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毛泽东厨师:红烧肉不许放酱油 完工后必销毁菜单

京港台:2020-12-18 11:11| 来源:我们的百变生活 | 评论( 54 )  | 我来说几句


毛泽东厨师:红烧肉不许放酱油 完工后必销毁菜单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的一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在任何一个行业,只要能够做到极致、做到第一流,那么一样也可以出人头地,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们今天要讲的毛主席“专职厨师”程汝明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虽然程汝明只是一个厨师,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可以用传奇和励志来形容。

  

  在古代,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水平高低,人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世家崇拜。所谓的世家崇拜,可以理解成是世世代代从事这种行业的家庭。

  在历史上,这种看出身的行为,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同样的患者寻找医生来为自己诊治,在两个医生面前,出身医生世家的人往往会被优先选择。

  而在当今社会,还存在着一种疯狂的学历崇拜,以及第一学历崇拜。现代的人,如果第一学历不是出身于985大学,那么即便是博士毕业,或许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这在上世纪也是一样,一个人的手艺即便是再高,但如果不是世家出身或者是名师带出来的话,那么不论从业多少年都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

  因此很多人都会觉得:能给国家领导人当厨师的人,肯定出身于厨师世家,而且肯定是名厨。但是,程汝明并没有出身名厨世家,甚至他的出身,连厨师世家都不是。

  

  1、

  程汝明生于1926年的山东。

  在旧中国,山东算是最为多灾多难的一个省份之一。民国初年的时候,山东部分地区一度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专题)人的势力也逐渐渗透到了山东。

  此外,之后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山东也都是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因此,当时山东的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于穷人家里的程汝明,在9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父亲指定成为了家里的劳动力,被迫去了田里干农活。

  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9岁的孩子就去田地里干农活。毕竟现在的9岁小孩子往往还在上小学。不过在上世纪时期的旧社会这种现象可以用“司空见惯”来形容。

  不过这一切等到程汝明13岁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程汝明跟随自己的一个老乡来到了天津的一个饭庄。在饭庄里,程汝明做了一名学徒工,于是从此时开始,他便与厨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2、

  不过当时学徒工讨生活也不容易。

  在当时,很多手艺人的手艺是并不外传的,毕竟还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因此,师傅和学徒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两种。

  一种是十分友善的那种,这种情况,学徒往往是师傅的儿子、侄儿或者是干儿子,总之需要沾亲带故。

  但这种的关系在当时并不多。多的是另一种,那就是互相防贼的心态。

  师傅对学徒的态度如同防贼一样,担心徒弟学会自己的绝活。并且在师傅的眼里:徒弟其实就是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而已。

  甚至很多人品不好的师傅,对待徒弟的态度简直让人愤怒,比如饭不给吃饱,经常给徒弟安排无法完成的工作。至于虐待和殴打,那更是家常便饭。

  

  总之,不把学徒当人对待就是了。

  而程汝明当时便是这样一个典例——在学徒的时候,往往是早晨五点多起床,到夜里十一点多才能休息。

  与程汝明近况相似的很多学徒,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坚持了一年半载以后,纷纷选择了撤退或者改行。因为这些学徒们觉得:继续学下去,除了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以外,几乎不会有任何的收获。

  但是,唯独程汝明坚持下来了。虽然“坚持”只是两个字,但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不曾完成过这两个字。

  3、

  鲁迅有句话: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对自己状态、水平的不满,才会产生上升的动力,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这句话,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大多数人的心中所想往往是这句话:老子天下第一。很多人明明没什么本事,但却总觉得自己不得志,只是运气不好而已,从来不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限。

  也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才让极少数懂得反思自己、查看自己不足的人,成为了极少数能够出人头地的人。

  程汝明能够取得成就,成为一代名厨,原因之一就在于程汝明深深知道自己需要掌握、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比如中餐,就分为辽菜、川菜、鲁菜等很多个菜系。每一种菜系想要做到精益求精,都是非常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此外,在中餐的范畴以外,还存在着西餐体系。

  当然西餐也因为国别的不同,而分为法式和俄式以及美式的具体的区分。这些庞大的技能体系都需要程汝明去掌握。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程汝明也发现: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其实并不仅仅是光把饭菜做好那么简单。

  比如说从外在角度上来说,一个好的厨师在烹饪的时候需要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就是说:菜肴在是食品的同时,也需要是艺术品,让人家看了的时候感觉赏心悦目,从而产生食欲。

  此外厨艺还要讲究一个内在的问题,所谓内在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营养搭配问题。

  ——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的时候,周朝宫廷的御厨就被要求需要懂一些医学知识了。因为那时候的华夏先民就懂得药食同源的概念。

  因此,程汝明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厨师,就还需要考虑懂得一定的营养搭配知识。

  这些技能,很多人了解以后,都会对其体系的庞大而感到望而却步。毕竟,人生短暂,等到自己学会这些、掌握这些了,也不知道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既然如此,何必浪费那个时间?

