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媒:他背负骂名三十年 在美为中国培养栋梁

京港台:2024-2-25 00:17| 来源:超级学爸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中媒:他背负骂名三十年 在美为中国培养栋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墙内自媒体超级学爸文章:当骚扰电话突然多起来之后,蛋总意识到我们的年过完了。过年期间,我们的《润人传》写了三篇,一个是泡芙哥甜甜圈王伟恒,一个是别墅哥陈旺,一个是加州(专题)牧洛杉矶(专题)太守要饭哥金牌讲师雷森。

  目前甜甜圈依然疯疯癫癫的,陈旺别墅被拆后音信皆无,讲师继续西游(徒步环美)。在一则留言中,蛋总提到,留在美国甚至加入美籍的未必不爱国,有些人留在美国反而能做更大贡献。

  不得不说,老牌帝国主义绝对不是盖的,血槽就是厚。比如英国,放血放了这么多年,很多科技还是独霸全球,比如航天科技和导弹发射技术。

  前几天英国就老鼠掀门帘——露了一小手,通过核潜艇试射了一枚三叉戟洲际导弹,结果震惊了全球。这枚导弹飞出了难度极高的斐波那契黄金螺旋曲线。

  这个动作的难度系数,堪比体操界的莫氏空翻,以及战机界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你看那落水瞬间,全红婵见了都得甘拜下风。

  而且也有实战意义,就算敌人潜伏到身边了,或者潜艇中有敌人奸细,或者潜艇艇长叛变了,亦或是潜艇被敌人俘获,也能给敌人毁灭性打击。

  这项斐波那契黄金螺旋弹道技术,堪比印度(专题)导弹的布朗运动弹道技术。这个弹道最大特点就是防不胜防,根本无法预测导弹轨迹,什么TMD、NMD、CNMD、RNMD的防御系统全部傻眼。

  

  正因为这技术这么牛、这么新、这么重要,英国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冒着生命危险现场观摩。发射成功之后,他高兴的差点背过气去。

  所以在航天科技方面,我们不光要勇于承认差距,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斐波那契弹道和布朗运动弹道我们就知难而退吧,先玩好对他们来说已经过时的——空间站、载人登月、深空探测技术就行了。

  说起航天,中国最近也有大动作。那就是中国的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已经公布。根据这一方案,中国将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分别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轨道。

  

  

  中国航天的赛道是孤独的,我们是唯一拥有空间站的玩家。还有个所谓的国际空间站,那是美国为首的十几个国家七拼八凑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按说国际空间站2022年就要退役,后来美国硬着头皮把退役时间延长到了2024年,再后来又延迟到了2026年,就怕让中国成为空间站的唯一玩家,现在有说法要坚持到2030年。

  提起中国的空间站,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王翔可是一等一的学霸,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成绩也是非常突出。

  

  跟大多数人一样,王翔毕业后也选择了出国。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人出去就不回来了,在留学圈这种论调也是很盛行的。

  王翔也遭遇了类似的困惑,不光是身边的朋友劝他留下,还有很多国外机构高薪争抢。但关键的时候,他的美籍导师给他指点迷津,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学成归国,建功立业。

  在导师的鼓励下,王翔回国之后就加入了中国航天事业,从事神舟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研制任务,带领团队突破并实现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那简直是太空穿针,这是空间站技术的核心和灵魂,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目前这项技术我们排在全球倒数第三(总共三个玩家——中美俄)。

  目前,我们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已经可以做到两小时快速对接空间站(1小时56分),打破了俄罗斯联盟号MS-17飞船2020年的世界纪录——3小时3分。

  正因为王翔超前的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卓越的组织能力,沉稳执着的航天情怀,先后担任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中国空间站系统的总指挥。

  我们致敬王翔的时候,也得致敬一下他的美籍导师。实话实说,这样的导师并不多,更多的导师一般会选择把自己的得意门生留在身边。

  而他的导师就是本文的主角——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专题)天才科学家高华健,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高华健1963年1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5岁考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被称为小天才。

