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实在太像世外桃源(转贴)

作者:野木耳  于 2009-10-16 09: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风云人物|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4评论

关键词:




二十世纪英人汤因比博士曾说
:「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安徽庐江县汤池镇,是一个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熟悉的地名。然而在这个地方,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遵循着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诲而生活,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而设坛开讲,他们相信用不了多久,汤池将成为全世界人人都羡慕的地方。


净空法师创立的教育基地

从大城市到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交通不太方便,多半要从合肥转车。从合肥到庐江,一路上,都市的喧嚣渐渐远去,青山绿水渐次而来。等到了汤池,天地间一派田园风光。这个在汉文帝时因温泉得名的皖中小镇,群山环绕,秀水蜿蜒。

“孔 雀东南飞”中那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康乾年间,此间又成为“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的桐城派发祥地,力主“义法”之说的桐城派创始人方 苞便出道于此。200多年以后,方苞的第18代子孙、哲学大师方东美,在台湾收了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祖籍庐江,名叫徐业鸿。徐业鸿从方东美先生那里,第一 次感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数年之后,徐业鸿剃度为僧,法号净空,此后半个世纪讲经教学、普度众生,成为享誉全球的释净空法师。

在 净空法师看来,当今世界,生态破坏,物欲横流,冲突不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一切,皆因人类在近百年来普遍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所致。净 空法师是佛教中人,却立志不建寺庙、不收徒弟、不化缘,只是大力推广《礼记》中“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的思想,并在耄耋之年,号召海内外仁人善士,在他的 家乡共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在都市的车水马龙间行走惯了的人,蓦地来到汤池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很容易和那位晋太元中的武陵人产生类似的感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教职员工大多身着唐装,一举一动皆有古风。见到人——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都会满面 微笑地停下脚步,行一个90度鞠躬的大礼。

从外观来看,今天的庐江文化 教育中心已经很具规模。去年年底正式启用的新校区,包括一幢办公和教学大楼,两幢宿舍楼,和一幢综合大楼。而它在镇上还有一处镇民学校,一处子弟学校,和一个招待所。在这里上学,学费、教材费、食宿费,一切全免。设在综合大楼二楼的食堂,一天三次,向中心一百多名员工、几十名义工、以及慕名前来参观访问的 人(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免费供应可口的饭食。

而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皆来自于全世界爱心人士的捐赠。

马 来西亚的华侨赖先生,几年前父亲去世,给他留下大笔遗产。为了报答亡父的恩德,他立志将这笔钱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这一笔巨额善款,成为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建 设的第一笔资金。在那之后,源源不断的捐款捐物向该中心涌来。徐州一个敬老院的老人们,集体凑了10万元寄过来。一位上海退休老教授,为每月捐赠,将生活 费压缩到100元,甚至去菜市场捡菜叶。住在中心的招待所,你会了解到,这里的被罩和床单来自江苏南通,枕头来自长春,杯子来自四川,而坐垫来自锦州。至 于食堂里的饭菜,则让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千家食”。中心所食面粉的供应方、郑州精英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玲君告诉记者,他们的面粉厂新成立没几年,而 且一直在亏损,但她坚持要做这件好事;她相信,做善事,是一定会有福报的。

庐 江文化教育中心,就建筑在这一片爱心铸就的坚固地基之上。而这里的人,也时刻不忘感恩戴德。在食堂吃饭,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碗中的饭菜吃得一 干二净。如果你剩了几粒米,将碗交给洗碗师傅,他当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你转身,他也一转身,他会把那里面的几粒米全都吃下去。


主角是两位台湾人

讲坛已经搭好,有请良师登台。净空老法师已经八十多岁,而且事务繁多,自然不便经常亲自授课。开展、主持庐江教育中心教学工作的,是老法师的学生杨淑芬,和后者的弟子蔡礼旭。

杨 淑芬和蔡礼旭都是台湾人。这一对师徒多年来在有华人的地方普及《弟子规》和“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育,足迹遍布澳洲、新加坡、台 湾、马来西亚和大陆多个城市。2003年10月,他们在海南海口创立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传播伦理纲常教育。2005年的时候,老法师召唤他们来庐江,他们 二话不说就来了。其中,杨淑芬担任中心副主任,而蔡礼旭担任训导长。