  这些人就因为老是会耍这些小聪明, 而注定和大成就无缘。但程汝明,却果断选择了迎难而上。

  

  4、

  所谓的一鸣惊人,其实也是基于默默打造内涵若干年的基础上,才有的一鸣惊人。毕竟没有任何人在生来的时候,就会掌握惊人的技能。

  程汝明来到天津当学徒的时候,是1939年。当他一鸣惊人的时候,已经是1952年了。中华大地在这13年的时间里,可以用换了天地来形容。

  而程汝明在这13年时间里,也有了沧桑巨变。

  1926年,只有13岁的程汝明,还是一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乡下野孩子。而1952年的程汝明,已经是26岁的青年了。

  只是,此时程汝明的境界,已经和他的年龄十分不般配了——此时的程汝明,已经是名噪天津卫的名厨,并且在天津的很多家中外著名的餐厅工作过。

  他的厨艺水平要比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师还要高,而且他所学的内容也很广、很杂。而这期间的变化却只花了13年的时间,我们对他的评价可以用“年少大成”来形容。

  后来,“世界和平理事会”召开会议。当时的新中国需要取得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因此,必须参加这类会议。

  

  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而敌对势力在此之前,利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形象不被外人普遍了解的背景下,散布大量妖魔中国形象的宣传。

  因此,这次会议,中方需要从方方面面给世界各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其中,自然要包括餐饮方面。

  程汝明此时的知名度,已经被北京方面所了解。因此,北京方面专门指派程汝明负责这次会议亚太地区会员国代表牌的餐饮工作。

  程汝明在13年来,学习中西餐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在这个时候收获了回报。程汝明所烹饪的食物,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事后,外交部还专门表扬了程汝明。

  5、

  1954年,程汝明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毛主席的专职厨师。从此,程汝明开始了长达22年的毛主席专职厨师生涯。

  话说,做专职厨师和做大饭店的厨师,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所谓相似之处,那就是一个好的厨师,懂得根据客人的情况,判断出客人需要的饮食情况。比如老年客人来了,就要在烹饪的时候,尽量做到清淡。

  而知识分子来了,就需要做到菜肴雅致——毕竟知识分子讲究比较多。过去军阀里面的大帅来了,就要讲究实惠——比如像张宗昌这类目不识丁的军阀来饭店吃饭,考虑张宗昌的文化水平和认知结构,直接大鱼大肉就好。

  总之,看人下菜碟,真心是一门学问。

  

  6、

  不过,当专职厨师,也有专职厨师的讲究。

  因为,以往饭店大厨讲究的是大致的客户划分。而当毛主席的专职厨师,则讲究一个精准投放的问题——就是需要弄清楚毛主席的个人口味情况,甚至作息规律。

  这样,才能有所预备,而这也考核程汝明的观察能力。

  话说程汝明听说,早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在过年的时候,都会选择吃上一碗红烧肉。因此程汝明觉得毛主席肯定特别喜欢吃这道菜,于是,程汝明为毛主席烹饪了这道菜。

  不过奇怪的是,毛主席对于这道菜居然一口都没有动。这让程汝明一度对自己的厨艺产生怀疑:自己到底是哪一步制作的出现了问题?导致毛主席连一口都不吃?

