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赖清德就职信息遭屏蔽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台湾换届

京港台:2024-5-21 03:33|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赖清德就职信息遭屏蔽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台湾换届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台湾相关报道全汇总!
专题:赖清德就任台湾总统 最新动态

  在台湾的新任总统赖清德宣誓就职之际,中国当局严格审查涉台网络言论的举动引起外界关注。那么,中国普通百姓是如何看待台湾的民选政府换届呢?

  本周一(5月20日),台湾的新任总统赖清德宣誓就职。新加坡《联合早报》发现,在中国最大的社媒平台微博上,有关台湾的新总统赖清德及前总统蔡英文的相关话题标签遭到中国当局屏蔽。

  报道显示,赖清德总统就职典礼的当天,在微博搜索功能输入“#赖清德#”及“#蔡英文#”,相关搜索界面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该话题内容未予显示”。而在赖清德今年1月大选获胜时,中国微博也曾短暂屏蔽有关台湾的总统大选话题。

  那么,中国普通百姓是如何看待台湾的民选政府换届呢?在上海的李先生(出于安全原因,受访者要求化名)告诉本台,当局严格审查赖清德总统就职的网络信息,是不想民众对这两岸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

  “我看了他(赖清德)的就职典礼,这也是台湾人自己的选择。无论是从自由民主的角度还是其他,顺利进行政权的交接,我觉得也挺好。”他直白地表示:“(对相关信息)严格的管控,不正是他们(中共)心虚的表现吗?”

  周一当天,台湾的总统赖清德在就职演讲中重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中国应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停止对台“文攻武吓”。赖清德还表示,台湾与大陆可以先从重启对等的观光旅游和学术交流开始,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开展合作。

  李先生就此表示,他作为中国民众,认为赖清德的演讲不卑不亢,并不激进。

  本台记者查询发现,周一晚间有关涉台话题的搜索功能已在微博恢复,但该平台显示的内容却仅保留了中国政务官方账号的表述。目前,有关“#赖清德#”话题搜索结果的第一位是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布的内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驳斥赖清德言论,‘台独’是死路一条”。

  与禁止民间发声形成反差,中国官方的涉台表态则异常强硬。周一当天,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抨击赖清德的就职演说是“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

  中国当局严控民间涉台网络舆论,其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认为,赖清德政府在两岸关系上未脱离蔡英文路线,且赖清德并未说出“台独”言论,中国当局担忧公众会发觉,赖清德的言行与中方此前所谓“顽固的台独分子”标签背道而驰。

  叶耀元说:“它(中共)没有办法控制舆论会往哪个方向走。中共一直在说,赖清德是比蔡英文更为支持‘台独’。那是不是中国人民会觉得,其实赖清德和蔡英文差不多?所以,中国的说法会站不住脚。”

  本台曾报道,近期无论是台湾的前总统马英九访问大陆,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每当敏感时间节点,微博经常屏蔽相关信息,以阻止社会舆论对政治话题的讨论。

  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翁履中则认为,无论是马英九还是赖清德,中国当局严格审查相关涉台网络言论意在淡化台湾议题,并且避免舆论失控。

  “美国现在想要做到的是,在美中竞争中台湾会是一个关键议题,而北京不希望它成为关键议题。这个不希望,不仅是在国际场合,在中国国内也不要成为关键议题。”他说:“民族主义高涨可能会得到很多支持北京的立场,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有可能火放了之后没有办法收回来。”

相关专题:台湾,赖清德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台湾热点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8 14: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