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比你想象中要自由开放得多

京港台:2024-1-25 05:08| 来源:古老板 | 评论( 56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比你想象中要自由开放得多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大家好,我是老古。

  我不是一个躲在书斋里的知识分子,我是一个商人,自2004年开始创业,至今,已有二十年,当时,我29岁。我自称古老板,因为的确当了二十年的老板。

  我三年写作了几百万字,其中一大半是批评当下中国市场化不足的问题。但今天,我要以我自己商人的经历,来谈一谈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我对中国的认知,并不来源于我现在热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来源于我这么多年经商的经历。大部分公知们,是知识分子,他们基本上没有走入中国这个社会的各种角落,他们的各种批评,仅仅是根据各种负面舆论事件得出结论。

  而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中国各省份除西藏外,我全部去过。因商务活动,去过的城市,我曾经数了一下,超过了三百个,四大一线城市 ,我全部工作过。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属于学渣,只读了个很一般的大学,没有在大企业工作过,经营管理能力也有限,自己也比较懒散。因此,多年以来,自己的企业是个中小企业,打交道的也大多是中小老板。

  我多年的商场经验,让我甚至仅从一个朋友的转述中,就能判断,与他合作的伙伴是不是靠谱,对方有可能在玩什么猫腻。

  因为在中小企业这个圈子中,风险无时不在。

  这种风险,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长时间以来,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市场,就是奥派们所推崇的自由放任。

  我的主业是咨询公司,服务过各种各样的企业。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医疗美容企业,这一类业务,源于我的几个朋友,他们从一个办公室搞几个人跑业务,发展成为了一个医疗美容集团,旗下十几家医院,我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的顾问。

  在这一个领域,曾经就是骗子横行的领域,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我参与过业界各种各样的会议,各种高时间偏好(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比比皆是。

  他们随便在市场上卖各种各样的货,随便定价,随便收钱,没人管。

  我甚至亲历了一个企业和供应商的谈判,他们策划要搞一个金丝美容,就是将一线金属线植入人脸,起到防止脸部下垂的作用,因为当时正火。

  这个企业老板,只是个高中毕业生,另一个供应商,就是五金厂的老板,初中毕业 ,两个对医学美容一无所知的人,在讨论怎么搞一款可以注射进人脸的金丝美容产品,是不是很荒唐?

  因为当时,几条都不是黄金的金属线,可以卖到少则几万,高则几十万。这样的产品,就在各种五星级酒店高调招商,就在全国各种美容院直接揽客。

  在整个美容专业线市场,没有市场监管,没有税收,没有人管。我不知道这个老板最后做了没有,但我知道的是,最后有女人植入金丝后,导致炎症,要将全脸揭开,一根一根取出来。

  今天,我依然有大量的朋友在这个行业中混,按今天很多人的说法,就是他们洗脚上岸了,当然,有更多的人会说,是因为监管完善了。

  其实不然,我参与过无数次老板经营决策的会议,我就是顾问嘛 ,这是我的职责,老板们的时间偏好一天一天在变低。

  他们大多是穷小子出身,进入市场时,只想着如何快速搞钱,但当有一定的收入后,他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收入长期化,稳定化。

  绝大部分老板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要想长期稳定,必须得到消费者的口碑,我的朋友们开始建医疗美容医院,他们的冒险精神比大多数人要强得多。

  手上只有二百万现金,在没有任何信贷的支持下,就敢投建一个总投资一两千万的医院,边赚边投资。

  前期医生水平不够高,出过医疗事故,手术后病人高烧数十天,老板亲自陪床,收了病人三十万,为了救这个病人,花了五百万,发不出员工工资,他们都要让这个客户说他的好话。

  他们就是这么干市场,结果真如他们所愿,这个客户好了以后,还给他们带来了几百万的生意。

  现在他们的医生团队,甚至成为了某一线城市中最为专业的整形医生,有一年,他们的医生在手术中,挽救了一名病人,甚至得到了当地卫生部门的嘉奖,这种凶险的意外情况,都能救过来,说明水平太高了。

