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的曙光何时才出现

作者:1338  于 2006-11-26 08: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中东和平的曙光何时才出现

    中东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上长期以来的中东问题的核心就是中东地区内的巴勒斯坦问题,也就是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巴勒斯坦问题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当时,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并声称他们对巴勒斯坦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却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此过程中,两个民族相悖权利的撞击与冲突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当中还牵涉到耶路撒冷作为基督、犹太、伊斯兰三教圣城的宗教方面的问题,还有历史,风俗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及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也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今天依然热点不断,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五、六”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五轮和谈,六大难题.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战略地位重要,在《圣经》中有“到处流着奶和蜜”的肥沃热土之称.巴勒斯坦古称迦南,迦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迄今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以色列人是闪族人的一支,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尔地区(今伊拉克南部).始祖亚伯兰公元前18世纪左右,带着侄子罗得,离开家乡来到迦南地.现在打得你死我活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亚伯兰的后代.亚伯兰有以撒和以实玛利两个儿子,以实玛利(易司马仪)是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所生,因被撒拉所不容,亚伯兰打发他往东去至半岛,繁衍生息,以实玛利就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而以撒生雅各,《圣经》说雅各曾与神人摔跤不败,上帝给雅各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以撒亦成为犹太人的祖先.所以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三次流散:

    雅各有12个儿子,就是以色列后来的12支派.在雅各老年的时候,天下大旱,雅各带着全家老小70口南下,来到了埃及. 以色列在肥沃的埃及大地繁衍壮大,人口巨增.引起埃及法老担心,就强迫以色列人服劳役,他们的后代都沦为奴隶.400年后,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因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压迫,在长老摩西的带领下,以色列人渡过红海来到迦南.这时的以色列,已经是个大部落了,单是成年男子就有60万之众.史学家通常把渡过红海,当作以色列民族的正式形成。
  以色列人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和战争,先后有30多个迦南小国被以色列人灭绝,男人统统杀死,女人孩子、牲口财物掠夺一空,村寨城池一把火烧光。12支派因为分配的问题,开始分裂.分裂的各支派势力大减,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开始处于下风,最后终于被征服 .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经过几十年对外征战,建立犹大王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神教圣殿-耶和华圣殿.
  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两国常年交战.300年后,公元前586年,北方的亚述帝国灭以色列国,犹大国不久也被新巴比伦攻破占领,圣殿被毁,并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的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之后波斯兴起,灭巴比伦,居鲁士大帝释放巴比伦抓来的各国奴隶,部分犹大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路撒冷城和耶和华圣殿.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之后是罗马帝国扩张,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为了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反抗,但都遭到失败.犹太教圣殿再次被毁,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罗马帝国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犹太人被大批屠杀,死亡150多万人.公元135年,犹太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在这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后,基本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而阿拉伯人则在公元622年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直至一战前的1300多年来,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之后,都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到1918年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不到6万,仅占当地居民的8%.
    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长达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处境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是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它们视犹太教为异端邪说,并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以至屠杀,逃往西欧的犹太人饱受压迫.19世纪末兴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到当时是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的巴勒斯坦这片故土.

四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2月15日,英国把巴勒斯坦转交联合国决议.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认为决议不公平予以拒绝.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了阿以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公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有史学家将这次战争也归入中东战争之列,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但多年的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的问题,而是加重了中东人民的灾难,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双方也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五轮和谈:

    (1)1978年8月,埃、以、美戴维营会谈在美国总统卡特的直接参与下,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附近的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就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举行会谈,开启中东和谈先河.会谈后埃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即戴维营协议,协议确认了解决中东问题的基础文件是安理会第242号决议.但以立场顽固,致使《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未能实施;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反对戴维营协议,埃及一时陷入孤立,萨达特于1981年10遇刺身亡.

    (2)1991年10月,在美苏主持下,阿以在马德里召开中东和会,后移师我国首都奥斯陆进行了14轮秘密会谈.1993年9月,巴以在奥斯陆秘密达成了和解协议,即“奥斯陆协议”。为照顾美的斡旋作用,以总理拉宾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规定巴在加沙和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巴以双方相互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1994年5月5日,开始实行预期5年的巴自治.虽然“奥斯陆协议”只是为巴以全面和解勾勒了粗线框架,但它毕竟开启了和谈之路的新起点,之后的谈判气氛总体良好.巴以在1995年签署了实施“奥斯陆协议”第二阶段的“塔巴协议”,也称西岸和加沙地区过渡协议.但1995年11月,拉宾总理在巴以和谈的关键时刻遇刺身亡,中东和平进程遭受重挫.1996年6月大选中,立场强硬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持.

    (3)2000年美以巴戴维营会谈.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总理.同年9月,巴以签署《沙姆沙伊赫协议》,但协议内容未获落实.为推动和谈在关键时刻取得突破,2000年7月,临近结束任期的克林顿将以总理巴拉克和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召集到戴维营,试图效仿卡特总统,促成一揽子解决巴以问题.以准备作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让步,答应归还加沙地带全部和约旦河西岸96%的土地,其余4%也作出相应补偿.在此重要关头,埃及警告阿拉法特无权在耶路撒冷等涉及阿拉伯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独自作出决断,阿拉法特慑于警告,并寄望于以做出更大让步,最终未在协议上签字.会晤没有达成任何书面协议,但在会晤中,各方对耶城地位、巴难民回归、边界等几个重大问题进一步摸清了各自底线,有利于谈判的继续推进.正当谈判进入关键时刻,2000年9月28日,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强行“参观”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引发大规模流血冲突.2001年初布什和沙龙相继上台,中东和平进程转向.

