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三个方法论

作者:顾晓军53  于 2023-8-3 18: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学|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顾晓军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三个方法论

 

    ——哲学·四千九百六十

 

  在〈「顾晓军主义哲学」之诞〉里已介绍「顾晓军主义哲学」中的顶层构架——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的「化繁为简」、「立体思维」、「多意性」。

  同时,也介绍了「顾晓军主义哲学」的第二层构架——认识论的「公正论」、「民权论」、「自由论」(此「三论」,既属哲学范畴,亦属社会学范畴),及同层面的方法论的「多元论」、「趋势论」、「否定论」。

  「多元论」、「趋势论」、「否定论」,虽是方法论,但也不能否定它们在认识论方面的意义(具体谈到时,再说下其认识论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方法论。

  现在,介绍「多元论」、「趋势论」、「否定论」及其背景,以便完成《顾晓军纪实》一书中的「顾晓军主义哲学」部分。

  多元论

  在「顾晓军主义哲学」问世之前,这世上不存在多元论。尽管已有「多元论」这一名词,但所谓的多元论表达的不是分析、阐述,也不是主张……甚至都不是学问,当然更不是哲学,只是占用了名词。

  我的《大脑革命》(20157月出版)中的「多元论」,由2014-3-1314撰写的〈多元论〉构成:而该篇论文的背景,则是写于2009-3-2330的〈顾晓军主义哲学:两种论〉,全文如下(略有删节)——

  两种读书法

  一位学历较高的女网友,在我博客上玩。

  见我推宠张筱雨,便搜索……看了几十张后,跑来说:张筱雨算人体艺术?见过大卫、维纳斯……吗?我真怀疑你的学历。

  西方人体、艺术?汲水少女、撒尿的小男孩……不都很自然主义吗?

  可见——读书,至少有两种:一种,读它个融汇贯通,而后把书扔掉;一种,是死读书、读死书。

  两种生命力

  写了篇〈顾晓军主义:粗俗美与生命力〉,又遭网友们痛骂。

  我的语言、文字,粗不粗俗?粗俗。可,「顾晓军言论」这块思想的土地上,虽杂草丛生,却生机无限……近,稍作整理,便编成了《打倒鲁迅》、《评论中国》、《戏说明星》。

  三本书呵!三块生长着时鲜思想的园子。且,还有《顾晓军主义》,这也是一株早早晚晚要长成参天的思想大树的呵!

  去年,赵忠祥作诗,不少人嘲笑;我劝老赵,〈不必为诗好诗孬太在意〉。

  为什么呢?古体诗,古玩。不就是把玩吗?想怎么样?能怎么样?复兴?成气候?大街上人人摇头晃脑吟诗?做梦去吧!

  当然,古时古人作古体诗,也曾有过象现在顾晓军主义一样的生命力;然,时过境迁,古诗已成了古玩。

  古玩,算不算生命力?算生命力。但,这是两种生命力!

  一种,是生机无限的、生长的生命力;一种,是苟延残喘的生命力。

  两种认识论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现在主要有两种认识论。一种,叫唯物主义;一种,叫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而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两种认识论,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谁;唯物、唯心,便成了唯我、唯一。

  我顾晓军,以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两种认识论,其实就是一种认识论——排他主义认识论。

  若把唯物、唯心归纳为排他主义认识论,而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两种论,为另一种认识论;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又有了两种认识论。

  其实,读书法也罢,生命力也罢,认识论也罢……一切,都必然会有两种以上。

  而排他主义,不过是一种偏执。

  两种方法论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方法论。一种,叫辩证法;一种,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第一哲学、是人类的知识根基,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则是生长于根基之上的树干、枝叶。

  于是,相对于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便诞生了。辩证法的直译为:谈话、论战的技艺、逻辑论证的形式。

  两种方法论,各执一词,各不相让。其实,前一种,是较明显的胡说八道;而后一种,则是看似有理的胡扯淡。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偏执。因此,我把它们归结为:偏执主义方法论。

  若把辩证法、形而上学归结为偏执主义方法论,而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两种论,为另一种方法论;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又有了两种方法论。

  世上万事万物,无论认识或处理、对待的方法,不可能只有唯一、唯我的一种,定有两种以上的认识与方法。

  西方哲学批判

  千百年来,唯物与唯心和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互攻讦、却谁也不能说服谁;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它们,都不是真理。

