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3 [2015/03]
- 小评微信朋友圈 [2015/05]
- 美丽的加拿大(火车旅行) 1 [2012/10]
- 跟妈妈学做素鸭 [2014/12]
- 如何在电脑上用微信 [2013/10]
- 北密 - Mackinac Island [2010/10]
- 晕啊, 看看国内来人的购物单 [2011/01]
- 美国回来的“三气”表姐 [2009/06]
- 道听途说说海归A(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2011/03]
-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2 [2015/03]
- 《Avatar》阿凡达 [2010/01]
- 诊所里的三个女人 [2011/10]
- 以色列约旦自由行 6 [2013/07]
- 极品官二代 [2011/10]
- 飞车观花初探印度 1 [2015/03]
- 想得穿的标准 驴包入门 [2011/09]
- 给八十后上课 - 80年代的物价 [2011/10]
- 省钱-花钱 [2009/05]
- XO和她的狐朋狗友(6) [2011/03]
- 朋友相亲说打扮 [2009/05]
- 我眼里的车城 [2009/06]
- 夭折了 [2010/03]
- 陈冲/领养和其他 [2010/02]
- 上墙了 [2010/03]
- 我是奴才 [2010/04]
- 自我批评与批评 [2009/10]
- 精致人生 [2009/03]
- 请求帮助 - 看不下去请捐款 [2012/06]
今天是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天, 早上七点出门, 去看耶稣受难的教堂。 整个城市不见商人, 只有少少游客, 青石板路, 铁皮门, 寂寞长巷, 平添了许多宁静和美丽。
平时熙熙攘攘的购物街
通往教堂的长巷
几分钟就走到了那天花几个小时寻到的地方, 教堂前空旷的广场, 只有小猫在巡视。 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放下来躺过的石头仍然被人膜拜, 没有了拥挤的人群, 于是多了几分神圣。
这是Ta的领地?
沾着圣血的石头
教堂里的走道也不再熙熙攘攘, 有种肃杀的感觉。 女儿和先生去捐款, 女儿捐完后就被请了出来, 先生坚持要摸耶稣的墓石, 才被允许。
回旅馆, 去顶楼吃我的泡面, 最后看一次全城。
从第一天在圣殿山(Temple Mount – Dome of the Rock)附近徘徊, 一次都没有进入,这已经是第四天了, 难道会是此次旅行的缺憾。 难道就象以前在罗马住了一周, 最后没有去成梵蒂冈一样?
出门, 走到圣殿山附近也就几百米, 先生走在前面跟背着冲锋枪的士兵说我们要进去,士兵说不行, 这时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回民毫无阻碍地进入, 着急。
突然士兵突然指着走近的我说, “她可以进去。” 我一激动问道, “为啥?” 士兵接着问:“你是回民吧?” “不是。” “那就不能进。” 再一看我自己, 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运动裤, 包着头, 敢情我这就是回民装束了。
11点就不能进入圣殿山了, 于是这次我虚心地拿出地图和时间表向大兵请教, 如何进入圣殿山, 大兵说, 你要先进哭墙, 哭墙里另有通道去圣殿山。
安检, 进入哭墙, 直奔去圣殿山的木头桥, 我们已经在这桥下走了无数次了, 原来这就是游客去圣殿山的唯一入口。 再安检, 过桥, 终于进入圣殿山。
圣殿山, 我来了。
这就是女人的入口, 我在十多米外就被人呵斥不让走近。
金顶清真寺的正面
再来一张, 贝壳的大章刚好把右下角那个包头巾的女人盖住了, 哈哈。
圣殿山上另一个清真寺
再来一张
换一个角度看圣殿山。
圣殿山实在太美了。确实值得这几天不懈的努力。
看一群回民女人从一个门内进入, 我知道回教男女有别, 不能跟错队伍, 于是往那里走去, 我在十米开外被守门的呵斥住, 原来我这个假回民以色列士兵会看错, 那真回民几十米之外就能分清。本以为可以进入圣殿山上的清真寺, 导游书上说会有人上来说带你进入清真寺, 但千万不要信他们, 能进就进, 不让进千万不要耍小聪明。 这个宗教那么极端, 我打酱油的何必那么认真, 不进又如何。但也很想知道, 清真寺到底对外开放吗, 时间到底如何? 不是回民就真的不能入内?
圣殿山上相当空旷, 回教的男男女女分别散落在各个地方读经, 悠闲安逸。
圣殿山一直是阿以冲突重点, 犹太人认为圣殿山是他们最圣神的地方, 尽管现在耶路撒冷在犹太人的完全掌控之中, 却上不了圣殿山。 是不是因此犹太人把圣殿山的西墙叫成了哭墙?
通往圣殿山有许多入口, 可是不能进只能出。 我们第一天就被告知Closed, 但是没有细问, 发现很多时候如果多问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不要想当然, 多问多看。 不要怕别人嫌你烦。
整个耶路撒冷给我的感觉拥挤阴翳, 圣殿山是唯一一个让我感觉空旷舒畅的地方。女儿说对回教不感兴趣, 根本就没来。 出了圣殿山儿子也说要回旅馆休息, 于是我们老俩口继续向橄榄山挺进。
今天来橄榄山, 主要是来看半山腰上的东正教堂Maria Maddalena, 这个教堂一周只有周二周四的十点到十二点开。 早到了几分钟, 有一俄国女人已经在那里等开门, 再等了一会儿, 来了几个新加坡的中老年妇女, 她们是和教会一起来朝圣的, 顺便看看这个有名的东正教堂, 有个阿婆走路不是很方便, 拄着拐杖, 我们国语, 广东话, 英语交杂着说, 到是有趣。 阿婆说, 山上还有几个教堂, 也建议我们爬上去看看。
看这个穿长裙包头的可象东正教教徒?
