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口味毁掉的中国人

作者:8288  于 2019-6-2 14: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络文摘|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7评论


被重口味毁掉的中国人
牛皮明明

有志,有趣,有灵魂。公众号:牛皮明明05-28 21:08

500

生活里的美好,其实就是情中见真意,淡中有真味。

01

学者董晓君讲过一个故事。 

他读书时,班上有个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刚入学时,还是个有点肉肉的妹子,可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就瘦了20多斤。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觉得食堂饭菜太咸、调料味太重,“就连炒个青菜都要放辣椒”!所以她每次吃饭,都要在手边放一碗水,把所有菜都水洗一遍,再送进嘴里。 

开始时,董晓君很不理解:大家都吃得挺香的,怎么就你吃不惯? 

后来有次他去台湾,发现不管是餐馆,还是夜市,所有的饭菜吃起来都寡淡无味,就连便利店里卖的方便面,味道也比大陆清淡很多。 

同行的人告诉董晓君,台湾人的座右铭是“真味只是淡,乐在一碗中”,他们觉得吃饭,就是要“让每一碗米饭吃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味道”。

所以台湾饭菜口味都很清淡,很少有加工的味道。 

这次经历让董晓君开始反思:

我们喜欢吃的也许并不是食材本身,而仅仅是喜欢融进食材中的各种调料罢了。

02

梁文道有次和同事去德国汉诺威,由于不习惯当地饮食,没几天同事就病倒了。

休养期间,同事拜托梁文道带饭,梁文道打包了当地一道名菜——维也纳猪排。

第二天,同事精神许多,他向梁文道道谢:“总算吃到好的了,昨天那个猪排很特别,汤可真够味。”

梁文道愣住了:没有汤啊,哪来的汤?

同事说:那一小碗不是汤吗?

梁文道这才知道,原来同事将猪排的蘸料当成了汤料喝,所以才觉得“够味”。

这件事让梁文道十分感慨:

长期重口味的人,味蕾已经麻木了,根本尝不到食物本真味道的美好。

过去二十年,中国人最大的变化,就是口味越来越重,几乎到了无辣不欢,得猛下油、猛下料、猛下盐、猛下调味料的地步。

如果你出去走几步,会发现川菜和湖南菜越来越流行,甚至在厦门那种口味比较淡的地方,晚上宵夜去吃的居然是烤鱼、烧烤。 

对于这种现象,梁文道无比遗憾地说:

"今天的重口味,使得我们再也无法好好地欣赏一碗素面,一砖豆腐了。"

500

03

重口味,也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越来越贫瘠。 

去年,姜文写给周润发的信被网友翻了出来,大家都在称赞。因为姜文的这封信,用的是文言文,言辞恳切、文藻优美—— 

“发哥之角,既有曹孟德之雄,又具周公瑾之英,且常自诩诸葛孔明。回肠荡气,出人意表,发哥出手,定收放自如,出神入化。” 

这段“花式”夸发哥的话,不仅感动了发哥本人,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文之美。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夸,我们会怎么说——

“发哥老厉害了,牛逼!”

“发哥最酷,666666!”

…………

有段时间,香港词作者林夕的办公室里有好几个屏幕,同时放着不同的节目。林夕说他写词的时候喜欢看内地的电视节目,因为他觉得时下的香港年轻人语言匮乏,形容词就那么几个——“酷”、“劲”,很苍白。 

可是,我们现在也面临这样的情况,语言粗糙重口,措辞上不了台面。

过去,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生姿”,现在只会说“小鲜肉”、“白富美”;表达悲伤用“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形容开心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只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些词句,已经成了当代人交流的日常用语,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愉快聊天。

但是,重口味在降低交流的门槛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解对话的难度,更糟糕的是,掩盖不住现代人语言上的饥荒。

500

 微信聊天记录搜索“卧槽”