  自鲁迅们引进西方哲学后,西方哲学就占据了中国的书本与课堂;古老的中国哲学退休了,新生的星星点点的本土哲学在校外流浪。

  然,西方哲学也只是占据了书本与课堂。生活中,中国的老百姓,不喜欢、不运用。为什么呢?西方哲学,难懂、绕人。西方的老百姓就喜欢、常用西方哲学吗?也未必。

  认识论,是解决「是什么」;方法论,是解决「怎么办」。而把简单搞复杂,这便是西方哲学。

  世间的学问,都应当是:想到难,说清楚也难。一旦说清楚,学起来就相对容易了;而学会后,一旦运用得上,则如虎添翼。比如:电脑,就是这样。

  难,应在于——同样东西,运用水平、利用能力、再开发能力……之不同。

  这,如同我开篇说的融汇贯通与读死书。让人越学越糊涂的学问,当叫术;术,一般是用来忽悠或骗人的伎俩。

  在〈顾晓军主义哲学〉中,我说过:哲学,就是一个淳朴的道理,能涵盖其它复杂或不复杂的道理。如此而已。

  妄称万学之学的西方哲学,化简为繁,是方向错了。所以,千百年来辩不出个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篇首引导、认识两种生命力之所在。西方哲学,如同中国的古体诗,属古玩;将步向博物馆,成为人类的思想藏品。

  两种论定义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认识。

  同样,世上的任何事物,也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处理方法。

  而任何唯一的、唯我独尊的、排他的、偏执的……都是错误的认识与方法。

  两种论意义

  一、纠正排他、偏执:

  西方哲学中,无论认识论还是方法论,都排他、偏执。受其影响,鲁迅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排他、偏执狂。

  鲁迅被推崇,导致后来出现文化大革命、产生无数小鲁迅……排他、偏执,蔚然成风。

  大国崛起,亦是包容力的崛起。很难想象,在未来、多元的社会里,一个奉着排他、偏执神主牌的国家,能领导世界向前进。

  二、改造思维模式:

  大国崛起,除了思想崛起;国人普遍的思维模式,也应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顾晓军言论:思维模式与改造思维〉中,我呼吁「全社会改造思维」。

  那篇文中,我还分析、告诉大家:鲁迅的「痛打落水狗」、「一个也不宽恕」,都是排他、偏执;而究其根源,则是他的思维模式相对简单。

  改造思维模式,用「一、二、三……123……」的常规树状思维训练,见效慢;用两种论普及教育,乃为民族计较。

  三、人类思维进步:

  人类之所以能够主宰世界,不在于强大、而在于我们的思维能力超过了其它物种。

  若物种进化原理仍然有效,那便是——实际上,所有物种一直在不易察觉中、进行着一场马拉松式的进化竞赛。

  放松思维能力的进步,意味着:在未来,人类有被其它物种超越、甚至奴役的可能。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谁能肯定没有外星人,且永远不可能出现呢?

  用两种论改善、推动人类思维进步,乃为长远计较。

  两种论应用

  一、大处着眼:

  乔志峰在评《中国不高兴》的文章中道:「顾晓军说:大国崛起,说到底就是思想的崛起,准确地说就是思想解放的精神的崛起。我深以为然。」

  束缚自己,无异于授人以剑。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以上的认识与方法……

  二、小处着手:

  千百年来,中国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问题长期困扰着、痛苦着、伤感着……这,就是婆媳关系。

  多年媳妇熬成婆。一般,婆婆总以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婆婆用言传身教传授给她的方法对待媳妇,并固执着。周而复始,这般循环。

  如果普及两种论,婆婆自然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以上的认识与方法……

  三、推而广之:

  两种论告诉世界:思维,不必遵循由甲到乙、由乙到甲的直来直去的线状模式;思考,不是判断、不必对号入座、更不应非黑即白……好人、坏人,是对低龄儿童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纠正,并告诉孩子们当初为什么要这么说。

  两种论将影响大家:少排他、不偏执,走出唯一、唯我的精神误区。

  两种论还可引导人们,摆脱在线状思维模式中的反思;因,线状思维模式中的反思,往往只是一种破坏力。只有摆脱了简单模式的反思,才会焕发出创造力。

  结束语

  两种论,是新思维,是哲学创新。

  两种论,打破认识论与方法论各自的辖区,将「是什么」与「怎么办」融汇贯通。

  一如顾晓军主义哲学中的趋势论,两种论亦遵循方法简单化、思维复杂化原理,实践让哲学走出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世界,是多样的;未来的社会,将更加多元。

