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3 [2015/03]
- 小评微信朋友圈 [2015/05]
- 美丽的加拿大(火车旅行) 1 [2012/10]
- 跟妈妈学做素鸭 [2014/12]
- 如何在电脑上用微信 [2013/10]
- 北密 - Mackinac Island [2010/10]
- 晕啊, 看看国内来人的购物单 [2011/01]
- 美国回来的“三气”表姐 [2009/06]
- 道听途说说海归A(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2011/03]
-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2 [2015/03]
- 《Avatar》阿凡达 [2010/01]
- 诊所里的三个女人 [2011/10]
- 以色列约旦自由行 6 [2013/07]
- 极品官二代 [2011/10]
-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1 [2015/03]
- 想得穿的标准 驴包入门 [2011/09]
- 给八十后上课 - 80年代的物价 [2011/10]
- 省钱-花钱 [2009/05]
- XO和她的狐朋狗友(6) [2011/03]
- 朋友相亲说打扮 [2009/05]
- 我眼里的车城 [2009/06]
- 夭折了 [2010/03]
- 陈冲/领养和其他 [2010/02]
- 上墙了 [2010/03]
- 我是奴才 [2010/04]
- 自我批评与批评 [2009/10]
- 精致人生 [2009/03]
- 请求帮助 - 看不下去请捐款 [2012/06]
好久没说点"时尚"的话题了。 很久以前有个美眉让我说说用化妆品的心得, 我就乱说几句吧。我不是迷信化妆品的人, 从来不认为价高就是好, 但有时候想想辛苦挣钱为啥呢, 偶尔也会犒劳自己买一点。
小时候用雪花膏, 后来周围朋友都用潘虹前夫那个上海乡镇企业生产的质次价高的产品和北京的大宝, 我倒是没有动过心, 对广告铺天盖地的新产品我始终戒备, 专情于老店老产品。 唯一奢侈过一回是用了南洋某化妆品厂的永芳, 那时大部分搽脸的产品是块把钱, 永芳8元一小盒, 看朋友搽了后肤色改观很快, 于是也买了, 父亲说肤色改观那么快, 一定是激素的功效, 后来也不用了。
刚来美国时用Clinique的黄油, 那时19刀半一大瓶, 老公一直嫌我奢侈, 我用时也有犯罪感, 但确实喜欢。 用着用着就过三十了, 表姐妹们都用Sheiseido了, 我嫌贵, 再说对日本产品总有抗拒心理, 就没用。
后来堂妹送了我一套, 味道和手感都很好, 但对百来块钱买一瓶还是不舍得, 基本是有人送就用, 或是老爸给我百货公司的购物卡就买, 家里倒是也没有断过。 有一段日子Costco也卖, 于是用了一阵。
自己比较喜欢的是Lancome的产品, 因为喜欢法国货, 而且在Outlet常常买到百货公司下柜产品, 相当便宜, 于是常买, 手感相当好, 味道比日本货差一点, 也许是亚洲和欧洲人味觉的需求不同。
在我还在挣扎是否要自己掏钱买Sheiseido基本产品的时候,表姐妹们开始用什么Sheiseido的高端的产品了, 她们用Cle De Peau, 我用了点试用装, 没觉得好到想买。
Marni问我要不要La Mer, 想都没想就回绝了她 -- 不要。 她问, “那你用什么呢?” “Costco买的 Olay, 一百多点日霜晚霜眼霜一大堆。” Marni被我吓倒, “你对自己好点行吗?” “女儿大学学费没着落呢, 暂时好不起来。”
圣诞前国内朋友过来, 买了上千块化妆品, 惊讶地对我说, “你不用La Mer的啊?” 我答,“230刀, 太贵了!” 她说,“ 你几个钟头的工钱你都说贵啊, 上海买3000元一瓶, 要我们半个月的工资还不都在用。” 于是我在圣诞节突然想对自己好点, 决定买La Mer, 问用La Mer的表妹La Mer好吗, 她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 我用La Prairie了。” 和她逛街, OMG, 650刀一瓶啊!
La Mer涨到250了, 于是买了, 哈哈。 La Prairie老妈送我了, 暂时还放梳妆台上看看, 把我Costco买的一大堆先用完再说吧。
言归正传, 说说感受吧, 其实化妆品的效果和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 先生极力反对我用贵的, 当然他也去找了很多文章和材料例证他的观点, Consumer Report上有过比较, 很多时候价格高一倍甚至十倍的产品只比一些低端产品高个一两分, 我也看过一些女性杂志, 和Consumer Report的评论差得不多。 所以省下菜金去买高价化妆品大可不必,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 拿自己几小时或是一两天的薪水来对自己好点, 可未必不可。
身边皮肤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女人不是都用La Prairie的, 是吧。 休息了一个月, 天天睡到自然醒, 皮肤真是好了很多, 这也是用La Prairie得不到的效果。
La Mer
La Prai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