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三中全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

作者:云起石  于 2013-11-28 07: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政治杂谈|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三中全会, 意识形态, 分析

三中全会的意识形态分析

作者:听风看雨通三统

三中全会在八天前结束,通过的公报当晚发表,三天后公布了全会通过的决定。很多人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发现和把握其中的商机,包括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本文只是就意识形态角度,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希望理清楚一些问题。之所以这样,不是本人要凑这个热闹,而是在于三点原因。

首先,从全面规划,而不是规划某个领域的深化改革的定位来分析,以及决定起草小组的规格高过党的代表大会报告起草的规格——大会报告起草小组,一般是总书记担任组长,中央宣传部长和一位不是政治局常委的副总理任副组长;而这次决定的起草小组,总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常委,也是书记处负责人和担任政治局常委的副总理任副组长——来看,这份决定,都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改革的基本纲领的完整宣示。对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等问题,属于要言不烦,但绝非套话。这些表述,既丰富了对于指导思想和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认识,属于理论的创新,也需要对基本原理做深入的、辩证的分析,才能理解这些创新的渊源和脉络;

其次,改革固然声势很大,但也说明触及了更深的深水区,其间的尺度的把握,不是一些鼓噪或者公开发表的谈话,就能完全说清楚的。一些舆论鼓噪,甚至有误导的嫌疑,至少可以说是在某种立场上的一厢情愿的成分太多。这是市场化时代,观念和媒体信息提供者的一个基本的策略,更带有某种倾向性。因此,如果不分析指导思想这个角度,甚至说不能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分析这份决定,就不可能把握住决定的精神实质。对投资的机构、个人而言,那些个机会,搞不好就会成为“陷阱”;

最后,就是一些人对这次决定规划的一些改革内容,有相当的疑虑。坦白地讲,就是怀疑这是一些人鼓吹的“打左灯向右转”的“最后一步”的纲领性文件。这也需要做一些辨析,才能真正解除一些疑虑,进而把这些疑虑转化为坚持正确方向的有力的、广泛的监督。这种基于正确、全面认识,而不是简单的概念化认识的,人民群众出于自身利益,对具体的改革进程的监督,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直接实现形式,更是对改革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是对改革的真正的决定性的支持。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这里就简单地做一下分析。

第一,关于左右舆论对全会结果的态度

 

在会议前,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一波舆论造势和斗争。涉及了关乎所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争论。表面上是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预测,实际是意在通过会前的舆论斗争,对会议产生影响,使会议的结果,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全会公报公布后,左右两派都找到了可以使自己兴奋的亮点。

 

(一)左右两边各自满意的内容

 

就左派而言,有三点足以兴奋。第一,就是在全会公报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定为对整个新一阶段的改革,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这不仅仅是“马列毛邓三科”的意识形态谱系的简单套路的罗列,而是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其实没有“无意”的虚悬之后,对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回归;

第二点,就是强调了共同富裕。去年大会前,就有关于共同富裕的争论,其核心在于,是否在现阶段,就要把共同富裕作为和解放、发展生产力同步进行的中心工作,或者说检验工作的核心的、现实的标准提出来。最后,大会报告鲜明回答了这个问题,共同富裕成为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要求。而今的全会决定,据参与起草的人士介绍,要求就是,凡与改革,特别是新的改革举措,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除非有绝对的必要,一律不写进这次全会的决定中。而共同富裕列入全会公报和决定,且提出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设想,就说明共同富裕将不再是改革发展的结果,而是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对于贯穿整个新时期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如今有了一个深入的、辩证的认识:公平正义,直接的硬约束是共同富裕,不仅是改革的目标,更是改革的现实动力和基础。没有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成果,不仅不具有正当性,更不具有可持续性。左派显然可以对这个认识表示欢迎;

第三点,就是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中,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活力”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创造力”的关系,就是摆明了事实上的主导和辅助的关系。这是两种所有制各自的属性和优势的正确体现。这就使国企的改革,杜绝了私有化的方向,规定了激发活力,更好承担基本制度和战略使命、社会责任的方向。

与左派的欢欣相对应的,就是资本市场的波澜。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把这当做资本势力失望的表现。而在决定全文发布后,则是资本市场的“反弹”——有人预测,决定会在19日发布。但却“提前”到了15日,这是周末,且是在18点,股市收市后3小时宣布,将在19时发布。这应该是鉴于股市重挫后的临时的“救市”举措。这可以被解释为对决定中的一些具体的“亲资本”的内容的“良性互动”的加持,也被左派认为是对中共的政策的“劫持”的表现。

那么,该怎么认识这个决定呢?

(二)正确认识中央的权威与人民主体性的关系

 

如开头所述,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施政、改革纲领的全面阐述。推进改革作为治国理政,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要着力点,这是很清楚的宣示。这不仅要有认识,有决心,更要有足够的行动能力。这个行动能力,一是危机和足够的物质条件的激励、支持;二是相对于各个群体、各个利益集团的权威地位;三是灵活的政治技巧。从决定的内容看,最直接的增强改革力度的措施,就是新设立的两个机构。一个小组,一个委员会,使得最高领导人,可以直接地掌握、行使某些原来分工负责的权力,在最高层真正完善、更好实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从政治策略的角度看,这也是以“集权”来推动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深化的重要措施。事实上,总书记由此成为“准核心”,虽不能达到核心的程度,即在中央集体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下政治决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地位,但由于统揽各项权力,使总书记可以最大程度地直接了解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形成最权威的意见,并引导中央集体的大多数成员,将自己的意见上升为中央集体的决定。

因此,认识这次会议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对最高领导人要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本人认为,只要是站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立场,对最高领导人,都要有基本的信任,但不能迷信。