  他们聘请的医生团队,月收入高达二三十万,就是追求质量,追求口碑。我坐进过至少三十家以上的医院老板的办公室,讨论的主题,无非就是几个,第一,如何增收,让客户消费,第二,如何保质,不出问题,第三,如何维系口碑,让顾客转介绍。

  我说这一段经历,是在说,在自由市场中,混乱最终会被有序替代,他们并不是在监管的压力下调整自己的,而是因为要追求长期利润,要追求更大的利润,迎合消费者就是一个必然。

  现在这个行业竞争无比激烈,他们开了十几家医院,很多都有亏损的,甚至关掉了四五家,但是医生水平最高的,服务质量最高的那家医院,依然有很好的利润。

  我在珠三角与很多企业打过交道,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小企业们就不怎么交税,他们就是用私人帐号收款,要开票,那就要加税点。

  一些重要的产业链,比如顺德的家具产业,大量内销的产品,从源头到客户终端,一张税票也没有。

  这不是某一个产业,是很多个产业,很多企业,从上游到下游,一张税票都不开。全行业交易都是私人转帐。

  米莱说,征税是抢劫。在很多中国的中小企业看来,这二十多年,他们就没交过什么税。我认识一堆的个体户老板,因为我曾经当过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中国区的一年的CEO,要在中国经营美国的一种女性健康产品。

  为了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家上市公司想要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收购有稳定客户基础的美容院。

  当我派出业务人员,在长三角募集了几百家月营业额超过五十万的美容院老板来开项目推广会时,我的一位美国同事,在与他们交谈后,惊讶地发现,这些美容院的老板,从不交税。

  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营业额是真是假。在一个征税超级严格的美国,是不可以想象这种事情的发生,他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税?

  我告诉他,不是没有税,有一点点,他们象征性地给地税部门一点点钱就可以了,没有人管他们具体有多少营业额,应该按税制交多少税。

  当他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业务时,他更惊讶了,因为这些美容院里所有的产品,没有任何所谓的政府审批、行业资质证明。

  他真的问我一个让我惊讶的问题,中国是没有政府吗?美国的监管多如牛毛,你们怎么不管呢?

  这是在2008年,我当时还没有学习奥派,我的回答是,中国没有美国这么规范,这么文明。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个美国同事名叫Chris,是一个音乐家、登山家,我们曾一起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跨年狂欢,他的激情演出,让我一生难忘。

  我和他一起接待了来自美国证监会(sec)的调研人员,最后评估是,将这些在市场上的无规则运行的美容院并入上市公司,是无法想象的,项目结束,我也回到我自己的企业。

  我2002年时在广州,时隔十年,我又一个人回到广州创业。

  对我来说,开个公司很简单,找个写字楼,给一千块钱中介办公司手续,然后买几台电脑,注册个招聘网站帐号,招几个人,马上就开始业务了。

  除了在小地方,我在一二线城市办企业,连个公务人员的影子,我都没见过。因为你太小,没有人管你。

  我的同行,一个朋友开在深圳的咨询公司,开业二十多年,从来没见过公职人员来他公司,也从来不必与公务员打交道,没人理他。

  问他怎么报税,他说不知道,是外聘的公司帮他处理的。因为税额极低,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值得关心的事,比起税,他还会对员工忘记关空调而发火,因为空调电费更高。

  我现在的公司,会计也是外包的,一个月二百块钱。

  我的客户就是老板,在老板圈子里,很长时间大家谈的就是某人搞了什么又发财了,某一个领域是不是有机会?中小企业老板,大多没有关系和资源,就是天天听各种市场信号来分析商机。

  几乎听不到,税太高了,管制太多了,这种声音。

  前年,一个多年朋友,从广州美博城摆摊起家做到五万平米厂房的化妆品老板,给我打电话,他要搬离广州了,因为环保管制,他要去搬去贵州的一个地级市。

  一年后,他入狱了,因为与当地合作伙伴投资上的纠纷,被合作伙伴找到当地的关系,把他送进去了,虽然没有进法院,但也在里面呆了几个月,最后亏损两千多万出局了,贵州建的厂给别人了。

  我搞不清楚事实原尾,这只是听他说的。但我想,他投资五千多万在当地搞生产,肯定是奔着长远目标去的,不可能干什么太急功近利的事。

  对管制的抱怨,在中小企业圈子开始增加了。

  但这依然还是少数,大部分我接触到的企业家,依然天天在谈,如何搞直播,如何破圈,要不要做老板IP,要不要搞跨境,temu是不是机会?

