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他命百科辭典..值得保留 [2007/05]
- 对照生日查查你属于哪一棵树 (太神奇了)! [2006/12]
- 太太的初夜 (限) [2007/01]
- 這個辣喔{限18} [2007/01]
- 申请父母来美探亲的步骤(ZT) [2006/11]
- Medical Abbreviations Glossary [2007/01]
- 哪一個是你(妳)心中的理想卧室 [2007/06]
- 中国人常犯的英语错误(ZT) [2006/11]
- 对付蚂蚁,蚊子和蟑螂的小窍门 [2007/01]
- 测你一生爱几次?(准 到好恐怖啊~~~~) [2006/12]
- 室内插花 [2007/01]
- 外国人学中文的尴尬趣事 (笑翻了) [2006/11]
- 你会念这个名字吗?(ZT) [2006/11]
- 我宁愿你抱着别的女人。。。 [2007/01]
- 华人的骄傲,福州人的骄傲!!! [2007/01]
- 给爱过和正在爱的人 - 快乐的笨着 (ZT) [2007/06]
- 透明flash [2007/05]
- 学学怎样折衣服?这个超强! [2007/05]
- 受伤的女人 [2007/05]
- 摄人魂魄的极品图片[25P] [2007/04]
- 10种成都小吃的美丽传说 [2007/04]
- 能讓老公按時回家的一句話 ...好笑 [2007/07]
- 七彩澳洲 [2007/01]
- 诱人的下午茶点 [2007/06]
- Ivy's closet(组图) [2007/04]
- polaroid宝丽莱太阳镜 古老炫酷配件(组图) [2007/05]
- 插花艺术 [2006/11]
- Genius Dog [2007/04]
- Take a Bow [2007/03]
- 青春气息,迎接春天(组图) [2007/04]
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的影響~直得深思唷!!
孩子的個性,是父母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塑造而成,0~1歲的孩子,父母不要以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廖麗文園長進一步舉了幾個父母教養孩子應注意的原則:
1.
從習慣中建立教養模式: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會不停哭泣,讓大人就近抱他後,經過猜測再直接拿玩具給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滿足需求,當這樣
的模式建立後,孩子可能會自動類推,認為只要哭鬧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則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任何東西,這樣會影響孩子自我探索的動機,嚴重的話
可能會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2. 孩子的個性和照顧者易相近:零至三歲的孩子正是個性形塑的時期,照顧者(媽咪、保母、祖母)若是個性溫柔平和,孩子的個性也會較穩定﹔反之,則個性較急躁。
3. 孩子的氣質會轉變:針對氣質理論,廖麗文園長指出,孩子在三歲前後,氣質仍會再轉變,父母應當把握這段時間,給孩子較好的教育環境。
4.
常和他人接觸:不少父母害怕孩子會被傳染疾病,不敢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但這是個群體的社會,孩子從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動,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孩子才不會
怕生、認知學習能力也會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個月大後,可以偶爾帶孩子去公園玩、逛百貨公司、去親子館(如:米蘭親子館)玩,或者邀請朋友進行家庭互訪,
讓孩子多和他人互動,這能增強孩子的語言溝通和社會人際關係。其實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動時的周邊環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傷、弄髒衣服或偶爾有
挫折,給孩子獨立自由的探索空間,孩子會成長的較快(但是出門前,要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且儘量不要帶寶寶到密閉的空間去)。
5.
主動告知不適當行為:孩子在和他人(其他小朋友或大人)的互動中,若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如:耍脾氣、打人、搶玩具,父母應主動告知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
小,就任他為所欲為,最好能適時教導他正確的態度,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從小就和孩子講道理。教孩子應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a.機會教育
孩子在互動過程中,有危急他人或自身安全,如:拿火柴、刀子、剪刀等,父母必須及時給予明確的糾正,並解釋原因,千萬不能忽視不理﹔若孩子只是反射性的哭鬧,父母可以慢慢開導,或者讓孩子自行發洩情緒。
b.維護孩子自尊
但是若孩子在公共場所或客人來時犯錯,父母可以帶孩子到特定的地點再糾正或處罰,如:百貨公司樓梯間、書房,以維持孩子的自尊心,也讓寶寶知道就算在公共場所或他人來時,也不能越矩。
c.提升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要試著了解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同時表達父母的感受,以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如:告訴孩子:「別人都在看我,為什麼沒辦法把你帶好」,孩子會較注意自身言行。
6. 懂得和他人分享:不少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會盡己所能給予一切,但是孩子卻不懂得和別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能特別注意這個問題,適時教導孩子「捨」、「得」。
7.
給孩子正面積極的訊息:父母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應儘量以正面的語言、情緒去教孩子,讓孩子樂觀的面對外在環境或其他人,如:告訴孩子:「媽咪要去上班,你
乖乖待在阿媽家(保母或托兒所),阿媽(阿姨或老師)會很愛你,(你在這裡會交到許多朋友),媽咪晚上就會來接你喔!」,給孩子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