杨 淑芬女士温文尔雅,气质敦厚。说起话来,轻轻柔柔,和颜悦色。在汤池,她经常给当地的小孩子上课,教他们《弟子规》,指导他们练书法,跟他们讲做人的道 理。一个“要做家务”的简单道理,她会娓娓道来、事无巨细地讲上半个钟头。她本人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中心内部教材《弟子规》,里面的字是她亲手写的 小楷。曾经在中心当过10个月义工的喻成荣女士告诉记者,每每她翻看到这本杨老师亲笔写的《弟子规》,都会有一种想哭的感动:“这是老师用她的心写出来 的;我们读着它,就好像在读老师的心意。”

而蔡礼旭这两年似乎有点“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在社会知名度上盖过了他的老师。迄今为止,他已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几百场讲座,而他的讲课光盘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蔡礼旭上课,喜 欢举例,举生活中平凡的事例。那些故事有的诙谐,有的感人,让听者时而大笑,时而抹泪。他对于《弟子规》的讲解,不教条,不抽象,尤其擅长临场发挥。一 次,他在讲课时,一个学生的手机响了,匆忙冲出教室接电话。他便问课堂里的学生,刚才那件事,应该用《弟子规》里的哪一句明训去对待。有学生发言:“是‘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蔡老师笑着摇头道:“大家是否想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不知道那个手机究竟为什么响。也许是他的手机没有振动功能,也许是他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在没有了解具体情况之前,怎么能轻言人家是‘恶’呢?”一番话,说得在座的学生感慨不已:自己对于经典的领会,比起老师还是差了好大的一截。

不过,无论是杨淑芬还是蔡礼旭,或是中心的其他老师,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授课内容的基础、重点、核心都是一样的——儒家经典《弟子规》。在这一点上,他们谨遵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今天我们救自己、救一切众生、救世间,所有一切大圣大贤的教诲,都要从《弟子规》下手。”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演绎

《弟 子规》系康熙年间李毓秀老夫子所作,依据《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编纂而成。它以浅显 的纲要形式将中国5000年的传统教学重点和次序(德行为重知识次之、先学做人后学作文)一一排列,因而被后人认为是做人的总法则。中心的内部教材指出,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弟子规》就是这棵树的根本,而其他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传统艺术,都是由这个根衍生的枝、叶、花、果。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学为先,修身为本”是文化中心的校训。

既 然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总会涉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问题。问蔡礼旭老师,中心如何把握这个“精华”与“糟粕”的问题,蔡老师斩钉截铁地回答:“经典 里没有糟粕,全是精华!”难道三纲五常也是“精华”?蔡老师点头称是。他认为,只有执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大 道,每个人才能安身立命,整个社会才能安定和平。蔡老师之所以这样坚定,源于他对圣人训的理解是超越了时空的精神层面,如在解释“君臣有义”时,他用现代 企业的企业家与打工者之间的关系来作喻,当个好老板应该如何对员工尽义,员工应该如何对企业尽忠负责。

原来理是死的,例是活的。

杨 淑芬老师在讲课中也多次提到,古时要求妇女的“三从四德”,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五伦”之中夫妻关系最为重要,现在的女性受的教育和男子差不多,可以在 社会上有很好的工作,但众多的女性却选择在外奔波,让现在的家庭越来越没有“家庭感”,以至离婚率上升。如果那些富有才德的女子辞去工作,回到家里相夫教 子,而男人亦能秉持做丈夫的恩义情义和道义,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培训重点是“种子老师”

2005 年11月,庐江教育中心第一次面向全社会招收“种子老师”,以培养“目前社会急需的伦理道德教育老师”。他们对学员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笃 行的功夫;具有3年以上学校(含幼儿园)的教学经验;36岁以下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大学本科);37岁至45岁者,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虽然条 件苛刻,但是应者云集。从几百名报名者中,中心精心挑选了30名学员,对他们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如今,中心已经培养出3批“种子老师”。就在半个月前,第4批“种子老师”班举行了隆重的入学仪式。

“种子老师”的培训教材,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四书”、“十三经”、《老子》和《八德故事》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中华传统艺术的培训班,教授太极拳、书法、民乐、国画等。

