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从女神到被骂“低俗”的口碑大反转,这热搜太恶毒

京港台:2023-6-19 09:23| 来源:Vista看天下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从女神到被骂“低俗”的口碑大反转,这热搜太恶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真的很荒谬,谁能想到2023年了,热搜还在揪着杨丽萍不放。

  继被评价“没生小孩就是失败的女人”后,几天前,杨丽萍新编的孔雀舞又被骂上风口浪尖:

  “这不是艺术,是低俗。”

  

  即便杨丽萍很快就造型争议给出了回应,这其实是有人给舞者关键部位打了马赛克,故意让他看起来近乎全裸。

  事实上,人家穿了肉色紧身衣。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舞蹈,也最难。需要极致的肢体语言。”

  

  评论区依旧不乏冷讥热嘲、诘问指谪:“不好好穿衣服就不能表达艺术了吗?”

  “这要是放在农村歌舞厅,就是色情。”

  

  

  更古怪的是,这已经不是杨丽萍第一次卷入不雅争议。

  就在两个月前,她的爱徒和男舞伴的一段贴身孔雀舞,刚刚遭遇过类似质疑。

  

  两次批评,一次针对舞者、一次针对爱徒,但显然留言里所有的暗箭炮火都是冲着杨丽萍本人来的。

  批评声直指她“为老不尊”,在“博眼球”“搞炒作”“大玩擦边”。

  

  

  如此魔幻的一幕,哪怕是互联网冲浪多年、见惯了各种对线骂战的人,看到后还是会忍不住震惊和感叹:

  “这一次,不把杨丽萍拉下神坛,舆论场怕是不会罢休了。”

  01

  杨丽萍,

  “跌入粪坑”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上一回“杨丽萍”这个名字如此大范围地引发热议,还是三年前的“没小孩”事件。

  届时61岁的她,视频里正在状态极佳地吃着自己的火锅。

  

  然而有人却上来就说她“失败”,“61岁还没个小孩。”

  

  这种胡言乱语、居高临下否定艺术家人生价值的论断,让很多人看傻了眼。

  在群起群怼中,它们渐渐消音。

  但当时就有人猜测,围绕杨丽萍的争议不会就此平息,没成想如今相似的戏码果真上演。

  

  众所周知,“艺术家的私人生活”永远比“艺术”更快被指谪,这是传播界永恒的真理。

  在《孔雀》受到非议前,各种稀奇古怪在杨丽萍身上挑刺的风潮,其实就已经开始。

  月初,她和好朋友在昆明办了一场烤肉派对,本来气氛其乐融融。结果视频分享出去后,网上一批人追着她拷问:

  “你不是说自己不吃肉吗?”

  

  

  因为年轻时曾在采访里表示过,为了保持最好的演出身形,自己主食吃得很少,而且不吃肉——

  “吃素人设”也和“不生小孩”并列,成为贴在杨丽萍身上的第二大标签。

  然而,这都2023年了,杨丽萍都64岁了。

  要按法定退休年龄算,人都退休十几年了,现在居然因为吃一点烤肉,就被划为了“人设崩塌”。

  评论区不少人回复,杨丽萍年纪变大、尤其退居二线后,其实就不那么苛求自己了,她大方晒出自己吃火锅等视频也不是头一回。

  “怎么这都能被打成蜂窝煤?”

  

  被挂上网的“黑料”不只吃肉一件,前段时间,她去成都巡演发了个“早起头晕”的状态。

  因为下车时咖啡没拿稳、掉到了地下,助理冲过来帮她捡起后又二次掉落。

  这一举动同样被指责是“素质差”“乱扔垃圾”。

  

  即便有人指出这是因为她的指甲太长、根本拿不稳,留言画风也变成了:

  “那她上厕所是不是也得别人帮忙擦屁股?”

  ——而这是杨丽萍所有露出长指甲的视频里,几乎必然出现的评论,也是她的第三大罪状。

  

  当年金星就老追着她问怎么上厕所的问题

  如果说像婚育、饮食、留指甲这种私人喜好,人人看见了都可以评价几句,还可以说是街头巷尾无聊大众的闲言碎语。

  杨丽萍本人估计也不会太在意。

  那么当事情发酵到开始糟蹋起她最珍视的心血——《孔雀》舞时,画风已经彻底变了。

  “这孔雀是进入掉毛期了吗?”“台下如果有未成年观众,影响多不好。”

  

  你很难说现在这波责怪《孔雀》演员衣服没穿好的人,和在椰树直播间欣赏男模身材的人,究竟是不是同一拨人。

  因为同样呈现了流畅的肌肉线条,同样动作优美舒展,两者在舆论场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一些看过现场演出的人看到这些恶评都傻了:这些瞬间截图并无限放大、又打码的照片,和自己刚刚看过的表演是同一场表演吗?

