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批来华援建的乌克兰专家,如今处境怎样了??

作者:8288  于 2025-8-26 10: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络文摘-杂谈|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3评论

当年大批来华援建的乌克兰专家,如今处境怎样了??
今天图说
2025年08月17日 16:31


上世纪90年代初,乌克兰工程师在本国失业,中国却为他们安排了专家村、双倍工资、免费住房、全额医保。这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到底是谁真正赢了?

01.


历史背景与引进契机

1991年苏联解体那年,乌克兰接过了35%的军工产业,包括马达西奇、安东诺夫设计局等顶级技术资产,看起来像是继承了半壁江山,结果转眼成了包袱。全国GDP直接下滑11%,通货膨胀四千多倍,一袋面粉一早上一个价,晚上翻三倍。科研机构发不出工资,科研人员月薪不到20美元,折算一下,还买不起半块面包。安-255“梦想”运输机的首席设计师金琴科,干脆改行当出租车司机。哈尔科夫的火箭专家去做木匠,敖德萨的核动力专家卖皮带、修电视。整条科研产业线断崖式下沉,有技术、有经验,却被现实逼得找不到出路,而远在东方的中国,正面临技术封锁的铁门死死卡住脖子。发动机造不出来,战斗机上不去天,造船厂里连舰船配套系统都缺胳膊少腿。

在这背景下,李鹏总理拍板启动“双引工程”——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目标很直接,三年内要形成支撑型科研团队,十年内搞定关键技术。

1992年底,外交部和国防科工委同时行动。先从乌克兰摸底,再派小组专程赴基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见人聊工资”。给出的待遇简单粗暴:月薪500美元,相当于当地20倍;专家住房全包,专人接送;孩子上学有俄语班,医疗全覆盖,签合同就给一辆自行车。

第一批乌克兰专家一到西安,住进专门修建的“专家村”,直接搬来基辅的建筑图纸,连厨房窗帘都是苏联款式。锅碗瓢盆全换上进口货,连灌肠都是从哈尔科夫冷藏空运过来,一到早上楼下就飘着熟悉的乌克兰香肠味。有专家私下讲:“这里比我原来研究所还像乌克兰。

02.


合作模式与技术突破

专家到位之后,问题并没解决一半,而是刚刚开始,技术封锁不只是硬件短板,还有“方法断层”。

国内当时搞航空发动机,手上连个完整的性能曲线图都没摸过。研究人员凭感觉“蒙着干”,有的甚至连稳定燃烧原理都没吃透,换句话说,硬件有样品,软件没脑子。于是,专家带着徒弟“从图纸教起”。一天两班倒,讲解材料疲劳、气动布局、燃烧室冷却系统,边讲边画图,徒弟边记边做模型。重庆那家中乌合资工厂,5年时间,把10多项航空核心技术彻底吃透,直接用在后来的L-15教练机身上。

而在大连那头,瓦良格号那艘从乌克兰买来的空壳航母,停在造船厂吃灰了快一年。没人能修,没人敢拆,甚至有人怀疑这东西根本没用。直到一支乌克兰团队抵达,由前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工程师巴比奇领头,用三个月时间把舰体“摸个遍”,提出一整套修复方案。关键一环是推进系统,引入原苏联DN80燃气轮机技术,让这艘庞然大物终于动了起来。这件事在军工圈引发震动——中国不是买了一艘航母,而是把“造航母的说明书”也带回来了。

除了航母,乌克兰专家在极地科考和海军后勤上也立下战功。原本停工多年的破冰船项目重新启动,乌克兰工程师根据前苏联设计改造出雪龙号,后来进驻南极中山站的就是这艘船。同样模式下,青海湖号成为中国第一批大型综合补给舰,技术脱胎于乌方提供的蓝图。

更重要的是团队带来的“习惯”也被保留下来。专家们习惯开工前复盘所有参数、施工前把设计图标注到毫米级别、验收必须多次静力测试。中方技术骨干开始反复强调这些流程。一句话总结:技术能教,细节更值钱。

03.


