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西北不远处有个朝南的山坡,上面立着著名的地标 HOLLYWOOD标牌。山头背面有一座宏大的墓园,Forest Lawn,Hollywood Hills,是该系列墓园的第二处。它始建于1950年代。华人称其为福乐园。从资料里得知于凤至的墓地就在这里。不久前的一天我途径洛杉矶,便特地安排前去探望。
图一: 于凤至的墓地位于洛杉矶地标HOLLYWOOD标牌山坡的背面,華人稱其為福樂園。(作者截自谷歌地圖)
作为充满了故事和争议的历史人物张学良的元配夫人,于凤至的传奇人生也有许多故事,甚至身后的墓地也受到世人关注。但又往往传说掩盖实际,显得扑朔迷离。此行便有心解开一些谜团。
依据于凤至的英文名,我事先在墓园网站查到了她的墓地在园区里Section Court of Liberty, Map #H25, Space 205 E. 凭借导航很顺利找到了墓园。果然很大。在入口问询亭,我拿着上述信息请教怎么走。工作人员驾轻就熟,在墓园地图上清楚圈出她的位置。看来事前功课没有白做。
按图索骥来到“Court of Liberty”。这里在整个墓园的中间南边,是一片很考究的墓区。邻近有座高大的雕像。仔细一看,竟然是建国总统华盛顿。我们知道,华盛顿1799年去世后,葬于维州弗农山庄(Mount Vernon)。后来首都华盛顿国家公园区建有高耸入云的尖塔纪念碑。而这个墓园是150多年以后才建立的。可能是这墓园的主人敬慕老总统,也可能只为装饰门面,特地建立这座纪念像。显然,有老总统进驻,这片园区更显庄严大气上档次了。
图二:于凤至墓地就在此园区。右边是尖顶教堂,和华盛顿总统纪念像;左边是于凤至墓园围墙。 (作者提供)
四周都是墓穴,一个个小方块的墓碑平躺在绿草地上。要找一个名字也不容易。原先听说过于凤至的墓地有双穴,跟一般的小方块墓碑可能不一样。绕了不一会,果然就在华盛顿纪念像的右后方不远处找到了一个小围墙,里面有两块墓碑。
图三:凤至的墓园近观 (作者提供)
小围墙近一米高,大约3、4米见方。推门进去,右边和正前方沿墙都是常青灌木,左边高墙上爬满了常青藤。墙下一条石凳,可坐二人。正前方灌木丛里立着一尊洁白的少女雕像,欧洲古典美女,真人一般高。类似的雕像在墓园里多处见到过。立在这里,显得十分恬静和雅致,增添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中间一整块碧绿的草地,嵌着两块金属墓碑。铸造的碑文不算醒目,但清晰可读。定睛一看,右边那块赫然镌刻着:
图四:墓碑上的英文名字只有“张凤至”,没有“于”;非外界传张学良看到“张于凤至”四个字大哭 (作者提供)
FENG TZE CHANG
1899 - 1990
IN LOVING MEMORY OF“NI-NI”
真的是她! 虽然我不知道其中“NI-NI”怎么解读,但确信这就是于凤至的墓碑,就是我从旧金山驱车而来要寻找的目标。
我赶忙献上在途中准备好的一束鲜花。
草地翠绿。见有几棵草延伸到墓碑上了。我亦拔亦掐,把墓碑四周都弄干净。
生于1899年有疑义
于凤至的信息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有可信的,也有存疑的。比如英文版维基百科网站算是比较严谨的,在张学良条目里,说她“immigrated to the U.S. in 1940, where she was known as Feng Tze Chang.”。其中移民说法欠准确。她当年来美国是治病,入美国籍成为“移民”是三十年之后。张学良有许多遗产遗物,包括大量的书信、文件、文物等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其图书馆网站有些相关的说明,涉及于凤至,也有她一女三子的信息。这些都是很可信的。不过,其英文名写为 Feng Tse。我们采信Feng Tze, 因为墓碑文字是家人字斟句酌的结果。
