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审美与文化--------读千年等一回兄《中国的文艺复兴》有感 ... [2013/02]
- Coronation Street [2009/03]
- Forever and ever(地老天荒) [2012/09]
- Till the rivers all run dry(海枯心依然) [2012/02]
- La Via en Rose [2012/07]
- 心牌的花色 [2011/03]
- Blowing in the wind [2011/02]
-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2011/02]
- I wanna grow old with you (相守终老) [2012/08]
- I love you because ... [2013/02]
- California dreaming [2011/03]
- 大风起兮云飞扬 [2010/11]
- Soldier of fortune [2011/02]
- The Rose [2011/09]
前两天读网友千年等一回的文章《中国的文艺复兴》觉得很有启发,就跟帖凑热闹,没想到互动后得到千年兄的首肯并建议把回帖贴到我的日志里和大家一起讨论,恭敬不如从命,第一次在院子里晾探讨贴,乡亲们拍砖的时候看准了往我脑袋上招呼就可以了,别砸坏家具啊,我一个穷书生没什么家当,嘿嘿。千年兄嘱咐我不要改一个字,兄弟未听嘱咐,只改一字,就是把称谓稍改了一下,以前总是信口称“千一兄”,我当时琢磨这两个字是关键字,呵呵,请千年兄不要见怪
《中国的文艺复兴》原作链接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77734&do=blog&id=172845&page=10#comment
千年等一回兄对语言文字对文化的影响回帖:中国思想文化中少有科学成份,我觉得可能是与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有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我们的汉语是象形文字,擅长于情感表达。西方字母文字离不开逻辑,有利于科学理性思维。我们是一个情感丰富,理性逻辑不足的民族。与西方文艺复兴比较,也许能使我们看到在平等,自由,科学,理性方面我们的缺乏,使我们不要只守着儒家,甚至儒释道等东方思想,情感理性并举。
Aboriginal 的跟帖:感觉千年兄从文字的角度来比较中西文化的方法很有道理。拼音文字是一种一维的表达方式,更讲究逻辑排序,实用成分多一些。汉字是一种二维的表达方式,更讲究偏旁部首的方位配置,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另外我觉得,文化的不同还和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整体的,写意的,牺牲的美。西方文化更看重结构的,写实的,强势的美。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农耕文化,天然的地理环境把中国划在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大一统环境中,古人类更多是和自然作斗争以求得生存,这就需要出现一个英雄、圣人来领导大家,统率整体。人的审美观可以从表达人类愿望的古代神话可见一斑,那里的英雄人物很多是代表和带领人类和自然作斗争的形象,很多是悲剧英雄,从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作万物,到女娲舍身补天,神农尝百草捐躯,为整体而牺牲个体的审美观已经初见雏形。另外英雄是大家的楷模,应该是没有缺点的,无私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顾大家不顾小家,德才兼备的价值观跃然纸上,而德在才之前。如果出现了人之间的争斗,也是善恶方分明,比如黄帝和蚩尤。另一方面,在和自然斗争的同时,也在寻求和自然的妥协与和谐,讲究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人通过修身修心来和自然对话,在艺术的表现上更注重追求传神而不是形似,画龙要点睛才行,不然画得再好也不算是活龙;更讲究写意而不是写实,为了不破坏整体美可以对局部进行夸张,比如门两旁的石狮子身体不一定要比例协调,关键是要威风凛凛。所以中国文化重视整体的美与和谐,重视意境,推崇牺牲精神,为整体可以牺牲局部,优点是创造了和势文化(不好意思,杜撰一个词),在大一统的外部环境限制下,人返向身内求,直觉体悟能力比较强
。弊端是把个体的悟性,修炼和经验作为评判标准,缺乏量化的科学标准,就造成了师傅没了绝技就失传了的现象。
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成分是海洋文化,比较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多元化思想的萌芽,海盗、扩张在西方文化中一般被解读为英雄和冒险。和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更多反映的是英雄之间的争斗较量,有更多的血腥气。英雄的形象也和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就是具有法力的凡人,优缺点鲜明,英雄可以有很大的缺点,记得当时看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一战时,赫流露出的恐惧让我心存疑惑,英雄面对对手怎么能如此恐惧,应该大无谓才符合英雄形象。神也有很多缺点,如果按中国的道德标准有些神的缺点是令人不齿的,后来才感到在传达这么一种意思,即使你是个平凡人,如果你有了巨大的力量,你就可能成为神,崇尚的是一种强势的美,个性的美,如果把你的个性能力发挥出来就能受到别人的尊敬至少是重视,虽然有千年的黑暗但是思维的定势还在,鼓励人去当英雄。在艺术上很多表现为通过对人体的雕塑绘画来展示力量衬托出来的美。而要想充分展示人体的结构美,严格的人体结构比例是必须的,所以才出现了画家雕塑家对黄金分割点的推崇,也就是利用数学原理来把艺术的美做了量化表现。先有数才有美。所以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的美,写实的美,强势的美,优点是多元化思想得到充分发展,科学思想一直追随哲学左右,推崇冒险英雄,创造了强势文化。弊端是,过于依赖理性思维和实验手段,对人体潜能自我开发不够