人才传承与本土化转型

引进一批专家,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真正跨过技术断层,得把外脑变内脑,变“输血”为“造血”。这一步最难,光靠热情不行,得下真功夫。

重庆那家合资厂,乌克兰工程师不喜欢开会,喜欢直接拉着干活。

刚来第一年,车间里中方技术员不会看他们手绘的草图,连笔迹都认不清。后来干脆人盯人,每台设备后面站一对:一个讲、一个记、一个操作、一个纠错。哪怕下班了也不走,有时候技术员晚上回宿舍,还得被拉着看一遍传动系统动画。

五年之后,中方团队终于自己能做出一台完整的AI-222发动机样机,放到L-15上试飞,没有一次返工、没有一块核心零部件报废。老外说:“从徒弟变师傅,就在这一架飞机上。”

歼-15舰载机项目更典型。当年接收苏-33原型机,关键在于怎么拆解图纸、重新建模。苏联设计风格复杂,一块弹射起落架上能装十几道安全栓。本土工程团队硬是用三年时间,把每一个部件参数对照出来,结合乌专家口述经验重构结构逻辑,造出第一架国产歼-15。

一位老工程师说得直接:“苏-33这飞机我们之前连坐都没坐过,照样干出自己的版本。靠的不是胆,是技术链被补上了。”

技术本地化不是把外方赶走,而是让外方认同你能干成事。陕西航空基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从零开始整出120平方公里产业区,从发动机、航电系统、雷达组件到整机集成,全产业链都拢到一处。乌方专家就在这个基地里落了根。

年轻人做产品,老专家做工艺改进、流程设计、容差控制。有人白天干项目,晚上教俄语、讲材料热处理。五六年下来,原来一百多人来的团队,已经变成几百人本地化研发班底。

西安、北京两地的社区服务做得细,连日常配菜都考虑到东欧口味。超市有罐装红菜汤,食堂能吃到牛奶煮面,文化宫还安排“广场舞教学+乌克兰民族舞”联排。有时候节日一过,孩子从全国各地回来看望,门口停着满满一排车。

一部分专家选择回乌克兰养老。国家给出路费补贴,手续一条龙,退休金照发,临走还送纪念章和中乌友谊证书。有专家离开十年后,又被返聘回来讲课,站在讲台上说:“这里像我年轻时的哈尔科夫,但更有朝气。”

2024年,中乌科技对接活动在这片区搞了十几场,新能源、农业机械、种子改良……凡是能干的都拿技术出来转化。

一位来自哈尔科夫的老教授退休时笑着说:“30年前的航母梦,在这变成现实。现在是农业梦、智能梦,我们又赶上了。”

山东的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就是当年乌专家的儿子。研究院搞的是新材料微结构技术,很多原理来自苏联材料学基础,但研发逻辑是中国主导。

04.


退休生活与历史回响

技术搞成了,人却老了。

一批最早来的专家已经70多岁,有的干到最后一天才离岗。

国家给出的待遇没缩水,每月退休金2万元起,住房归个人所有。

专家村没拆,变成了老年社区。俄语角每周三开,楼下是棋牌室,门口还挂着大红横幅写“中乌专家之家”。

孩子的问题解决得也快。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专家子女,大多接受中国基础教育,不少人考上985、211,后来去俄罗斯或德国深造,还有回乌克兰的。有一批人成了“中乌混合型技术人才”,能说三国语言、能看两套技术体系。这种融合,不需要标签,也没有宣传,只有日复一日的实验和项目。

讲起这些事,一位曾参与航母改造的老专家说得干脆:“我们参与了一个大国崛起的全过程,没人强求,没人忽略。”这些话没人播、没人演,却被记录在档案馆一份份回执、技术报表、退休工资明细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5 回复 rfw1972 2025-8-26 14:16
和飞虎队一样是被几倍的银子引来的
4 回复 Wuming123 2025-8-26 22:54
国内当时搞航空发动机,手上连个完整的性能曲线图都没摸过。研究人员凭感觉“蒙着干”,有的甚至连稳定燃烧原理都没吃透?  这就是信口开河了!当年中国花了20多年,基本上消化了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技术。当年的理论并没有差多少,最缺的是耐热合金的制造,也就是定向结晶技术。虽然苏联的不如欧美,但是对中国来说是从无到有。

说援华不恰当,应该说点来华淘金。因为来华的缘由,不是国家友好,也不是民族友谊,就是因为钱!

