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人与按摩小姐的对话(女士和少儿不宜) [2010/03]
- 乱拍美女 [2014/01]
- 孔庆东投降了,村民们别吵了,其是都是打酱油的 [2012/03]
- 乱世危局刚开始--回来冒个泡 [2011/08]
- 北京乡村游--密云贾峪村 [2014/05]
- 旅行杂记--车站和穷人印象 [2014/12]
- 国内情况之三言两语 [2011/03]
- 六四对事件之后中国的影响 [2010/06]
- 乡村随拍 [2014/01]
- 我的六四(89年学潮)期间经历 [2009/04]
- 六四题外话 [2014/05]
- 国内生活--咖啡馆的时光:香茶美女朦胧夜 [2014/04]
- 蓝色港湾随拍 [2014/04]
- 回国经历之---有钱人请客 [2009/04]
- 中国正在找北 [2013/12]
- 兄弟姐妹们,老邪杀回来了,报个道 [2010/12]
- 简短一句话,老胡要连任,我支持 [2010/06]
- 冷血是种文化,受虐是种快感 [2010/06]
- 哈哈,我决定征婚了 [2010/02]
- 男女混睡,一点没事 [2010/06]
- 假命题的台湾问题:一个真独,一个假统 [2012/01]
- 三个初中同学的悲剧故事 [2009/05]
- 中国教育的奴才与否 [2010/04]
- 夜深了,我决定睡前写情诗 [2010/06]
- 童年趣事--偷瓜与摘桃 [2009/05]
- 最近有点晕 ID在另外的地方没有征兆的被封 [2010/04]
- 没有谁是无辜的 [2010/03]
- 风起的时候,我该走了 [2010/03]
- 除了批评,我还能做些什么? 回答网友的道德质疑 [2010/06]
- 千万不要和无聊的人纠缠 [2010/04]
最近村子里的两位大侠,就中国教育制度是否为培养奴才而各发雄文,煞是热闹。 我倒觉得,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工具化的,或者说,在社会科学方面,是有意识的奴化的。 要谈这个问题,文科教育和理科教育是区别对待的。 理科教育的工具化,教育出来的人,能达到“可以使用”的目的。 不关心政治就好,官方是不在意是否出什么大家的。 名人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可能是政府更大的麻烦,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至于文科,则是很搞笑和悲惨了。 没有真才实学,只能当二混子或者投机客。 红朝建政以来,除了第一代,其余基本上是工程师治国。 这其实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出国的人,尤其是贝克村的人,我想是以学理工科的居多。 理工科按部就班的教育, 固然是可以学到些知识的,甚至是科学思维, 也就是说,理工的知识,是实打实的。至于说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的人格等,则另当别论。 现在现行的政权,从来是不允许自由的和反对的思想存在的。
具体到文科,那就比较的悲惨了。 篡改的历史,陈旧的教材和观点,照本宣科的迂腐老师,有时候上课变成一种煎熬,而不是一种乐趣。 我在中国上了六年的文科大学。 至少自己的经历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吧。至于是否偏颇和造谣,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就是了。
中国的大学,很多的大学,很多的文科教育,不过是高中教育的延续。教材陈腐不堪, 老师默默唧唧。把社会科学教育,变成了为现行制度歌功颂德,为时下政策进行辩论的教育,政治进大学。 我学的是政治,绝对是深有体会。不仅如此,连上课的方式,布置作业的方式,评好学生的标准,都甚至和高中没有什么两样。 也许我的本科是个国内的三流大学。 但是我的经历,那就是这个样子。 大学完全可以混四年。
举个夸张的例子,当然是我自己的, 我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生病整整住院半年,几乎一天课都没有上,也就是说,我逃课一学期。 但是,我参加正常的考试,考试过关,没有留级。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师考前都要划考试范围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范围,可以整理出要背的东西。 我就是在一没有笔记,二没有听课的情况下, 借别人的笔记, 考前在病房里背背题,就能考试过关。这还是80年代的大学呢。 一个字,文科的大学生,想混太容易。 考高分,做好学生的诀窍,依然是死记硬背。 有的老师,几乎从来没有见过,是否更夸张? 因为我不上课,整天泡图书馆或者在花园里闲逛,本科的时候,我甚至被选为我们系十大怪人之首。 这就是我的大学本科。 这样的教育,如果诚心想混,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要说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是种培养奴才的制度,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欠公平。但是如果说,我们的制度是喜欢奴才,倾向于培养奴才的制度,则不为过。 在中国的社会,有两种人特别容易混出模样,特别会投机的人,比如现时 的相当多的学生党员(我不能说全部,何必打击那么多) 这种人灵活,功利心强,能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 在有一种,就是年轻时叛逆,长大后明白的那种人。 这两种人,无疑都是有思想的。 至于说,结果,大概是万流归宗吧, 我认识的很多80年代的学运积极分子,有的即使被开出学籍,后来也混的有模有样的。 至于说本分的人, 大概可以理解为,是符合目前教育制度对他们的期望的。 我们从老祖宗开始,就有言不由衷的习惯,不过从前是春秋笔法,现在改成潜规则了。 浅的才实是真的,显的,给人看的。 太老实了总要吃亏的。 但是明的教育,却坚持要你做老师人,正像眼下,一方面,包二奶成风,一方面却严厉打击卖淫嫖娼一样。倒霉的人,多是不懂规则或者不会利用规则的人。
所谓大学,能够成为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言论,宽松的氛围。大学是生产大师,产生智慧和思想的地方,是大师论道的场所,不是党棍得志和官场文化盛行的地方。 没有自由的氛围,一流的大学就无从谈起,其实中国的大学,个人认为,改成职业教育学院更好。
而目前中国的大学,则是中国官方(还是别用政府吧, 免得有些人心惊肉跳。但是要改变社会,首先政府得有所改变,没辙)对自由思想和自由言论严防死守的地方。因为八十九年以前,中国的大学历来都是新思想,新观点,乃至社会变革的源头,社会改造和社会运动的理论大师,首先都从大学产生。 尤其是五四和民国时代的大学。从五四运动到八十九年,中国大学一直没有缺席,甚至在思想上引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没有新思想的传播,就不会有新政党的出现,尤其是红朝党。
但是,当自己成功后,就会忌讳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成功。 或者忌讳别人提自己的出身,清朝的时候,对“胡”“蛮夷”很敏感,为此导致的文字狱,没有少杀人。 所以,后来的中国,大学被管制和改造,则是首当其冲了。 尤其是八十九年,那个矮个子的军阀看到了大学的社会动员力量之后,不惜大开杀戒以保住政权,其后更是全面改造中国的大学。 使得大学变成当代官场和商场的一部分。 不给自由思想任何立足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目的,在理科是培养工具,在文科,是培养辩护士,或者口是心非的文科奴才。 这些其实都不需要自由的思想和思维的。 灌输式的教育和改造。 这是中国大学的现实。
至于自由思想的人才,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也有人类理性的光芒。 人的思想,是无法彻底控制的。 但是你要看整体的氛围和主要的目的。
多少年之后,我一直痛心我的一个小师弟,90年,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仅仅因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千万不要忘记六月四日!”就被系里开出学籍。 这是我本科的母校,一个所谓的省重点的师范大学里的事,一个所谓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地方,竟然连这样一句话都容纳不下!你觉得,大学里有自由的思想吗? 这样的大学,会产生大师吗? 这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支持政府的行为啊!多少年来,我一直对此深以为耻!因为一句话,竟然要毁掉一个大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