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赏画》之十八:闲读穆时英

作者:苏小白  于 2016-10-4 23: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书赏画|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闲读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现代小说家。笔名伐扬、匿名子。浙江慈溪人。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小说《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发表成名。1932年在《现代》杂志创刊号发表小说《公墓》,为创刊首篇作品,成为现代派健将,因其年少多产而风格独特,时人称为“鬼才”。

 

穆时英是“都市文学”的先驱作家,他的作品,表现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大都市畸形病态的社会生活,写出了那些被生活压扁、扭曲、变态的灵魂,重点写了那些戴着快乐面具而在苦痛悲哀中挣扎的人们。写他们在疯狂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同时,刻画出他们的辛酸与伤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作家采取了色彩、音律、高节奏的表达,用意识流,心理分析的种种方法,使小说显得光怪陆离。

 

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两极对立。第二本小说集《公墓》,转而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在小说技巧上着意学习和运用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的现代派手法,与刘呐鸥、施蛰存等形成中国文坛上的“新感觉派”。被时人称为“新感觉派圣手”。

 

周末无事,选读了他的四个短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南北极》、《公墓》和《上海的狐步舞》。
 

《咱们的世界》与《南北极》同属反映底层人对上层生活的一种冲击与反叛。《公墓》写初恋的美好与爱情的圣洁美。《上海》则是作家新感觉派的有力之作。前三个小说的共同之处是,皆是通过“我”的自述,而《咱》和《南》中,语言节奏、变化多,整篇似一气呵成之作;而《墓》作者的描写更加诗意,色彩、声音的运用奇妙独特。《上海》一作却象一首大诗。整篇运用了通感、排比等手法,大类勾勒白描,在显现生活原貌的同时,能使读者听到那里面一群人的呻吟与喘息。

 

下面摘录几段作者小说中的精彩之笔——

一、“兄弟,你还没明白事儿哩,这世界吗,本是没理儿的,有钱才能活,可是有力气的也能活----他们有钱,咱们凭这一身和铜皮铁骨就不能抢他们的吗?”
 
“做好百姓就不能活----妈的,做强盗去,人家抢咱们的,咱们也抢人家的!”
 
“从眼犄角儿上溜了我一下,就小眼皮儿一搭拉,小嘴儿一撇,那小脸儿绷的就比贴紧了的笛膜儿还紧,仰着头儿往旁边看。”-----《咱们的世界》
 

二、“啊,上海真是天堂!这儿的东西我全没见过,就是这儿的人也有点儿两样。全又矮又小,哈着背儿,眼珠儿骨录骨录的成天在算计别人,腿像蜘蛛腿。出窝儿老!这儿的娘们也怪,穿着衣服就像没穿,走道儿飞快,只见那寸多高的高跟皮鞋儿一跺一跺的,好像是一对小白鸽在地上踩,怎么也摔一交。那印度鬼子,他妈的,顶叫我纳罕,都是一模一样黑太岁似的,就像是一娘养的哥儿们。”------《南北极》
 

三、“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的,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白漆的腿的行列。沿着那条静悄悄的大路,从住宅的窗里,都会的眼珠子似地,透过了窗纱,偷溜了出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处的灯光。”
 

四、“跑马厅屋顶上,风针上的金马向着红月亮撒开了四蹄。”-----《上海的狐步舞》

 

其中小说《公墓》写很跟童话一般,将一段初恋的故事,演绎得比端木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还要美。

 

2003 放鹤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3 02: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