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是一种浪费

作者:8288  于 2012-7-18 02: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络文摘|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19评论

关键词:旅游, 现代

  旅游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的休闲活动,人们或者在国内,或者到国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旅行团,甚至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施主”。但是,在这样的旅游热潮中,也经常出现对中国人旅游习性的批评声音,例如随地吐痰等毛病。前几天还看到人说,外国人旅游时,除了单纯享受旅游,天塌下来都不管,工作彻底抛开,尽情享受;而中国人旅游,总是放不开工作、生意,没有外国人会享受。今天就说说这个话题。

    旅游在中国很早就存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人们大多数都是定居,家乡之外的地方都是陌生的,这就产生了旅游的内在需求。中国古代的旅游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普通百姓的旅游,二是商人的旅游,三是文人的旅游。产生这种差别,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关。

    普通百姓由于农业生产的缘故,较少有机会远离家乡去旅游,因此,普通百姓的旅游大多都是近距离的“旅游”,例如赶集、庙会、节假日庆典、春游、踏青等等。这种旅游的特点是,不以景点为主要旅游对象,而以活动内容为主。即便有些庙会之类也在“景点”中,对于百姓来说,每年去好几次,早已不是为了参观景点、寻找新鲜,而是为了活动的内容。例如在赶集、庙会、节假日庆典中,人们经常会把家里的农产品带来卖掉,然后买一点其他东西回家。这就是中国人在旅游时不单纯为旅游,还会兼顾其他事情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常长距离旅游的,有一种是商人。但是,由于商人社会地位不高,人数不多,他们的旅游习惯没能成为社会仿效的对象。而且,商人的旅游也不是以景点为中心,出于本性,他们在旅游时,也必然要兼顾做生意,不会有所谓单纯的旅游。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所谓单纯的旅游,那主要是文人。古代文人的一般生活出路是做官,到不同地方当官,成为他们旅游的充分条件。由此,中国古代文人的旅游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旅游的典型之一。古代文人的旅游,经常会留下旅游的感慨,例如《枫桥夜泊》等。这种方式是现代游人随意题写“到此一游”的源头之一。但是,中国古代文人旅游最突出的,其实是个性化旅游。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是因为景点的著名才去旅游,而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成就了一个千古景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夜晚泛舟江上,胸中感慨,挥洒文字,使得赤壁这个没什么可看的“景点”,得以名垂史册。其他如谢灵运、李白等等,大多都是一个文人造就了一个“景点”,而较少纯粹出于对“景点”的膜拜而单纯旅游。由于古代文人的旅游毕竟人数很少,因此,“到此一游”的习惯,并没有成为视线中的污染。

    欧洲人的旅游习惯与中国不同。古希腊、古罗马也有出于商业目的的长途旅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的主导民族,原先就是游牧民族,谈不上旅游的习惯。等这些游牧民族彻底定居,靠农业为生时,旅游才逐渐开始出现。由于现代旅游诞生于英国,我们只以英国为例。

    英国最早的旅游者都是贵族,由于封建制度造成农民严重的人身依附,英国普通农民的自由远不及同时期的中国农民,因此,英国长期以来,农民没有机会主动旅游。由于英国出现了绅士化的倾向,原本粗俗的贵族,也开始追求文化。他们追求文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到意大利等地旅游,旅游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各种建筑、壁画、历史景点。这成为后来以景点为旅游目的的源头。大多数贵族的景点旅游,都是走马观花,增加一点见识和谈吐的资本,同时成为绅士修养的一部分。由于贵族或绅士本来就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因此,旅游都是单纯的旅游,一般不会夹杂其他目的。这与中国普通人的“旅游”确实有很大不同。