  之后程汝明才知道,原来毛主席只是不喜欢吃酱油而已。但是,红烧肉必须有酱油,才能显得色香味俱全。为此,程汝明煞费苦心。

  

  不过,少年时候的程汝明,在闲暇时候就喜欢对菜肴的烹饪工艺进行研究和创新。因此,程汝明决定继续发扬这个精神,攻克这个难关。

  程汝明觉得,既然酱油对红烧肉的味道影响不大,那么这就说明酱油其实是可以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的。因此,经过一番实验,程汝明通过糖和盐的混合,研发出一种液体,来代替酱油。

  这样,红烧肉吃起来味道没变化,看上去也依旧如同放了酱油一样。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放酱油。而程汝明的这道菜,也成为了毛主席后来最为热衷食用的一道菜。

  其实厨师行业也是如此:重复前人的手艺不算什么本事,自己能研发创新工艺,那才叫一代宗师的体现,程汝明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7、

  除此之外,做毛主席的厨师,还有一点比较特殊,那就是需要保密。

  最为重要的一个保密措施,便是“不许留下菜单”,而这也是晚年程汝明很难想起给毛主席家具体做了多少菜的缘故。

  起初,程汝明对于这个规定是十分不解的。

  ——到了后来才知道,如果菜单泄密,领导人的饮食习惯便会被敌人掌握,他们极其有可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领导健康状况,然后找准时机发难。

  而在明白这个危害后,程汝明每次做饭之后,都会时刻谨记把手里的菜单解决掉,这是他工作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对此印象也特别深刻。

  当然了对于自己的身份,他也需要隐瞒,家人对他的工作性质也并不了解,只知道他在中南海上班,对于细节他也不会多说,所以家人并不知道他一度是毛主席的厨师长。

  

  8、

  1960年,中国处于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状态,因此这一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十分恶劣。毛主席为了节约政府开支,也开始压缩了自己的伙食费。

  当时毛主席下达通知:肉食以后一律禁止出现。毕竟,吃一顿肉要多花好多钱,当时的情况下不能再增加这笔不必要的开销。

  虽然规定是如此规定,但是这个规定绝对不能够执行。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毛主席的营养跟不上的话,会影响身体健康,最终影响到国家的政策制定,最终让国家蒙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毛主席的要求又十分的明确。因此既要保证毛主席的营养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也要保证毛主席的要求能够得到落实,这让程汝明不得不考虑一下该如何应对。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有难住程汝明。程汝明选择把一块肥肉,熬制出了一碗猪油。而后用这碗猪油和面,制作大饼给毛主席吃。

  

  毛主席吃这种大饼的时候,虽然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大饼和以前吃过的大饼不大一样,但还真说不清楚哪里不一样,于是多吃了几次。

  不过,事后,毛主席知道大饼的工艺以后,还是勒令程汝明不要继续做这样的大饼了。还是那个原因:全国上下需要节约,能不用的花销,都不要使用。

  这样感人的事迹,程汝明经历了很多。时至今日,程汝明依旧还怀念在毛主席身边的那段岁月。

  9、

  1976年,毛主席去世,程汝明因此结束了在主席身边担任专职厨师的生涯。不过,之后很多年,程汝明依旧为后来的领导人担任厨师工作。

  2012年,这位尽职尽责的老师傅在北京过世,享年86岁。在晚年的时候,每当回忆起自己曾给毛主席做厨师的日子,他总是会说:“自己这辈子欣慰了。”

  自然,他的欣慰并不单单是指自己做厨师做到了最高的“境界”,更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机会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贡献自己独有的一份力量。

  当然了,他对于国家的贡献,绝不单单是保证毛主席的膳食健康这一个,更为深远的贡献体现在外交层面上。

  我们上文中提及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就是其外交贡献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后来的1961年蒙哥马利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同样是这样,程汝明利用自己的高超厨艺,让这些外国政客对中国留下了绝佳的印象。

  

  10、

  其实如今程汝明的事迹,更值得当代的人来学习。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平民百姓过上了前无古人的好生活。甚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古代的封建皇帝还要高很多,但是很多人的思维却陷入了倒退状态。

  比如说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就是如此。

  一方面中国的高校人数在不断扩招,甚至已经扩招到了硕士毕业生毕业后需要送外卖谋生的尴尬局面。但是另一个方面则就是技术工种的人才在不断的扩大缺口。

  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这样表态:自己的儿女哪怕是读一个高考分数只要200分的大专,也坚决不能让他选择当技术工人,理由是手艺人是没有出息的。

  其实程汝明的事迹无疑给了这种思想巨大的否定:程汝明就是一个手艺人。

  但是,他因为兢兢业业、甘于主动的学习、甘于吃苦耐劳最终实现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其实就是典型的工匠精神。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在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或者产生畏惧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程汝明的故事。

  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楷模——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名噪海内外的名厨,这是程汝明的人生履历,更是一种精神!

相关专题:毛泽东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 12: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