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之旅--收养孩子回国记 [2011/08]
- 我要去非洲! [2011/06]
- 日记:五月六日---上海随笔 [2009/05]
- 那本日记 [2011/02]
- 是娘们儿,别硬撑!是爷们儿,别趴下! [2011/01]
- 乡愁 [2011/07]
- 我的美国同事 [2009/03]
- 听来的素质教育 [2009/05]
- 最弄不明白的是人! [2009/03]
- 如此过年 [2011/02]
- 越南印象 [2011/01]
- 亲情----父亲的“复仇”天使 [2009/02]
- 别了!与Alex共舞的日子 [2010/12]
- 偶失与偶得 [2010/12]
- 死囚小黄 [2009/03]
- 挽歌为谁而歌(绝非ZT) [2010/01]
- 陈冲,你实在是高! [2010/02]
- 伊兰泓演奏的《渔舟唱晚》 [2009/05]
我一直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大于他的生物属性,尤其是在经手了上百例收养后,更加认同了这一点,尽管东西方文化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当收养不再是纸头上干巴巴的法律条文时,这一普通的民事行为带给我心灵的震动是那么的强烈。经历过其他法律纠纷的生死后,面对人类的种种罪恶,我终于发现了法律竟然也有它柔美温情的一面,我将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丢弃一边,见证着一幕幕人间真情,见证着生命的瑰丽光芒!
这是第一批来中国收养的一群美国人。作为福利院的常年法律顾问,从这一群远方来客一落地起,我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
多年后,成了我好友的保罗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他对我实言相告当时初到中国的情景:“我们的飞机降落在一个星火点点的机场,四周黑芒芒一片,我搞不清自己在哪里,直到车子开进了城区,才有点灯火闪亮,天呐,我以为我自己钻进了时间隧道,回到了中世纪!我居然看到了类似欧洲中世纪用的那种火炉,他们在干什么呢,更象是卖吃的地方,心想他们会用这些看上去怪怪的东西喂我们这些从美国来的人吗?”
当时的情景我也记忆犹新!他们每一对夫妇的全部背景材料都是我译好送交中国收养中心的,我将他们的名字和长像牢牢记在了心里,毕竟他们是第一批来中国收养孩子的美国人,他们收养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们!我知道王院长他们我和一样,大家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谁的心中没有几许无法释怀的牵挂和不安呢?
因为是第一批,无论从社会背景、身体状况还是年薪收入中国收养中心都对他们进行了十分严格的审查和要求。这群看上去风华正茂的美国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他们完全忘记了时差和远途的疲劳,尽管车窗外黑区区的,他们还是竟相睁大着自己的双眼,好奇而贪婪地向车外张望着。。。
当大家在下榻的宾馆正式彼此介绍時,他们对我一见面就能直呼他们的全名感到十分意外和激动,他们都把第二天就要见面的孩子的照片放在随身的地方,更让他们感动的是我一看照片就能叫得出孩子的中文和英文名字,这时,他们当中有的人泪已浸衫,问我怎么会知道他们和他们孩子的名字,我微笑着说:“因为我爱她们!”
我坚信,第二天父母孩子相认的场景将会永远定格在他们的生命里成为永恒!
美国人下榻的宾馆在了解实情后免费向我们提供多功能厅,这些美国爹妈们安静而焦灼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福利院中英助养班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就将十个可爱的小公主送到了宾馆,安置在多功能厅的套间里。满满的大厅安静得可以听见空气的流动声。王院长每叫一对夫妇的名字后,套间里就会出来一个小公主。孩子的出现打开了所有人泪水的闸门,这群即将为人父母的美国人激动万分地遵从福利院的指导一一抱起了自己的孩子,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热泪盈眶,能听清楚的话只是:我的宝贝!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些孩子好象就在一直等待着接他们回家的爸爸妈妈。与自己的养父母毫无芥蒂地溶在一起。她们当中最大的只有六个月,小的也只有四个月。这些伟大的父亲母亲没有因为自己的不能亲为而对孩子有丝毫的见外,我亲眼看到芭芭拉用嘴将影响女儿呼吸的一大块鼻垢吸出来;琳尼为女儿雪莉不能正常大便询遍所能及的所有药店,最后怕药物影响按照中国土方法亲手用肥皂处理;保罗整夜不眠抱着因为出牙难受无法入睡的艾蕊。
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履行了自己在收养协议书上的承诺:爱她,视如已出!
父母之爱不因其动物属性而伟大,我从这群美国人以及后来的外国收养人那里都看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在等待收养手续完备的几天里,我的提议得到了美国父母的全体同意,按照孩子档案的记录,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找到孩子当时被遗弃的地方,这些美国父母非常感激,每到一处都尽可能地拍摄、拍照,想把有关孩子的一切留下来,有朝一日告诉给孩子,这一做法据说院方一直保留着。在车上我们教大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些父母至今仍不忘这首歌的旋律!
这一群人被当地中国百姓围观着、好奇着、品头论足着甚至是敌视着,但他们的快乐却感染着每个知道了真相的国人!中国百姓的纯朴与好客也深深打动了他们,菲尔就常说:“我晚上十点钟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没有丝毫的不安,在美国纽约市区,我绝对没信心!我爱中国,爱我的中国女儿!”
分手的时刻终于到了,王院长将事先做好的十对手镯中的十只送给了即将离开自己出生地的孩子,他七尺男儿,泪流满面,抱着每一个孩子,叫着他们的乳名说:“总有一天,我会去看你们的!”
现在命运安排我居住在他们当中一些人生活的国度,每逢节假日会和其中的一些孩子聚会,听着他们声声姨妈地叫着,我内心十分甜蜜,我是活在他们的生活里,有什么样的工作比这个更让人满足呢!仅仅因为他们生命轨迹的改变,我此生足矣!
我仍将上百份孩子的资料完好地保存着,儿子问:“妈妈,为什么还要保存这些?”
我告诉儿子:“他们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弄丢了,这些孩子走得再远,不论是在欧洲还是美洲,当他们长大想搞明白自己从哪里来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会请妈妈帮忙找到他们的根。”
不久后,我接到了一封欧洲荷兰的来信,信是八对收养父母的联名信,大致内容是:伊伊姨妈,孩子们到懂事的年龄了,我们决定明年邀你一起领她们回去看看。谢谢你,我们大家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