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人与按摩小姐的对话(女士和少儿不宜) [2010/03]
- 乱拍美女 [2014/01]
- 孔庆东投降了,村民们别吵了,其是都是打酱油的 [2012/03]
- 乱世危局刚开始--回来冒个泡 [2011/08]
- 北京乡村游--密云贾峪村 [2014/05]
- 旅行杂记--车站和穷人印象 [2014/12]
- 国内情况之三言两语 [2011/03]
- 六四对事件之后中国的影响 [2010/06]
- 乡村随拍 [2014/01]
- 我的六四(89年学潮)期间经历 [2009/04]
- 六四题外话 [2014/05]
- 国内生活--咖啡馆的时光:香茶美女朦胧夜 [2014/04]
- 蓝色港湾随拍 [2014/04]
- 回国经历之---有钱人请客 [2009/04]
- 中国正在找北 [2013/12]
- 兄弟姐妹们,老邪杀回来了,报个道 [2010/12]
- 简短一句话,老胡要连任,我支持 [2010/06]
- 冷血是种文化,受虐是种快感 [2010/06]
- 哈哈,我决定征婚了 [2010/02]
- 男女混睡,一点没事 [2010/06]
- 假命题的台湾问题:一个真独,一个假统 [2012/01]
- 三个初中同学的悲剧故事 [2009/05]
- 中国教育的奴才与否 [2010/04]
- 夜深了,我决定睡前写情诗 [2010/06]
- 童年趣事--偷瓜与摘桃 [2009/05]
- 最近有点晕 ID在另外的地方没有征兆的被封 [2010/04]
- 没有谁是无辜的 [2010/03]
- 风起的时候,我该走了 [2010/03]
- 除了批评,我还能做些什么? 回答网友的道德质疑 [2010/06]
- 千万不要和无聊的人纠缠 [2010/04]
八十年代中后期,那个时候,师范大学其实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在国家包分配,职业就是利益和权力的年代,一个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前途真的不如一个中专和专科的其他专业的好。 举个例子,我当年和我一起上了师范大学的两个同学,目前在老家,仍然是老师。而同时人家考试成绩不好,上了司法中专和公干专科的另外两个同学,则分别当了公安局长和反贪局长。 这个,就是国情,不能怨当年的很多师范生拼命想逃出师范口。
不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一个拼命想逃出师范口的人。 在上还是不上的痛苦之后,上了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考验锁定为唯一的目标。 其余的所谓平时成绩,以及名誉之类,甚至恋爱之事,盖不过问。 大学生活过的偏颇而乖张。 倒也别具一格。
而且,当年,总有一批的师范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锁定考研为目标,真是可怜的师范生。
当年考研,完全是跨专业,全自学的,比如,我们是政治教育专业, 有人想考经济学,有人想考社会学,有人想考法律,锁定的也多是一些名牌大学,比如北大,人大,复旦之类。 所以,这个,纯粹是自己练自己的事。 当然,一个系,每年考研出去的学生,都在15-20%之间。 这是不小的比例。 那个分配决定一切的年代,师范生绝对是考研的主力。 不信,可以去做个调查。
读书苦, 经常晚自习最后走。 当年,也不敢放心的找女朋友。 但是又心里痒痒。 多少有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味道。
我们下一届,有个学生党员,是中学时代的学生党员,可见功力深厚。 同时也是学生会的主席。 有些学生,如我,本来就轻狂乖张。 对于习惯打官腔的小师弟,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或者是嫉妒人家的早熟? 做事四平八稳,偶尔一口的官腔。弄的我们这些师哥师姐们,也常常受训。
所以,有一天晚上,这位老弟,又在系里的黑板上写出一些通知。 这位仁兄的名字,说来也巧,叫“庆常”。 当年我们临时恶做剧, 给这位老弟带来了一个很不雅的外号。 我和另外几位一起考研的同学,深夜晚归时,将粉笔书写的庆常两个字的字头去掉。 颇有当年“维民所止”的意思。于是乎,庆常变做“大吊”。 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外号。这个名字,今天看来,还是颇为雄壮的。
不曾想,哈哈,20年后,犹有人记得这桩趣事。 不过我那位学弟,虽有不好的外号,但是人家涵养究竟是很好的。 这种东西,又是学生时代,查无实据。
另外一个趣事,则是我读研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开了另外一个同学的玩笑。 他当时是学习委员。 在黑板上写完通知,弄了个名字缩写。 w.c.l。我当时立马写了三个英文注解“ WC,Ladies!”
这个小故事的引子,是我同学留的诗。当年一起考研,只有他考研恋爱两不误。 弄的我们其他人,甚是羡慕。
廿时中秋际,
心远草堂系;
彼时少年郎,
藏拙悄无息。
黑灯削庆常,
好不自得意;
天际忆往昔,
相顾网关里。
俺的回诗:
灯黑夜茫茫,当年削庆常
羡人去泡妞,苦恨读书忙
有人两不误,有人空惆怅。
同是晚归人,唯我最乖张
又是中秋日,咏诗隔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