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遇海归 [2008/12]
- 我乳房小我怕谁 [2008/11]
- 纽约妓女与国内妓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011/07]
- 我流氓还是你流氓 [2008/11]
- 芳邻刘亦菲 [2008/09]
- 谁支撑着中国 [2008/12]
- 年年都是坎 [2008/12]
- 梅西的马琳 [2008/10]
- 哭泣的老母亲 [2008/12]
- 离婚大队 [2008/10]
- 撩开美国高官腐败的面纱 [2008/12]
- 回国散记: 海外华人基本算乡下人 [2009/05]
- 女人的第三只眼 [2008/11]
- 你能不能不显呗? [2008/11]
- 唱歌能治更年期综合症 [2008/11]
- 回国散记: 中文万岁,中国式英语万岁 [2009/04]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3]
- 相声不止在官家 [2008/12]
- 回国散记:中国咖啡的贵族主义 [2011/07]
- 旅英华裔灭门案:当西方法制撞上东方伦理 [2011/06]
- 如今爱国可真难 [2009/05]
- 高铁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2011/07]
- 夏教导员 [2011/06]
- 回国散记:不了不了不了情 [2009/01]
- 回国散记: 生孩子还是越早越好 [2009/06]
- 改了国籍当然可以称自己是中国人! [2009/08]
-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 [2011/05]
青年奥巴马不喜欢传统精英
陈九
纽约乃人才倍出之地。几乎所有美国的杰出政治家,从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到肯尼迪,马丁路德金,无论其桑梓何处,都与纽约难分难舍。本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更不例外,他生长在夏威夷,成功在芝加哥,但其人生最重要的大学年代和走向社会的初始时刻,是在纽约渡过的。在纽约的五年时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铸就灵魂’的岁月,为他日后的政治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九八一年,十九岁的奥巴马从洛杉矶一所学院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二年级。据说刚到纽约的头天晚上十分狼狈,他去找住在曼哈顿西一百零九街的一个朋友,想到他家借宿一晚。没想到这位仁兄整夜未归,奥巴马只好在楼下一条巷子里站了一夜。他说那天太累了,站着就睡着了。一个站着也能睡着的年轻人,究竟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岂不令人浮想联篇。
奥巴马终于在纽约安顿下来。他在曼哈顿第一和第二大道之间的东九十四街,一栋老式六层楼里租下房子,并在这里一直居住到离开纽约。大学期间,他的姥姥姥爷始终在各方面支持他,并几次从夏威夷来纽约看望这个外孙。在本次总统选举中,奥巴马的姥姥仙逝于夏威夷,他为此潸然泪下,令人动情。回顾奥巴马的成长过程,处处可见他姥姥姥爷对他的关爱和影响,挥之不去。
经过近三年他自己称为“像和尚一样”的学习,奥巴马于一九八三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他当时的专业为国际关系,其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苏联核武系统的解除”。这个题目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十分遥远,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奥巴马的开阔眼界和人道情怀仍可略见一斑。
毕业后奥巴马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商业国际公司,一家当年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咨询出版商,充任分析员和执笔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帮助美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它在欧洲,亚洲,中南美洲都设有分支。奥巴马在此工作约一年。当他回顾这短短一年的经历时说,在那里,我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得到极大锻炼。
对他影响最大的,并被其称为“奠定人生取向基础”的是他在纽约的第二份工作,在纽约公共利益研究会做社区协调人。在这里,年轻奥巴马的世界观,政治魅力,和工作天份,都得到令人难忘的展示。伊琳赫申诺夫女士,当年的项目主管回忆说,我告诉他,这个职位年薪仅一万美元。他大笑说,作为人生开始,这足够了。他的笑声爽朗透亮,至今记忆犹新。
一九八四年春,奥巴马受委派到纽约哈林区任项目主持人。众所周知,哈林区是非裔美国人的聚集地,被称为“世界黑人首都”,是纽约市最贫穷的住宅区之一。在哈林区的三个来月,奥巴马非常投入地向人们传授如何集会,如何撰写集会宣传品,如何与民选官员对话,如何通过合法游说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技巧。据他当时的同事黛嫣克拉斯女士说,奥巴马智力惊人精力充沛,他显然不喜欢与所谓的传统精英为伍,而对用群体方式改革政治体系充满兴趣,这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意义深远。他在这里的工作尽管短暂,但他追求事业的严肃认真给每个与其共事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据纽约公共利益研究会现任主席爱丽森克里女士回忆,她曾与奥巴马在改进哈林区地铁站项目上密切合作。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在奥巴马倡导下,他们搞了五一大签名活动。奥巴马拿着签名册一个车站一个车站奔走,呼吁乘客签名,要求政府改善哈林地铁站肮脏昏暗的候车条件。奥巴马亲自制作宣传画,上画一节地铁车厢正沉入水中,题目是:五一五一,拯救正在沉没的地铁系统!不仅如此,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奥巴马还领导了要求纽约市立大学谴责当年南非政府种族隔离政策的活动并获得成功。他也在要求市立大学对少数族裔低收入学生降低学费的活动中大显身手。爱丽森说,当时社区活动组织者并非奥巴马一人,但他给人们的印象非常独特,谁都不怀疑这个充满理想的小伙子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纽约公共利益研究会工作的日子里,奥巴马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赢得周边人们对他的尊重和依赖。大家都喜欢他。爱丽森克里女士说。我们那时不知道他日后能被选为美国总统,但他身上传出的理想,热情,不知疲倦,和深刻的人道关怀,时时提醒我们,他一定会书写他生命更加灿烂的篇章。那天,奥巴马突然对我说,他要离开这里去芝加哥发展,我差点儿给他跪下求他别走,因为他对所有社区,不同种族文化的人群,都具魅力。人们爱用左派右派区分政治壁垒,可奥巴马的人格力量超越这种局限,他属于美国,他属于每个美国人。
从纽约出发,青年奥巴马昂首走向芝加哥,开始他独步天下论剑江湖的崭新历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纽约是他孕育理想之地,他在这里寻找自己认识社会,经过迷惘困惑和无数挣扎,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最终确认,楞把平淡生活变成一个许诺,一段历史守候,一次石破天惊前的卧薪尝胆。纽约无法忘记奥巴马,在此次总统大选中,本州百分之七十七的选票投给了奥巴马,其比例全美最高,甚至高于他目前居住的伊立诺伊州,因此纽约坚信奥巴马也不会忘记纽约。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奥巴马成功之际,正是纽约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中瑟瑟发抖之时。奥巴马,你此刻不期而至,是历史巧合,还是要两肋插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