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到山区边疆垦荒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4-23 03: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青年志愿者》到山区边疆垦荒






《青年志愿者》们为到山区边疆去垦荒,这些青年主动“请战”,用鲜血写下“决心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时的中国,从战争创伤中走来,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且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全国普遍存在饥荒状态。

为扭转这一局面,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将开垦荒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后,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

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这是一位24岁的北京青年用鲜血写下的“决心书”:“我是荒原上的一名垦荒战士,我要永远做个垦荒战士,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所交给我们的任务,要把一切贡献给祖国。”

一个个鲜红的字,凝结着他对党、对垦荒事业的无限忠诚。写下这封血书的青年叫杨华,被誉为“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第一人”。1955年8月30日,在欢送大会上,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向杨华等人授予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旗帜。

当晚,这支“光荣的第一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高举旗帜,唱着《青年垦荒队之歌》,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几天后,垦荒队到达三江平原北部的边疆县——萝北,在茫茫荒原上,竖起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第一面旗帜。“窝窝头用镐刨,棉鞋棉裤用棍敲,虱子臭虫用火烧”,成了那时青年垦荒队员们最生动的生活写照。

受到垦荒精神的鼓舞,各地青年跃跃欲试。到1956年底,全国二十多万青年成为垦荒队员,在荒原上绽放他们的青春岁月。

1956年,为改善生态环境,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3月,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来自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和河南以及延安地区的5700多名青年代表,扛着树苗、铁锹,拎着水桶,浩浩荡荡分途奔赴至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清凉山、枣园等地,种下一棵棵载着希望的树苗。

此后,各地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将“绿化祖国,向荒山秃岭进军”“给沙漠披上绿装”等口号变成实际行动。

我为祖国献石油。1953年6月,温州师范学校速师班的女学生们响应号召,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奔赴黄沙漫漫的大西北,加入到了石油勘探的大军之中。

在经历了半年多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后,1954年4月,姑娘们被分配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甘肃玉门油田。在这里,她们主动向领导申请,组建成立了404女子测量队。

女子测量队的动人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国,此后,无数青年也接续投身祖国的石油事业。

1959年9月底,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平原的黑龙江肇州县境内,打出第一口稳产油井,人们将这个油田命名为“大庆”。

这位被誉为“铁人”的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拼搏苦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名字和大庆石油会战紧紧连在了一起。

经过三年多奋战,1963年当年,大庆油田产原油达到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3%。这一年,中国终于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闻名全国的“燕子突击队”。这是一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海报,上面的女孩叫邢燕子。她曾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明星。

1958年,年仅17岁的邢燕子中学刚一毕业,就响应中央号召,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宝坻县司家庄村,决心“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邢燕子带领村里的女共青团员,组成一支生机勃勃的“燕子突击队”。

1960年,她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第二年秋天多收获了4万多公斤粮食,帮助乡亲们度过灾荒。

就是凭着这股“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干劲儿,邢燕子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代青年响应号召,迎难而上,把青春献给祖国,成为党和人民的助手和生力军。他们所展现出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力量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动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踏上征途,远离故乡。穿过那无边的田野,越过那重重山岗,高举着垦荒的旗帜,奔向遥远的边疆……”许多年了,这首《青年垦荒队队歌》的歌声不时在耳边回响,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将记忆追溯到那个树立起不朽的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曾任天津农庄主席、共青农场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的杜俊起就是在这熟悉的旋律中走进北大荒,成为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也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奉献的精神践行者。

在去北大荒之前,团中央组织了培训班,对支援北大荒的青年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武装”。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未知的困难,杜俊起和他的队友们必须建立牢靠的思想基础,只有思想坚定,才能完成国家给予的任务。

真实的北大荒比想象中荒凉,杜俊起说:“那里夏天沼泽遍布,蚊虫成群,晚上蚂蚁和蛇会爬到被窝里,冬天风雪极大,严寒难耐。刚到北大荒的我们,时常因艰苦的环境感到恐惧”。谈到那段岁月,回忆起很多战友将生命奉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眼眶湿润。最让他心痛难忘的,是来自北京的一名战友,刚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电击打牺牲了,战友们一直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时仍带着思念儿子的遗憾。还有一位战友,妻子和儿子都不幸被压在了沙墩下,自己依旧拖着病重的身体坚持劳动,最后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说,像他们这样在北大荒奉献了生命的战友还有许多,他们将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用生命抒写了北大荒精神。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变化、成熟,及至衰落,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形成独立体系的历史成因。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在上山下乡政策体系形成之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返乡务农阶段、垦荒移民阶段、精简城市人口阶段和插场、插队阶段等。