  他们不谈政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就是关心怎么搞钱。

  尽管不时有少数企业家被地方政府侵犯的事情,但是对于几千万企业家群体,这依然是一个极少数的事件,大部分人并不担心这种厄运会来到自己身上。

  我写的文章,我只在我新的小号上转发朋友圈,都不发给企业家朋友看,因为他们虽然身处市场中,但观念并不怎么的。

  只言片语中,我是能知道他们的观念的。比如会转发一些很爱国的主题。他们的爱国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就是受益于这种营商环境。

  我没有必要在这种话题上,与我的客户们冲突,这是不明智的。因为对方并不怎么关心这个东西,只是某一种观念影响了他。

  直到双减,我接触到了很多悲愤的小企业主。在教培这个领域,原来也是极度分散的市场,竞争无比激烈,但是有不少小企业主可以靠这个赚到稳定的收入,大多数小企业主和老师,其实赚的钱很少。

  因为大企业竞争力太强大了,也就糊个温饱。老板们的悲愤在于,硬件投入太大,停摆的损失太大,老师们可以继续去教学,他们只能背负亏损,进入新的行业的机会渺茫。

  一个我认识的多年的教培老板,为了生活,改行去做了一个工业企业里管食堂的,一个月八千块的工资,免费维持生计。

  这一波打击是很大的。

  更为恐惧的是,所谓金税四期要来了的声音。因为有不少迹象表明,自由放任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有朋友长期在微信上收款,金额高达几百万,他的银行卡已经被管制了。

  而长期通过私人帐号收款的很多老板们在担心,会不会查到过往?因为那只是营业额,而不是利润,如果按个人所得税交,那都得倾家荡产,更何况,当时就没有考虑税,也没人管,其实利润加起来连税额都不够。

  最近这一两年接触到的企业,不少一开始就说要财务正规化,但是,结局都不太好,因为哪怕是减低了增值税的中小企业,所得税和股息税依然高达近四成,同时采购成本高10%,员工管理成本高30%。

  一切合规的结果,就朝着更大的亏损概率的方向。

  开始有老板们开始说,干来干去,就是为员工打工,不如不开,搞点钱,投点资算了。越来越高的人力资源成本,让企业主开始害怕办企业了。

  倒是没有多少政府官员找他们的麻烦,而是在网上流传起来如何系统性利用当前的劳动法坑老板的方法,线下则有一群无良律师在开始教人如何利用规则。

  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我一个客户,去年面临巨额亏损,想裁员,但发现,手上的钱连补偿费都发不起,开始和员工搞起了各种博弈。

  这时,管制的魔力在一步一步体现出来了。

  尽管如此,如果把视线放在全球,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开放自由程度,还是远胜于世界任何一地。这种自由放任的政策,就是中国经济迅速繁荣的由来。

  如果我们将法治化,理解为管制化,不是用市场的力量,而是用行政的力量,来管制这个市场。

  以当前中国的成文法,税制,我可以说,再想重现繁华是不可能的。

  公知们从来不在意这些,他们从不珍惜这些真正的自由,他们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偏好,就是想参与政治,所以,他们否认这些自由的存在。

  杨改兰死了,他们要求政府负起扶贫的责任,大气有污染了,他们要求政府管制所有的企业排放,有人看不起病了,他们要求政府征收税收实施免费医疗,他们长期传播食品不安全的谣言,要求出台更严苛的管制条例。

  在征税政治正确下,他们对网红被征税大为夸赞,美国那样人人必交税,才是文明。

  我们曾经身处在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当中,中国的繁荣就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可惜啊,没有几个人能珍惜。

  不知道数十年后,中国会不会出一个米莱,说,曾经我们也自由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9 12: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