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遇海归 [2008/12]
- 我乳房小我怕谁 [2008/11]
- 纽约妓女与国内妓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011/07]
- 我流氓还是你流氓 [2008/11]
- 芳邻刘亦菲 [2008/09]
- 谁支撑着中国 [2008/12]
- 梅西的马琳 [2008/10]
- 年年都是坎 [2008/12]
- 哭泣的老母亲 [2008/12]
- 离婚大队 [2008/10]
- 撩开美国高官腐败的面纱 [2008/12]
- 回国散记: 海外华人基本算乡下人 [2009/05]
- 女人的第三只眼 [2008/11]
- 你能不能不显呗? [2008/11]
- 唱歌能治更年期综合症 [2008/11]
- 回国散记: 中文万岁,中国式英语万岁 [2009/04]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3]
- 相声不止在官家 [2008/12]
- 回国散记:中国咖啡的贵族主义 [2011/07]
- 旅英华裔灭门案:当西方法制撞上东方伦理 [2011/06]
- 如今爱国可真难 [2009/05]
- 高铁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2011/07]
- 夏教导员 [2011/06]
- 回国散记:不了不了不了情 [2009/01]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6]
- 改了国籍当然可以称自己是中国人! [2009/08]
-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 [2011/05]
刘广宁,中国配音艺术的骄傲
陈九
昨晚参加聚会,跟坐我对面的先生聊得挺来。他是上海人,我也会几句洋泾浜上海话,立马热络,聊周信芳,聊红房子,聊老上海的永安公司,咣啷,聊到上海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他说,伊是我阿姐。
亲阿姐?
亲阿姐。
竟这么巧!纽约真是藏龙卧虎,在这儿千万别像在国内那样瞎忽悠,纽约太小了,蓦然回首全是亲戚,根本没吹牛空间。有个爱打乒乓球的老兄,跟人吹他是国手许绍发的学生,没想到人家一伸手,握个手吧,我就是许绍发。
我不认识许绍发,但我喜欢刘广宁,她曾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偶像,提起来就激动。那时文革没电影看,没电影的青春就像没阴谋的爱情一样乏味。好在一九六八年开始进口阿尔巴尼亚电影,有一部叫《宁死不屈》,反映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纳粹德国的故事,女主角米拉就由刘广宁配音。那时她二十几岁,大姑娘,电影里的米拉是女学生,绝配,刘广宁把米拉演绎得充满个性惟妙惟肖,让人感觉米拉本来就说中国话,刘广宁就是米拉。
刘广宁的声音俏皮倔强,有鼻音,用北京话说有点儿“劲儿劲儿的”,给年轻女性配音堪称一绝。她天份足,极具爆发力,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独特。比如女学生米拉,当装扮成商人的游击队长菲尔拉试探地说:
“德国人给我带来了很好的生意。”
“德国人还想买斯坎德培头上的王冠呢!”米拉马上抢白道。
“这话从哪儿学的,老师教的?” 菲尔拉问。
“长着眼睛谁都看得很清楚!” 米拉寸步不让。
“你以为你就能战胜德国鬼子?” 菲尔拉说。
“等我们人民团结起来的时候,瞧吧,你会羞愧的。”
斯坎德培是古代阿尔巴尼亚国王,是阿尔巴尼亚民族精神的象征。米拉坚贞不屈的性格通过对话内容和刘广宁充满个性的嗓音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些对话永存在我的心中,刘广宁的声音永存在我的心中,米拉代表着我们的青春岁月。
网上找到刘广宁的介绍,居然没提《宁死不屈》!我理解她或许有意回避不堪回首的文革岁月,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刘广宁的这部作品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我们通过《宁死不屈》开启了对西方文明的好奇心,知道谁是斯坎德培,以及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与阿尔巴尼亚的纠结,而且女英雄米拉的美丽形象,特别是她的声音,启蒙和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心灵,让我们毕生难忘。对于任何一位表演艺术家来说,这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我还没见到刘广宁。听说她目前定居香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我祝她健康幸福。希望她到纽约来,我要告诉她:你的艺术曾在我们身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