,打个比方说大脑容量,东方人是最多的,呵呵,人和宇宙的对话方式有很多种,了解自身也是了解宇宙。
所以我觉得,中国要向西方学习的是一种量化地接触研究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思维和模式,以及对个体需求与欲望的尊重,复兴的是多元的和谐文化,但是要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西方需要向中国学习的是摆脱科学逻辑的束缚来培养更发散更直觉的感性思维,全去打坐,呵呵。
Read more: 中国的文艺复兴 - 千年等一回的日志 - 贝壳村
Aboriginal 的跟帖:感觉千年兄从文字的角度来比较中西文化的方法很有道理。拼音文字是一种一维的表达方式,更讲究逻辑排序,实用成分多一些。汉字是一种二维的表达方式,更讲究偏旁部首的方位配置,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另外我觉得,文化的不同还和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整体的,写意的,牺牲的美。西方文化更看重结构的,写实的,强势的美。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农耕文化,天然的地理环境把中国划在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大一统环境中,古人类更多是和自然作斗争以求得生存,这就需要出现一个英雄、圣人来领导大家,统率整体。人的审美观可以从表达人类愿望的古代神话可见一斑,那里的英雄人物很多是代表和带领人类和自然作斗争的形象,很多是悲剧英雄,从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作万物,到女娲舍身补天,神农尝百草捐躯,为整体而牺牲个体的审美观已经初见雏形。另外英雄是大家的楷模,应该是没有缺点的,无私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顾大家不顾小家,德才兼备的价值观跃然纸上,而德在才之前。如果出现了人之间的争斗,也是善恶方分明,比如黄帝和蚩尤。另一方面,在和自然斗争的同时,也在寻求和自然的妥协与和谐,讲究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人通过修身修心来和自然对话,在艺术的表现上更注重追求传神而不是形似,画龙要点睛才行,不然画得再好也不算是活龙;更讲究写意而不是写实,为了不破坏整体美可以对局部进行夸张,比如门两旁的石狮子身体不一定要比例协调,关键是要威风凛凛。所以中国文化重视整体的美与和谐,重视意境,推崇牺牲精神,为整体可以牺牲局部,优点是创造了和势文化(不好意思,杜撰一个词),在大一统的外部环境限制下,人返向身内求,直觉体悟能力比较强

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成分是海洋文化,比较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多元化思想的萌芽,海盗、扩张在西方文化中一般被解读为英雄和冒险。和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更多反映的是英雄之间的争斗较量,有更多的血腥气。英雄的形象也和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就是具有法力的凡人,优缺点鲜明,英雄可以有很大的缺点,记得当时看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一战时,赫流露出的恐惧让我心存疑惑,英雄面对对手怎么能如此恐惧,应该大无谓才符合英雄形象。神也有很多缺点,如果按中国的道德标准有些神的缺点是令人不齿的,后来才感到在传达这么一种意思,即使你是个平凡人,如果你有了巨大的力量,你就可能成为神,崇尚的是一种强势的美,个性的美,如果把你的个性能力发挥出来就能受到别人的尊敬至少是重视,虽然有千年的黑暗但是思维的定势还在,鼓励人去当英雄。在艺术上很多表现为通过对人体的雕塑绘画来展示力量衬托出来的美。而要想充分展示人体的结构美,严格的人体结构比例是必须的,所以才出现了画家雕塑家对黄金分割点的推崇,也就是利用数学原理来把艺术的美做了量化表现。先有数才有美。所以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的美,写实的美,强势的美,优点是多元化思想得到充分发展,科学思想一直追随哲学左右,推崇冒险英雄,创造了强势文化。弊端是,过于依赖理性思维和实验手段,对人体潜能自我开发不够

所以我觉得,中国要向西方学习的是一种量化地接触研究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思维和模式,以及对个体需求与欲望的尊重,复兴的是多元的和谐文化,但是要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西方需要向中国学习的是摆脱科学逻辑的束缚来培养更发散更直觉的感性思维,全去打坐,呵呵。
Read more: 中国的文艺复兴 - 千年等一回的日志 - 贝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