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中注定爱而不得——镇命歌 [2010/08]
- 表演 [2011/05]
- 换妻【30岁以上已婚人士请进】 [2011/06]
- 【我的世界杯】滚开!我是结过婚的人! [2010/06]
- 非常有教育意义的非常恐怖故事 [2009/05]
- 男人的更年期 [2009/05]
- 【音乐时间】爱你一万年之原版《时の过ぎゆくままに》 [2009/08]
- 长寿吗?长寿个屁! [2010/04]
- 回首灯火阑珊处是否还有你——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旧事(三) [2010/04]
- 教我如何不想她——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旧事(一) [2010/04]
- 第几次爱上我 [2010/03]
- 刻骨的悲伤 [2010/04]
- 因为你色,所以我坏 [2009/05]
- 【红色柔情之四】缅桂花开十里香 [2009/07]
- 歌,不是传奇【第2次更新】 [2011/01]
- 相思爬呀爬呀爬上我心底 [2010/05]
- 四十不惑,我希望…… [2009/08]
- 心在哭泣 [2010/03]
- 我的信仰似深海 [2009/06]
- 【音乐时间】你侬我侬,忒煞情多,We Are One [2009/07]
- 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旧事(七) [2010/04]
- 为啥,您火急火燎来到这个世上 [2009/07]
- 【音乐时间】飞翔的野鹅 [2009/06]
- 对号入座——原来我叫福妞 [2009/06]
前些天,一位做药材生意的朋友到越南办货,回来后送我一大块粽子。哦,是的,一大块。
之所以说这越南粽子一大块,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粽子大都锥形,有棱有角,小巧玲珑,此物却是体型硕大的正方体,某种植物皮横7竖8捆的结结实实,咋一看像个炸药包,我就纳闷丫是怎么把这玩意带上飞机千万里飞回祖国。民航安保的同志们啊,大意了。
这越南粽子外表奇特,口味也奇特。淡绿色的糯米间夹杂着不知名的果脯,甜而不腻,口感绵软,进了嘴就急着向我嗓子眼猛钻。不一时,一阵电光火石,仿佛信号弹划过夜空,照亮了我的肠胃。
这坨美味的越南大粽子,我与太座整整享受了三天(太大了,开包前我秤了一下,3斤5两高高的)。为表谢意,我致电药贩子,提出忍痛割爱送他一张《肉蒲团》高清蓝光碟,丫断然拒绝,淡淡说,不用谢,端午节到了,吃粽子换个口味吧。
收了电话,我心生幽怨:这孙子,真是个吃货,只食粽子不食色。
众所周知,我是酷爱思考的。悻悻之余,我开始思考一个终极问题:这孙子为什么在端午节必须吃粽子而不看《肉蒲团》捏?
答案很简单,有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唐诗很直白,看官一目4句便了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没错,端午节要吃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上中学时,学屈原的《离骚》,那时候感觉屈原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尤其是读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觉得屈原同学太伟大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我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要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的人格是多么闪亮啊,照亮你也照亮我,一直照到今天。
上学的时候一直不知道《离骚》是一首巨长的诗,当时读到的都是片断,要不说中国教育害死人呢,从来不让你知道更多。直到我上大学,才把全诗读过。读完了之后,感觉屈原怎么那么面呢,他真的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标本,总是爱把命运寄托在明主身上。倒霉的是,屈原赶上了一个不解风情的楚王,任凭屈原如何谄媚、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楚王就是不把他当人看。后来读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就发现这些文人一路下来,都是一路货色。所以,毛主席非常清楚,干脆就把知识分子钉在工农兵的皮上,知识分子就是那么几根阴毛,从来都没法堂堂正正起来,有时候还觉得碍事。
屈原这个人,其实就是个怨妇。他要是跟李清照拍拖,我靠,这中国文学史得重新写一遍。所以,他也总是觅死觅活的,人家楚王不重用你,你就别热脸贴在冷屁股上了,该干吗干吗去。可是文人就是这样,走不出这个情结。据说,有一次他买了二斤粽子,这粽子太好吃了,于是他首先想到了楚王,决定把粽子献给楚王。楚王得知屈原又来骚扰他,不悦,说,“区区粽子兮,何足挂齿。离骚,离骚(离我远点,骚扰我的人)”。屈原被羞辱后逃出王宫,来到汨罗江前,望着滚滚的汨罗江,仰天长叹:“楚王啊,我一片丹心,连汗青都照了,怎么就照不到你呢?”最后反身翻腾三周半,一个猛子下去了。后来一个打鱼的路过这里,在下游发现了屈原的尸体,赶紧到公安局报案,后来警方在岸上发现了一些粽子,调查清楚后,刑警队长写了一篇长篇报告——《一只粽子引发的血案》。
又后来,过了好多年,唐代诗人李白路过此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水中喊救命。
扑通一声跳下去,
捞上一看是屈平。
呵,打住,再胡扯下去,屈老师非气得从江里窜出来淫诗。
接下来,请看官们欣赏一首老歌——《橘颂》。曲作者佚名,词作者屈原,演唱者鲍起静。
这首歌来自一部早年香港电影《屈原》,凤凰影业公司出品,鲍方父女主演。那部片子我小时候看过,严格说我没有完整的看过。因为香港早期的国语古装片多数节奏缓慢,对白咿咿呀呀,尤其《屈原》,从头到尾一大帮峨冠宽袖的士大夫高谈阔论,一小撮香脂粉气的小女子鸣琴颂歌,端个闷杀人。有那功夫,我还不如去看紧张刺激的《地道战》。
《橘颂》是电影《屈原》留给我唯一的记忆,虽然到现在我也没听清楚歌中唱到,但抚琴吟唱的鲍起静,含混不清的歌声,让我在流着鼻涕的年龄就掌握了古色古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概念。当然,这般认识《橘颂》,屈原老师有知,肯定屈得不行,请屈大夫原谅俺小时候没见识、没品位,就那点出息。如今长大成人,又读了一点点书,再结合屈原的原创去品味,情不自禁为屈老师委屈的一生唏嘘几下。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嗟乎,这般人物,搁今天,也得难行世路,宁为玉碎投江,不为瓦全苟活。
明天就是端午节,在此祝福各位看官佳节快乐。
【温馨提示】《橘颂》电影原版网上有,感兴趣的看官不妨在股沟上摸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