象必须要符合他的想象。反而,我认为,作家就不应该经常上电视,因为作家必须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的进入到他的作品里,我很遗憾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问题六:有人说,你的文章《求医》中,你说你上学时候被传染了疥疮,但有人指出那种痒的方法不是疥疮的痒的方法,反而是肝炎的痒法,你父亲得过肝炎,所以你父亲帮你代笔了。

       回答:我已经说过,我父亲和我的文笔截然不同,只有一个模仿民国作家的我才能写出那样有点做作的风格。至于痒法不同,这个纯粹是披着医学的外衣,为了抹黑而故意抹黑了,为了栽赃而栽赃了。完全失去科学精神,只是在忽悠路人,能骗到一个算一个了。当时这场病在我们好几个寝室传播,那是真的很痒,到处都痒,难道我痒的方法和痒的地方必须经过某人的同意么?而我没怎么听说过得了肝炎会全身发痒,可能是特例吧,我不太了解。退一万步,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哪怕我什么病都没得过,我也可以这么写。希望这位朋友自己得一次疥疮,再得一次肝炎,他就知道了。


       问题七:有人质疑,你在书里提到的一个成语是一首七十年代的歌里的,你这样的岁数是不会听的,只有你的父亲才会听。

       回答:我父亲的文章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你无权决定我必须听什么歌曲。你也不能根据出现了四个字就判定出我必然是听了那首歌曲。这种话看似好像很有逻辑,很有欺骗性,其实完全是谬论。

      问题八:你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你的小说里多次提到大学生活。你应该是有一个大学生帮你代写了吧。这个证据非常的明显。

      回答:胡闹。


(题外话:今天我的父亲微博上发出了他找到的两份家书,有邮戳,虽然美好,但我觉得特别心酸,这些本都是属于私人和家庭的温馨回忆,却被被迫用来自证清白,而且可能还有人要逼着我们去做年代鉴定。这两封家书应该可以证明一切。如果还要加罪于我和我的父亲,我已无话可说。也请方舟子老师鉴定一下家书。)
     
      另外,由于给母校松江二中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我希望在这一两个月回到母校,进行一场演讲。希望母校的校友和老师们可以捧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1

拍砖
1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0 个评论)

2 回复 xqw63 2012-1-29 07:00
韩寒不需要证明什么,方舟子也没有诬陷,只是质疑,韩寒竟然跳这么高,让中国人想入非非。
到法庭根本是无稽之谈,民众质疑CCTV假唱,某名人质疑范XX假胸,也要上法庭寻找答案?
咱如果是韩寒,可以根本不理会方舟子的质疑,继续写自己的东西,因为,只要是自己的东西,任何人都推翻不了的。
在现今中国假货盛行的情况下,民众对这样跳脚辩解不得不胡思乱想了
1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8:11
xqw63: 韩寒不需要证明什么,方舟子也没有诬陷,只是质疑,韩寒竟然跳这么高,让中国人想入非非。
到法庭根本是无稽之谈,民众质疑CCTV假唱,某名人质疑范XX假胸,也要上 ...
方舟子已经不是简单的质疑了,他一直在断言韩寒是人造的, 文章是他父亲写的,等等。

转用别人的评论:

@许文广:【质疑还是诽谤】方舟子对韩寒的指控是体现质疑权的言论自由,还是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诽谤,美国司法体系对两者的区分是:是“意见表达”还是“事实指控”。譬如方先生骂路金波是“猪”,属于意见表达。他言之凿凿称韩文他人代笔甚至明示此人是韩寒的父亲,当属事实指控。以涉嫌诽谤诉诸法庭是最佳选择。
3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1-29 08:28
xqw63: 韩寒不需要证明什么,方舟子也没有诬陷,只是质疑,韩寒竟然跳这么高,让中国人想入非非。
到法庭根本是无稽之谈,民众质疑CCTV假唱,某名人质疑范XX假胸,也要上 ...
韩寒本来并不需要辩解,可是众口铄金,他还是害怕了,不愿毁了自己的形象。方肘子的言语已经构成诽谤和诬陷,应该走过法律程序。但是我怀疑中国的法律对此事的执法程度。

上面的漫画已经完全说明了事情的荒谬程度。
2 回复 dwqdaniel 2012-1-29 08:39
无为村姑: 韩寒本来并不需要辩解,可是众口铄金,他还是害怕了,不愿毁了自己的形象。方肘子的言语已经构成诽谤和诬陷,应该走过法律程序。但是我怀疑中国的法律对此事的执 ...
我刚看了方舟子的博客,对《求医》的质疑,我太气愤,可这家伙的地方却无处留言,骂不到他。韩寒写的《求医》本身只是一篇文章,不是一份证词,不是一份司法笔录,要求它的严谨。作品里事件有生活中的影子,但作品有加工、虚构、夸张等创作方法,不能用生活中的事件在作品里有没有完全再现来评判作者的真伪!幸好韩寒没写科幻小说,不然说不清楚了这事儿,老方是否非叫韩寒抓个外星人来看看,或者叫他把赛车开出光速证明一下。。。