要有基本的信任,是因为只要坐到那个位置上,就不可能有任何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的考虑,可以压过得到正面的历史地位对人的激励。中国有13亿以上的人口,中共有8,500多万党员。每十年都只有一个人可以坐到那个位置。对这样一个政治人物,最强大的诱惑,或者说唯一的目标,就是在历史上留下尽可能正面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具体的措施,会有一些人不理解、不接受。但是,他既不会做出不理性的决定,也不可能背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立场。同时,这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有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的支撑,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权力、物质资源支持的领导人。对问题和时代发展趋势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不仅仅是个人的天才和禀赋的结果,更是这样一个体系的成果。实践证明,在今天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这其实是一个最有效力的体系。因此,不论从德行还是智力上,我们都应该有基本的信任。

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戈尔巴乔夫等政治领导人,其本意也不可能是因私害公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苏联解体, 苏共中央政治局,相当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成员,没有一个成为新贵或者富豪。这说明,出于良好的愿望,也有可能因为认识的偏差,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人民日报》发表了总书记亲自主持全会文件起草的过程的综述,以及书记处负责人、文件起草小组副组长的长文,都明确宣示了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绝不能犯全局性的颠覆性错误的坚定信念。由此,我们可以对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最高领导人,有充分的信心。

再有,如前所述,最高领导人也不是孤立的个人,也是有一个体系向他提供信息,因而可以向他施加影响;有一个组织作为权力的基础,但同时他也是组织的一个代表。而组织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而是由各种利益关系组成的。现实的社会利益关系,形成了各种利益偏好和思想观念,都会在组织中有自己的代表。因为这些代表的作用,因为一些群体的小团体的利益偏好,都会对最高层的决策产生影响,也会使一些决定的传达、落实中出现一些“耗散”甚至扭曲,直至被搁置、被歪曲。因此,对具体政策落实和改革过程的强有力的及时的监督,对实际情况和人民意愿的有理有节的表达,其实是人民群众对中央的最有力的支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最高领导人,对党中央,我们要有基本的信任,但不能迷信盲从。具体说,对全会的决定的精神,我们要有自己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有效的贯彻落实。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正落实,更是改革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的最好的实现方式。

(三)用辩证法挫败一些人的变戏法

 

必须认识到,近年来,一些人歪曲中央领导人的意图,乃至整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技巧越来越花哨,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接的造谣传谣,宣扬一些“另一条路”的主张,是很容易被戳穿的。真正能造成影响的,基本就是一种变戏法的手法。

所谓戏法或者魔术,就是利用一些技巧和声光化电的手段,利用人的生理局限,以及一些常识确立起的思维定势,巧妙地营造出“当场亲见亲闻”,在逻辑和常识上又不可能发生的“事实”。整个的过程都是“真实”的,最后的结果,却是“超乎想象的神奇”。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常人难以看破的信息不对称,突出某些表象,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表象,而以真正的“内部信息”,制造出其实很自然的结果。而观众因为完全被表象吸引,无暇去分析那些真正的技术,最后就只能在表象引领的“自然的观察分析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的反差下,感叹“神奇”或魔术师的高明。

比较一下,我们在联欢会上,由一些人表演的小魔术,或者街头卖艺的戏法,我们是很容易看破的。而一些有相当水平的魔术,就是专门的魔术师以外的人群,虽然知道那是魔术,却不能看破其间的巧妙。这里固然有专业与非专业、高水平与一般水平的差异,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个人的联欢会上的表演,以及街头的杂耍卖艺,都没有一个系统为这个表演提供“后台支持”。那么,这个表演的表象与“内幕”之间的差距,就是有限的,自然容易被外行看破;而那些在大舞台表演的专业的魔术师,在技法上确实有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技术系统在支持他,营造出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表象,这些技术系统的支持,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营造出的效果,又占用了观众当时的全部精力,自然就很难被看破了。一些对公众进行误导的言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魔术师,一般都是出场演出,大家花钱买票观看,观众娱乐,魔术师也只赚个门票钱的分成。没有哪个魔术师,会把观众的财产都骗走。而有些不肖之辈,就会把自己的魔术戏法,吹嘘成“神功通灵”,控制住人的精神,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

有些人在“解读”中央的决议和领导人的言论、文字时,是很会做一些“标题党”的处理的。表面上看,似乎都有出处,都合乎逻辑,实际是只突出了部分事实和内容,而遮蔽了一些更有价值,或者说具有“但书”的作用的内容。这样,他们的一些片面的分析,在占有相当优势的媒体,以“集团优势”发布,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混淆一部分非专业人员的视听。这样,以表象误导人民群众,又以直接间接影响到决策层的一些力量,在政策制定和细化的过程中,施加各种影响,最终达成其意图,造成令“小伙伴们”瞠目结舌甚至痛心疾首的结果。

当党中央能够保持清醒,不犯错误的时候,这种混淆,会在一些投资活动中造成混乱,就社会而言,使资源错配,就个人而言,很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如果党中央或者一些干部出现了思想意识的模糊动摇,与这种变戏法的活动呼应起来,就有可能造成全局性的错误。如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付这种变戏法的活动,其实办法很笨,也很有效,就是要原原本本地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指导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基本路线和指导思想,再自己认真研读文件,就可以以辩证法挫败一些人的变戏法了。

当然,必须承认,人的知识、阅历、悟性等,是有一定差异的。那种变戏法的活动,总是可以迎合一些人的模糊认识和利益偏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积极宣传对中央精神的全面、正确理解,就可以把这种变戏法的活动造成的影响,从整体而言,降到最低,保证党的路线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下面,就要对一些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23: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