中国的固体火箭技术,特别是手工刀削推进剂”药柱“技术,是乌克兰技工的亲传。飞机气动设计技术中国也受益颇多。中国这几十年的航天发展,也受益不少,少走了好多弯路。
回复 发表评论 2025-8-26 23:30
Wuming123: 国内当时搞航空发动机,手上连个完整的性能曲线图都没摸过。研究人员凭感觉“蒙着干”,有的甚至连稳定燃烧原理都没吃透?  这就是信口开河了!当年中国花了20
你诋毁李鹏总理的英明决策,组织上批准你这么做么?
1 回复 BANGZI 2025-8-26 23:42
rfw1972: 和飞虎队一样是被几倍的银子引来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2 回复 BANGZI 2025-8-26 23:45
Wuming123: 国内当时搞航空发动机,手上连个完整的性能曲线图都没摸过。研究人员凭感觉“蒙着干”,有的甚至连稳定燃烧原理都没吃透?  这就是信口开河了!当年中国花了20
互惠互利。显然当时乌克兰用不上他们了,中国开的价码合适,雪中送炭。
1 回复 rfw1972 2025-8-27 00:05
BANGZI: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不收钱的白求恩才是真的援建。
1 回复 BANGZI 2025-8-27 00:54
rfw1972: 不收钱的白求恩才是真的援建。
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考量,出发点还都是是完全不一样的。前几天看到报道说中国禁止稀土出口诱发了走私稀土给米国公司的生意,结果是米国的公司向中国海关举证走私渠道。因为走私侵犯了一些米国公司的利益,虽然当前形势下走私对米国是有利的。对个人或小团体来说,自己的利益总是第一位的。
5 回复 Wuming123 2025-8-27 00:57
发表评论: 你诋毁李鹏总理的英明决策,组织上批准你这么做么?
我就事论事,你扯李鹏!当年苏联崩塌,一鲸落,万物生。当年世界各国都在抢人才,顶流的都去了欧美(比如算出“飞机雷达隐身技术”的乌菲莫切夫,就去了UCLA。),次等的被中国,以当年有留苏背景中国领导人以各种关系吸引到中国。最底层的技工被朝鲜的地瓜烧勾到了平壤。

工程技术的发展,关键就是经验,最有价值的就是印证(借鉴)。如果当年的领导人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有作为就是罪该万死!这是国家领导人的本份,有个茄子的英明伟大?

不过当年中国还是穷啊!洛马花了4亿,买走了垂直起落的雅克-141核心技术,才有了现在的F-35. 当年中国真的出不起这笔钱!
2 回复 jchip 2025-8-27 01:31
历史有机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彼时中国求贤若渴,举步徘徊,万舰待发,这也正是这些乌克兰专家做梦都想得到的挥洒的环境,这就是机遇,上帝眷怜。
2 回复 fisherou 2025-8-27 04:08
应该是前苏联专家。
1 回复 Wuming123 2025-8-27 22:51
fisherou: 应该是前苏联专家。
俄罗斯(人)才当然也有流失,但是相对其它前苏联共和国,少得多。毕竟俄罗斯最大,分家后,没有像其他小国那么惨。
1 回复 Wuming123 2025-8-28 01:11
jchip: 历史有机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彼时中国求贤若渴,举步徘徊,万舰待发,这也正是这些乌克兰专家做梦都想得到的挥洒的环境,这就是机遇,上帝眷怜。
求贤若渴, 没有钱也白搭!如果中国当年是七十年代的一穷二白,就再"求贤若渴"也没人来!
回复 浮平 2025-8-28 03:03
【讲起这些事,一位曾参与航母改造的老专家说得干脆:“我们参与了一个大国崛起的全过程,没人强求,没人忽略。”这些话没人播、没人演,却被记录在档案馆一份份回执、技术报表、退休工资明细里。】

涉及国家军工内容,档案馆记录在哪里?作者是谁?官职是什么?信息来源可查性在哪里?

这是典型的官方意图通过民间叙事带风向的外宣模式,含糊叙事、模糊事实来源,不负责任,操控舆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8288最受欢迎的博文
  1.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2. 海外华人如何继承中国境内遗产 [2023/07]
  3.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4.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5.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6.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7.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8.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9.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10.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11.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12.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13. 美国华人注意了! 这些你常在自家后院做的事万万碰不得... 一不小心就吃上罚单! [2019/09]
  14.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15. AI 作品 [2023/08]
  16.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17.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18.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19.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20.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21.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22.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23. 毕业了 [2012/06]
  24. 大家都该忏悔 [2024/03]
  25. 狼心狗肺 的东西 [2023/06]
  26. 说一下美国这里的一个新的现象 [2023/10]
  27. 清零三年的代价 [2023/05]
  28.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29.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8 03: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