  愿百姓生活与哲学思想,都能象蝴蝶样活得精彩;而不似工蜂、工蚁,只是活着。

  〈顾晓军主义哲学:两种论〉引用毕。

  这,就是「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多元论的基础与背景。而所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多元论呢?2014-3-1314我在〈多元论〉中批评过,然,刚去百科看了,竟还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将万物的本原归结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唯物主义的多元论。近代德国的G.W.莱布尼茨认为世界由无数独立的精神性的『单子』所组成,是无数单子的和谐的体系,这是唯心主义的多元论」。

  很显然,「金、木、水、火、土」表达出的,只是世界的天然的多元,而不是一种主张。而「单子」,则更是一种凭空的想象,也无从进行论证。

  因此,在我创立以两种论为背景的多元论之前,这世上不存在经过分析、阐述、论证及主张等等的、哲学的多元论,只有些滥用「多元论」这一名词的、浅薄的、莫名的故弄玄虚。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多元论,论证了世间万事万物、在同领域内必然会以两种以上的形式存在着;认识,亦同样如此。因而,主张并倡导——认识的不同,思想的多元……任何哲学、思想、理想、信仰等等,都不应该排他,而和睦共存。也因此,任何一种认识、哲学、思想、理想、信仰等等,都不要去试图主导这个世界;因为,这不仅仅是不科学,也必然会是一种枉然的徒劳。

  只有放弃唯这、唯那,摆脱唯一、唯我、排他,从各种狭隘、偏执等等之中抽出身来,人类才会更加睿智,社会也才会更加宽容……而整个人类社会,才真正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趋势论

  哲学,不是玄学,将「螺旋式上升」之类、归为方法论,是对哲学的亵渎;因,「螺旋式上升」不能反映与解释事物的普遍现象与发展规律,且「螺旋式上升」在自然界、在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皆极为少见(除螺杆之类及直升飞机外,几乎没有)。

  而趋势,则无处不在。人类自身发展,有趋势;社会发展,亦有趋势;人类对自己的认知等,也还是有趋势……可以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在生长、就必然有趋势。

  日本人发明的K线图,如今在股市及期货市场等中广泛运用。一根K线,表现一个时间单位里的交易;而K线图的走向,则预示着某一品种的趋势。

  趋势,不仅描述商品、经济等的走向,其实际上亦可记录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甚至可跟踪一个集团、一个社会的兴衰等等。

  自然,在各种趋势中,有的只是小趋势,不是某事物本身的大趋势。然,也有的,是必然趋势,如生老病死等等。

  正因万事万物的趋势,复杂而变化多端;所以,才更需要记录它们的轨迹、研究它们的规律。

  研究趋势,重在防范心智被蒙蔽、被一种趋势掩盖着的另一种趋势所蒙蔽。

  趋势,总是客观存在着的;关键,则在于有没有能力发现它。

  认清趋势,有经验的成份(包括学识等等),但、更在于清醒与独立思考;因,能力与年龄等等、并不成正比。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认清并准确判断某一趋势的高手。

  这,就是「顾晓军主义哲学」之趋势论的意义所在,也是人们了解并掌握趋势论的普遍意义。

  运用「顾晓军主义哲学」趋势论,无非三方面——其一,把握好自身趋势;其二,借助于环境的趋势(包括社会中的某一趋势)发展自己;其三,帮助生存环境或社会改变不好的趋势。

  把握好自身的趋势,也无非两个方面——之一,如果势头不好,想办法止损;之二,如果势头良好,则设法保持势头并健康地发展。

  而于借助于社会中的某一趋势发展自己,则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之一,保持良知。比如,在某环境中,发现某恶势力发展势头不错,你总不至于跟着走一程吧?之二,保持良好心态。远距离观察,不要总是想抓住所有的机遇;想不遗漏任何机会,跟的太多、太紧,则难免不会摔跟头。之三,在不违背良知,且看准了的情景下,当该出手时就出手;然,又不能贪,不要总想着鱼头鱼尾通吃……人心不足,往往正是失败的开始。之四,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之五,不要随便加大杠杆。很多大佬突然死亡,往往就因其无限制加大了杠杆……同前,贪心是灾难之源。

