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墙(附图片13张)

作者:新鲜人  于 2012-5-15 06: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1评论

关键词:苏州

在2500多年前,当时就建有水陆城门八座,经历代的修建,到苏州解放时實有水陆城门十座。其中最后一座金门还是在民国时期建的,是一座中西格式混合的城门,在1958年全国一片拆城墙之风下,苏州也拆处了几大部分城墙,现在能够看到较完整城墙的有盘门到胥门段;能看到城墙遗址(有土墙,但无城砖)的有南门到葑门段、相门到娄门段、金门到阊门段;拥有古城门的有:盘门、胥门;拥有残存城门的是阊门;民国后新建带罗马风格的城门:金门;恢复重新建设的城门及城楼的:阊门、葑门;拥有完整瓮城或遗址的:盘门、阊门;能够参观的带有水门的城门:盘门(古建)、阊门(重建)和葑门(重建);已无遗迹可寻的城门:相门、齐门、娄门、平门等。 由于当时的吴王 阖闾命备受重用的楚国亡臣伍子胥在苏州这块水乡泽地相土尝水建成,此城在当时的规模是相当大的,被命名为阖闾大城。从此,苏州这个后世备受瞩目的城市出现了,而苏州的古城区再也没有在这阖闾大城上变过位置。也就是说2500年以来,苏州的总体格局和城市位置都没有变过,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很多人都认为苏州是小城市,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错误,因为相对于现在很多大都市铺张地、摊大饼式的圈地扩建,相对于国内很多城市国际化的口号,苏州无疑是内敛的、是含蓄的、是小巧的、是精致的。然而苏州不大这个概念,如今仅仅适合于古城区而已,而很多游客的足迹也基本走不出古城区,他们并不知道苏州如今的地域范围。诚然,即便加上吴中区、新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和北方城市的地域范围还是无法比拟的。不过仅就古城区而言,仅就那两千年以来的城市规模来看,如今的这些城市,有多少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苏州这样大的规模呢?
   
    城池,这是个古老的概念,两千多年前的夯土围城,早在五代时期就已改成了砖砌。50年代以前,苏州的城墙还是连绵的,只是经过了全国性的毁城浪潮后,苏州的城墙也就成了现在这样残缺不全的了。 
 


    苏州的格局未变,想要沿着2500年的足迹,再次绕城走上一遭,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倒是想要看到那几座已经消失的城楼是不再可能的了,而看到历史上那围着城市的连绵墙体却是难上加难。

    苏州是当年的大城,又是水乡。拥有地理之便的苏州,连护城河都修得那般宽阔。苏州城墙大多都拥有两条水道,叫做内城河和外城河,这是两条军事防御的沟壑。如今想要完全一睹风采,也只需顺着那城河而行就可以了。自然交通工具是必须的,尽管众说苏州是小城,但是那周长也不是靠两条腿走走就能走下来的。在护城之内坐船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苏州护城河已经建成了一个风光带,船行其中,不仅可以追寻城墙遗迹,还能饱揽两岸秀色。只是如果想要零距离接触、考证,那只能骑车或者自驾了。

    四个无遗迹的城门简介:

 


相门,最早叫匠门。在今天的干将路东部,也就是干将桥、第三监狱一带。当年这里是吴国工匠聚居区,不仅此地开设有诸多工坊而且铸剑高手云集。传说当年干将铸剑的地方,就在今天干将路东部的长风技校之内。后来因为口音问题,变成了相门。现在相门只有一条通途一座大桥。站在钢筋水泥的相门大桥上,不论左盼还是右顾,入眼倒还都能称得上是好景。南面,城墙已经毫无遗迹可寻,在其位置上,是苏州大学的校区,挺立着的钟楼相当显眼。北面,在相门到娄门段,城墙遗址尚能寻迹。裸露的土墙上如今绿荫密密,已无当年的雄壮之态。
 
    护城河的这一段很长,是苏州古城的东部防护区,南起葑门,北至娄门。几年前,沿着这条护城河修筑了一条马路,路名和交界的干将路正好是一对,名唤“莫邪”(MO YE),两千多年前这两个名字是一对夫妇,在他们手下铸出了一对利剑,也叫干将莫邪,千年后,后人,分别用了两个交叉的路名来纪念他们。莫邪路依着宽宽的东外城河,路的西面紧贴着河驳,探出了一条长长的木廊,以木廊为依托,修建了诸多小景观来充实。这就是东部护城河景观带。景观带也自然而然变成了情侣、老人、孩子的乐园。河面鲜有船只经过,多得只是掠水而过的夜鹭,或是劈水而行的观光船。(相门附近可游览的景点:苏州大学内的近代建筑、甲辰巷砖塔)

