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 海外华人如何继承中国境内遗产 [2023/07]
-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 美国华人注意了! 这些你常在自家后院做的事万万碰不得... 一不小心就吃上罚单! [2019/09]
-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 再来说在美国如何看免费的中文电视 [2016/01]
-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 毕业了 [2012/06]
- 大家都该忏悔 [2024/03]
- 狼心狗肺 的东西 [2023/06]
- 说一下美国这里的一个新的现象 [2023/10]
- 清零三年的代价 [2023/05]
-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这两天我的脑海里总是萦绕着一首儿歌,像魔音一样驱之不去。
美帝是个坏东西呀,坏东西!
又像饿狼又像狐狸呀,像狐狸!
说鬼话来用诡计,……
后面的歌词模糊了,想不起来了。好像还伴有咚咚锵锵的小锣鼓声。
我是六十年前听到过这首儿歌的。收音机,大喇叭,活报剧,到处都是这首歌。
这首歌伴随了我这一代人整个的童年和少年。直到自己已经过了唱儿歌的年纪,这首歌渐渐淡出,另一首歌逐渐隐现,声浪越来越大。
东风吹,战鼓擂,
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不是人民怕美帝,
而是美帝怕人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后面的歌词照例模糊了。那时候我还是青年。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反美的歌声中长大的。除了威武雄壮的,还有委婉煽情的,比如说《哈瓦那的孩子》。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是我的家……
这首歌我只记得住开头这两句。毕竟老了。
老了就要不时给自己验验血,查查自己的文化DNA,不要狂想自己一从石头里爆出来就是那么的牛屁正确。
同时,我们又是在俄罗斯的文化乳汁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契科夫,高尔基,《静静地顿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叶尔绍夫兄弟》《卓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娅的道路》……这个书单还可以拉得很长很长。这些书我都如饥似渴地读过,我相信我的同龄人也是这样。对了,还有《联共布党史》。音乐方面有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绘画方面有列宾,还有芭蕾舞《天鹅湖》。这些都是我们青少年时代高山仰止的文化巨人。
这就如我们小时候看黑白电影,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假如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被冻僵了,那么答案非常简单:美国是坏人。俄罗斯苏联是好人。
但是地球在不停地转动。我们的童年少年文化记忆并没有被封冻起来。于是好人和坏人就慢慢地开始在我们稚嫩的意识形态世界里转换角色了。
苏联慢慢地变成了坏人。背信弃义,撤走专家,拆走机器,所以我们才有铁人王进喜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啊。特别是珍宝岛保卫战,更是让苏联的形象跌到最低点,或者准确地说,根本谈不上形象了,就是直截了当的敌人嘛。黑瞎子岛,乌苏里江主航道这些名词,第一次进入了亿万中国青少年的视野。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是两个并列的表达,再加上一个打倒各国反动派!
另一个大叔,山姆大叔,原本的形象被丑化得糟糕透了,戴着一顶涂满了红星星蓝条条的高帽,鹰钩鼻子,表情险诈,后来竟然慢慢脱胎为长头发,喇叭裤的时髦青年了。小球转动大球,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是一个中美关系解冻的时代。也是中苏关系冻到了冰点的时代。
《漂》,《红字》,《白鲸》,《草叶集》,《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杀死一只知更鸟》……进来了。生逢其时的青年人,也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就像当年的哥哥姐姐们读俄罗斯文学作品一样。百老汇,好莱坞,摇滚乐等等之前让人谈之色变避之惟恐不及的东西,慢慢地成为了很多青年人来者不拒的追求。对了,还有可口可乐,麦当当,生于60年代的人,到80年代正是恰逢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年龄。那个开放的年代,让美国文化成为了他们的文化DNA,就如生于50年代的人,他们的文化DNA是属于俄罗斯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DNA哪里去了?很遗憾。破掉了。早就没了。(此处省略一万字)那时候,初中基本不学古文,高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占比仅得百分之十左右。一篇《曹刿论战》代表了中学语文教育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水平。准确地说,不是古典文学,而仅仅是古文。那是七十年代初期,我当中学语文教师的时代。
以乒乓外交作为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起点,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中转站,中美关系的邮轮开始驶入了一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水道。这条水道上有个航标,叫做互惠互利,闷声发大财。到了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变身世界上最好的好人。很多人把去美国读书,去美国发展作为人生的第一选择和最高目标。甚至普通的广州街坊,家里有人去美国也要大宴宾客庆贺一番。
美国纽约赫德森河口上的那座著名的雕塑,真的成为了许多人的人生的灯塔。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人对自己曾经的老师并没有半点恻隐之心。也没有深刻的反思和批评。只有蔑视和奚落。但是,俄罗斯的文化DNA没有办法移去,没有办法重组。直到现在。可不是吗?