    英国旅游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健康问题。工业革命后,英国有较长一段时间,环境非常差,污染极其严重,流行病大肆传播,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肺结核。在抗菌素出现之前,治疗肺结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由于英国污染严重,又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因此,到欧洲南部晒太阳,成为治疗肺结核的主要办法。另外,瑞士等地区海拔较高,雪山林立,重工业少,空气比较干净,也成为英国人及欧洲人治疗肺结核的选择地点。现在瑞士如达沃斯之类的旅游景点,当年其实都是治疗肺结核的疗养院。为了治疗肺结核而导致的旅游,造成两个重要的后续影响。一是对吐痰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传染,以至于后来有些欧洲国家制定了“禁止吐痰”的法律;二是旅游的内容纯粹就是疗养,抛开一切其他杂事。面对肺结核这种不治之症,活命的愿望当然比顺便做点其他事情重要得多,除非有些患肺结核的作家,在疗养期间还坚持写作,否则在疗养期间,一般什么都不做。

    虽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逐渐成为世界首富,但是,大多数普通人还是非常贫穷,能够享受文化旅游和健康旅游的,只能是少数有钱、有闲的贵族、绅士阶层。他们在家里本来就天天消遣,旅游只不过是换个地方消遣而已。因此,英国绅士贵族阶层形成的旅游习惯,的确与中国人的旅游习惯不一样。这种不同,与所谓中国人“劣根性”没什么关系。

    英国现代旅游的正式形成,是在世界博览会的时候。当时,英国的铁路已经非常发达,大规模的旅行团成为可能,现代旅游业便正式诞生了。世界博览会的旅游,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的特点:景点、购物和消费。为了让有钱人旅游感到舒适,现代旅馆业也随之诞生,并且日益豪华奢侈。由于早期贵族、绅士的示范作用,当中产阶级加入到旅游大军的时候,贵族、绅士单纯旅游,只为了享受,不参杂其他事物的“高尚”模式,也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俨然每个人在旅游的时候,都过了一把贵族的瘾。

    当这种旅游方式推广到中国的普通大众,便出现了杂交的现象。第一,纯粹旅游享受与中国人的习惯混在一起,因而,中国人的旅游经常夹带一些其他目的。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节约,一举两得,没什么不好;第二,当年中国古代文人的个性旅游不见了,大规模旅行团都像当年欧洲人一样,以景点为目的;第三,欧洲照相技术导致欧洲人在旅行时喜欢拍照,与中国文人喜欢抒发旅游感慨,联合起来成为“到此一游”的旅游常规;第四,长途旅游逐渐替代短途旅游。以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短途旅游,虽然会夹带其他目的,但是,短途旅游不太容易被骗,大家容易知根知底;现代旅游多长途旅游,并且强化了购物行为,购物欺诈行为便越来越多,这种旅游购物欺诈并非中国特色。

    西方社会如今个性化旅游日益凸现,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是人们对欧洲传统旅游模式的一种反思。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并不是真正的有闲阶层,因此,中国古代文人的个性化旅游一般规模不大,从距离、时间上说,都会受到限制。而欧洲传统和现代社会产生了一批彻底的有闲阶层,个性化旅游的规模就比较大,例如探险等。
 
    虽然旅游有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单纯的旅游完全是财富的浪费。因此,中国古代的旅游会受到自发的限制,普通人旅游以短途为主,并夹带其他目的,就是要将旅游的财富消耗成本降到最低。古代文人的单纯旅游,一般规模也不大,耗费也不高,并且还经常留下文化艺术的副产品。而欧洲贵族首创的长途单纯旅游,耗费财富的特征非常明显。这种方式如今大范围地推广到普通大众,某种程度上,使旅游变成一种大规模的浪费。在浪费财富中,某些人获得了财富的集中。如果说旅游也有改善身心的作用,那么,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使人压力太大了,不得不需要短暂地逃开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改善身心状况,未必只能靠旅游,旅游之后,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压抑之中。再说,靠财富带来的快乐,并不能持久,而且必须靠财富来维持。
 