    娄门,在相门以北,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资料上能找到的记载这样说:“水陆城门各有外、中、内三重,陆城内城门上筑有城楼,三重城门之间有空地和闸门,水门三道也有闸门,瓮城将三重水陆城门全部包围,呈长方形。”只可惜1958年以后,能够见到的,也就只剩了那段连接着相门的残存的土墙。当年的胜景,只能在文字上去感受了。
(附近可游:东园,内有城墙遗址;伽蓝寺)

    齐门,在娄门以西北。齐门之所以谓齐,恰是因为此门正对的就是当时的齐国。齐国是个大国,但是却还是屈于吴国的武力,将宗室之女遣吴为质。作为吴王阖闾的儿媳,她还算幸运的,至少在夫君早逝后,吴国还为她在齐门建了一座高高的楼台,让她远眺故国。还有一说,齐门是夫差争霸中原伐齐所走的大门,故得名。不论怎样得名,这齐门终是和远在山东的齐国脱不开干系的。

  

古平门久塞,1928年为便利交通重辟平门,1958年拆除。图为1947年的平门。

   平门,也早早地消失了。古平门很早就废弃了,后来到了民国,因为交通需要,开辟了一道新的平门,以便沟通城市北面的交通。从苏州老照片中看,平门也有西式风貌,为两个并列的高大门洞,无城楼,也无水城门,毁于1958年的拆城运动。很多外地的朋友问我,下了火车就能看到一个城门,那个是否就是平门啊?其实不是的,那个城门是作为一个旅舍建造的,只不过因为造型特殊,再加上地理位置的特别,才经常被误认。
齐门到平门的观光带,以植物景观为主、假山小品及仿古建筑小品为辅,也是只得一看的。只是最近才修建的那座长长的仿古的平门廊桥,是否应景,是否美观,就是游人心中见仁见智的事了。

    民国金门与葑门

老金门
金门,位于阊门南,西连石路,东依景德路。这个城门并不是古代留下来的,而是民国年间为了方便交通而开。门的命名带有风水意味,因为西方主金,取金门名,则有城池牢固坚韧的意思。又一说,城边有金阊厅,北侧已经有了阊门,那么这个门就叫金门,正好暗合了金阊二字。门完全不同于我国古代的城门,金门无城楼,分一大二小而设,从现在的眼光看,门洞太窄,从当初交通状况看,这样宽已经足够了。城门仿自欧洲样式,雉堞源自罗马、门型源自凯旋门,是苏州保存完好的一座中西兼容的城门。金门是没有办法登临的,只能在城下粗略地看看。

 

葑门灭渡桥

    葑门在古城区东南角。观赏葑门最佳的角度不是在城楼,而是在城河南岸的灭渡桥上。站在这里您可以发现,葑门的水陆两门随着护城河的拐弯而抛出了一条弧线。淡淡的青砖,玲珑的城楼,似乎使得这个门丢失了硝烟的气息,而却包含了很多优雅。

    在《沧浪区志》上,有对葑门命名的几种说法。研究者认为:其一,命名是来自浙江的封山;其二,因苏州地处泽地,当年的葑门外就是河道交错、湖荡密布,自然就是水生植物的盛产之地。而门外盛产的正是吴地的“水八仙”,这葑字恰恰就是这些水生菰蒲植物的旧时称谓。翻开字典,咱们可以看到“葑”的多种解释,最多的,就是关于植物、关于种植水生植物地点的解释。所以我个人比较偏向第二个答案。志书还记载着相关的一个传说:阖闾城本无东南门。当年越军围吴都,攻城不下,范蠡夜梦伍子胥,命从东南入城。越军开渠名示浦,伍子胥显灵以怒涛荡开城垣,有江豚随涛入城。荡城处辟为城门,即以江豚的别称为名。后来改称葑门。(传说摘录自《沧浪区志》)

    葑门很重要,曾经的规模也相当大,其月城的外延达到了今天的莫邪路安利桥堍(葑门横街附近)。元末,朱元璋命大将徐达挂帅,率常遇春等进攻苏州。吴王张士诚死守苏州,作为主战场的葑门,就顶住了朱元璋麾下名将徐达的一次次攻击。徐达没办法,总算在刘伯温的帮助下,于今天的横街东头,筑起了一个大大的敌楼,作为进攻葑门的桥头堡和重火力支撑点,才总算破了城。现在附近的石炮头地名,就是纪念这个敌楼(楼早已毁去)。

