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 海外华人如何继承中国境内遗产 [2023/07]
-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 美国华人注意了! 这些你常在自家后院做的事万万碰不得... 一不小心就吃上罚单! [2019/09]
-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 再来说在美国如何看免费的中文电视 [2016/01]
-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 毕业了 [2012/06]
- 大家都该忏悔 [2024/03]
- 狼心狗肺 的东西 [2023/06]
- 说一下美国这里的一个新的现象 [2023/10]
- 清零三年的代价 [2023/05]
-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有一名叫亞亞的中配網紅,因自拍網路影片涉武統言論,遭到了舉報被移民署約談。移民署今晚表示,經依法調查並會商相關機關後,將依法廢止其在台依親居留許可,擇期安排出境。
對於這個處分,網路上有各種不同的反應。有人反對移民署的主張,認為台灣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言論自由,如果不允許持不同政見者說話的話,那豈不和中國一樣了嗎?
記得多年以前,我曾經採訪過日本自衛隊的一位高級主管。談到言論自由的問題,這位主管說「一旦進入備戰時期,言論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必須受到限制。如果有人天天謠言惑衆,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和敵人對抗」。
最近,美國政府也開始取消那些曾經參加過支持哈馬斯遊行的外國留學生的簽證了。其目的也是一樣。
曾經有很多台灣人因言論或莫須有的罪名被中國剝奪了自由。如李明哲、李孟君、富察等人。和中國動輒把人消失的做法比起來,將擁護武統台灣的中國籍配偶遣送回國,已經算是十分客氣了。
再不依法處罰的話,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行為也會越來越過分。

鼓吹戰爭自始不屬言論自由
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人權運動團體的努力下,已於馬英九總統任內的2009年,由立法院國內法化,在台灣具有法律效力。
這部人權公約第19條明文保障言論自由,但也同時在第20條規定,禁止濫用言論自由。
第20條條文要求簽署國,有義務透過法律,禁止歧視、仇恨與鼓吹戰爭等言論。
無論是民主憲政國家的憲法,還是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的言論自由,自始就不包括侵害他人人權的言論,例如詐欺、恐嚇、造謠、譭謗名譽、侵犯隱私、煽動犯罪等。
聯合國更基於人類歷史,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認為戰爭對人權所造成的侵害,經常是(生命、健康、生存)無可回復的悲劇。
因此,任何鼓吹戰爭的言論,都不能成為言論自由。
台灣面臨中國武力併吞的侵略野心,為捍衛國家安全,保障人權,更有必要嚴正落實禁止鼓吹戰爭的言論與行徑。
日本其實也非常危險…
楊海英教授的憂心,在台灣也應該重視,台灣過去對於來自中國的文化侵蝕,過於寬容放縱。藉由「言論自由」當成了保護的盾牌,再悄悄地將盾轉成了長矛,攻擊從小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民。最近不論是陸委會、移民署堅決的動作是值得鼓勵。
最近日本的大學湧進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其中東京大學的研究生中,五分之一來自中國。對此,出身於南蒙古、現任靜岡大學教授的楊海英指出,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加本身並非問題,但當他們成為多數時,可能會帶來學術自由和言論環境的改變。
楊教授表示,許多中國留學生在接受中國政府官方歷史教育後,難以接受多元的歷史觀點。例如,在研究成吉思汗的歷史時,學界通常會參考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等不同語言的史料。然而,中國留學生往往只相信簡體中文史料,因為這些記錄符合中國政府的官方立場。他們不僅拒絕接受不同觀點,甚至會向學校投訴教授的授課內容,要求修改課程方向。
這種現象已開始影響日本的大學教育環境。例如,某國立大學的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20名研究生中有18人是中國人,僅有兩名日本學生。由於難以自由討論涉及中國政府的敏感議題,兩名日本學生最後選擇不再參加課堂。有一些日本的私立大學甚至要求教師「配合留學生的立場」來調整課程內容。
楊教授還提到,2024年底的一場在日本舉行的歷史學會上,大部分發表者為中國留學生。由於許多人不會日語,部分學生直接改用中文發表論文,導致學術討論被迫改變語言。他擔憂,未來日本的大學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以中文授課的情況,學術環境的多元性與自由度將逐漸受限。
楊教授認為,日本人對中國的理解長期以來受到漢文典籍的影響,導致他們過度理想化中國文化。例如,《論語》中的孔子所描述的是理想國家,而非現實社會,但日本人往往將其當作中國的真實面貌。這種誤解使得許多日本人未能真正看清中國的本質。
此外,楊教授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他在南蒙古長大,見證了漢人移民如何逐步改變當地的語言和文化環境。文化大革命期間,蒙古族學校與漢人學校合併,蒙古學生成為少數派,甚至在學校中被灌輸「蒙古人是野蠻人,漢人是文明人」的觀念。他憂心,日本目前正在經歷類似的文化滲透過程。
楊教授警告,中國政府實施《國防動員法》和《國家情報法》,要求海外中國公民在必要時配合中國政府進行情報收集或其他行動。若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人數繼續增加,並逐步影響學術與社會環境,日本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香港、新疆、南蒙古的情況或許會成為日本的未來。他呼籲,日本應該正視這一趨勢,以維護自身的學術自由與社會價值。
資料來源:PRESI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