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君彦教授葬礼上的悼词
尊敬的洪君彦老师的夫人陈贤英师母,
尊敬的洪君彦老师的亲友和各位来宾,
亲爱的北京大学的校友们:
今天,宗扬不才,代表北大世界经济专业的学兄学弟学姐学妹们,怀着敬心厚意,借和风暖日,在这里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一位和蔼可亲,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长辈和朋友——洪君彦教授。上海福寿园这座美丽的墓地也会因洪君彦教授的到来而骄傲,生辉。
洪老师,您在香港弥留之际,曾经在病床上至少三次梦到自己在上海的大哥和小弟,梦见现在模样的三兄弟在曾经的洪家大院里像孩子一样戏耍。后来,您甚至说到要给大哥打个电话,思亲之状尽情流淌,达到高潮。洪老师,我们想告诉您,在陈师母的精心安排下,您现在已经来到大哥的旁边,您思念的大哥就安息在您不远的身旁,您不用电话了,您可以用您洪钟般的嗓音告诉大哥,“当年出门闯荡的洪家二弟回家了”,您还没来得及说出来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洪君彦老师的一生绚烂多彩的,也是永远年轻的。忆当年,少年洪君彦,清逸俊朗,英姿勃勃,怀一颗报国之心,离沪赴京求学,从此成就了一番佳话,写就了一段历史。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有一位1840年生于德国的名叫塞缪尔〃厄尔曼的人写过一篇名为《青春》的散文,他说:“人人心中皆有一部天线。只要竖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洪老师何尝不是那位早早懂得竖起人生的天线,知道如何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的达人智者,他又怎能不在我们心中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洪老师生于1932年2月23日,不幸因病于2012年9月6日在香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有多。洪老师的一生是饱满的。他为学术和学生而存在。虽然在人生旅途上的荆棘曾深深地刺痛过他,但他仍然不懈的追求着,哪怕为他的理想之门常常是关着的。
洪老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洪老师不仅于1959年在北京大学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经济学科,而更以他特有的人格风范和精神魅力,他的淡然、洒脱、和兼容并包,他爽朗感人的笑声和良师益友的忠告,他的神采飞扬,精神饱满,倜傥风流……
在中国的芸芸众生当中活出一个真切实在的良知学者,仁爱师长和人生强者。
在我看来,洪老师的品质大可概况为高尚的文化教养,沉重的社会担当和洒脱的自由灵魂。尽管他没有许多人那么富有,但内心高贵,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堪称社会之中流砥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贵族。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尊敬的洪老师,今天,爱戴您的人们来到您的身边,只为追忆您友善、慈爱、仁厚的一生,只为在心中永远凝固您慈祥、宽厚的笑容;只为您蓦然离去,送您最后一程……
宇宙茫茫,天地悠悠。亲爱的洪老师,您睡着了,睡得很沉,很沉……
我们知道您太累了,您需要休息了。在您走向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为您送行!
洪老师,我们想说谢谢您,我们最最感谢的是,您让我们知道了,在地球的另一面还有一个比我们强大很多的美国,那里的人无论工作和生活都和我们很不同,而您更让我们知道,我们都不是碌碌之人,等闲之辈,我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成功的人生需要名师指路和贵人相助。洪老师就是我们共同的指路名师。
此时此刻,倾尽江海湖水也道不完我们对您的尊敬和热爱!洪老师,您虽然走了,但您并没有离开我们,因为我们仍同属于一个宇宙。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个世上的期间,您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和天才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您安息了,您走出了人间的冲突与纷争。在您进入坟墓的这一天,您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您将和人类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仰望的云层之上。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对于世界而言,您就是一个人,但对于爱您的人而言,您就是世界!虽然,您马上就要还身尘土,而您用生命铸就的师魂,将永远屹立在同学们的心中。
今天,您的挚爱亲朋们和您的学生们围绕在您的身边,追忆您生活中仁爱的点点滴滴,褒忆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我们扼腕叹息,您的离去,使世界又失去了一位好人,此时,我们只能怀着不舍的心,愿您一路走好!“洪教头”的灵魂与精神将永远成为我们世经洪门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安葬您于故乡故土,重回母亲怀抱,亦算是落叶归根,游子返乡。
古今中外,悼文一直是连接生者和逝者的桥梁,也记录了人类对死亡的无数次追问。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亡是活着的一部分。敬爱的洪老师,不论您在哪里,我们都请上帝,给予您温暖,愿您安息!
洪老师,我们大家衷心祈愿您老人家长陌远行,清风浩荡,一路走好!
我们总要说再见,再见是为了再见。
安息吧,敬爱的洪君彦老师,您将不再被人打扰。爱您的人们,会永远深深怀念您!
李宗扬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八日
上海福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