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古巴旅游经验谈 [2016/06]
- 温哥华几种主要的樱花品种和花期 [2010/03]
- 温哥华615骚乱后 [2011/06]
- 看过电影<南京,南京>,我同意成龙说的:中国人是要被管的! [2009/04]
- 孩子多大到加拿大读书最好? [2009/04]
- OMG!今天下午温哥华一架飞机坠毁在距我家不到一公里远的马路上 [2011/10]
- 我无奈作骗子的经历 [2009/04]
- (原创)89学生运动的民主诉求及其局限性 [2009/05]
- 前世,是谁埋的你?-----我看红蓝颜知己 [2009/04]
- 爱的迷毒——从乔峰阿朱之爱的两难处境说开去 [2009/04]
- 那一碗越南牛肉粉背后的故事 [2009/05]
- Las Vegas 2009全攻略---经济危机下的腐败生活 [2009/03]
- 加拿大BC省AP/IB课程的设置 [2010/01]
- 给表妹的一封信:如何破解新移民在加国找工作时遇到的潜规则 [2010/07]
- 谁偷了中国人的微笑? [2009/03]
- 咱爹为啥不让咱学文科? [2009/04]
- 怎能“一如往昔”? [2009/04]
- 姜育恒之歌 [2009/04]
- 我大爷爷是怎末被日本人炸死的 [2009/04]
- 爱的占有,到底是不是婚后感情的全部?——从冥想张无忌婚后感情生活侃起 [2009/04]
- 善恶本来就是一种习惯——自天龙八部四大恶人谈起 [2009/04]
一个是满脑肥肠的政坛大骗,信口胡言被赶出白宫;一个是洒水健身的红通罪犯,罪行累累只能潜逃海外。如今两人都已徘徊在死亡边缘,一个为了金钱、一个为了政庇,本应抱团取暖却在直播上相互打脸,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二人转”变身“打脸会”
“法治基金”到现在建立也已三月有余,“骗捐”“逼捐”“骂捐”等一系列的闹剧让这个本就漏洞百出的揽财基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心灰意冷的郭文贵甚至连“法治基金”官网的安全证书都不再续费,以至于官网都进了各大浏览器的黑名单。不过随着班农等人将“美当前危机委员会”第四次重启,郭文贵找到了新的宣传点:“当前危机应对委员会”(当委会)幕后金主。于是乎“法治基金”就成为了“当委会”的“独家赞助商”,而郭文贵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能够影响基金会的“幕后大佬”。为了强化众人对其谎言的信任,郭文贵专门在4月6日找到了“当委会”成员之一的班农为自己站台,哪知道郭文贵七拐八扭的把话题引到了“法治基金”对委员会的“支持”时,班农却极其不给面子的来了句“委员会的开销极少”,这可是在老郭脸上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不过仔细想想这也算是郭文贵自找苦吃,要知道一周前明镜采访同为委员会成员的龚小夏时她便坦然这一委员会的花费极小所以不需要“赞助者”和“金主”。枉顾事实信口胡编,郭文贵又怎能不被打脸呢?
弃“法治基金”保“当委会”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同为法治基金的“受益人”,面对郭文贵为“法治基金”,“造虎皮”的谎言为何会毫不顾忌的一把戳破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按照文贵的谎言套路去做,那“当委会”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组织,对于班农来说他面对的选择就是在敛财的“法治基金”和求名的“当委会”之间二选一,看似法治基金更加的“简单粗暴”,可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骗局,既然如此班农又怎么舍得为其葬送他好不容易混进去的“当委会”呢?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当委会”编外成员,班农甚至连开幕会都无权参加,而在法治基金内他却身居“主席”一职位高权重。纵使如此悬殊的身份差距,班农都仍然选择了不惜交恶文贵也要保持“当委会”的声誉,在他眼中郭文贵的实力和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从班农在整场直播里那凝重表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到底是什么让其相信了郭文贵这个骗子的谎言与其一同在聚光灯下丢人现眼?豁上了自己的名誉、时间和脸面却拿不到一丝一毫的狗粮,唯一的收获就是一张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亿元大饼。
“当委会”边缘人物的抱团取暖
既然说到在“法治基金”和“当委会”这两个谎言中班农选择了后者,那这个能够打败有“中国第四权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之名的“法治基金”的组织到底有何厉害之处呢?先让我们看看组成的成员:前中央情报局局长R. James Woolsey Jr.,他和白宫弃臣班农一样都是“当委会”的“门面”,巧合的是这位前局长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弃臣,他之所以离开中央情报局并不是退休而是因为泄露机密而被迫离职,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他曾和班农一样作为特朗普的顾问却因为不受重视而反水离开,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小丑。再说两位主席:Brian Kennedy,默默无闻的政坛边缘人,不但竞选议员失败甚至连自己的搜索页都没有;副主席Frank Gaffney,被里根政府高级官员集体排斥而迫退出五角大楼的代理助理秘书,被主流媒体称之为“缺乏主流接受度”“令人毛骨悚然的”阴谋理论家……一群失败者的抱团取暖,这或许是对“当委会”的最好定义,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郭文贵会在这一委员会上不断延伸出各种看似高大上的分支,实在是“当委会”本身太过于拿不出手,而被这种民间组织打败的“法治基金”就更显得可笑了。
闹剧尚未展开便被队友打脸,按照文贵一贯睚眦必报的性格怎能轻易忘记?看似亲密的吻面礼下恐怕二人之间早已暗流涌动,因利而交利尽则散,没钱的文贵和被人厌恶的班农之间其实已经没有了相互合作与利用的基础,想必用不了多久班农将会变成文贵嘴里下一个辱骂的对象,毕竟这是每一个挺锅人注定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