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何日笑春风

作者:春花秋月何时了  于 2017-5-27 19: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垃圾何日笑春风          

    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城镇生活垃圾的清运量为1.5亿吨,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全国生活垃圾累计存放量已超过90亿吨,占地100万亩。全国668个城市中,有1/3被垃圾包围。还有3.5亿亩农田受到垃圾污染,而在农村垃圾堆更是比比皆是。治理垃圾污染的压力与日俱增,如果不采取措施,垃圾污染的灾难很快就会出现。近年来,疯狂上演的以邻为壑,异地偷倒垃圾现象,使城市垃圾问题更加凸显。
    垃圾的处理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对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德国,街边五颜六色的分类垃圾箱几乎成了一道风景,把垃圾分类做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另外,丹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把垃圾、废物“变废为宝”,通过垃圾回收利用产生能源,为国民提供热能和电能的国家之一。
    在亚洲,到过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由于有最完善的循环经济立法,确保了垃圾分类的资源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尽快的学习和赶上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水平,还国人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地洁净的宜居环境,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迫切愿望。
    打开网络搜索,键入“垃圾分类我的中国梦”,立刻呈现各地试行垃圾分类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其中让人振奋的莫过于“垃圾分类狂人张峰屹的中国梦”。在云南省昆明市,把垃圾分类视为“爱人”的张峰屹是昆明最大的一家再生资源产业公司的负责人,从事垃圾分类回收已有11年。尽管实行了垃圾换鲜花、食用油等惠民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张峰屹说:垃圾分类的现状不容乐观。
    网友北方神马还对“不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建设垃圾分类站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来源”设想了多方共赢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出: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还可以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
    城镇化运动正在乐此不疲的遍地开花,让更多的人们过上城市生活,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然而如学者所说:城镇化应该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揠苗助长的手段。否则将事与愿违,好的愿望将可能会演变成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尤其是垃圾和废水的处置不力,恶臭的环境污染会愈演愈烈。久而久之让我们陷入覆水难收的困境。
    把垃圾扔在垃圾箱内,污水倒入下水道就行啦,既简单又便捷。然而这种“先城市化之乐而乐”,却增加了“后环境保护之忧而忧”。
    2017年初传来了“绿色地球”的创始人汪建超,在四川成都垃圾分类创业之路的报道。这是新年伊始我听得到的最令人振奋的消息了。
    汪建超,这个80后的年轻人,毅然辞去了微软公司年金几十万元的工作,告别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举家从北京迁到成都,和朋友一起,开始了绿色地球的第二次创业。工程师变身“垃圾王”。
    其实我们的“环境保护法”早在1989年底就頒布施行了 ,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形成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气候”。改变人们的旧习惯真的就那么难麽?
  这些年常听到去过台湾的人们一种说法:“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这是他们在台湾走马观花的印象中,觉得台湾人好有礼貌,好亲切,社会秩序也很好。在台湾体验到与大陆不同的气氛后,便志同道合的得出了这个结论:就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没有断裂过,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而台湾作家廖信忠对这个流行的说法却不予认同。他说:我并不认为现在台湾所谓“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气氛,跟中华文化传统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大陆社会现在的毛病,台湾都曾经有过。过去台湾人也曾经买票不排队、也曾经爱乱丢垃圾,爱随地吐痰,不守公德心。出国也曾经是一幅暴发户形象,不时有某国旅社酒店拒接台湾团的新闻传出。
  但是,台湾比较幸运,在约三十年前开始走上了一条与大陆不同的路。尽管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还是开始走了。就拿流过市区的小水沟来说吧,以前台湾一样有很多臭得要命的河呀沟的,住在两岸的居民一样直接把垃圾往窗外一扔,方便嘛!河道又脏又臭,又养蚊子,卫生很糟。大家都在抱怨,但也没有人去改变,因为有个博奕心态,别人扔,自己不扔,那就吃亏了。河水也不会因为我一个人不扔而改变。
  后来这些河道开始整治了,配合了更强制的法律。一开始,居民也是觉得生活习惯受影响而怨声载道,不想配合,只是害怕触犯法律受到罚款才只好不情愿地照做了。可是时间一久,这些小河也变得干净了,河两岸变成公园,环境卫生变好,生活质量高了,连带这”亲水房”的房价也开始变高,大家都受惠。
    与之相比,中国大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先期投入大,且利润薄,政府积极性不高。但是,当我们把视野转向现实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年“清水衙门”的环保局,如今已是最肥部门之一了。环保问题最重要的是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之所以屡禁不绝,说到底是因为长期用以来,排污与治污已经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成为垄断性权贵集团的利益组成部分。今天依然“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足以证明这一点。
    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许多物质是不能用焚烧方式处理的。比如废旧电池、塑料、人造棉等垃圾,焚烧后会产生氯化物等有毒气体和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如果将有害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恶化,会导致鱼类死亡。
    二恶英是国际上公认的剧毒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不管在欧洲还是日本,垃圾焚烧炉周围民众都出现了癌症高发区。在国内也发生过抵制“垃圾焚烧场”,群情激愤的恶性事件。体现了人们保护自身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事实证明,从源头上阻止乱扔乱吐的不良行为,离不开强制性的法律约束。但前提是:我们的执法者要先守法,先做出个样子来。法律才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如果我们的违法主体是来自执法者,哪麽一切都另当别论。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则报道:一场“流星雨”降临日本首都东京,为了便于人们晚上在市内观看这个天文现象,东京市长建议减少照明。结果当天晚间东京的照明只是平时的一半,不少人家只开一盏台灯,仅仅只是一个“建议”。社会学家说:这表明人们对社会的认同度高。而我们在这方面就“抱歉”了,往往令行也难禁止。记得有一次为了打击汽车超载,某市出动数百人,上路设卡堵截,对违者惩处罚款。为了争夺“罚款权”,四家带“大沿帽”的执法部门竟大打出手,舆论哗然。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提高政府和法律的权威性,树立让人心悦诚服的公仆形象,构建有效社会认同感是治本之策。“人盯人”的执法方式有失粗放。近年来各级“督查组”从天而降,在四面八方纵横驰骋,就是“人盯人”执法方式的升级版。不能从根本上激活各级政府的职能,改变其瘫痪状态。而是靠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人,用“游击战”去平定天下,作为权宜之计虽有成效,但从长远看并不足取。不仅法制难以强化,人治却愈演愈烈岂不是南辕北辙。
    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危机,推广循环经济,是广大群众翘首以待的强烈愿望,希望越快越好。
    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12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向,值得期待。
    衷心希望:新的一年对垃圾分类处理能有“真动作”、大动作。改变人们的旧习惯有多难?比登月还难吗?我不信。

                                                                                                                                                               2017-1-25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9: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