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唢呐 陪床杂记(9):推荐制与处方药

作者:light12  于 2011-3-27 05: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1评论

时间: 3 24 2011 03:27  
作者:金唢呐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海纳百川



陪床杂记(9):推荐制与处方药


金唢呐


今天办理出院手续,准备下午出院,外边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在农村生活过的北方网友都知道,下雪对于寒冷地区的农作物尤其是小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农谚有“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雪花的隔热保温作用根本不是靠打井浇水能替代的。不管怎么说,老天爷总算是给农民有了个交代,今年又可以吃白面馍馍了。

到了交费处一算账才知道,就这么一个普通手术也花去了上万元。其实本可以在老芦说的那种“区级二甲医院”去做,交通极为方便、可以省去我很多送饭花在路上的时间不说,价钱也便宜,估计有个一半的价钱就能拿下来。不过不敢啊,一是那里的水平低、条件差,我都看不上眼,病人会答应吗?再说即使病人答应,我要是这么干了,还不让人背后戳戳点点,下半辈子抬不起头来?说到这儿,我倒想起另一个话题,就是国外医疗体系的“推荐制”和药品销售中的处方药管理制度。“推荐制”是我造的词,正规的说法是不是应该叫“转诊制”或者是“分级医疗制”,懒得去查了,反正这个坛子里的网友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当年在国外,对西方国家的医疗体制中最反感的做法就是“推荐制”和处方药。一是太麻烦,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二是没必要,觉得这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中国真正实行了“推荐制”和处方药,对于缓解大医院的看病难、看病贵,小医院的病源不足、医生待遇差,以及大医院大处方、全民共同努力培养耐药菌等诸多问题,有望得以缓解。当然,这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在中国短期内毫无实行的可能。

我最初听说“推荐制”这回事还是跟留学生聚会有关。八十年代的时候,在国外某同胞宿舍聚餐,有位老同志吃别人从国内带来的月饼,不小心把牙齿硌掉一块,牙神经露在外边,疼得他呲牙咧嘴乱叫。我们吃饭的地方离大学附属医院非常近,不过几百米,我们直奔而去。在医院门口碰到一个中国留学生,人家告诉我们说像拔牙这种活这里根本不接,这儿的口腔科只接口腔癌、颌面整形之类的病号。不仅口腔科,其他科室也一样,像他所在的小儿科,都是些儿童白血病之类的患者,他来了快一年了,普通的小儿感冒一个也没见过。而且告诉我们这里不是谁想来就能来得了,除了急诊,必须有小医院或诊所推荐才能接受,也就是说只接受下级医院看不好的病人。看我们发懵,他又告诉我们正确的程序:离这里稍远的地方有个牙科诊所,你们可以过去看看,去之前最好先打个电话预约。当时我们几个给气得破口大骂,资本主义真他妈的腐朽,老子拔个破牙也这么罗嗦。不过说归说骂归骂,最后还是得舍近求远,到那个私人诊所拔牙去。

后来我又留心了一下,任何发达国家,不管采取什么医疗保险模式,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还是德国、日本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都有类似的推荐制度。这些保险体系不管是谁付钱,是完全个人承担(fully private)、完全社会承担(fully public),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别承担(partly public,partly private,实际上,目前工业国家已没有完全由个人或国家承担医疗费用的国家,只有主次之分),都必须有这个推荐制度做保障。

如果没有一个制度保证“小病去小医院,大病、疑难病去大医院”,一定会出现中国这种开大处方、滥开检查单的情况。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发言就会说到“国家应该增加对医疗的投入”、“保证医疗制度的公益性”这些亘古不变的真理、深受“盐慌子孙”热捧的大而无当的废话、屁话,殊不知如果体制不变,无论国家投入多少钱,也不够糟蹋的。而在吴委员长“五不变”的前提下,谁也没办法让一个有权有势的官员到一个社区诊所去就诊、转诊,这就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Henk Bekedam)有句名言:“世界上惟一一个头痛就要接受CT检查的地方,就是中国。”我曾经就此问过一家大医院院长,没想到人家非常理直气壮:“老贝说得还真没错,这种情况在中国确实存在。不过你让他来当院长试试,他也得这么干,而且就应该这么干。不这么干怎么办?来看病的净是些头疼脑热的常见病,开几片扑热息痛(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瓶装的3分/片,锡箔包装的5-8毛/片)就把患者打发走了医院怎么办?我们那些CT、核磁共振什么时候用?花那么多钱买的仪器就那么闲着?连员工的奖金都发不出来,医生就要闹事,院长就得下台,把这些大医院都搞垮了患者还到哪看病去?”

