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传统文化与党文化的双重构成

作者:尹胜  于 2017-9-22 07: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大崩溃与大动荡|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3评论

文化是源自于精神信仰的,精神信仰体现出来的现实结果就是文明,信仰是对真理的发现和对正义的遵循,文明就是对真理和正义的实际体现,也就是说文化是围绕文明展开的种种表现形式,始终是围绕着信仰展开的。文化直接关系到人的本源,所以也几乎关涉到人方方面面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思想意识和习惯行为两个部分。思想意识包括了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种种认知与认识,而行为习惯则是思想认识的具体体现,或说表现。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均是指向精神信仰的,并以精神信仰为终极归属和存在为根本意义的。一个人的人格养成,也就是一个人的品格如何,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上,这个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就体现了我们的人格,这个人格又是靠文化思想来加以塑造的。我们把对人的人格塑造分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进行集中的培养塑造,那就成了教育。

然而在这上面的逻辑链上来看,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不是明确指向一种精神信仰的,我们暂且不谈这个精神信仰本质的优劣以及是否符合真理与正义,首先连信仰的基础都不具备。也就是说,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文化,源自于精神信仰,而最后的终极意义又是指向精神信仰的。而中国文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终极意义并没有精神信仰可言,仅仅只是世俗层面的,或说生物本能欲望层面的,极为原始和低级的权力和利益。

既然对人的人格塑造培养是教育的实质,那么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是体制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四种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而中国的家庭文化根源依旧还是所谓传统文化主导的,就是以儒家为主,释家和道家为辅。而儒家思想目前对中国社会的人格形成影响最大的和最为深远的就是“孝廉”的奴隶思想。可以说,孝廉是儒家文化实现“王道”思想,维护强权专制最为有效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提倡虚伪道德的孝廉思想,让每个中国人以最基本的家庭为单位,都参与到既当奴隶而同时又自觉培养奴隶中去。孝的本质就是不平等,绝对单向的服从,就是父权剥夺子权,夫权剥夺妇权,让每个人从小就学会服从和顺从,在毫不自觉中形成奴隶人格,从而最终达到王权对人权的剥夺,实现王道的强权统治。这个孝文化,其理论基础就在于孔子的三纲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孟子的五常“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妻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至始至终贯穿的都是尊卑等级思想。由于中国汉语文化没有超越世俗的精神信仰,所以也不存在平等与自由,从而也没有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创立。我在前文已经论述过强权意志是出于人的原始本能欲望的利益占有,所以,才有了统治者依靠强权对大众的奴役和掠夺,如此,中国也没有具有普世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普通民众的生存也从未有过真正的保障。在没有保障的社会里,父母因为自身的利益,也就积极的向子女灌输孝的思想,而内在的实质是父母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这样,一代代,一辈辈,就在这种文化思想下,便塑造了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奴隶人格。也正因为这样的现实是苦难和痛苦的,所以,中国人的心中同时又兼具了权力崇拜和强权思想,期待自己拥有强权,从而自己不再受到奴役,同时又可奴役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原始本能欲望。

人的本质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对于人的人格塑造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社会需求的本质是直接指向一个族群的精神信仰。然而中国社会由于缺乏精神信仰,所以,也没有自由精神的产生和宗教的文化传统,所谓的体制教育完全沦为政治教育或者是被权力和统治阶级所操控。在清朝以前,皇权专制时期,社会教育主要在于忠君思想的培养,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以梁启超和章太炎为代表的,主要的体制教育在于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培养,加之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然而在建国初期,党派专制之下,体制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对理想主义的信奉与对党的忠诚。而文革之后理想主义事实上已经破灭,对党的忠诚也基本不存在精神实质,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社会再次回到民国时期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育,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激发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主导下,整个社会罔顾中国汉语文化没有文明的事实,编造谎言和篡改历史真相,从中寻求民族骄傲和爱国热情,以期以此凝聚民心,达到奴役和统治大众的政治目的。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被党权所垄断,他们借国度和民族之名,以集权利益为核心,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佐以虚无的理想主义和虚伪道德规范,而形成的一种党文化。党文化严格上并不具有信仰的意义,甚至连理想也不具备,仅仅只是权力和利益的实质,所以其道德、理想和现实都充满了假大空,正是这种假大空的党文化,再加上家庭教育灌输的孝廉奴隶思想,几乎就成了中国现实文化和教育的全貌,而社会教育基本就在这个环境中很难突破,个人教育由于缺乏信仰和传统的个人意志与独立思想培养,很少有人能够完成自我教育。就此完全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还是一种奴隶文化的专制教育,大众的人格依然还是专制和奴隶人格,普遍大众还是愚昧和愚蠢的。

虽然近代互联网兴起,但在当局进行多方位的言论封锁与限制,仅仅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缓慢觉醒。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民性入手,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并积极的寻求自我救赎,寻求精神信仰依托,以及认知这个族群和历史的真相,探讨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如此,这个群体相较于整个中国社会庞大的人群来说是极为少数的,同时这些少数人根本上又缺乏精神信仰和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思辨能力,也并不具备自由平等的人格精神,还处于相当感性盲目的程度,无法形成一种实际的社会价值和具有文明意义的社会潮流。再则,没有宗教神权和其他组织对专制权力的制衡而未能形成自由空间,所以,中国依旧没有自由平等的精神土壤,所以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这是对中国教育背后文化实质的概括,那么,主要的传统文化和当文化这二者在现实教育中是如何表现的呢?有哪些事实依据来证明呢?我将在下面的文章里去讨论——《以政治目的和功利实用为核心的教育》去进行叙述。

欢迎资助

Paypal me

https://www.paypal.me/SHENG699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6 回复 sousuo 2017-9-22 07:33
传统文化到了现在只剩传统,没了文化,现在的人,从八十岁往下,基本都是被党文化塑造出来的。

就是极右,也基本上是用党文化反党。
7 回复 浮平 2017-9-22 22:07
在绝对服从权威和讲明道理之间有个时间平衡和方法平衡的关系。

比如,东方西方在言行上都会对幼小儿童管教和限制,discipline。 什么是对和错,什么时间如何讲明何种程度的道理,孩子不听时采用什么方式,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就会导致不同的后果,说服的理由和方式越能被接受,勉强的成分就越少。 家庭教育中并不是完全的自由和绝对的平等对等,也不是不合理和无效的规范,规范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个性和群性间的关系是什么,规范的一致性又是什么。
5 回复 量子在 2017-9-27 21:03
给大家摘录一段唱词;张艺谋任总导演的京剧《天下归心》里郑庄公的净场唱。

天下归心  郑庄公

古柏寒流云卷河汉惨淡
坐幽苑心烦闷意兴阑珊
星点点 月弯弯
点点弯弯落杯盘
低头怅望杯中月
我仰面把酒问青天
天行有道阴晴转
月缺可期月再圆
为何壮怀多磨难
情义关前举步艰
忆当年
忆当年 整河山
兴百业 开乾元
旰食宵衣沥肝胆
为国为民为家园
我曾披甲平战乱
我将沙场变桑田
我叫百姓得饱暖
我令那千家和睦万家团圆四海晏然
到如今普天同乐国泰民安我的心难安
彷徨高处不胜寒
形影相吊何孤单
孤单
身为人主却孤单
问天 问天
我抚膺长叹问青天
天哪天
你为何不睁公道眼
你为何缄口不开言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 06: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