葑门水城门老照片

    从老照片上看,葑门当真可以算是苏州最具水乡风情的城门。好在前些年,政府依托尚遗存的那些土墙残垣,恢复了一段城墙,重建了那个城楼。虽然月城没了,城外密布的河塘甚至那些茭白、芡实田也早早地变成了一栋栋居民楼,不过傍着这一湾城河,这葑门还能算是一个好景。只是水乡古城的景致,只能通过老照片才能感受了。

    葑门的城河也是内外两道,水门通的就是内城河。想要非常仔细地参观城门,或是想要再远些,到残存的城墙遗迹边触摸历史,那么就不能坐船了。远观上灭渡,近赏到桂花。灭渡就是前面提到的城楼南灭渡桥(此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此桥已建了一座游园),桂花,就是位于现今竹辉路上的桂花公园。

     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

  越国与吴国虽地域、文化诸方面颇为相近,却是世仇。吴城南面的“盘、蛇”二门,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处“巳”位,即蛇位,故筑蛇门以朝越,蛇门上还制作了一条象征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征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吴国处于辰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征吴国征服越国。后改名盘门。

  吴国北面还有一个敌国是齐国,所以在城北设齐门,涵义是征服齐国。后在旁边设平门,表示平定齐国的决心。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

  至于其他各门,似乎不具有上述几门的战略上的象征意义,但也是各有来历。匠门,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古门在宋初被填塞。

苏州伍子胥修的8个的古城门都有水陆城门,独此门无水城门,相传为春申君所拆,清初重建门楼后题“姑胥拥翠”额。此为胥门老照片。

  胥门,即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相传伍子胥宅在此,死后又悬头于此门,而且伍子胥筑城时将耨米造成砖,埋在城墙内,死前叮嘱家人。必要时可取出食用,越灭吴后,吴地区曾一度发生饥荒,苏州老百姓赖以渡过此艰难时期,老百姓为不忘这位老将军,故称胥门。

   据民国三年《重修万年桥记》:“出胥门迤西北数百步,有万年桥焉。旧名钓桥。”钓桥,就是吊桥,吴语音同,一个着眼于形状,仿佛悬钓者的鱼竿,一个着眼于功能。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0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2 回复 总裁判 2012-5-15 06:43
能够了解苏州的、未在苏州生活过的异地人,是读书人,文人,而即便是在苏州做生意还跑来跑去的那些人,要紧的是盯住流通货币,以前还最要紧的是要有全国粮票。
2 回复 懒懒猫 2012-5-15 06:44
板凳!

看苏州美文
2 回复 总裁判 2012-5-15 06:46
前15年在河边有新发现的完整城门与城墙,是因为是城建时推倒旧房子,发现背靠的原来是古城墙,现在变成了公园。我去过。
5 回复 新鲜人 2012-5-15 07:26
总裁判: 前15年在河边有新发现的完整城门与城墙,是因为是城建时推倒旧房子,发现背靠的原来是古城墙,现在变成了公园。我去过。 ...
那个公园就是桂花公园,当时那里几乎是外地人(现在的新苏州人)集居区,那时苏州移民已开始增多,但苏州经济还不够发达。因此不像现在,新苏州人和苏州老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险和公平待遇。所以真正的社会公平,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蛋糕太小,没有办法分配得十分公平。
3 回复 蓝天绿地 2012-5-15 08:23
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苏州 好地方呀!
5 回复 总裁判 2012-5-15 08:47
嗯嗯。我想最早都是苏北人,撑船到繁华之地苏州,能挣到钱就不走了,慢慢就在岸边搭搭棚户,反正靠着大墙,然后年长时久,慢慢地就形成片屋。至少150年前。
2 回复 新鲜人 2012-5-16 07:19
总裁判: 嗯嗯。我想最早都是苏北人,撑船到繁华之地苏州,能挣到钱就不走了,慢慢就在岸边搭搭棚户,反正靠着大墙,然后年长时久,慢慢地就形成片屋。至少150年前。 ...
是的,但现在的新苏州人已不都是民工了。集中了不少国内精英,他们大部分不在老城区工作。多在苏州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区。这两个区域每个都比老苏州城区大。但那里没有老苏州的魅力。
2 回复 总裁判 2012-5-16 08:39
那边有个人工湖,开挖的时候,我去看过。后来听人家讲,有好一番风光绮旎呢。
3 回复 我们的元首 2012-5-16 15:15
历史的脚步
3 回复 华盛顿人 2012-5-17 09:09
喜欢看新鲜人谈故乡,爱故乡的人才会爱国,如果连故乡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她(她)的国家昵???
2 回复 新鲜人 2012-6-4 00:55
华盛顿人: 喜欢看新鲜人谈故乡,爱故乡的人才会爱国,如果连故乡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她(她)的国家昵???
同意这个观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7 21: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