Maria Maddalena, 洋葱头金顶教堂。
十点准时开门, 一对西人夫妇入门就往高处爬去, 我们让阿婆先走, 慢了一拍。 结果西人夫妇被教堂执事的追赶, 原来, 进教堂女人要长裙包头的。 她们拿出长裙借给我, 我顺手用头巾把头包住。 没想到在回教的圣殿山不须包头, 这这里包了一回。
教堂的花园极其美丽, 在这个缺水的地方花草都是极其奢侈的东西, 但这个教堂树木花草都养得相当的好。
出了教堂听婆婆的话继续往山上爬去, 半山腰的泪滴教堂Dominus Flevit Church, 看风景也是绝佳之处。
泪滴教堂
从教堂里看圣殿山和金顶清真寺
泪滴教堂外看耶路撒冷, 右面的东正教教堂(被蓝粑粑全部盖住了), 左面的金顶清真寺。
出了泪滴教堂继续往山上爬, 有一个先知墓, 先知墓有些穿黑袍的俄国神父守护, 往里走, 弯弯曲曲, 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 我感觉相当害怕, 走到尽头, 可以见到微弱的烛火, 现在写的时候还是有些心悸。
先知墓, 进去真的很可怕。
那些俄国的神父和修女人都相当友善。
终于爬到了山顶, 到了Pater Noster教堂, 新加坡婆婆告诉我们这个教堂的入口是阿拉伯人控制, 要收门票(忘了是几个NIS了, 好象不到10NIS)。 交了钱进去, 里面却是法国人的天下了, 里面小卖部的都是法国嬷嬷, 人超级好, 纪念品都是欧元的标价, 橄榄木雕的骆驼10欧元, O哥说上次买的聘礼买贵了。 于是又买了些纪念品离开。
今天O妹不在, O姐拼命抢镜。
Pater Noster教堂一景。
爬山真是体力活, 接下去还要下山, 再走去Mount Zion看大卫王墓, 最后晚餐的房间Room of the Last Supper- Coenaculum和圣母玛利亚生活的Dormition Abbey安息修道院。看到出租车, 忍不住叫了, 很便宜30NIS。
迷迷糊糊看了大卫王墓, 最后晚餐的房间, 楼下很阴湿, 到处是蚊子。 登上屋顶, 蓝天白云, 空无一人, 真是好地方。
大卫王雕塑和后面的Dormition Abbey
从最后的晚餐的屋子爬上屋顶上看Dormition Abbey
再来一张屋顶照
从底下看Dormition Abbey
从底下看Dormition Abbey的一楼教堂, 再往楼下有棺木, 很多人。
下来后被人拖进一间房间用圣水洗了一把脸, 反正就交钱吧。
安息修道院外观非常美丽, 内部有点压抑, 一群群的善男信女(基本都是信女)挤在一个类似于棺木的周围祈祷。 他们的小卖部和咖啡厅不错。
离开那里, 不远就是Zion Gate, 穿过亚美尼亚人的地盘, 回到旅馆。
下午去看大屠杀博物馆(Yad Vashem Holocaust Museum), O哥说那里5点关门, 我们三点到那里也可以了, 现在还有一个小时可以利用, 可以去旅馆门口的大卫堡看看, 我有点累得走不动了, 于是说我在博物馆门口台阶坐一会儿。 被O哥拖进去, 一看门票要36-70NIS一张, 于是落荒而逃。
坐当当车, 转免费的班车,大屠杀博物馆周围苍松翠柏, 免费进入, 花40NIS租了两个耳机。 一路走去看去, 压抑到无法自拔, 于是和孩子们说, 我要快快出去, 去咖啡厅等他们。
当当车。
博物馆里的照片, 物件, 幸存者的采访, 每一张照片和物件都是血泪和恐怖, 每个人名的记录, 对侩子手的描述, 对帮助过他们的人们的感恩, 让我不得不对犹太人这个民族感到敬佩。
出了正馆后, 旁边还有一些艺术馆之类的分馆, 儿童纪念馆。 整体的感觉他们不是渲染仇恨, 而是提醒大家不要遗忘。 这让我感动。
博物馆内不能拍照, 这是儿童博物馆外面的雕塑。
本以为一两个小时足够, 我快快看也花了近三个小时, 孩子们带着耳机, 到关门时被赶出正馆, 附近的分馆都没有看上。 免费班车司机相当懒散, 等了半天只见人越来越多, 于是决定步行去搭当当车。
去到新城中心, 亦古亦今, 非常美丽。 吃了类似于Pita的鸡肉卷, 非常好吃, 十几个NIS一个, 加饮料的套餐是22NIS一人。 想买点面包回去, 发现面包店的面包蛋糕超级贵, 都要超过10NIS一个。
耶路撒冷新城的闹市
内容非常丰富的一天。
暮色中再次回到雅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