话 说回来,课堂学习,只占培训的一小部分。中心办公室的黄俊红主任向记者介绍,这里的一切都是教学:上课是教学,接待是教学,做饭是教学,卫生也是教学。此 间学员不仅把经典倒背如流,更把古时的圣贤教训化入自己的日常行为。这一点在女学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她们不染发,不披发,不穿无领无袖的衣服,也不穿 高跟鞋。

在经过半年培训之后,这些“种子老师”大部分被安排进中心的各 个部门,少数被派往全国各地的“教学合作点”。海南省海口市监狱的政委林明芬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那里一直有来自中心的老师,对犯人们进行《弟子规》的 教育。许多犯人由此良心发现,对过去的罪行愧悔不已。而监狱为了鼓励他们的善念,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在长假期间放一部分犯人回家探亲几天,让他们能有 机会孝敬一下父母。犯人们为此感动不已,并都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监狱。

现 在中心办公室工作的张丰森老师,曾是中心第一批“种子老师”培训班的学员。他告诉记者,中心员工的待遇一般都不高,像他,一个月的工资是500块钱。“到 这里来的人,都不是为了钱来的。如果你家里有特别的困难,中心会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总的来说,中心不鼓励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在薪水上。”张老师对记者说: “你想啊,如果你的月薪是2000元,回头涨到3000元,你就会不停地想,什么时候涨到4000元啊?为什么还不涨啊?这欲望一打开,心就容易乱;而心 一乱,就不容易幸福了。”

服务人员多为义工

几百块钱,还是正式员工的月薪;更有一批人,他们不要钱——甚至自己贴钱——来到这里,只为接近圣贤的教诲,找到一种宁静、感恩、无惑的心境。

来 自内蒙古的小伙子刘肖恩就是其中一位。记者见到他的时候,小伙子正用抹布擦一个废物箱,将银白色的箱体擦得闪闪发光。刘肖恩告诉记者,他今年25岁,大学 本科学的是财经,毕业后曾经工作过两年,但在繁忙的工作中时有困惑。因为机缘巧合,他看到蔡礼旭老师的讲课光盘,感觉找到了幸福人生的真谛。于是,他辞了 工作,来到中心当义工。没有收入不说,自己还花钱借住在当地的一个老乡家。但是,他觉得很“幸福”。当记者询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时,他说,没有具体 的打算,就想做好眼下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不想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并不好,因为它很容易就会发展成贪欲。如果人人都有贪欲,人与人之间就会有竞争,而有了 竞争,就会有战争。所以,我现在不想未来,只想安住当下。”显然,这里无论是员工还是义工都相信,人生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这 些员工和义工大多年轻。事实上,他们所深深景仰的蔡礼旭老师,今年也不过三十多岁。在他们身上,你感受不到时下年轻人常有的那种浮躁之气。他们眼神澄澈, 笑容纯净,当今世界的纷乱与喧嚣,距离他们的生活仿佛很遥远。他们不上网,很少看电视,不知道iPod是什么东西,更不会玩“杀人游戏”。 如果你想跟他们聊聊前不久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或者杨丽娟追星导致父亲跳海的新闻,他们多半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和你相识之后,他们不会说时下的流行联 络语:“你的MSN是什么?”;相反,他们会说:“我们这一次相见,是难得的缘分;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不会相见,因此,我们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立志“建设和谐示范镇”

到了庐江教育中心,你一定会注意到他们中心员工之间行的标准礼:右手叠于左手之上,双手置于小腹前,深深地弯下腰去,弯到90度,然后停留3秒钟。

为什么要行这样的大礼?蔡礼旭老师说,这是他们彼此之间表达尊敬的方式。也有老师开玩笑说,这个动作,能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对健康很有好处。

现在,许多汤池镇的镇民,也开始用90度鞠躬问候街坊邻居。在中心的老师看来,这是他们在这个镇推广伦理教育初见成效的标志。

在刚刚创立教育中心的时候,净空老法师就明确提出,中心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深入当地的城镇、农户家庭,安排切实可行的伦理道德和才艺课程,将汤池镇建成为一个和谐示范镇,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传说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绝不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对普通村民,肯定不能向对“种子老师”那样教育。《孝经》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于是,对于镇民的伦理道德教化,中心从“乐”字入手。他们下乡,组织老年舞蹈团、合唱团,给孩子们开音乐课。当然,他们教孩子的不是《老鼠爱大米》,而是《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之类对德育教育有帮助的歌曲。