要想保证医疗保障体系正常运转,依我看必须有制度保障、医生自律和来自患者的监督和反抗。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有自律一说,各行各业都是一样,只要为了钱,什么不要脸的事儿都能干得出来,古人的“慎独”(假如确实有过的话)已荡然无存,众人一起干都不怕,更不要说私底下干。中国也没有针对药品提成、回扣之类的监督惩罚制度,医生的这部分收入基本上属于合法收入(或称灰色收入),根本没人管,而且医生们也拿的理直气壮:我们不拿,无非是肥了那些医药代表的腰包。一种出厂价仅为15.5元的癌症辅助药“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的“大家拿”,最后卖到患者手中的价格竟涨到213元,价格几乎是出厂价的14倍。

另外,据我所知,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也是维持一个大医院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手段,各大医院都在程度不同地鼓励这种做法。这些提成、回扣只有一部分是直接进了医生腰包,还有一部分是留在了科室,没有这些钱,合同制护士只能拿800元的基本工资,靠着这些钱连吃饭都很难保证。现在的医院说是国家全额拨款,但据我所知,虽然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大多数医院从上面得到的拨款只够发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医院院长们的说法,这点钱就是“维持费”。员工的津贴、奖金怎么办?冬天的取暖费怎么办?那些临时工的工资怎么办?这些都要靠医院自己从患者身上去“创收”。一个省级的大医院,每年收入大概十亿元左右。那些一栋栋新盖的大楼、和世界发达国家同步的仪器设备,只有部分是靠上面拨款,有些还要自己从过度检查、开大处方来解决。不如此办理,就跟不上“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潮流,就要被淘汰。据我所知,发达国家的大医院也多是复杂检查、开大处方,他们也同样存在不这样做就无法生存的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他们这么做有合理性,因为他们接受的都是基层医院简单检查、小处方解决不了的病人。

当初我对洋鬼子医疗体制另外一个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对“处方药”的严格管理。拉肚子吃两片诺氟沙星(氟哌酸)、上呼吸道感染用点抗生素,也非得到医院挂号开处方,然后再到外边药店拿药,乃洋鬼子脱裤子放屁的又一铁证,实在让人不爽。所以,以后出国,背包里一定放几片沙星和抗生素,省得再受这份洋罪。不仅是我,几乎所有我知道的留学生“出国行李准备清单”没有缺了这一条的,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氟哌酸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到了国外自己受憋,花钱多少不说,实在太麻烦!还好,这“处方药”制度在国内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实行。几乎所有的药店都不用处方就可以买到除杜冷丁(哌替啶)、地西泮(安定)外的任何药物,根本没有人执行什么Rx(处方药)和OTC(非处方药),即使赶上什么3.15消费日也不要紧,药房里设个坐堂大夫,一切也都解决了。而且医院里的药房也是要什么开什么,毫无任何障碍。医生最怕的就是病人不肯拿药,看一次感冒通常是中药西药几大包,回来后吃一半扔一半,好不爽快。

说到这,让我想起在国外遇到一位同胞的血泪控诉。“俺孩子在国外发烧38度多,小脸通红,满怀希望去看医生,以为这国外的医院有多高明。没想到大夫笑容可掬地说了一堆废话,归纳一下就是四条: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必要时用冰袋敷一敷、或者风扇吹一吹。不给俺孩子打吊针也就算了,中药更不敢指望,至少也得给盒红霉素、给几片退烧药吧。这是俺有生以来,第一次空着手从医院大门走出来。药没开,钱可是没少要,就这么几句小屁孩都知道的废话,让我几个小时的盘子白刷了!这种狗屁医生,放在俺们东北这嘎达非挨揍不可。还是自己的同胞亲啊,新老留学生们这个给几片阿莫西林,那个给几代板蓝根、感冒冲剂,孩子吃下去四五天就好了”。