墓碑上信息不多,却也有些“疑义”需要分析探讨。比如,说生于1899年就很可疑。其实,我们见过其老家纪念馆里一尊于凤至塑像的照片,列着1898年生。元亨利先生的博客《美国入境档案--于凤至》(2022-04-01 )说他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查到了于凤至1970年入籍的资料卡片,由洛杉矶的地区法院办理。其中生日列为1899年5月8日。卡片最下面有她签名 Feng Tze Chang。这些都是正式的官方的信息,墓碑上与此完全相符。不难设想,中国原先没有生日档案,关于“一介女流”的记录可能更少。她1933年陪伴张学良赴欧洲考察并留在英国陪孩子上学;1940年来美国治病,旅途辗转多次。这些过程,护照或入境记录哪个环节潦草致误,就可能将错就错沿用下来。我们相信,大名鼎鼎的张学良生于1900年,15岁结婚,这些应该都不会错的。于凤至大他三岁,1897年出生才合理。
于凤至墓的左边还有一块墓碑,横向分四块而三块有碑文(图三)。分别是:
RAYMOND LU-YU CHANG 1919 -1981,IN LOVING MEMORY OF DADDY
(意为:张闾玗,1919-1981,怀爱纪念父亲)
MARIAN LOO CHANG 1918-1986,MOM TO EVERYONE AND“LAU”
(意为:张闾珣,1918-1986,每个人的妈妈和“Lau”)
CONSTANCE CHANG 1945 -2004,EVERY LIFE SHOULD HAVE 9 CATS
(意为:张Constance,1945-2004,每个人生都应该拥有九只猫。)
图五:左边的墓碑上,有兩个刻着于凤至二儿子张闾玗和大兒子張闾珣的名字。(作者提供)
前二位分别是于凤至的二儿子张闾玗(英文作Raymond 或Lu Yu)和大儿子张闾珣(有人说英文名是Martin)。但我不知道第三人 CONSTANCE CHANG是谁。同姓张而立于此,一定是家人或至亲。1945年生而享寿59,会不会是孙辈?长女张闾瑛1941年与陶鹏飞结婚,没有见过他们孩子的信息;即使有,最可能姓陶;大儿子张闾珣终身未婚育;二儿子张闾玗1945年结婚。当年生孩子有点不合常理,但可能性是有的。如是,其长子张居仁最有可能。但没有查到他的英文名字和出生年份。而且,作为名字,CONSTANCE 通常为女性,虽然作男名用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碑文里还有“NI-NI”,“LAU”等词语,和人生九只猫之说。大概只有家人知晓其意,“外人”不知作何解释。
传张学良墓前痛哭
一个流传的说法,张学良晚年老迈之身颤颤巍巍来到于凤至墓前,见到“张于凤至”四个大字,痛哭流涕。但今日找见墓碑,其实并没有“张于凤至”四个中文字。英文也只有FENG TZE CHANG三个字(词),连YU 都没有。可见,于凤至冠夫姓张以后一直沿用终身。1964年无奈离婚前,她曾越洋电话质问过张学良为何。张语焉不详可能是不便细说,回答“我们还是我们。任由大姐酌定”。于凤至坚信“我们还是我们”,余生甚至死后姓张不改。真是生为张家人,死为张家鬼。呜呼!
还有个说法,于凤至晚年给自己买墓地,特地订了双穴,为与张学良再续夫妻情缘,死后永不分离。真实意图大概只有她本人知道,抑或她生前告诉过家人。今日墓园里果然见到双穴。但又想,左边这穴未必是为张学良准备的。墓园记录显示,这个墓穴启用于1981年,即墓碑上第一个位置显示的二儿子张闾玗,在于凤至去世九年之前。可以推想,此时于凤至身体尚好,可能亲自料理了丧葬的事务。乃至1986年大儿子张闾珣去世进入墓园,碑文里还含有“妈妈”,可能是再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她身后(2004年)又添了一位姓张的亲人。如此看来,于凤至当年买这块墓园也有可能是为了家人在此团聚和永驻。不过,大女儿张闾瑛于2016年百岁高龄去世,至今未进入该墓园,可能是跟随夫家了。
当然,以上分析并不排斥于凤至盼与张学良合葬的意愿。美国的墓园,别看一块块墓碑平嵌在草地上,其实下面可以做成好几尺深的水泥坑,能容完整的棺材,必要时甚至可叠放两层。至于骨灰盒,一层就可以放许多个。墓碑也可以横向划分多人共用。如果于凤至当年确实想过与张学良“生不同寝,死愿同穴”,一个墓位也是够用的。相信她也明白,1964年以后张学良的正式妻子只有赵四一人。自己想与汉卿续缘,恐怕一厢情愿罢了。墓碑上至今只有她一人,立碑人名字都没有,着实让人怜惜其孤单。呜呼!
