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婆婆15 [2011/01]
- 在行走中画眉 [2007/05]
- 爱的短歌与碎片…… [2007/05]
- 家有婆婆13 [2011/01]
- 最幸福的一种力量--遗忘 [2007/05]
- 家有婆婆1 [2011/01]
- 家有婆婆2 [2011/01]
- 总结几个和婆婆相处的原则 [2011/01]
- 钢琴客的两个十四行…… [2007/05]
- 家有婆婆11 [2011/01]
- 飞翔是它最后的时间 [2008/07]
- 忘记周几了 [2008/07]
- 家有婆婆17 [2011/01]
- 家有婆婆6 [2011/01]
- 家有婆婆7 [2011/01]
- 家有婆婆16 [2011/01]
- 家有婆婆18 [2011/01]
- 家有婆婆10 [2011/01]
- 居然这么久了 [2011/01]
- 家有婆婆4 [2011/01]
俺一直以为,信仰这个东西对中国人来讲,相当一部分是很实用主义的。信不信?信!啥时信?临了有事了才信!不然,寺庙周围的香烛咋会那么贵呢。
婆婆的公公是个读过书的人,用婆婆的话讲,写得一手好字,但解放前依然很穷。建国后,他们的生活大概也很难很难,所以公公说,从记事起,他的爸妈就教他背圣母经天主经和某些经来着。特别是自然灾害那几年,公公正值长身体的年纪,天天饿得前心后肚皮的,全靠背点经文打发胃肠。每每忆苦到此,婆婆便很自豪,说当年自己还没进城呢,在村儿里,婆婆的爸爸在家存了好多粮,过了那几年的难关,以至后来,她爸爸保留了这个习惯,家里没有几大袋粮食存着,就睡不着觉!心是放在肚子里了,可肚子却总要装陈粮。
再接下来的话题,婆婆一定会提到她爸爸当年寄了多少米和油给她们,冬天寄了多少应季的水果给她们。然后,就是婆婆叹气自己的父母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以及早年赚的钱都送给铁道部了。
我们无言相对,公公会接着谈他家的信仰问题。七里八里的,反正和这坛子里信徒们讲得不太一样。不高深,也不易懂,俺听得云山雾罩。
这个时间段,婆婆会从自己的悲伤中平静过来。她下一个话题,肯定是夸自己的公公。说当年刚结婚时,公公大远的跑到偏远地方,亲手布置了她的新家,还给她烧了几个月的饭菜。
这样的场景在家里反复上演。
不管婆婆信的是什么,她念及的,只是别人的好。因为,婆婆有着感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