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人与按摩小姐的对话(女士和少儿不宜) [2010/03]
- 乱拍美女 [2014/01]
- 孔庆东投降了,村民们别吵了,其是都是打酱油的 [2012/03]
- 乱世危局刚开始--回来冒个泡 [2011/08]
- 北京乡村游--密云贾峪村 [2014/05]
- 旅行杂记--车站和穷人印象 [2014/12]
- 国内情况之三言两语 [2011/03]
- 六四对事件之后中国的影响 [2010/06]
- 乡村随拍 [2014/01]
- 我的六四(89年学潮)期间经历 [2009/04]
- 六四题外话 [2014/05]
- 国内生活--咖啡馆的时光:香茶美女朦胧夜 [2014/04]
- 蓝色港湾随拍 [2014/04]
- 回国经历之---有钱人请客 [2009/04]
- 中国正在找北 [2013/12]
- 兄弟姐妹们,老邪杀回来了,报个道 [2010/12]
- 简短一句话,老胡要连任,我支持 [2010/06]
- 冷血是种文化,受虐是种快感 [2010/06]
- 哈哈,我决定征婚了 [2010/02]
- 男女混睡,一点没事 [2010/06]
- 假命题的台湾问题:一个真独,一个假统 [2012/01]
- 三个初中同学的悲剧故事 [2009/05]
- 中国教育的奴才与否 [2010/04]
- 夜深了,我决定睡前写情诗 [2010/06]
- 童年趣事--偷瓜与摘桃 [2009/05]
- 最近有点晕 ID在另外的地方没有征兆的被封 [2010/04]
- 没有谁是无辜的 [2010/03]
- 风起的时候,我该走了 [2010/03]
- 除了批评,我还能做些什么? 回答网友的道德质疑 [2010/06]
- 千万不要和无聊的人纠缠 [2010/04]
今天晚上,北京的天气难得好。 天晴,日暖,新月如钩, 夜空如洗。 突然来了兴致。 写完这个博客,打算一个人带本书,泡吧去了。 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去公园散步看书,晚上夜色好的时候,去个有情调的酒吧,泡吧看书。 这样的日子,真的很惬意,不过,只能作为间歇。 泡吧,不一定有美女,通常那是俗人的做法,有挚友更好,最高的境界,就是独自泡吧。
言归正传,因为买了本删节的史记,心里一直别扭,老想买本全的。 今天刚好天气好,加上儿子想我,大老早就被儿子的电话吵醒了。于是决定去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买书。
一般说来,书市上所卖的书的数量,印刷的质量以及装潢,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图书消费情况,这个,大概一般人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那个图书批发市场,我看了看,主要是以儿童书,学生书为主。 其中幼儿教育又占很大的分量。可见初为父母的人在读书,学生在读书,尤其是小学生,更在读书,因为绝大多数书,都是针对他们的。 我不知道是该为中国的孩子庆幸呢,还是该为他们不幸。 总之,他们要读的课外书太多了,还贼贵。 中国人注重教育,因此,孩子成为读书的对象,也是因为重视教育,办重点学校,而重点学校,并不一定以成绩为依托,钱和权又占了很大的分量,教育是“拼爹”游戏的一部分。 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腐败。
很多人移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孩子。 我儿子在国外上小学初中,虽然学校也有好坏之分(公立的,但是差别不是那么大,基本上全是就近入学。)小学自不必说了,现在上初中,几乎天天有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而他自己,也号称自己是“Gamemaster". 知识学了多少我不知道,至少他的童年,是轻松快乐的。有那么多玩耍的时间。 我同学的女儿,也在温哥华读书,在基本上学业是全A的情况下。 尽管家庭富裕,但是课余时间也丰富多彩。 去教堂,演话剧,在麦当劳打工,一个学生的薪水,也能达到18加元/小时了。
国内的孩子,在疲于读书,考试的同时,能有多少玩耍的时间呢。 至于大了,就一定比外国的孩子有出息吗。至少我希望自己的儿子,健康,心理和人格健全,能自食其力。快快乐乐就够了。 我们那个年代,经历过高三的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再经历一次。 那实在是让人脱一层皮的经历。
至于大人读的书,几乎所有的古代典籍名著,都有精装本,比如史记,明明是一本就可以,几百页。竟然可可以印刷成四本,一箱子。 我一听就好笑。这肯定是买给一些商人的。 书是往脑袋里读的,摆在书架上,那只是装饰品。学问不是用来显摆的,是用来充实内在的。 典籍是不多的,流行的书,也多是如何发财,以及富人传记,至于其他的很多,纯粹是印刷垃圾罢了。 有一本据说很热捧的易经的书,翻了一下,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啊。 说到底,学问这个事情,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做的。 一句话,书虽然多,但是值得读,值得买的,真的是不多。尤其是好的学术书。
而目前中国的很多学者,都是市场化的。 这是说的好听,说的不好听,是媚俗,是码字挣钱罢了。市场上流行什么,赶紧兑些文字出来,当权者需要什么,也赶紧跳出来,图个露脸,成为显学。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干过这事,还挣了好几千呢。 自从二十年前,坦克上大街之后,中国的学者就基本上全变了,大学也变了。 可见,读书人,其实也是很好改造和奴化的。 即使孔老夫子,也不是这么教育人的。
有些书籍,比如史记,其实很多人不喜欢读被删节的,被节选的。你删节,为什么要删节陈涉世家,孔子世家之类的精彩部分呢。 今天买书,就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买了一本简装的战国策,这个书,我买过节选的,读过很多遍了。读的不过瘾,想买一本全的。结果,买了之后,发现也是节选的,心里有点郁闷,在想着退与不退的时候,又看了几家书店,终于买到了全本的史记。而且是简装,单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