  

  更多媒体记者检索后方向,杨丽萍目前正在全国巡演的《孔雀》,大部分场次中,一米二以下的儿童都是谢绝入场的。

  这一回,杨丽萍本人也坐不住了。

  她出面解释了这部作品真正的涵义:这是一只被猎人拔光羽毛、被乌鸦害死的雄孔雀,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所有最美的羽毛奉献给雌孔雀,氛围悲壮、圣洁。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跟世界的关系,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

  谁能料到呢,一来一回之间,舞者却成了“裸男”,舞蹈语言却成了“低俗”。

  

  可就是这当事人、媒体、现场观众的多方验证,还是没能打消部分网友的质疑。

  更让人绝望地是,类似于“孔雀临死前就是光溜溜的吗”等逻辑奇怪的追问,居然也被点上了高赞。

  

  当一件事发展到了“你怎么解释都不行”的时候,说明它已经无关事实,只关乎立场。

  02

  “孔雀仙子”,

  本就非寻常人

  杨丽萍可能都想不通,怎么她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会被当回事儿来细细探究。

  但这一结果的出现,其实并非全无预兆。

  把时间稍稍往回拨就会发现,也许无论是杨丽萍、还是杨丽萍式的审美与性格,都注定了不会被太多人所喜欢。

  很早之前就有人担忧过杨丽萍的特立独行:“倘若不是有正儿八经的舞蹈家头衔护体,她得被黑成什么样啊?”

  看看她的名台词——“我上辈子可能是只孔雀。”

  

  “我的初恋是一只鹅。”

  

  就连机场街拍画风都跟其他名人截然不同。

  其他人是时尚潮牌、潮流穿搭,她呢,穿的是云南老家的印花,提的是竹编的菜篮子。

  

  更别提她那留了30多年、长达5厘米的古怪指甲;

  以及常年焊在皮肤上般的帽子和头饰——“即便不戴,也会用夸张神秘的绣花头饰挡住额头和眼角。”

  

  如此种种,要是剥离了艺术家的光环来看,换成一个村子里新来的外乡人,可不就早被当作了骗子、疯子。

  可互联网但凡还有点记忆,哪怕一点点,就知道杨丽萍是何许人也?

  是“孔雀公主”的代名词,是仙子,是不世出的真天才。

  从1980年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到1988年第一次参加春晚表演,再到后来7次登上春晚舞台,凭《云南映象》斩获了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多个殊荣……

  多少人在听说过她的名字前,就早已模仿过她的孔雀舞。

  

  而几十年以来,她在舞蹈界、在媒体面前走的也从来都是“原生态风格”,一副“仙仙”的样子。

  仿佛没有寻常人的七情六欲、情绪悲欢,她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舞蹈。

  某种程度上,杨丽萍痴迷于一项专业领域、却在俗世眼光里显得有些古怪的性格,其实有点像近年来在网上翻红的“水哥”——他们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

  水哥,靠《最强大脑》上一场“微观辨水”一战成名。

  别人看水是水、看芝麻是芝麻,他却能像放大器一样,一眼看到上面的每一个纹路。

  

  杨丽萍呢,凭借一支《雀之灵》拿下全国舞蹈大赛第一名,一曲封神。

  把大自然视为真正的学校,她可见、可感根须的生长、花朵的绽放,还原生命和自然在时间中的足迹。

  

  可在网友口中,水哥是“智性恋的天花板”,是“清华学霸”。

  到了杨丽萍这儿,却和“炒作”“博眼球”等负面词汇挂了钩。

  说到底,还是因为杨丽萍的言行举止从头到尾都无法融入到大众——尤其是东亚社会框定的评价体系。

  和水哥不同,杨丽萍甚至没有一张学霸文凭。

  这只出自云南的野生孔雀,成名和成功几乎全靠天赋——为此一度不受学院派的认可。

  一个著名的经历是,当年刚进中央民族歌舞团时,杨丽萍被要求练过一段时间学院派“基本功”。

  但她很快拒绝了这种训练方式,理由是“这不是属于我的舞蹈语言”“我的身体僵硬,被束缚了”。

  

  学院派因此认为她“基本功很差”,她也不受待见。

  她却满不在乎,还自己发明了一套练法,不参加团体训练,到了晚上自己去排练房、练到通宵。

  她就像上学时班里那个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既不讨老师喜欢、也招同学烦的插班生,偏偏成绩还特好。

