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精品欣赏

作者:奔腾之海  于 2008-7-27 13: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秃兀山|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8评论

关键词:


杨凝式景度三贴

关于景度三贴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弘农人、关西老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世称杨少师。又佯狂自晦,时人称之“杨风子”。其书变化欧阳询、颜真卿法,破方为圆,削繁为简,结字善移部位,展蹙生姿,雄遒多变。此选三贴,皆为其传世墨迹。
《韭花贴》麻纸尺牍。高八寸,行书七行六十三字。罗振玉藏真本,1945年于长春下落不明。书法雅正,字距行距之大前所未所。丰神洒脱、淳古而淡雅。风度凝远可爱,深得《兰亭序》神理。黄庭坚有诗“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盛评此贴,对后世影响颇大。另有二本,一为台湾省林伯寿氏藏本,或云已归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在今无锡市博物馆,或以为清迁内府旧藏,以备一说。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九四七)书,行书八行七十七字,纸本墨迹卷,书法雄浑,与颜真卿祭侄稿相类,运笔雄逸遒美,大小浓淡亦错落有致。
《神仙起居法贴》五代后汉乾佑元年(九四八)书,全八行,记述古代按摩口诀。纸本草书墨迹卷。高二十七厘米、横二十一点二厘米,草法奇矫恣肆,如横风斜雨,一气贯注,用笔遒劲酣畅,而法度俱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有一本为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庋藏,不知何时流入日本,真伪如何。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中国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杨凝式《韭花贴》

原文:

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状

评语:
《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式的代表作。是杨凝式在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以珍馐充腹之后,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信笔写下的几行字。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轻松愉悦而又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其书法更是令人称绝。杨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这信手随笔的书札便成了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中国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韭花帖》宽疏、散朗的布白该是其最先夺人眼目的特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然其字间含蓄的顾盼,又气脉贯通。平中寓奇的结体则是《韭花帖》最为突出,也最令人叫绝之处。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反而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通篇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无论是从书法本身,还是文字内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

杨凝式把矛盾引入书法创作中,并取得了空前的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除了他超凡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之外,恐怕就是他现实心态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杨凝式从唐昭宗朝进士及第,授度支巡官,迁秘书郎、直史馆;及至五代,从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三川守到集贤殿直学士、考功员外郎,又从比部郎中、知制诰、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兵部侍郎等等直至最后的左仆射、太子太保,死后诏赠太子太傅,历仕五代。这之中,他几次寻病辞官,又几次入朝为官。从唐末到五代,短短的几十年,朝代数次更迭,战乱连年,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可以说动荡贯穿了杨凝式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生活起伏跌宕、波澜不尽。杨凝式无法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他希望国泰民安,因此他凭借着自己的才俊积极入世。

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3 回复 绿水潭 2008-7-29 10:56
欣赏。
4 回复 Dust 2008-7-31 00:33
这人真烦,一篇63子字的感谢信还盖上二三十个印戳。哈哈
4 回复 散落的雪 2008-8-1 22:47
Dust: 这人真烦,一篇63子字的感谢信还盖上二三十个印戳。哈哈
好看!
3 回复 人的思索 2008-8-7 11:01
听说是"字无百日功”特别喜欢看书法,可惜没时间练。

等老了也学习一下书法,据说和练气功有些联系。
3 回复 Waterlily888 2008-8-10 23:48
人的思索: 听说是"字无百日功”特别喜欢看书法,可惜没时间练。      等老了也学习一下书法,据说和练气功有些联系。
老了才学书法?我都是小时候七,八岁时候学的,我写的字和那个韭花贴里的差不多。
4 回复 人的思索 2008-8-11 01:36
Waterlily888: 老了才学书法?我都是小时候七,八岁时候学的,我写的字和那个韭花贴里的差不多。
你好厉害,有时间真的要拜你为老师了。
4 回复 Waterlily888 2008-8-11 01:56
人的思索: 你好厉害,有时间真的要拜你为老师了。
嘻嘻,我现在已经写不出来了,只能用电脑写“伤仲永”来哀悼我如火花一现的才华。
3 回复 奔腾之海 2008-8-12 01:44
谢谢楼上各位,大家喜欢我也开心 : )   
以后我会陆续贴出相关内容和朋友们一块共享。

曲子又换了一首,可以试听了。谢谢观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8 01: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