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以曹汝霖回忆录为例谈谈如何读史(一)

作者:light12  于 2012-10-10 07: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8评论

 

时间: 2012-10-09 周二, 下午5:30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以曹汝霖回忆录为例谈谈如何读史

芦笛


一、“十年磨一剑”与“一年磨十剑”


马悲鸣出来谈史,依据是曹汝霖的《一生之回忆》。这书是他毕生修习的《葵花宝典》。早在11年前他与林思云合作通篇胡说的《策马入林》时就用为立论依据。 11年过去了,那书仍然是他发宏论的唯一依据。用贾岛的诗来说就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如此读书,不像读史,倒像是古人所谓“治经”了,那不是治月经不调,而是终生只看一本儒家经典,反复来回打磨。文天祥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就是这种亵渎智力的蠢事。区别只在于,马悲鸣把曹汝霖的回忆录当成经书,终生“治”之,治出来的是脑筋严重失调,专门看到作者没说过的话。马氏“治史如治经”,治出了自身的幻视幻听,不亦怪哉?

过去屡有网友来信,问我如何寻找与阅读史料。马悲鸣出来胡说八道一番,倒提醒我可以以曹汝霖回忆录为例,演示一下看这类书该注意什么。这样才能“一年磨十剑”而不是马氏的“十年磨一剑”,最后还磨得脑筋不调,磨出了幻视幻听。


二、关于治史的一封信


小伙子:

你好!谢谢来信以及你对我的谬赏,我是个票友,不是科班的史学家,玩历史是出于兴趣而非专业目的,过去从未受过史学研究的专门训练,所以你要让我像科班教授那样指导你是没希望的。我只能说一下科研的一般方法。事实上,我就是用这套来研究历史的,它是否正确,我心里并没有谱。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科研经历,不管怎样,笼统说一下原则吧。

研究历史,首先当然是要选定领域。到底是想搞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外国史。古代是哪个朝代,近现代史又是哪个分支,是中共史还是国民党史,是人物还是事件,等等。

选定领域后,便是熟悉史料,先从阅读通史开始,亦即泛读你选定的那个领域里的所有的重要史书以及有关的论文。现在网络上下载史书相当容易,论文也可以从中国知网上去调出来(如你在学术机构工作,应该可以利用公家的帐户免费检索调阅),要做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当熟悉。

熟悉了史料后,就是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选题,在过去的阅读中,你应该注意处处使用逻辑思维,不放过一个你觉得情况不明或是叙述不能自洽的地方,从而找到要研究的课题,再有针对性地去进一步查阅史料,查阅的地方无非是公共图书馆,最全的就是中国知网吧,检索方式无非是输入关键词。在透彻研究了相关材料后,再运用逻辑推理,给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解释来。

这就是写史学论文的一般方式,我附上一篇旧作,供你参考。必须强调指出,以我看来,票友要战胜科班,只能靠自己的逻辑思维优势,学文科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都逊于理工科出身的,因此他们给出的解释很容易就从逻辑上找出破绽。我附上那篇文字就是想演示这一点。

待到论文写多了,你对某段历史或某个人物的认识自然也就丰富全面深刻起来了,此时即可写出专著,而原来的零散的专题论文就可以用在专著中,杨奎松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史书,都是先前的论文集中起来加以进一步编缀而成。

这就是大概的治学程序吧,主要还得靠你自己去努力,祝你成功!

芦笛


三、曹汝霖回忆录撷萃


曹汝霖身处中国天翻地覆的重要时代,目击或亲身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晚清立宪运动、“二十一条”谈判与签订、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等,见过或是相当熟悉重大历史人物诸如慈禧、光绪、摄政王、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蔡锷等人。因此,作为那段重要历史的见证人,他的回忆录是重要的历史证言,蕴藏着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值得学者去进一步发掘。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由小见大”,而不是看了反而出现马氏幻视幻听。

1)晚清的市政建设

晚清新政,意味着按西方模式全面改造传统生活方式,其改革内容无所不包,除了在政治上效法西方立宪,制订西式法律,建立西式国家机构,在经济上兴修铁路、开办工厂矿山,奖励民间工商业外,在文化上废科举、办洋学堂外,甚至还包括改革狱政,进行市政建设。