  

  由于在学校表现突出,他被学校选中,成为名额非常紧俏的公派留学生(专题)之一。当时的中国,基础科学还极为落后,急需要高华健这样的高级人才,所以不惜代价选派留学生。

  就这样,高华健于198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在哈佛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也做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成为学校里冉冉升起的学术明星。

  到博士毕业时,年仅25岁的他竟然已经发表了近400篇学术论文,震惊了学术界,他被称为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正因为如此,他的德国裔导师非常喜欢他,连德国都在试图挖他。

  1988年,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就在大家期待着高华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时候,大洋彼岸传来一个噩耗,他决定留在了斯坦福大学任教。更难以让人接受的是,后来他又加入了美国国籍。

  消息传到国内,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被推到风口浪尖,绝大多数人骂他接受了中国优质的免费教育资源培养,却忘恩负义,是地地道道“牧羊犬”、典型的“白眼狼”。

  有人还形象地比喻,他是中国“自家养的鸡”,却跑到美国的“窝里去下蛋”。还有人直接骂他为叛国贼,甚至有人专门跑去骂高华健的父母,连他父母被骂得抬不起头来。

  面对骂声,高华健没有做过多的解释,默默接受了“叛国贼”的帽子,只留下一句话“科学无国界”。美国那边则是如获至宝,对他来说简直是有求必应。

  就这样,高华健在美国如鱼得水,在斯坦福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研经费,据说光纳米材料研究的经费就有5亿美元。

  这么好的条件,让高华健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他成为了世界固体力学的扛把子,获得了国际固体力学最高奖——希尔奖,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

  迄今为止,他是唯一获得以上三大荣誉的科学家。此外,他还成为布朗大学的终身教授,以及德国马普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同时,他还是七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可以说,他一不小心杀入到了美国乃至世界学术圈的最顶层,掌握了本领域最顶尖的学术资源,也参与了很多核心科研项目,在力学、材料和工程领域都堪称顶尖科学家。

  然而他的野心和使命也逐渐暴露了,因为他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很喜欢招中国留学生,经常给他们开小灶。这个不同于很多美国教授,很多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是有所保留的。

  高华健开小灶的时候,还喜欢上政治课,经常苦口婆心劝这些学生,反复强调:来到这里一定好好学,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报祖国,现在时代不同了,祖国迫切需要你们。

  就这样,他培养的100多名硕士生、20名博士生先后回国。这些人中有两位成为了“长江学者”,有7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杰青,是成为两院院士的必经之路,因此又被称为小院士,在学术界影响力非常高。学生中能出七位杰青的导师,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王翔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虽然不是长江学者,也不是杰青,但他攻克了交会对接技术,是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和中国空间站系统的总指挥。

  可以说,高华健简直是领着美国的工资,用着美国的科研平台(实验室),消耗着美国的科研和教育经费,在给中国培养顶尖人才。

  他不仅给中国培养顶尖人才,还不忘提携中国的学术水平。他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频繁与国内专家展开合作交流,一直默默地把美国的学术成果和技术输出到国内。

  

  不管多忙,他都会创造机会到“中国”出差(毕竟人家现在是美籍)两个月。期间又是项目合作,又是学术交流,又是演讲报告。

  但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高华健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从2019年开始他就不好招中国留学生了。2024年1月,完成使命的高华健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全职加入清华大学。

  

  从他最开始拒绝回国,到后来加入美籍,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潜伏行动。正如当年他对母亲私下说的:做这个决定是非常艰难的,我也注定会背负很多罪名,但我相信多年以后大家会理解我!

  

  此后的三十多年,他扛住了各种骂名,但他说到做到、初心不改。所以我说,有些人留在美帝,可能会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或者特殊的贡献。加入美籍,可能是更方便潜伏。

  不过我们该骂还得骂,因为对于隐蔽战线的朋友,我们骂得越凶,他们就越安全。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 15: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