04

不光饮食和语言上重口味,我们每天接受的资讯,也变得越来越重口。 

微博热搜上,全是明星的各种艳情八卦;朋友圈文章里,各种“标题党”横行;市场畅销书里,鸡汤和成功学也是一波接一波;就连某品牌鸭脖卖个广告,都要蹭一波软色情。

500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作家余秋雨重病住院,目睹医院所作所为,说了一句话让国人沉默》的文章在朋友圈被人疯转。为什么这篇文章会传播这么广?因为标题粗暴、直接,一看就让人有点开的欲望。

去年,耗费7.5亿成本的电影《阿修罗》,请来梁家辉、刘嘉玲出演,豆瓣评分高达3.1,上映三天就撤档了。 

这些年,中国电影越来越追求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所有导演纷纷投身“史诗”和“大场面”,宁愿去堆砌盛世景象,也不愿做出精致的艺术与美味的小菜。

《娱乐至死》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重口味文化的洗脑,让我们所有人感官的敏感程度都在下降,所以我们开始急速追求短暂的娱乐。看无聊短视频的人越来越多,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迷恋大IP、大制作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真正的好片却无人问津。 

每当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书店和电影院,结果只能是满心失望地走出来。 

在这些作品里,我看到了大制作,却看不到大创作;看到了技术,却看不到艺术;看到了商业利益,却看不到人文情怀;看到了满满的套路和煽情,却看不到克制的留白和深情…… 

05

重口味,自然不仅限于显而易见的味觉、资讯和语言,也在毁掉我们的审美力。 

4月初,北京国际电影节公布的海报,一鸣惊人——不是因为设计多么惊艳,而是丑得难以言喻。

500

 绿油油、光秃秃的大树下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被很多人吐槽是”路边打印店风格“。 

其实,这不是“中国式审美”第一次遭受群嘲。 

去年,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的海报,因为浓浓的“乡土风”,被人狠狠吐槽了一把。

 今年年初,故宫“上元之夜”元宵灯会,上演了一场难以评价的“炫目”灯光秀,乍看之下更像是一个大型“蹦迪现场”。

时代发展到今天,太多国人的审美,还停留在“红红绿绿多喜庆”、“金灿灿的就是好”,海报设计、晚会布景如此,建筑风格也是一样。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会发现在中国,每一座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长得都一模一样。一样的油马路、一样的高楼、一样的招牌,甚至各省在攀比楼的高度,比谁能建得多、建的更高

难怪陈丹青会说,社会教给我们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却没有提供给我们更多接受美的空间。 

可是过去的城市不是这样的。 

有段时间我一直盯着《清明上河图》里的建筑看,它们欢门林立,又高低错落。酒肆、茶楼、布店、寺庙、药铺、脚店、私塾、金银铺应有尽有,各色招牌旗帜纷繁,却怎么看怎么协调,怎么看怎么舒服,自有一种格调和风格。

500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今天的社会,又能到哪里找到一座有自己风格的城市呢? 

过去几年,我去过的古镇不下数十,但能记住的一只手数的过来。所有的古镇,都有着一样的嘈杂,一样的招牌,一样的灯光,卖着一样的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 

去的古镇越多,越会觉得过去传统的古镇节奏和韵律正在丢失:它们怎么都长得一个样?

500

千篇一律的古镇卖着千篇一律的烤串

06

被重口味毁掉的,又岂止城市和生活,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这些年,我参加的大小饭局加起来比我头发还多,最大的感受是人人都很看重身份,人人都客套、虚伪。饭桌上,大家都在互相递名片,论称呼,一口一个“王总、李总、马总”。

参加的饭局越多,我越难受:人与人相交,能不能真诚一点,简单一点?