今天的读者出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隔膜,往往容易忽略次要方面的改革。看过来人的回忆录,往往能提供当时的生活细节,有助于我们对那古老的原始世界获得较为逼真的认识。

在旧作《刺刀逼着盖起来的厕所》(载香港《新维》杂志)中,我指出, 北京的公厕是八国联军用刺刀逼着北京人民盖起来的,而马路也是在晚清才改造成了可以让人行走的通道。我援引了齐如山的回忆录,告诉读者拳乱前的北京街道是什么样子:

“据著名的戏剧艺术家齐如山介绍,那时北京的大街中间有条所谓的'雨路','各大街之雨路,都是高与人齐,矮者也有三四尺高,两边的便道也很宽,但除小商棚摊之外,其余都是大小便的地方,满街都是屎尿,一下雨则都是水洼。雨路上头,浮土都是一二尺深,步行可以说是万不能走,所以北平有两句谚语:“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又有两句是“不下雨像个香炉,下了雨像个墨盒​​。 ” ’”

但我不知道那“雨路”是怎么形成的。看了曹汝霖回忆录,我才知道,它其实叫“御路”,也就是“皇路”,其实是“官路”或“公路”的意思,其出现乃是吏治腐败与人民缺乏公德心相结合生出来的宁馨儿:

“入清后,地方行政方面有巡城御史。每隔数十丈,有一看守所,等于警察,至今尚有夜间提灯笼巡街者,直至设立警察而废。巡城御史之俸给,尚照清初所定,从没有增加,等于枵腹从公,难免受居民之贿通,遂将整齐之大道,分为三段,中间一段为御道,高出数尺,供车马人行。两旁稍低之道,架棚设肆,售卖鱼肉、菜蔬之类。晴则尘土飞扬,雨则泥泞载道,路狭人稠,拥挤不堪。至大明壕之上,亦盖瓦房,且设店铺,每年挖沟两次,都在人民家里开洞淘挖,秽气薰人,因之内城本来整齐清洁之街道,搞得杂乱无章。”

这意思是,“巡城御史”的工资太低,因此收受居民贿赂,听凭他们在马路上搭建摊棚,只将路中间的一段留下来作通行用,称为“御道”。大约棚户摊贩都往御道上倒垃圾,日久天长它就高出了路面好几尺,而且尽是尘土,以致根本无法行走。而那所谓“大明壕”本来是条下水道(明沟),可居民竟然在上面盖瓦房。于是每年疏浚时,都只能在人民家里开挖。真是乌烟瘴气到无法想像。

我记得80年代北京有的街道也被摊贩占用,搭起了永久性摊棚,只留下了路中间窄窄的一条供大众行走。区别只在于现代摊贩们没向路中间倾倒垃圾,使得那“御道”高出两旁数尺。

这面貌直到推行新政后才改观:

“至庚子后,始派肃王善耆,为管理京师工巡事务大臣。后设民政部,即任肃邸为民政部尚书,始开始整理市政,将内城大道旁之棚铺,一律拆去,恢复旧观,改修马路,由内城展至外城。但护城河工费太巨,尚未疏通,大明壕上之房屋,亦无法拆除。当时虽属专制王朝,然拆民房须给补偿,无此经费,即无法拆除,尚有恤民公道之意也。”

这善耆就是肃亲王,川岛芳子她爹,是晚清最开明的皇族。他担任民政部尚书时负责北京市容改造,在作了补偿后,将马路上违章搭建的棚户一律拆除,恢复了马路原有的面积,并用碎石铺设路面,使得北京变得像个城市的样子了。

据他介绍,北京的警察也是肃亲王建立的:

“肃王开始设警察,聘日本川岛浪速为顾问,设内外城厅丞,专司市政,内城厅丞为章仲和(宗祥),外城厅丞为朱桂莘(启钤),于是内外城均添修马路,编查户口,每家编门牌,盗贼案顿减少。”

有了警察,汪精卫谋杀摄政王的阴谋才破产(其实若把那废物炸死了,大清反而能获救也未可知。对大清的垮台,摄政王立下的功劳再怎么着也比毫无寸功的孙中山大到不可胜计):

“汪在地安门什刹海银锭桥下埋设炸弹,是处为摄政王每朝必经之路,正在工作之时,被巡警发见逃走。”

而案件的发生更加促进了北京警务建设:

“自汪案发生后,北京特设巡警部,由北洋大臣袁项城推保赵秉钧长部,并调北洋有经验之警察数十名为警察官,至是北京警察规模始具。”

他的这些回忆与他人的记述一致,可以视为基本可信。当然也有矛盾之处,例如他先说汪精卫埋炸弹被巡警发现,后又说案发后北京才特设巡警部。不过这问题不是太大,估计是原来也有巡警,但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待到案发后才专门建立了该部,赵秉钧出任部长,并把他在天津训练出来的警官带到了北京,于是由肃亲王开创的北京警察局至此才真正具备了规模。当然这推测是否成立,还需要更直接的史料验证。

可笑的是,马悲鸣十年读一书,最后居然没看见上面引用的那些话,却硬说“中国的警察制度是曹汝霖一手组建的。这也是其一大功”!您说这幻视幻听是怎么炼成的?

2)官制改革何以似是而非

曹汝霖说,袁世凯的政改决心很大,“以朝廷既决意立宪,自应照立宪国成例,改为内阁制,其它不适用于现代之官署,亦应审核,应留应废,以利推行新政”。不料这却引起了军机大臣瞿鸿机和满族大员们的疑忌,以为袁世凯是想当总理,“政权操之总理,岂非成了独裁,又谓君权下移,流弊更甚”。

曹汝霖于此叹道:

“夫责任内阁,成为立宪国通例,总理权限,自有宪法规定,何能成为独裁?至君主之权,亦定之宪法,王大臣并此而不知,何能行立宪政治?”(注:老曹不会用标点,此处两个问号原来都是句号)

大员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成立了四不像的内阁,设总理大臣一人​​,副总理两人,均钦派,仍每日奏对,不设公署,下设章京数人。另设铨叙局(执行吏部事)、公报局、印铸局等,等于换汤不换药”。

老袁时任直隶总督,任所在天津,这次是被召到北京来主持政改的。改成这个样子,当然要大失所望:

“项城抱了改革政治热心而来,而所得者适得其反,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出京前夕,在北洋所设宴通请王公大臣,下及馆员,并演话剧,剧名'朝鲜烈士蹈海记',寓有讽刺警惕之意。剧情大意,朝鲜顽固党争名夺利,与一烈士争论,烈士对顽固大臣,力说朝鲜不变法,即将亡国。顽固大臣只顾权利,不肯改革。有一大臣调停其间,一面劝烈士不宜鲁莽,一面劝大臣,强敌当前,若不变法,何以图存。大臣不听,后日本进兵,迫王退位,烈士痛哭流涕,演说一场,跳海而死。剧情切实现势,语语打动心弦,使听者惊心动魄。”

可见由一群对立宪政治毫无认识、只知宫廷权力斗争的废物去主持政治改革,会闹出何种笑话来。曹汝霖当时参加了官制改革的设计工作,提供的内幕信息很有参考价值。

3)慈禧的疑问

慈禧曾召见过曹汝霖,垂询立宪的事,两人的对话非常精彩:

“问:听说他们国会里有党派时常有吵闹的事?

对:是的,因为政党政见不同,故议起事来意见不能一致。

问:他们党派哪一党为大?

对:那时有政友会,是由伊藤博文领导的,又有进步党,由大隈重信领导的。政友会议员人数较多,在开会时,因政见不同,时有争辩,但临到大事,朝议定后,两党即团结起来,没有争论了。臣在日本时,适逢对俄开战问题,争得很厉害,后来开御前会议,日皇决定宣战,两党即一致主战,团结起来了。

太后听了,将手轻轻的在御案上一拍,叹了一口气说:唉!咱们中国即坏在不能团结!

对:以臣愚见,若是立了宪法,开了国会,即能团结。

太后听了很诧异的神气,高声问道:怎么着!有了宪法国会,即可团结吗?

