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 海外华人如何继承中国境内遗产 [2023/07]
-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 美国华人注意了! 这些你常在自家后院做的事万万碰不得... 一不小心就吃上罚单! [2019/09]
-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 再来说在美国如何看免费的中文电视 [2016/01]
-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 毕业了 [2012/06]
- 大家都该忏悔 [2024/03]
- 狼心狗肺 的东西 [2023/06]
- 说一下美国这里的一个新的现象 [2023/10]
- 清零三年的代价 [2023/05]
-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2025年7月8日 13:45 CST
我是寫車評的,但我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親密關係協調師。五分之四的美國家庭依賴汽車來通勤、接送孩子和出行。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稱,普通駕車者每天與愛車共處約一小時——比許多人與家人面對面的時間還要長。良好關係的前提是雙方的般配。
但美國人對汽車的愛戀之情最近越來越淡。事實上,他們已經走到了摔盤子的階段。自2016年以來,輕型汽車銷量每年減少約170萬輛,這反映出,許多比較年輕的消費者放棄了當車主的樂趣。更有數百萬人仍然困在與虐心老舊汽車的有毒關係之中。根據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的數據,目前在道路上跑的乘用車平均車齡為14.5年。
吵架的原因大都關乎金錢。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2024年,養一輛汽車的總費用平均高達12,296美元,簡直貴得嚇人,較十年前上漲了30%左右。汽車服務和技術提供商Cox Automotive的最新數據顯示,新車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平均價格現在達到48,883美元。由於新車價格勸退了中等收入買家,二手車需求走強,目前的均價達到25,500美元左右。
去吧,摔盤子吧,你可能會覺得好受些。
汽車保險是主要壓力來源之一。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公司(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的年度報告顯示,平均保費繼2023年飆升15%之後,2024年進一步上漲了10%。根據金融資訊和服務公司Bankrate的數據,全險保費目前平均為每年2,680美元,較2024年6月上漲12%。
汽車價值縮水也是難言之隱。2024年,美國汽車協會估計,新車購入後頭五年平均每年貶值4,680美元,簡直讓人想哭。汽車資訊服務公司Edmunds報告稱,在2024年最後一個季度,每四名消費者就有一名面臨「車貸倒掛」——也就是說,他們所欠的貸款高於汽車的市值。
私人交通費用的飆升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成千上萬的家庭面臨被迫放棄汽車、實際上淪為二等公民的風險。我們該對被開車上班給弄得傾家蕩產的一代人說什麼?讓他們去搭美國新造的漂亮火車嗎?
親愛的,這不僅僅事關金錢,還事關信任。讓人心生疑慮的首先是新車越來越複雜的構造:渦輪增壓混動和插電式混動動力總成,基於螢幕的顯示和控制系統,還有高級安全系統。只要是擁有過筆記本電腦的人,都有理由質疑這些技術的「保質期」。
「製造商會為舊車提供多少年的替換模塊和軟體?」住在密歇根的通用(GM)前員工湯姆·威爾金森(Tom Wilkinson)提出了疑問。未來,汽車可能會有固定壽命,也許在「10年或15萬英里,」威爾金森說。「之後, [汽車製造商]會讓它們報廢,哪怕根本沒有其他理由,只為避免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承擔責任……」
新車引擎蓋下的一大堆塑膠製品讓人感覺不太放心。本世紀初,汽車生產商開始更多地使用注塑成型熱塑性塑膠部件,這種材料的優勢是比金屬輕,更易回收,也更便宜。
過去20年,汽車製造商將發動機艙內的水泵、機油濾清器外殼、散熱器和軟管都改成了塑膠質地。美國化學工業協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到2021年期間,汽車的平均塑膠用量增加了16%,達到411磅。
不幸的是,由於引擎蓋下每天溫度極高,即使是最堅固的塑膠也會劣化。問題就是最終由誰來埋單。2021年,寶馬(BMW)就一項集體訴訟達成和解,這項訴訟是由正時鏈條部件塑膠脆化導致發動機故障而引發的。2022年,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也就一項由使用塑膠水泵而引發的類似訴訟達成了和解。