记得老芦有篇文章谈到自己亲人在国内看病时“被用药”的情况,表示哪天杀回国去,那狼牙棒一不打贪官,二不打污吏,首先要拿丧尽天良的医生问罪。我接触的留学生和海外侨胞提起洋白狼也有咬牙切齿的,尤其是孩子他妈,不过人家多是些只收钱不开药的控诉。

回过头来看,“处方药”管理和医生控制开药的做法,实际上有它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抗生素的滥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其他疾病可以“穷人吃面包、富人吃蛋糕”的做法,不同阶层选择不同的药物,但抗生素不一样,滥用的结果一是引起真菌感染,二是培养出大量耐药菌,而这些耐药菌可以感染每个人。经过愚昧的患者、黑心的医生、不负责任的政府长达几十年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培养各种耐药菌的目标在中国已经实现。比如说,同样是喹诺酮类药物(即“沙星”类药物),国外的药敏试验(即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结果要比国内好得多。

为了对付这些耐药菌,就要研制出新的抗生素。首先,现在新药研制比过去难度大得多,手续也复杂,新药研发速度未必跟得上耐药菌生成速度,所以临床上出现了对现有抗生素都耐药的所谓“超级细菌”,因这种细菌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也时有报道。但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更重要的是新药价格昂贵,而且有时为了保证耐药菌的延缓出现,还要有意地提高价格。抗生素中“好药”的概念跟其他类别药物不同,不仅仅是副作用小、作用强,而且要使用的人少,这样耐药菌才会少。也就是说用的最少的抗生素往往是效果最好的抗生素。为了保证用的人少,就必须提高药品的价格。最后的结果是,碰到耐药菌感染时,富人、享受良好医疗保障制度的患者问题不大,还有贵药、好药可用,但穷人就会因看不起病而等死,或者是因病返贫。

滥用抗生素尽管在中国尽人皆知,但实际上谁也没办法。若像洋鬼子那样只收挂号费不开药,患者肯定接受不了,医生挨揍是早晚的事儿;再说医院和医生也不干啊,抗生素的药费收入无论在哪个医院都是大头,少了这一块医院就难以生存。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倒认为碰到普通的感冒发烧不如开中成药,像双黄连口服液,成份是金银花、黄芩、连翘,也没什么副作用,可能还会多少有点作用,即使没作用也没关系,大不了以后再打吊针。用上几天中药病好了,还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中药就是神奇,这不,才用了几天感冒就好了。”

【未完待续】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5 回复 dwqdaniel 2011-3-27 06:00
如今的医院就一黑社会,三座大山之一
8 回复 light12 2011-3-27 06:56
dwqdaniel: 如今的医院就一黑社会,三座大山之一
  
3 回复 yulinw 2011-3-27 10:11
   俺也有一大堆的体会~~
1 回复 Giada 2011-3-27 12:21
难怪这喇叭是金的,这人一吹就这么长。
2 回复 light12 2011-3-27 16:36
yulinw:    俺也有一大堆的体会~~
你的体会被人批过地
2 回复 light12 2011-3-27 16:37
Giada: 难怪这喇叭是金的,这人一吹就这么长。
老婆娘的裹脚布
3 回复 yulinw 2011-3-27 17:55
light12: 你的体会被人批过地
   所以后来就 啦~~
3 回复 Giada 2011-3-28 11:11
light12: 老婆娘的裹脚布
不过你喜欢啊。
4 回复 light12 2011-3-28 11:17
Giada: 不过你喜欢啊。
我喜欢
2 回复 Giada 2011-3-28 12:34
light12: 我喜欢
  
0 回复 light12 2011-3-29 09:39
marnifan: 偶也稀饭
Giada 不喜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4.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5.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3/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08: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