  即便后来经过的工作的捶打,杨丽萍社会化得也还是不够好。

  据她妹妹回忆,杨丽萍在云南工作时,就总爱把动作做到最满、不懂和大家保持一致,因此还一度被同事视作“爱出风头”。

  和杨丽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跟她一样受万众瞩目、但根正苗红的科班艺术家金星。

  当年在一档舞蹈节目里,有一对舞者表演的效果很好,但因为那场的主题是爵士,他俩跳的物种却不是爵士。

  

  杨丽萍跟金星产生了理念分歧,大吵了一架:

  金星认为跑题就是不行;而杨丽萍觉得他俩跳得就是很好,因为主题错过好苗子太可惜,为此还拍了桌子。

  更别提杨丽萍后来做出的各种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不生小孩等,你品品,无论这是对外的一种人设、还是她真实的性格,哪一项“讨喜”?

  

  这些与大众“格格不入”、彻头彻尾地不受任何世俗教条规制的迹象,杨丽萍本人未必当回事,因为即便是三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生育留言风波后,她给出的回应照旧从容、仙气飘飘:

  “只要自己认为自己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

  意思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互不打扰,也没啥。

  

  但她不知道的是,有时候像她这样的存在,本身就暗藏凶机。

  03

  当越发世界紧缩,

  天才也失去特权

  杨丽萍的《孔雀》舞,让不少网友回忆起多年前在湖南卫视上也播过一段。

  当时的男演员穿得很现在并无太大分别。

  那时候,电视上播了,观众也看了,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雅”。

  口碑惊天大逆转的不只是孔雀舞,还有杨丽萍和金星的争议。

  当年那档子节目播出时,还有不少人站杨丽萍,觉得她才是真正天赋异禀、不拘一格的艺术家,金星更像工匠。

  但如今再打开互联网看那段视频的评论区,你会惊讶地发现风向一转,舆论又变成了她“自诩高雅”“做作又夸张”。

  

  甚至连她的长指甲也被人津津乐道了一番。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杨丽萍当年还被《射雕英雄传》邀请演过女魔头。剧里,正是她的超长“原生态”指甲,把舞蹈动作完美融于“九阴白骨爪”中——

  贡献了国产剧影史上形象最狠辣邪魅的“梅超风”。

  

  当时的观众可是一片惊叹、赞颂导演是什么样的本事,“竟然能把杨丽萍这样的艺术家请来”。

  但现在,高赞评论区里却只剩下了调笑“这么长的指甲,她要怎么上厕所?”“那得随身携带智能马桶吧。”

  

  就仿佛所有人要把她拉到俗里去、土里去。

  大概是因为杨丽萍其实一直没变,变的不过是审视她的时代罢了。

  事实上,即便是当年,大众对杨丽萍的宽容也更像是“给天才的特权”。

  

  因为诸多奖项和七次登台春晚的履历,让哪怕当年欣赏不了她这种艺术的人,也知道:那是春晚舞蹈节目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深艺术。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人们也很乐于去欣赏看似高出自己审美的所谓“天才”与“艺术”。

  

  

  

  而如今这个时代追捧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一些草根出身,被时代的浪潮打入逆境、却从绝地爬起的人,又或者根正苗红、可复制其成功的优等生。

  这些形象都更容易供普通人去投射痛楚和奋斗幻想。

  至于其他人如直播间男模,则能作为爱欲对象供人欣赏与幻想。

  回头看,似乎确实只有杨丽萍,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

  看看杨丽萍受采访时说过的名言: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看这话,她已经达到了马斯洛所说的最高需求层次,那是大多数普通人没见过、也越发难以想象的活法。

  杨丽萍是孔雀,是仙子,却独独不是人。

  所以当她的人生越发没有参考价值,广大网友也就越难与她共情,她仙一般的生活、她所谓的高雅艺术也就越容易讨人厌烦。

  路过的,再有点恶毒之想,难免就会来那么几下,试图把她从云端扯入地面。

  

  当艺术变得越发昂贵的时候,审美就越会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据说杨丽萍新编的《孔雀》还有呼吁观众保护动物的寓意。一条忿忿不平的留言或许提供了这些不满者的心理切面:

  “保护动物?人都没钱保护了,还管动物呢。”

  但即便是在大家都不好过的日子里,人总还有选择向上或向下的权利。

  因为谁也不知道,当仙从神坛上被拉下来后。

  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人拉人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4 02: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