这特别让我想起作家阿城,上世纪80年代,《棋王》发表后,全国各地的人都跑去北京找他,有约稿的,有邀请的,也有只是想认识他的。 

阿城对所有人都如水一般,自己下厨,留人吃饭。端出一盆又一盆的炸酱面,切出一盘又一盘的黄瓜丝。在那间屋子里,他创下过一天下面16次的纪录。 

来拜访的人很多,有时阿城有事出门,门也不锁,在自家窗上留言:

”出门了,几日回来,钥匙和挂面在老地方。“ 

跟阿城交往,你会被他这种干干净净所打动,陈丹青讲过阿城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阿城介绍一个朋友给他认识,他等着阿城讲述这个朋友的职业、成就。

结果阿城只说了朋友的名字。阿城说:“我没有资格介绍他有什么成就,出过什么名,得过什么奖,我只能将他诚实地介绍给你。” 

陈丹青后来感慨,我们现在没有人会这样介绍朋友了,每个人恨不得都吹嘘朋友,衬托自己,只有阿城还保持这样的诚实,他的诚实里,全是体面。 

这是阿城交友的古风古意,所以,认识阿城的人都说他活得像个“古人”。  

真希望阿城这样至简至真,返璞归真的人多一些,吹嘘、捧吹、重口味的交友少一点。 

其实交友就是“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交往,和做菜的道理是相通的,情中见真意,淡中有真味。

500

阿城

07

过去这些年,常目睹中国变化之大,有时候会瞠目结舌,又会万千感慨。

又亲眼目睹那个传统的中国,东方的中国,审美的中国在一点点丢失,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模糊。旧的秩序已经打破,而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 

好多美好的东西,饮食、语言、建筑、审美、做人,好像都被重口味破坏了。 

有时,会止不住怀念那个传统、古意、干净,还未被重口味污染的中国。

在那个中国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真诚的脸、干净的脸,那些脸上有不焦躁,不愤怒,不虚伪,脸上还有静谧,还有恬淡,还有很多审美的东西,其实那些张脸上写着的,就是简单而细腻的幸福。 

真渴望那个传统的、东方的、富有审美的中国还会回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1

拍砖
3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15 回复 呐喊丁丁 2019-6-3 02:41
其实中国的传统历来都是扼杀人性和自我,顺从和争宠而获得赏赐是传统为所以中国人规划的人生,现在只是被金钱和利益加重了口味。要鼓吹变革而不是向封建传统回归。
17 回复 总裁判 2019-6-3 10:45
真是一篇好文章!
9 回复 8288 2019-6-3 12:16
总裁判: 真是一篇好文章!
翻老介绍的转贴在此
15 回复 门外照斜阳 2019-6-3 13:07
为什么要重口味? 因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 一直缺吃少喝, 青黄不接时, 什么难吃的野菜, 剩菜都得吃, 但这些菜又难以下咽, 怎么办, 只好靠加佐料的办法加以解决. 可是, 一旦适应了这种重口味, 再改回来, 就不容易了.
10 回复 仲西仁 2019-6-3 16:56
靠!我也重口味一下,这样的文章居然有人“拍砖”?
7 回复 Polar_bear 2019-6-23 06:20
门外照斜阳: 为什么要重口味? 因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 一直缺吃少喝, 青黄不接时, 什么难吃的野菜, 剩菜都得吃, 但这些菜又难以下咽, 怎么办, 只好靠加佐料的办法加以解决. 可
狡辩。千百年来穿的破衣烂衫,你咋不穿了捏?狡辩,借口
8 回复 xxlm00 2019-6-24 01:40
只能说,作者只看得到自己看到的东西,十几亿人被你说成一个口味了。不可否认川菜和烧烤越来越流行,难道别的菜就消失了?难不成国人熬个粥包个饺子还非得重盐重辣才行?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8288最受欢迎的博文
  1.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2.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3.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4.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5.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6.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7.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8.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9.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10.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11.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12. 再来说在美国如何看免费的中文电视 [2016/01]
  13.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14. 華人濫用福利遭調查被遣返 [2018/01]
  15. 留给回国的朋友做参考 [2021/08]
  16.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17.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18.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19.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20. 什么白人至上,黑人才是袭击亚裔的主要群体! [2021/03]
  21. 拼多多海外版开打价格战 要教美国人“砍一刀”? [2022/11]
  22. 《无知者无畏》 [2022/08]
  23.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24.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25.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26. 毕业了 [2012/06]
  27.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2021/09]
  28.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29.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11 04: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