在汤池镇官塘希望小学,记者旁听了一节中心老师给小学生上的音乐课。 那是个条件很困难的希望小学,孩子们的课桌上满是裂纹,那些文具一看就是捐赠的,有个孩子的“文具盒”甚至是一个碘钨灯的包装盒。然而这里的孩子,却能把 《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在学了《妈妈的吻》后,他们还齐声唱起了一首由中心老师创作的《燃灯之歌》:“学习《弟子规》,孝亲尊师道,敦伦尽分,家合乐, 人人学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课了,孩子们快乐地冲出教室玩耍,记者不无惊讶地看到,他们在玩的一个“游戏”,是比赛90度鞠躬,看谁鞠得时间最长、姿势最标准。

在 用“乐”做了敲门砖之后,中心的老师们开始正式落实下乡教育。他们在乡亲们去干活的路口等待,看到他们首先鞠下九十度的躬,随后送上热腾腾的包子、糖果、 点心,最后才说上一句:“您好,今天晚上在某某家座谈,您如有时间就来听听?”当看到乡亲们肩上的担子,老师会帮着挑担,抢着干活。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打 开了局面。


“中心”居然拉动地方经济?

根 据中心员工的介绍,他们刚来汤池的时候,这里的街头垃圾成堆,人们为了蝇头小利争执不休,子女外出打工而不顾父母,商店超市时常发生偷窃事故。而现在, “家庭和睦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顺好学的孩子多了,邻里吵架的少了”。即使有纠纷矛盾,当调解人说:“你们不都听过《弟子规》么?怎么还吵呢?”双 方就会想起“言语忍,忿自泯”的古人教诲,面露愧色,甚至马上鞠躬言和。

而 根据记者的实地调查,当地的居民确实感激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但原因似乎不单纯是因为《弟子规》。让镇民们谈谈中心带给他们的最大好处,10个人里面有8个 会提到:“中心的老师经常在街头拣垃圾,现在我们汤池干净多了!”而当地一家宾馆的老板对记者说,这个教育中心很好,因为它能“拉动当地的经济”:“我们 现在生意可好了!因为一年到头都有来听课的人,中心招待所住不下,就会住在我们这里。”记者还了解到,有不少其他省份的人因为喜欢如今汤池镇的“文化氛 围”,以及它青山绿水的环境,甚至仅仅是为了能多听中心的课,正考虑把整个家都搬过来。这里原先的房价一平方米只有几百元,而现在新造的房子每平米已经涨 到了1000多元;更有甚者,当地的一座青山上近来建了一大批别墅,每幢的价格都在百万元之上,而目前已经售出了100多幢。


面向社会的培训讲座

教育中心的课堂当然不仅仅为“种子老师”开放。中心的老师在距离新校园仅一箭之遥的“镇民学校”全年授课,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面向全社会的培训班。今年“五一”长假,他们就开设了为期5天的“构建和谐社会示范镇——幸福人生讲座”。记者全程体验了这一次的讲座。

参 加这次讲座的共有300多名学员,他们是从全国近千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这批学员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政府官员、公务员、企业家、 医务工作者等。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都已开展了《弟子规》教育,而该中心在教授《弟子规》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老师们放弃长假,千里迢迢来此取 经。另一类则是自发前来的人。这些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爱看蔡礼旭老师的讲课录像。在他们心中,正是蔡老师的谆谆教诲,让他们拿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这 次能够报上名,来到这里,他们怀揣一种“朝圣”般的欣喜和激动。

学员们 每10人共享一个三室一厅的套房,每个房间住进24人不等。即使从一个地方结伴而来的朋友,到这里也会被打散,安排住进不同的房间。据说,这是为了让“来 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在这里广结善缘”。而老师甚至会提议,在听讲座的5天里,学员不妨关闭手机,在短期内“了断一切尘缘,尽情享受古代圣贤的教训和人间天堂 的幸福”。而事实是,即使你不关闭手机,也很少有机会可以电话聊天——讲座的时间安排得太紧了!每天晨5时,天刚蒙蒙亮,宿舍的铃声便已打响。半个小时之 后,所有学员在楼下集合,晨读《弟子规》和《孝经》各一遍。接下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打太极拳。7时不到,各组学员在辅导员的引领下,列队进入食堂吃早 饭,男女分座,安静进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绝大多数学员在吃饭的时候都采用了“龙含珠,凤点头”的进食姿态,即用手捧着饭碗,用筷子一点一点将食物 拨入口中)。吃完早饭,差不多已是上课时间。上课时不许录音,不许拍照。每天的课都被安排为上午、下午、晚上各三场,一直要上到晚21时。不过即使到那个 时候也不能休息——中心规定,每位学员晚上都要写当天的“学习心得”。而到了22时,便是必须熄灯上床的时间。

