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提笔忘字、开口忘词…专家:注意,这其实是脑病

京港台:2024-3-5 00:35| 来源:生命时报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提笔忘字、开口忘词…专家:注意,这其实是脑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你遇到过这样的瞬间吗?

  话就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许久不用纸笔,明明很常用的字却突然忘了怎么写……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提笔忘字、开口忘词的现象正变得愈发常见,逐渐成为一种席卷当代人的新“脑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分析原因,并教你如何应对。

  受访专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 汤永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 万继峰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当代人有了新“脑病”调查显示,在1000多位受访的年轻人中:

  超四成表示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用笔写字变少或遇到过词不达意的情况;38%有过提笔忘字,35%觉得写作困难;还有不少人发觉自己出现逻辑混乱、懒于表达、离开表情包就无法交流等问题。

  “在过去,人们的交流方式只有面对面、打电话、写信这几种。”汤永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方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例如,长辈看晚辈的聊天内容云里雾里,不断被创造出的新词和“网络热梗”,以及用表情包就能完成一场对话的模式让他们不知所云。

  但是,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互联网里,总有需要跳出这一沟通媒介的时刻,此时对于一些“词穷”的年轻人来说就成了不小的挑战。

  话到嘴边,为什么想不起来?万继峰推测,当代人“患上”这种新“脑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过多使用社交网络

  能语音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写字;只输入拼音首字母缩写就能跳出候选词……久而久之,手和脑都在变懒。

  另外,部分人聊天时过于追求“网感”,故意使用错别字、乱改成语、用字母代替汉字等,在离开网络环境、面对面交流或写作表达时难免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况。

  有学者表示,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不仅如此,沉迷网络社交媒体还会让人与现实脱节。

  “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语言表达,语言连贯性下降,会降低思考和交流的频率,反应变慢后倾向于躲避交流、行为退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万继峰说。

  社交焦虑作祟

  汤永隆分析,很大一部分人的表达困难可能是社交焦虑导致的。

  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少了网络媒介作为缓冲,说话前就需要再三斟酌、小心谨慎,想要避免说出令人尴尬或不合时宜的话语。

  若长期为社交感到焦虑,可能导致社会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令人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希望,进而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心理健康。

  保持语言能力的人更长寿语言运用能力是评估精神状态、感知能力等的重要依据,还与寿命息息相关。

  英国剑桥大学人口研究所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显示,与沉默寡言的老人相比,能言善辩的老人平均寿命要长8.4岁。

  从内在来看,不能熟练使用语言,也可能产生语言机能退化的问题。万继峰表示,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拒绝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进一步封闭自我。

  

  

  脑子一定是越用越灵光的,专家们表示,日常生活中,做到3点可活跃思维。

  多读、多写、多说

  读写说的练习,能让大脑接受更多信息刺激。可以记录日常、设定阅读目标,沟通或演讲前多练习。

  保持独立思考

  打破接受碎片化信息的现状,有意识地保持独立思考;跳出从众效应,坚持自己的观点,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多参加线下活动

  面对面交流时,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做好回应,努力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社交技巧。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改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的方式——集中注意冥想。

  找一个幽静不易受干扰的环境,保持良好舒适的坐姿。闭上眼,深呼吸,放松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

  

  然后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对象上,如呼吸、身体某部位或某种感觉。为了维持专注,要始终监测自己的注意力。

  在练习初期可能会有分心,注意力不断从选定的对象上转移出去。要去识别这个过程,再将注意力转回。该调控过程需要反复练习。

  熟练之后,在这些步骤上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更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一旦分心就会有所意识并及时调整。

  这个过程能增强注意执行控制,培养专注于特定目标的敏感度和稳定性。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5 12: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