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遇海归 [2008/12]
- 我乳房小我怕谁 [2008/11]
- 纽约妓女与国内妓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011/07]
- 我流氓还是你流氓 [2008/11]
- 芳邻刘亦菲 [2008/09]
- 谁支撑着中国 [2008/12]
- 梅西的马琳 [2008/10]
- 年年都是坎 [2008/12]
- 哭泣的老母亲 [2008/12]
- 离婚大队 [2008/10]
- 撩开美国高官腐败的面纱 [2008/12]
- 回国散记: 海外华人基本算乡下人 [2009/05]
- 女人的第三只眼 [2008/11]
- 你能不能不显呗? [2008/11]
- 唱歌能治更年期综合症 [2008/11]
- 回国散记: 中文万岁,中国式英语万岁 [2009/04]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3]
- 相声不止在官家 [2008/12]
- 回国散记:中国咖啡的贵族主义 [2011/07]
- 旅英华裔灭门案:当西方法制撞上东方伦理 [2011/06]
- 如今爱国可真难 [2009/05]
- 高铁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2011/07]
- 夏教导员 [2011/06]
- 回国散记:不了不了不了情 [2009/01]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6]
- 改了国籍当然可以称自己是中国人! [2009/08]
-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 [2011/05]
人类尊严的根本内涵
陈九
美国犹太裔作家艾立尔赛巴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书《父亲的乐园》。作者在书中深情地回顾了他的父亲,一位生长在土耳其库德族区的犹太人的经历。他父亲为寻找美好生活,追宗寻源想尽一切办法离开他的故乡,移居以色列,发誓做一名真正的犹太人。在漫长旅途中,父亲忍受了数不清的非人待遇,含辛茹苦终于到达了梦幻之地,特拉维。令他没想到的是,明明他是犹太人,但以色列人却从不把他真正当作犹太人对待。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生活场所,周边人们的言谈举止,甚至一个眼神都提醒他,你不是犹太人,你和我们不同。为了走进犹太社会,他忍痛把自己带有土耳其烙印的姓氏改掉,换成纯粹的希伯来式拼写,还去各种图书馆寻找祖先足迹,引经据典向别人解释,他来自于一个重要的犹太群体。
遗憾的是,他的全部努力无法战胜以色列社会坚如磐石的等级体系。以色列移民局歧视任何来自欧美之外的犹太移民,而在这些受歧视的犹太人中,库德族犹太人又是最中之最,他们被垫在等级的最底层。他带有土耳其口音的希伯来语,还有他无法改变的中亚式粗糙胡须,都将他的社会地位固定化。他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努力都因他的身世而大打折扣。最后无奈,他只得离开以色列这块伤心之地,远赴他乡,重新开辟自己的生活。
作家艾立尔赛巴为了写这本书,专程到土耳其库德族区,他父亲的童年乐园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深深感到根的力量,还有他父亲一生承载的内心痛苦究竟有多大多深。他父亲最终回到故乡,再不离开。作家也把这本书献给他亲爱的父亲,并取名为《父亲的乐园》。
艾立尔赛巴这本书无法不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震惊美国社会的黑人小说《根》。美国著名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在该作品里,对美国黑人的故乡非洲大陆进行了深情描述,并以逼真震撼的情节将自己寻根的冲动长河落日般地尽情渲泄,使这部著作成为美国黑人的文化经典,并为零乱虚无的黑人文明找到坚实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黑人亚历克斯哈利还是犹太人艾立尔赛巴,他们都非第一代移民,也未曾在祖先的土地上土生土长过。看来寻根不分种族,所有漂泊异乡的人都有寻根的潜意识。不是必须在某地生活过才有种族和故乡的认同需求,只要种族差别存在,对自身源头的寻觅愿望就永不枯竭。
每个人的种族与生俱来不可更改。如果说世间真有命运,最大的命运莫过于种族。英语里有这样的比喻,狗是狗猫是猫,狗猫可以作朋友,但狗成不了猫,猫也成不了狗。即使猫生活在狗群里,甚至猫可以证明猫狗来自同个祖先,但狗还是把猫当作猫。猫越否定自己是猫,狗就越认为猫不是狗,因为狗从来不必用否定自己的种族作为生存手段,猫既然可以轻易否定自己,那它一定不是狗。
否定自身种族文化的心态是异常危险的企图,因为人类尊严的根本内涵首先是对自身的尊重。否定或轻视自身的种族文化,就是否定和轻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份量,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是无法找到真正尊严的。这不禁令人想到,在西风东渐吹皱一池春水的今日,有的国人急中生智,试图发掘自家身世来证明有外国血统,也有人干脆通过异族通婚改换门庭,让自己算上半个外国人。当然这不能盖而论之,每人的具体情况理应尊重,况且追求个人生活的最优化并不为错。但如果在追求中以否定自身的种族文化为代价,那不仅与事无补,还可能弄巧成拙了。
庆幸的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艾立尔赛巴的新书《父亲的乐园》,再次为人类生存的这条基本定律做出了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