目前,受到更廣泛詬病的做法是使用濕式正時皮帶。這種帶齒的加固橡膠皮帶作用是讓發動機的凸輪軸與曲軸同步傳動。通常,這種皮帶纏繞在曲軸鏈輪上,部分浸沒在滾燙的發動機機油中。
濕式皮帶的正常壽命與正時鏈條相當,但它們會在斷裂前發生磨損,將橡膠污染物釋放到潤滑系統中。如果這些雜質堵塞機油泵吸口,就會把發動機給弄壞。
更糟糕(也更費錢)的是,這些壽命有限的部件被埋在機械系統深處,這通常會讓維修時間增加好幾個小時,導致費用上升。汽修廠的金句是:工程師跟機械師有仇。
「我那輛福特Escape裡控制暖通空調冷熱風的小裝置壞了,它是塑膠的,」密歇根的製片人兼出版人戴維·弗朗西斯·凱利(David Francis Kiley)說。「更換這個小裝置的費用超過2,000美元,因為福特的天才們把它埋在深到必須拆除整個儀表板才能夠到的位置。」
福特的發言人邁克·萊文(Mike Levine)表示,為客戶提供價值,「需要兼顧工程設計和製造工藝。我們會在高效裝配(直接影響顧客的初始購車價格)與可維修性之間進行優化,以盡可能降低顧客長期擁有汽車的總費用。」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汽修廠維修費用在六年時間裡上漲逾43%,汽車動輒就會被判定為不值得修理。Cox Automotive的數據顯示,2024年,各類車輛的單次維修費用平均為838美元。
「汽車變成了一次性用品,因為製造商希望如此,」康涅狄格州丹伯裡市的高中英語教師埃裡克·埃弗茨(Eric Evarts)說。埃弗茨指出,汽車製造商一直反對「維修權」立法。這類立法提出一系列主張,包括規定汽車製造商有義務向車主和獨立汽修廠提供必要的工具、代碼和零部件。
令人意外的是,人們現在吐槽的許多問題其實是由良好初衷造成的不良後果。舉例來說,撞車事故後修理就屬於這種情況。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自2021年以來,撞車事故後修理費用上漲了28%。碰撞維修行業將原因歸咎於替換零件價格上漲、缺少訓練有素的技師以及新型汽車的複雜性上升,業內對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vanced Driver-Assist Systems, 簡稱ADAS)尤為不滿。
旨在減少事故並增加安全性的ADAS技術——其中包括自動車道保持、動態巡航控制、緊急剎車等功能——依賴集成在保險杠、格柵或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傳感器和收發器。超聲波泊車傳感器尤其容易受損。
在ADAS時代,已經不存在小磕小碰這種事情。
「我那輛2013年款寶馬X5追尾了一輛小車,我的車看起來只有一點小磕小碰,」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心理學家湯姆·沃爾肯(Tom Walken)說。「但由於前保險杠區域電子部件的維修費用超過車輛價值的75%,根據北卡羅來納州法律必須報廢。」(記者與寶馬聯絡時,寶馬未作評論)
數百萬關注環保的消費者為開上電動汽車而支付了溢價。他們仍在付出金錢。對於涉及電池組或相關係統的碰撞事故維修,保險公司不太願意承保。特斯拉採用的壓鑄鋁結構部件——「巨型鑄造」(gigacasting)——雖然輕巧結實,但損壞後通常無法修理,只能更換,而且更換難度很大。
去年,Edmunds一年期測試車隊中的一輛特斯拉Cybertruck發生了事故。這輛鋼板外殼的巨型卡車停在西好萊塢街頭時,被一輛小轎車撞到了左後部。這輛特斯拉報廢了。維修費用估計為57,879.89美元,其中包括4,280美元更換後部鑄件的費用和16,584美元的人工費。Edmunds最終以8,000美元將Cybertruck賣給了一家廢車公司。(記者與特斯拉聯繫時,特斯拉未予回應)
修復現代汽車所需的高昂費用再加上價值的嚴重縮水,導致每個月都有成千上萬輛輕微受損但仍然能開的汽車和卡車被送往報廢場。根據律商聯訊風險資訊公司的數據,2018年,理賠人員判定所檢查車輛的19%應報廢。到2023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每四例理賠案中就有一例被判為報廢(27%)。
難怪人們現在覺得汽車有如雞肋。
我認為,如果美國社會要繼續保持汽車社會的鮮明特色,就必須有所割捨。而割捨的就是汽油車。我們歷數的汽車費用上漲問題都與一種更大的顛覆有關聯,這就是汽車的電動化。
儘管特斯拉出了那麼多岔子,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仍然再度增長。如今,製造一輛電動車在名義上已經比製造同等配置的燃油車更便宜。隨著儲能(電池)費用的持續下降,電動車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即使法規或監管發生倒退,燃油車也不可能重新獲得成本優勢。
電動汽車技術並不完美,或者說尚不完美。但內燃機汽車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極限。
所以,我想說,擁抱未來,向前進,美國。放下過去。你失去的無非是正時鏈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