韩寒终于放出胜负手,支持一下。
2 回复 卫灵 2012-1-29 08:48
xqw63: 韩寒不需要证明什么,方舟子也没有诬陷,只是质疑,韩寒竟然跳这么高,让中国人想入非非。
到法庭根本是无稽之谈,民众质疑CCTV假唱,某名人质疑范XX假胸,也要上 ...
理性。
2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1-29 08:56
dwqdaniel: 我刚看了方舟子的博客,对《求医》的质疑,我太气愤,可这家伙的地方却无处留言,骂不到他。韩寒写的《求医》本身只是一篇文章,不是一份证词,不是一份司法笔录 ...
方肘子好像得了出名Fever,烧不退啦~
2 回复 dwqdaniel 2012-1-29 09:02
无为村姑: 方肘子好像得了出名Fever,烧不退啦~
他才没发烧呐!想名利双收而已,脑子清醒得很,他向来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打名人专挑没权的”。当然,他有权利挑软柿子,他这种是小骂大帮忙,是有深刻历史传统的,房玄龄、纪晓岚、包青天,都这德行,深得朝廷欢心,呵呵。
3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04
dwqdaniel: 我刚看了方舟子的博客,对《求医》的质疑,我太气愤,可这家伙的地方却无处留言,骂不到他。韩寒写的《求医》本身只是一篇文章,不是一份证词,不是一份司法笔录 ...
微薄不能关评论。 韩寒的微薄支持他的多, 方舟子的微薄骂他的多。

是的,韩寒终于出手了。 在网络上吵来吵去永远也辩不清。
2 回复 nsa130 2012-1-29 09:08
xqw63: 韩寒不需要证明什么,方舟子也没有诬陷,只是质疑,韩寒竟然跳这么高,让中国人想入非非。
到法庭根本是无稽之谈,民众质疑CCTV假唱,某名人质疑范XX假胸,也要上 ...
方舟子不是质疑,他是要废了韩寒这个人,他也不是打假,他是泻私愤。打着"打假"的旗号的,不一定是正义之师。
3 回复 dwqdaniel 2012-1-29 09:09
hanfeng109: 微薄不能关评论。 韩寒的微薄支持他的多, 方舟子的微薄骂他的多。

是的,韩寒终于出手了。 在网络上吵来吵去永远也辩不清。
方舟子的博客已关闭了评论功能,挨过锤子的人,还怕个评论做什么?切!不齿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1-29 09:20
看来几位好友的话,知道些端倪了!
2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26
nsa130: 方舟子不是质疑,他是要废了韩寒这个人,他也不是打假,他是泻私愤。打着"打假"的旗号的,不一定是正义之师。
说得非常对!
1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33
fanlaifuqu: 看来几位好友的话,知道些端倪了!
你要证明10年前的文章是自己写的。朋友作证不算, 手稿可以是抄的,反正要冤死你。 因为是高中肄业生,所以用了几个英文单词就不可以。17岁的少年称26的女医生为小姑娘就不可以。  翻老, 你怎么证明你那些博客是你自己写的?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1-29 09:35
hanfeng109: 你要证明10年前的文章是自己写的。朋友作证不算, 手稿可以是抄的,反正要冤死你。 因为是高中肄业生,所以用了几个英文单词就不可以。17岁的少年称26的女医生为 ...
等方肘子找到我,告诉你!
1 回复 活水涌泉 2012-1-29 09:35
方舟子让我头疼,这个人真够闹腾。
3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40
活水涌泉: 方舟子让我头疼,这个人真够闹腾。
主要是心胸狭隘,偏执。但真正有权势的人他不敢打。
2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43
fanlaifuqu: 等方肘子找到我,告诉你!
那我先去通知方舟子了。
3 回复 布衣人 2012-1-29 09:48
方舟子自夸道,十年打假上千。平均3至4天打一个,严谨的打假他视同儿戏,职业打手,见谁咬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回复 活水涌泉 2012-1-29 09:48
hanfeng109: 主要是心胸狭隘,偏执。但真正有权势的人他不敢打。
中国特色呀,那个司马南也不是好东西。
3 回复 hanfeng109 2012-1-29 09:53
活水涌泉: 中国特色呀,那个司马南也不是好东西。
司马南就是个笑话。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2: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