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养老储备不足又盯上百姓储蓄了!中国养老形势严峻

京港台:2023-11-20 05:12| 来源:网易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养老储备不足又盯上百姓储蓄了!中国养老形势严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众所周知,养老金的缺口和压力日益增大,养老金融的发展和创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有媒体报道称,为了应对养老金的不足,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居民的储蓄纳入养老金体系的方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储蓄将被强制划拨为养老金?我们的养老形势真的有那么严峻吗?我们应该如何规划和管理我们的养老财富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解读和分析这些问题。

  一、养老金缺口有多大?养老金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养老金的支出超过养老金的收入,形成的资金差额。养老金缺口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养老金制度、养老金投资等。

  

  根据不同的假设和计算方法,养老金缺口的估算结果也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养老金缺口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

  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左右耗尽,之后将出现持续的资金缺口,到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116.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这意味着,如果不进行改革和调整,我们的养老金将面临断档的风险。

  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值)已经达到17.8%。

  预计到2050年将升至50%,这意味着,未来每两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养一个老年人,养老金的收支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居民储蓄能否补充养老金?面对养老金的缺口,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多种方案,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和投资回报,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案,就是将居民的储蓄纳入养老金体系。

  作为养老金的第四支柱,以弥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提高居民的养老收入水平。这一方案的理论依据,是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储蓄规模较大,且储蓄的流动性较低,有利于长期投资。

  但是,这一方案的实施难度也不小,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居民的储蓄意愿和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水平、消费需求、预期收益、风险偏好等,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养老金的来源。

  居民的储蓄,可能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也可能是为了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理想和目标,如创业、旅游、兴趣等消费。

  如果强制或强制性地将居民的储蓄划拨为养老金,可能会损害居民的财产权利,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反对。第二,居民的储蓄结构和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和储蓄规模远高于低收入群体,而且高收入群体的储蓄更多地流向了金融资产和实体资产,而低收入群体的储蓄更多地存放在银行或借贷平台,收益较低。

  如果将居民的储蓄纳入养老金体系,可能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造成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分化。第三,居民的储蓄投资和管理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以保证养老金的安全和收益。

  居民的储蓄,如果要转化为养老金,就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和产品,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时,也需要有规范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以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损失。

  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而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投资和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综上所述,居民的储蓄能否补充养老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既要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尊重和保护居民的财产权利,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结语养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参与和努力的问题。我们不能对养老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能对养老问题抱有幻想。

  相反,应该有一个清醒和理性的认识,有一个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来规划和管理我们的养老财富,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和幸福。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2 08: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