    (4)有关“路线图”计划的和谈.2002年12月美、俄、欧和联合国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时,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稿.2003年4月,由美正式公布计划的内容.2003年6月4日,巴以美首脑在约旦的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路线图”计划.“路线图”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当年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政治改革;以方撤离2000年9月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第三阶段,在2005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巴以总理也曾多次举行双边会.但巴以之间发生的多次严重流血冲突使“路线图”计划搁浅.2004年,以努力推行“单边行动”计划,推行“定点清除”行动,巴内部也发生权力争斗.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 巴方权力交接基本顺利.

    (5)2001年以来的巴以最高首脑会晤.2005年1月,阿巴斯以高票赢得巴大选.2005年2月8日,在美幕后撮合下,在埃及和约旦的直接斡旋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与以总理沙龙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4年来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停火协议立即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多数人充分意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从2000年9月以来,已有1000多名以色列人和33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月1日,支持巴改革的伦敦国际会议召开.6月,以巴首脑第二次举行会晤,但没有取得成果,双方都不愿妥协。

六大难题:

    涉及到难民回归、边界划分、耶路撒冷最终地位、定居点拆除、水资源分配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巴以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巴以都难以作出实质性妥协,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随时存在:

第一,边界划分和水资源分配。巴方坚持按照联合国242号和 338号决议,要求以1967年战争以前的巴以边界线作为标准,要求以色列严格履行奥斯陆协议和“路线图”计划,单边计划只能是“路线图计划”和奥斯陆协议的一个进程和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从沙龙的观点看,以色列至多希望顺利履行“单边行动计划”,即交还加沙全部和约旦河西岸50%左右的土地,比巴实际要求的领土要少一半左右。而回溯2000年戴维营谈判时,当时的以总理巴拉克曾答应出让约旦河西岸96%的土地,阿拉法特当时慑于国内压力和一些阿拉伯大国的反对而没有签字;而目前以已经通过隔离墙基本实际控制了“单边计划”划定的范围,造成了既成事实。另外,巴勒斯坦地区淡水贵如油,80%的淡水受以色列支配,以极力在谈判中保障未来的淡水资源供应,而巴勒斯坦以及叙利亚都一直要求享有应有的淡水供应权利;电力、燃料等战略能源也完全控制在以色列手中,这使它在与以色列的和谈中砝码较少.

第二,巴难民回归问题。400多万巴难民的回归问题几乎一直是巴以和谈中不可逾越的关键所在。以惧怕巴难民回归被占领土后,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人口比例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因此坚持巴难民在所在国就地安置,以对其做出补偿,实际剥夺了其回归权。这是巴方所一直拒绝的。

第三,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单边行动计划”将撤出加沙地带的全部定居点以及约旦河西岸的部分次要定居点,但以不会撤出西岸地区的许多重要定居点,而是继续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让从加沙地带撤出来的犹太人居住,引起巴方强烈不满。

第四,耶路撒冷问题。该城作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圣地,双方都有各自强硬立场。尽管该城市被以实际控制,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一直要求获得其应得的领土和宗教权利。

第五,巴以内部都面临反对势力。巴内部的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有所改变,但其设定的民族解放目标不会有多大改变,它们今后继续袭击以的可能是随时存在的,而一旦袭击连续发生往往就破坏和谈;以色列内阁和议会中同样有一股股强大的反和谈、反让步的政治派别和民众.20多万定居者多数反对拆除定居点,且其活动能力非常大.

第六,外部因素影响存在局限。布什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撮合巴以和谈,并承诺对巴进行大力财政援助。但美国这些举措是有条件的,要求巴方大力度推行民主改革、打击激进反以势力,美国袒以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国际社会对巴建立实体国家的立场并不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和强有力的后盾,近年来,欧洲和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上促和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但其对巴以和谈施加的影响依然是有限的,美国也不容许其介入影响美国作用的发挥。

寄希望于未来

    从政治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核心。在西岸街头,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以卵击石,是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战争.阿拉伯国家对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声援者有之,财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战场上则是巴方孤军战斗,持续进行战斗的是巴人,死伤的是巴人,巴勒斯坦人成了这场冲突的主角。这是中东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特点.就巴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双方很难和平共处,但几十年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双方的事实存在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回避的现实.单靠巴以双方之间进行交涉,一种可能的前途就是双方武力冲突不断,而和平却遥遥无期----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

    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有三种可能:一是以色列再出现一个像拉宾一样的人物,真正用“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与建国问题;其二是阿拉伯国家真正团结起来,全力支持自己的同胞,使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从而保证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第三是期待能决定天平方向的国际力量来主持正义.回顾历史,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大国的介入一直对和平进程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美国是惟一可以左右以色列政策的国家。
   
    中东和平进程如同蹒跚走路的小孩,有时会跌一跤,有时会走到不该走的地方。但是只要向前走,就会有光明和希望.我们期待着和平的阳光早日降临在巴勒斯坦上,让所有饱受战争摧残和折磨的人民,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阿拉伯人,都能得到基督耶苏的感召,同样过上幸福美满和平安宁的生活.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1338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8 23: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