  诸如此类的注意事项,可列出一万条。而本质,只有一条——把握好趋势、趋势之外的趋势。

  而帮助生存环境或社会改变不好的趋势,是有能力的人做的,常人可忽略不计。当然,亦不能丢了应有的良知。

  由此亦可见,「顾晓军主义哲学」的趋势论,不仅实用,且用途极为广泛。而「螺旋式上升」之类,则既不是哲学、不是方法论,也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普遍现象与规律;因,任何事物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发展方向,而不可能一直上升。

  简单一句话,只要把握好趋势论,就可能做人生的赢家。哪怕过去一直是输家,一旦把握好了趋势论,就既可以、也有可能把输掉的、都赢回来。

  否定论

  我的「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否定论,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之类的故弄玄虚与胡搅蛮缠。而是以我自己的「前人否定前人,我们也必然被否定」、「前人,是通过否定前人站起来的。我们,也必然被后代否定」等哲学观、而发展起来的。

  于否定论,我先后撰写过〈否定论〉、〈再论否定〉、〈否定论(二)〉、〈顾晓军主义哲学第五讲:否定论〉等。这里,不展开,谨以精华奉献给大家。

  「顾晓军主义哲学」之否定论的核心,是否定的三种原始形态——

  一只生机勃勃的、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向老猴王发起挑战,无非是三种结果:

  一、老猴王或败或死,新猴王诞生了。这是一种否定形态。

  二、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在搏斗中感到自己不是对手,为求生、落荒而逃。这也是一种否定形态。

  三、不满足于现状的公猴,看似生机勃勃,却还不是老猴王的对手;搏斗中,被老猴王弄死了。这同样是一种否定形态。

  当然,人不是猴,但、人类与人类社会的变迁等等,不外乎以上三种否定的原始形态。

  而这三种否定的原始形态,又可概括为——否定论的三种基本形式:一、你否定他人;二、你否定自己;三、他人否定你。

  否定论的三种基本形式,也在告诫大家——现在否定过去,将来又否定现在。这,是必然,世上就没有、也不存在什么不朽、万寿无疆等等之类。

  如果用人们的认知或观点来表述,需说明的则是——其一,否定前人,既不是对所有的前人的否定,也不是对某前人的观点的全盘否定,而往往只是否定某前人的某个观点;如果恰恰这个前人的大部分观点都被否定了,那就只能说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落伍了。其二,认知,是具有共用性的。共用性的东西,一般不会有人去否定;而真的到了这样的东西也被人否定、且能够否定得了时,那就只能说明——曾经具有的共用性,已经不复存在了。

  换言之,人类需要前进,社会也需要前进;而前进,就必须涤荡那些阻碍人类与社会前进的东西。「顾晓军主义哲学」之方法论的否定论,就担当着这样一种涤荡任何阻碍进步的责任。

  这,就是我的否定论的哲学存在之意义。而被涤荡得越快,恰正说明其已不合理。那啥三个基本规律之「否定之否定」,就是绕人的、拗口的胡搅蛮缠的所谓哲学;所以,我写过一篇〈顾晓军主义:辩证法教你怎么扯淡〉,调侃它——「你把饭吃下去,就开始否定饭。消化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地否定饭;等到你拉出屎来,就彻底地把饭否定了。屎送去肥田,就开始否定屎。而屎助谷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成谷子、碾成米、再做成饭的全过程,是再否定。你再吃饭,就只能叫吃饭,而不能叫吃屎了。」

  其实,不仅是「否定之否定」是一种伪装成学问的胡搅蛮缠,那「对立统一」亦属于脱裤子放屁找事做;在三个基本规律中,也只有「质量互变」尚有一定的意义。

  而「顾晓军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多元论、趋势论、否定论,则努力实现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多元论,实质是倡导、促进社会繁荣。趋势论,实质是指引、保障任何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走向良性发展。而否定论,则揭示——任何事物,都会死亡;哪怕曾经被认为是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总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因此,聪明人该做的是认清趋势,而不是逆趋势、甚至是顽抗,顽抗只会增加成本。

  以上这点,也是我方法论的否定论,可作为认识论对待的重要基础;当然,其主要还是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提取——万事万物中的「怎么办」的通用性。哲学,则是把提取出的各种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所有绕人、拗口的东西,其实都不是啥哲学,只是这些产品的「发明家」为表现自己玩弄出的故作高深。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三个方法论——「多元论」、「趋势论」、「否定论」,介绍完毕。它们的哲学价值,将会在未来的社会中逐渐体现;这不是啥自信,而是经过辩驳与自洽的客观。

 

              顾晓军 2023-7-31~8-3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0 00: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