尽 管课程安排如此紧张,但学员们却并不介意,甚至有种“不亦乐乎”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课好。蔡礼旭老师的王牌讲座《家和万事兴》自不用说。5天共14堂 课,几乎每一堂都受到学员的热烈好评:黄能武老师的《礼记·学记》听得台下的老师心有戚戚焉,张晓东老师的《百善孝为先》让全场学员哭得哽咽难言 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让一位中年女学员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觉得她讲得比于丹好!”


众说纷纭看“培训”

5 天一过,许多人在气质上都产生了变化。来自汕头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她觉得她这5天内所学到的东西,比过去那么多年所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还要有用。记者请她 总结一下,她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尽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一位同样姓王的小伙子在培训班结束前的“总结分享”大会上说,中心以杨淑芬、蔡礼旭为首的各 位老师是“当今的圣贤,民族的脊梁”,他还表示,回家后要天天读经,天天落实,“将爱心洒向人间,直到永远”。

当 然也有相对“冷静”的学员。来自南京河海大学的教师耿秀河就表示,他在大学搞了6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但现在越来越惶恐,觉得自己属于“只说不做”的类型; 这次来中心听课,他在听的时候很有触动,但担心自己本质上的那些东西改不了。而很多小学老师则私下告诉记者,中心讲课的内容非常好,但恐怕不能照搬到现在 的小学教育中。“我们当然要培养孩子们有美德,但我们同样还要培养他有个性、有竞争力。现在的社会,毕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太谦让、太会忍耐,恐怕和 今天这个时代不符。”一位来自大庆的教务工作者对记者说。

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全体学员公认的:这个地方,实在太像世外桃源。套用“总结分享”会上那位王先生的表述:“这里的人,实在太谦虚,太善良,太礼貌。”

不 同的是,当年那位捕鱼的武陵人离开桃源时,那里的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回头他几次探寻,终不得再入。而现在,庐江教育中心的老师对即将告别的学 员说:“请代我们像你们的家人问好。”而学员中的相当一部分,会带着他/她的亲人、朋友、同事回到这里。即使他们不回来,《弟子规》也已进入了他们的生 活。


来源:《凤凰周刊》

1。净空法师 http://baike.baidu.com/view/50711.htm

2。奉化雪窦山网友惠供精彩介绍专题片: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
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2 回复 奉化雪窦山 2009-10-16 10:18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这是一个有关汤池小镇的八集电视片,中央电视台拍的,很好。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0-16 10:23
奉化雪窦山: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这是一个有关汤池小镇的八集电视片,中央电视台拍的,很好。
你好:)谢谢介绍,我一定看。
1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09-10-16 10:31
不错。
2 回复 mzou 2009-10-16 14:13
想去参加培训。
1 回复 yulinw 2009-10-16 14:55
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1 回复 fanlaifuqu 2009-10-16 19:53
学习并顶一把!
3 回复 野木耳 2009-10-16 20:28
人間的盒子: 不错。
是不错。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0-16 20:28
mzou: 想去参加培训。
一起去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0-16 20:29
yulinw: 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同意。贵在坚持,一阵风的事太多了。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0-16 20:30
fanlaifuqu: 学习并顶一把!
谢谢!同学:)周末保暖。
2 回复 yulinw 2009-10-16 20:31
野木耳: 同意。贵在坚持,一阵风的事太多了。
这块净土也不是主流,希望可以尽量的长久~~~
1 回复 mzou 2009-10-17 06:05
野木耳: 一起去
1 回复 芸湛 2009-10-19 14:41
他还搞了一部和谐拯救危机的宣传片。很好。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0-20 04:11
芸湛: 他还搞了一部和谐拯救危机的宣传片。很好。
是啊,谢谢补充!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07: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