答:臣以为团结要有一个中心,立了宪,上下都应照宪法行事,这就是立法的中心。开了国会​​,人民有选举权,选出的议员,都是有才能为人民所信服的人,这就是领导的中心。政府总理,或由钦派,或由国会选出再钦命,都规定在宪法,总理大臣有一切行政权柄,即为行政的中心。可是总理大臣,不能做违背宪法的事,若有违宪之事,国会即可弹劾,朝廷即可罢免,另举总理。若是国会与政府的行策,不能相容,政府亦可奏请解散,另行选举。所以这个办法,各国都通行,政府与国会,互相为用,只要总理得人,能得国会拥护,国会是人民代表,政府与国会和衷共济,上下即能团结一致。臣故以为立了宪,开了国会,为团结的中心,一切行政,都可顺利进行了。

太后听了,若有所思,半顷不语。我正想再有垂询,预备上陈,皇帝见太后不问,即说下去吧。 ”

由此可见,慈禧确实是个厉害的政治家,深知晚清的痼疾就是官僚阶层四分五裂,这大概就是她最大的苦恼。因此,她对立宪开国会的担心,就是这党争会不会导致国家瘫痪,是以一上来就抓住这最要紧的问题。曹汝霖的回答令她非常惊讶,她实在无法想像,为何容许公开的党争反而能使国家团结。很明显,对曹汝霖作出的解释,她限于知识与视野,既无法理解,也不可能信服。

事实证明,她的疑惑是正确的。民初实行的宪政之所以无法工作,就是中国特有的“党争”毁掉了一切。先是国会不顾国家存亡决于俄顷,以刁难总统为职业,接连搞垮内阁,使得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迫使老袁解散国会,帝制自为,导致南北分裂;后又是“府院之争”引来张勋复辟,最后南北公开分裂,军阀混战。曹汝霖许诺的“立了宪,开了国会,为团结的中心,一切行政,都可顺利进行了”在哪里?

这次陛见,让曹汝霖对慈禧太后留下了深刻印象:

“仰窥太后,目光炯炯,声音不高不低,对于奏对,不厌求详,一再下询,想见她对于立宪,似感兴趣,更可见她思想并不顽固,可惜平时没有人以各国新政灌输上陈。设使戊戌变法,南海任公诸公,先拟全套变法计划加以说明,各国强盛,都由立宪开端,以祛除其救中国不救大清的错觉,我想以翁师傅等的渊博,傅以南海诸先生之学贯中西,若将各国因立宪才能兴盛之故事上陈,未必不能得太后的同意。惜乎当时维新诸君子,求进之心太急,而光绪帝因搁置王照一奏,竟一日罢斥全部堂官,操之过急,反激起守旧者之反感,失此机会,真是可惜。以余之观察,太后是精明强干,喜揽大权,不甘寂寞之人,只要使她面子上不失为无权之人,或即可敷衍过去,亦未可知。”

他对康梁在戊戌变法中的躁进的批评非常中肯(顺便说一句,他对戊戌政变的介绍与今日史学界的共识相似:“时袁方在天津小站练新军,谭嗣同密往袁之旅舍,告以皇帝将遇大难,非你带兵入京围颐和园,无法救驾”)。但我个人认为,即使慈禧太后被康梁说服,戊戌变法也是要失败的,盖康梁根本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何等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两个对西学一无所知的人来作西化改革的总设计师,岂不是靠盲人领路?但若不是康有为想谋杀慈禧,则帝后也不至于成了死仇。那么,后来的拳乱也就不会有了。中国承受的损失也就不会那么大,而大清也未必会垮得那么迅速。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3 回复 翰山 2012-10-10 08:15
你这个转载,下回要短一点,太长,没有人读。
2 回复 总裁判 2012-10-10 08:27
长短不是主要的,可读性以及读者的兴趣,才是主要的。
3 回复 light12 2012-10-10 08:31
翰山: 你这个转载,下回要短一点,太长,没有人读。
没人读就不会开批斗会了
3 回复 light12 2012-10-10 08:31
总裁判: 长短不是主要的,可读性以及读者的兴趣,才是主要的。
YES, SIR!
3 回复 dwqdaniel 2012-10-10 09:21
有点道理,文章长是长了点,献花!
3 回复 light12 2012-10-10 11:18
dwqdaniel: 有点道理,文章长是长了点,献花!
还有许多
2 回复 闲云野鹤一忽悠 2012-10-10 11:32
阿笛有转头的倾向哎
2 回复 light12 2012-10-10 11:37
闲云野鹤一忽悠: 阿笛有转头的倾向哎
转头到哪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4.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5. 郭文贵6月11日报平安直播✊️✊️✊️, 6月10日有关海南航空的公告的回复 [2017/06]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7: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