传奇一生 大起大落
那天驾车去洛杉矶,我一路听着小满D演播丛倩主笔的《于凤至传》。十多万字,总共31章全部听完,约6个小时。由此更详细了解于凤至大起大落的传奇一生。她享尽了旁人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也饱受了常人没有遇见过的磨难。
她首先有“赢在起跑线”的尊贵出生。作为著名富商于文斗的老幺和独女,她得全家宠爱和当时一流的教育,也是著名的才女学霸。嫁入帅府后,她以贤能和干练,获得人人称赞,更深得张作霖信任,不满20岁就成当家人掌管帅府。她还受大帅钦点,协理多种商务经营,获利颇丰。手上有钱,她大力支持慈善活动,捐资兴办多所学校,社会贡献良多。少帅张学良以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两次巨大贡献,成为民国政府三军副总司令,是仅次于蒋介石的“兄弟”,还实际掌控东北华北八省三市。如此闪亮的光环,也将夫人于凤至映照得光鲜亮丽。她拜宋母为干妈,与宋霭龄宋美龄结姐妹,成为国人瞩目的上流社会贵妇,一时风光无限。
图六: 1931年,于凤至(中)和宋美龄(左)宋霭龄(右)姐妹合影。于凤至神态更像大姐大 (网络图片)
9.18事变后,张学良背上“不抵抗将军”骂名,声誉一落千丈。不久后被迫“下野”,也因吸毒而萎靡不振。在这人生低谷,于凤至支持他戒毒成功,陪伴他远赴欧洲“考察”。随后,于凤至潜心为母,留在英国全职陪读。
图七:1936年和在英国留学的孩子们一起,39岁的于凤至处在人生最后的舒坦时期 (网络图片)
至此,她的好运似乎悄然走到尽头,人生开始逆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羁押。于凤至匆匆回国,竭力解救而无果。她陪着张学良,数年间多次辗转,经历颠簸和冷遇,以致心力憔悴,被确诊乳腺癌。1940年只身赴美就医,差点走到生死关口。所幸医治见效,却也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从她入美国籍时填写的家庭地址看,虽然景观不错,在后院就能遥望山头上的HOLLYWOOD标牌,也不过是一处很普通的民房。
不愧为富商家出来的才女,她不懂英文也未接触过股票,却闯入股市捞金,70岁以后又涉足房地产,竟然都做得风生水起,攒下亿万计的财产。可是家庭却祸事连连,一再遭受重击。先是1964年一边在给赵四的信中赞扬“汉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一边无奈地签字结束了与他婚姻关系。正所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此成了孤寡老人。更不幸的是,最小的儿子闾琪12岁就夭折;二儿子闾玗因车祸和烟酒导致疾病缠身,大儿子闾珣在英国遭遇德军轰炸致精神失常,也是一身病痛。两人于1981年和1986年相继去世。原本三个儿子并不算少,却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都送走了,自己已至风烛残年。唯一的念想,是期盼与张学良平安相聚。可是遥遥无期,只有伤心流泪和黯然心碎。1990年3月,于凤至终于油枯灯灭,抱憾离世。享年93岁。
三个月后,张学良在台湾庆90岁生日,开始重获自由。次年三月,他飞往美国,在于凤至墓前潸然泪下:大姐,我来晚了! 。。。
作家丛倩在《于凤至传》尾声说,在于凤至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人的极致,善良,贤淑,隐忍;同时,她身上也有一种男子气,坚强,果决,刚毅和智慧。也许正因为她太完美了,张学良才自称承受不起;还说,此生无憾事,只负此一人。
图八:丛倩著《于凤至传 -真爱无声》封面 (网络图片 -《世界日报》社提供)
我听来深以为然。在于凤至的墓前,我伫立、徘徊、和沉思了好久。敬佩她的善良和才干,是那个时代十分难能可贵,令人仰慕的女性;也叹息她人生大起大落,更怜其后半生的无奈和辛酸,是备受时代折磨的悲情女子。
我向于凤至献上一束花,愿她安息。
图四:墓碑上的英文名字只有“张凤至”,没有“于”;非外界传张学良看到“张于凤至”四个字大哭 (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