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紫禁城大功告成后,工部官员呈给明朝皇帝的一份完工报告,其名为《明宫城图》,一式两件,现北京故宫与南京博物院各存有一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红袍官人”旁有“工部侍郎蒯详”字样注释。
这位红袍官员便是大明永乐年工部侍郎,吴县香山(今属苏州)人蒯祥。
v
绢本设色,纵163厘米,横97厘米。两图非来自同一篇文章。第一幅来自故宫。第二幅来自南京博物馆。虽经多次改造,与今日的古宫无根本性的差异。
紫禁城600岁了!这组新老照片对比疯狂刷屏:
这是明早期所绘的北京紫禁城图。宫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北京紫禁城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兴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建成,是在元大都宫殿遗址稍向南的地址上兴建的。其规模、形制、名称皆以南京宫殿为依据。北京紫禁城明清两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建、扩建,但其基本形制不变。北京宫城分两部分:前部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主体,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是朝廷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场所;后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族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是一幅明初北京城的俯瞰图,图的最下方为北京城墙(明成祖改建北京时仅有内城,嘉靖时扩建外城)和丽正门(后改名为正阳门),往上依次为大明门(今已不存)、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今太和门)和玄武门(今神武门),其中,“端门”二字清晰可见,承天门是重点。承天门外的金水桥、华表和石狮,均有描绘。 图中承天门(今天安门)下站立者(金水桥旁那位红袍打扮的官人),说明北京北京紫禁城的建设计及监造者正是苏州工香山帮首领蒯祥。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皇宫宫殿和承天门(天安门的前身)竣工,恢弘壮丽,屹立在辽阔的北方大地。整个建筑巍然雄浑,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高度赏识。官至工部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以工匠出身而得高职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颇为罕见。
《宪宗实录》记载,蒯祥“一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工艺”;“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表明皇帝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直到四十多年之后,成化皇帝朱见深召见已是老年的蒯祥时,还称他为“蒯鲁班”。
“香山帮”北上
据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此两画均是写真、纪功画,有题字的画是献给皇帝的,有官御名讳,不题字的画是留给家族子孙作为纪念的,以兹证明此人的辉煌功绩。
1417年,蒯祥初次北上京城时,还不到20岁,朝气蓬勃,是子承父业为明朝皇宫及皇家建设提供劳务的在籍工匠。而且跟父亲参加过明故宫的建设。而北京故宫大部分还是按照南京古官建造的。有传说是蔡信建设计的。但现在连蔡信的生卒年代都查不到。有关蒯祥的材料可见于可见于宪宗实录。吴县县志。蒯祥墓园中的明英宗皇帝御赐其祖父母的“奉天诰命”双龙戏珠碑。所以蔡信最多可能提出过一些建议。要知道从开始建设的1406年到1420年建成一共用了十五年。可是您知道,这十五年的建设里,光是建设材料的准备就用了了十一年。 真正建造是1417年开始的而且基本按照南京紫禁宫简略加修改而建造。而蒯祥跟父亲参与了南京紫禁宫的建造。
当年,技艺高超的工匠必须保证为皇室服务,即使年老退休也须有子侄接替。在南京皇宫的建设中,其父蒯福已是名满天下的匠人之首,但北京工程他没有参与,而是由一直跟随左右的,有着建造天才的儿子蒯祥接班。
蒯祥领导“香山帮”,继续出任“木工首”,北上建造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建筑艺术瑰宝——明皇宫——紫禁城的前身。
这些聪明智慧的南方工匠将江南的建造艺术,琉璃金砖,苏州彩绘,精巧的榫卯工艺,传统的汉制营造技艺,充分展现在宫殿建造上。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皇宫宫殿和承天门(天安门的前身)竣工,恢弘壮丽,屹立在辽阔的北方大地。整个建筑巍然雄浑,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高度赏识。
凡百营造,祥无不予
朱棣可能知道这个颇具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传说“蒯鲁班”的称号是从朱棣这里起源的。
在明成化元年(1465年),晚年的蒯祥还参加了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的第二次建造活动,明代第六位皇帝朱见深正式以“蒯鲁班”相称
蒯祥(公元1398—1481年),明代著名巧匠,被工匠团体香山帮奉为鼻祖。参加或主持承天门(天安门)、皇宫三大殿、长陵、献陵、裕陵、“三海”(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隆福寺等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 ,被明成祖称为“蒯鲁班”,景泰七年(公元1456)升任工部左侍郎。以工匠出身而得高职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颇为罕见。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蒯祥病逝,终年84岁。皇帝闻讯后,派人致哀,并追赠蒯祥祖父、父亲为侍郎,荫封两子,一为锦衣千户,一为国子监生,并将蒯祥当年的居住处、营造业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条巷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蒯祥终年83岁,他一生大部分时间远离江南,在北京生活,主持建造了京城一系列重大工程,包括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隆福寺,戒台寺、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等。
蒯祥去世后归葬故里香山。"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宫阕巍巍共仰雷山鼻祖。"蒯祥墓园的牌坊上这副对联,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建筑巨匠的缅怀。
在太湖湿地公园对面,有一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墓园——蒯祥墓园。
蒯祥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香山渔帆村,香山是地名亦是山名。我本人曾参观过全部,拜谒过这位香山匠人。(在另一篇博文北京故宫苏州造)中有全部蒯祥墓园。当时写此博文主要根据就是蒯祥墓园内的提示。没有参考更多的文章。
宽敞静默的墓区里,石牌坊、飨堂、神道、陵墓、碑亭南北依次排开。
前面的石牌坊,上方正中写有蒯侍郎墓四个字,石柱上的楹联是“闾阙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
其后飨堂,门两旁上书有“技艺精湛二品致工部,蜚声遐迩千秋继鲁班”的楹联 。
飨堂后面是神道,一直延伸到陵墓。神道两旁是石马、石羊、翁仲两旁伫立。
陵墓呈圆形,块石叠砌,墓围有罗城,墓碑上镌刻着“明工部侍郎蒯翔之墓”。
陵墓的后面是碑亭,亭内竖有明英宗皇帝御赐其祖父母的“奉天诰命”双龙戏珠碑。
拜谒蒯翔墓后,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深深地被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杰出匠人所折服。最近又查阅明崇祯吴县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蒯祥香山木工也,能主大营缮。永乐十五年建北京,宫殿正统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作,裕陵皆其营度。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每宫中有所修缮,中使导以入蒯,略用尺榫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指使群工有违其教者辄不称。旨初授营缮所丞,累官至工部侍郎,食从一品禄至。宁宗时年八十余仍执技供奉。上每以蒯鲁班呼之,同时有蔡某亦造,宫殿授衔至尚宝司丞。
志中所提三殿,即是北京紫禁城(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曾撰文:北京城里的故宫中间,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以整个故宫来说,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那样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形风格;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那样的工程技术,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无可否认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这“世界第一”而骄傲。
其实从很多方面都证明紫禁城是苏州香山帮首领蒯祥及香山帮众工匠的们的公绩。
1949年以后,天安门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进国徽里。
即使今天的大都市建造了无数标新立异的高楼大厦,但能呼出其名的又有几幢?而又有谁不知道天安门呢?那么,也请记住苏州人蒯祥吧。
重要参考文献:
1,凤凰网:記住這個陌生的名字「蒯祥」:他是天安門、故宮建築的總設計師!http://www.ifuun.com/a20179245513421/
2 网易 千年名人堂︱蒯祥——“香山帮”鼻祖,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2018-09-06 · 古建中国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R1L1VH40518I16I.html
3, 故宫及南京博物馆保存的两幅明代紫禁宫图。
4,崇祯吴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