上山下乡运动的出现和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新中国是在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她的出发点之低,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新中国面对的是一副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既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没有重工业基础,也没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轻工业基础,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占据社会劳动力八成以上的农业经济,因为生产方式极端落后,加上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和进行经济封锁等原因,新中国完全是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中起步的。

事实上,直到1955年,虽然当时国家积极引导农村知识青年返乡务农,但还没有考虑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业的问题。由于国家难以为城镇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都是由国家组织起来,自主学习,等待分配,所以这部分城市无业青年的情况并不稳定。

1955年5月,团中央组织代表团考察苏联共青团组织城市青年远征垦荒、建设“共青城”的情况,提出参照苏联共青团的经验,发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山区和边疆垦荒的“青年志愿垦荒”运动,以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开垦258万公顷荒地的任务。

同时,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产粮食的初步意见》文件。7月6日,共青团中央在《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中说:请求参加边疆建设的绝大多数是应届、往届毕业的初中、高小毕业生和部分没有职业的社会青年。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家还没有力量解决全部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就业,以及城市中部分无职业青年的就业问题,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一个困难。

因此,需要动员一部分城市青年参加垦荒工作。团中央的号召在全国城市知识青年中间引起巨大反响,全国报名者人数众多,仅天津就有17000人报名。其中北京挑选了60人作为第一批志愿垦荒队的队员,上海批准了98名队员,天津则选拔了52名队员等,全国各省市共组织了50多批次,共有3.7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了青年远征垦荒队。

移民垦荒并不是这时候才有的,而是建国伊始就实施的一项就业安置政策。1950年,劳动部发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失业工人应由工会根据自愿原则,组织并鼓励他们回乡生产。

由失业工人救济处发给本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旅费外,并酌量发给救济金作为生产资金的补助。”据《内蒙古大事记》所载:1950年2月16日,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人民政府发出指示,要求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较好的绥东7个县(今乌兰察布市)迅速进行准备安置北京移民工作。

这批移民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由北京市迁移绥远转入农业生产的,共安置4728人。与此同时,上海也动员农村来城的失业工人返回农村,当年有3500人移民,此后动员人数逐年增加,1951年6600人,1952年2700多人,到1955年共有24.68万人移民。

1956年《人民日报》综合报道,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家有组织地进行移民,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省市移往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江西、新疆等省区的移民达43.3万人。广东、福建、辽宁、吉林、浙江、江苏等18省在省内移民29万人。

国家对这项工作给予很高重视,仅黑龙江、甘肃、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等9个省区,国家即投入安置资金1亿多元。至此,青年垦荒队的安置,己同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移民结合在一起了。

1949年上海解放时城市人口为502.9万,到1955年4月底上海人口达到699.7万,其中仅无业社会青年就有30万人。此即是说,在解放后的6年时间里,人口净增近200万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死亡率下降而自然增长率加快,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在上海不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地区”的情况下,上海就业压力巨大,已经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因此,1955年2月上海实行“紧缩人口和加强战备”的方针,对城市人口进行了历时一年的大规模移民外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疏散城市人口的运动。疏散城市人口主要有三种去向:

一是去内地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回乡生产,三是到外省参加移民垦荒;计划疏散的城市人口约为53万人。

其中上海与江西达成协议,计划由江西省分批接收安置上海移民9万余人,连同家属在内共约30万人。

到1956年6月移民计划被终止时,安置了33081人,只完成原计划的一成。移民计划之所以被终止,原因在于安置成本过高,移民与当地农民矛盾突出,很难在当地进行有效生产,而且没有户籍政策的法规约束以至倒流城市的情况严重等。

事实证明,垦荒移民的政策并不成熟,这不是解决城市人口压力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青年垦荒队的组织安置工作也被叫停。

移民计划被终止,但青年垦荒运动却作为全国性移民计划中的一部分保持了下来,成为当年移民运动的仅存硕果。

当时上海青年垦荒队也有去黑龙江的动议,经过劝说,改去淮河流域开垦荒地。毛主席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建议上海青年垦荒队以去江西为好,不仅气候适宜,饮食习惯也相近,有利于尽快适应环境,投入生产劳动。

随后又委托主持领导青年垦荒运动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探望慰问垦荒队。胡耀邦来到上海青年垦荒队所在地,转达了毛主席的慰问和期望,以渡过“愚昧”和“贫穷”这两条大河为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知识青年参加垦荒运动的光荣历史任务。青年垦荒运动是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他们吹响了城市知识青年“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号角,成为整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4.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5.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6.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7.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8.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9.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0.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1.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2.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3.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4.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5. 文革招收工农兵学员背景和程序 [2024/02]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3 03: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