    顺便说一下,既然西方人有纯粹旅游、猎奇求新、消耗财富的习惯,中国正好有机会赚一把西方人的钱。但是,西方人为何要到中国旅游?如果中国变得同西方完全一样,恐怕他们也不会有大的旅游兴趣。可惜的是,中国的某些论调偏偏迷信西方,把自己的特色毁得差不多了。如今所有的城市从南到北都千篇一律地模仿西方,像周庄、丽江、平遥、凤凰城这样的面貌所剩无几,本来能赚钱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总而言之,从旅游习惯这件小事,可以看到,中西方很多的不同,其实都有具体不同的根源,孰好孰坏,不能一概而论。看到这些不同,便将西方人的模式当成绝对参照标准,由此得出中国人落后、“劣根性”之类的结论,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好不要将旅游当作一种时尚,趋之若鹜,蜂拥而上。应该量力而为,适可而止。能够在旅游中兼顾其他,是很好的选择,单纯为旅游而旅游,到景点看一下,然后走人,其实意义不大。

作者:刘仰

2

高兴

感动
1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2 回复 fanlaifuqu 2012-7-18 02:13
不要将旅游当作一种时尚!
2 回复 云间鹤 2012-7-18 02:18
真好!我又找到很多的依据不出去旅游了!
2 回复 海外愤青 2012-7-18 02:47
不喜欢远游, 移民后围着地球转了半圈, 发现还是同一个地球.
1 回复 8288 2012-7-18 03:25
海外愤青: 不喜欢远游, 移民后围着地球转了半圈, 发现还是同一个地球.
转了半圈钱包瘦了一大圈
2 回复 8288 2012-7-18 03:35
fanlaifuqu: 不要将旅游当作一种时尚!
把自己家咐近的大街小巷弄明白也算不错了
2 回复 tangremax 2012-7-18 03:35
说的经典。
0 回复 8288 2012-7-18 03:36
海外愤青: 不喜欢远游, 移民后围着地球转了半圈, 发现还是同一个地球.
后院转转也其乐无穷
2 回复 总裁判 2012-7-18 08:21
tangremax: 说的经典。
未必,这篇文章的主张并不鲜明。如果说中国传统的旅游观,当以佛家和道家的生存观为基础,尤其是道家旅游观为代表的游记文学,置旅游至哲学和思想的高度。老庄的作品带游字的即为代表作。佛道两家在云游之间寻找人生的真谛,形成旅游的价值观,比方说“旅从速,游从悠”等,揭示了旅游的双重含义。如果说西方的旅游观,文章未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概念是基于喷气航空业的发展,形成普通民众为主体的旅游业。这篇文章不如那一篇乞丐考,故不属经典。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2-7-18 08:52
“单纯的旅游完全是财富的浪费”

不觉得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通过旅游学到东西,心情变好,难道没有价值?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看小说也是浪费。
2 回复 tangremax 2012-7-18 09:17
看来老总对此有深度研究
2 回复 越湖 2012-7-18 11:35
每个人旅游的目的不一样。有人为了散心,有人慕名而去,有人为了长见识,有人为了时尚。。。
2 回复 越湖 2012-7-18 11:35
fanlaifuqu: 不要将旅游当作一种时尚!
敢打赌这类人不少。
0 回复 cmz 2012-7-18 12:39
不同意! 旅游长见识, 应该多多提倡,特别是对年轻人
1 回复 yulinw 2012-7-18 15:07
   嘿~·见人见智
2 回复 liuxiaoyu 2012-7-18 23:24
我喜欢到处走,不知道算不算旅游呢
1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7-19 04:26
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非常需要的事情,为了健康,缓解压力,并且增长见识。很好的事啊~

“中国的某些论调偏偏迷信西方,把自己的特色毁得差不多了。如今所有的城市从南到北都千篇一律地模仿西方”,他们不是迷信西方,而是不懂西方人最想看的是中国的未被破坏的文化特色。
0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2-7-19 11:22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不到桂材,不知中國山水。
只有旅遊,才能了解歷史頁相。
1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2-7-20 20:5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0 回复 borninheaven 2012-7-26 02:40
各人喜欢而已。有人觉得旅游是花钱买罪受,也有人觉得一个月不飞哪里一次,混身不爽!真正的驴客游遍世界还想游的也不多,这也是个爱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1 13: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