后来,中国和美国也闹翻了,就像当年和苏联闹翻了一样。但是美国的文化DNA没有办法移去,没有办法重组。直到现在。可不是吗?
说起来奇怪,反美的歌很多,反苏的歌基本没印象。相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开》,《喀秋莎》,《灯光》等等苏联歌曲,一直传唱至今。可能现在的俄罗斯人都不会唱了。
事实上,并不是一部分身上的文化DNA是美国的,另一部分人身上的文化DNA。几代人相隔的年代很近,都是混合的文化DNA。虽是风高浪急,只是中国这条大船的航速太快。
我们总爱说世界很复杂,其实我们自己就很复杂。我们的文化基因很复杂。这就注定了我们看世界的眼光总是游移的,我们对世界的判断总是犹豫的,我们的反应也是举棋不定反复无常的。
因为我们自己太复杂了。复杂的文化基因影响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判断和反应。
俄乌开战,很多群都很热闹,网络上也很热闹。讨论的特点和以往任何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一样,各执一词,动辄上下几百年,口不择言,青筋毕露,口沫横飞,谁也说服不了谁。
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个常识。大国领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现实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让历史重演——那是电视剧编剧的事情。对事情走向的沙盘推演,一旦脱离了这个最基本的常识,立刻就变成了一个个荒诞不经的怪谈。
我猜,现实生活中大国领袖的记事本,可能只是薄薄的几页。Plan A plan B plan C,能有个plan D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可能是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历史教科书。
决策的原则非常简单,就四个字,趋利避害。把利益争取到最大,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比左右大国领袖的决策的所有元素要复杂上亿倍。
我最近看了几篇有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对俄乌冲突的分析文章,简洁明了,就像白斩鸡一样。手起刀落,爽!
00后的一代,他们的文化DNA不美不俄。这就让他们思考起来脑子清爽很多。
他们对时局的分析不为枝蔓所困,不为历史包袱所累,因此可以一剑封喉。
他们提出的问题不约而同地是:事到如今,整个战局只剩下一个悬念,俄罗斯是速战速决还是久陷泥潭?
恕老夫冒昧续貂:久战不决,符合米国的利益。久战不决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久战不决看起来也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除非他最终的目的地是波兰而不是基辅。以整个乌克兰作为滩头阵地,直扑华沙。这个推演有点历史的影子,有点荒谬,但是北约国家最近的调兵遣将似乎是为了作这个最坏的打算。
地球的最大利益是什么?和平。国外的制裁也好,国内的反战游行也好,都是战争的制动阀,也是促使俄罗斯到此为止的台阶。
今天有个海外的朋友问我,“想问陈sir,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与立场?中国现在两派,乌一派,俄一派。”我回答说,“这事本质上与中国无关。我觉得从人类共识出发,应该反战。”
“当前,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上。我们希望有关当事方保持冷静和理性,致力于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有关问题。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欢迎并鼓励一切致力于推动外交解决的努力。”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天(25日)说。
今天(25日)下午,普京在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通话中表示:俄方愿意同乌方开展高级别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