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之旅--收养孩子回国记 [2011/08]
- 我要去非洲! [2011/06]
- 日记:五月六日---上海随笔 [2009/05]
- 那本日记 [2011/02]
- 是娘们儿,别硬撑!是爷们儿,别趴下! [2011/01]
- 乡愁 [2011/07]
- 我的美国同事 [2009/03]
- 听来的素质教育 [2009/05]
- 最弄不明白的是人! [2009/03]
- 如此过年 [2011/02]
- 越南印象 [2011/01]
- 亲情----父亲的“复仇”天使 [2009/02]
- 别了!与Alex共舞的日子 [2010/12]
- 偶失与偶得 [2010/12]
- 死囚小黄 [2009/03]
- 挽歌为谁而歌(绝非ZT) [2010/01]
- 陈冲,你实在是高! [2010/02]
- 伊兰泓演奏的《渔舟唱晚》 [2009/05]
囡囡的钢琴教师堪称是朵美丽的女人花,她其实是位非常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她为师教授钢琴实在是生活所迫!
早就听朋友们传说有个享誉欧洲的俄罗斯女钢琴家,只是鲜招学生,要在她那份侯等名单上呆上一阵子才能有希望做她的学生。两年前那份候等名单突然间消失了,不用再等候就能去她那里上课了。
一见面就感觉到了她的与众不同,行为举止间更象位芭蕾舞者,(之后才明白,她所上的那家俄罗斯钢琴学校第一年的必修课居然是芭蕾!)她的言谈间自然流露出俄罗斯人独特的高贵和自信,尤其是当她演奏的时候,不论是柴老头还是肖邦的作品她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将斯拉夫民族的大气磅礴和奔放热情淋漓尽致地演绎给听众。我出席过很多音乐会,听过多个版本的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唯有她的演奏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尤其是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总会让我荡气回肠,热泪盈眶!她是在用心在演奏!她对这首曲子的演绎和处理绝对不输任何钢琴大师!
熟悉了,才知道她的经历,当今的现实社会中我还没有见过为了艺术比她更加生活窘迫的人!这一切都源自她那失败的婚姻。
获得多个国际奖项的她意气风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俄罗斯,来到了艺术之都伦敦。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前夫。这个澳洲人风度翩翩,有着英国绅士般的举止,在英国和澳洲都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对音乐的共同爱好将两个异国年轻人联姻在了一起。那段生活是那样的美好以至于在日后的离婚过程中海伦一让再让,希望有个风回路转。
热爱音乐的人心灵也是纯净无暇的。她的先生因为长期从事高度紧张的诉讼和往返两大洲的生活,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时好时坏,在这种环境下她的艺术生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父亲犯病的时候带给儿子的伤害让做母亲的海伦下决心解除这桩不幸的婚姻,先医治前夫的病症。
离婚的过程对海伦来说是痛苦异常的,前夫利用自己对法律的熟识用尽澳洲的一切对外来移民不利的法律条文,将她扫地出门!如果不是医生出具的他无力抚养儿子的证明,儿子也会被前夫独占。在朋友们的全力帮助下,带着仅有的一架钢琴和自己多年收集的书籍,她和儿子走出了这个原先她衣食无忧的家。前夫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因为无心打理业务,前夫的事务所宣布破产,对她承诺的抚养费也打了水漂。在她的粉丝的大力相助下,她有了一席容身之地,为了生计她开始收学生。
她收学生是为了生计,但由于前夫的精明和澳洲政府对单亲母亲的援助限制,她只能有限地招收学生,否则一旦发现她收入超过一定数额,政府的救济就会减少或停止。
这是一朵美丽的花,曾经娇艳过,生活在温室中不知道风吹雨打。当无处遮挡风雨的时候,这朵花变成了一棵参天的大树,庇护着另一颗幼小的嫩苗。
以前家有褓母,她可以随时参加澳洲和国际的音乐会,可以参与好莱坞大牌音乐制作人的音乐工作室(曾是big feet一片音乐工作室澳方的主要音乐人),可是现在,为了儿子,她被卡在了澳大利亚一个叫黄金海岸的城市,为生计奔忙着。年前她应好莱坞著名音乐人的邀请在硌杉矶举办了专场演奏会,受到业内人士的器重,可惜这段生活如灰姑娘的午夜舞会一样不能长久:她有儿子在澳洲,在儿子与自己的事业之间她是那么痛苦的挣扎着。
她总是说自己被困在这个没有文化气息的海滨小城,为了自己的演奏事业她想来美国发展,在美国的朋友也答应她为她出CD,可是她却没有机票钱来美国。每到月末,母子俩就靠面包度日,有的时候好朋友们会接济她(妹妹就常常接济她)。尽管生活如此窘迫,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依然笑对生活,穿着多年前购买的衣服也没有丝毫的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她对我说,她喜欢美国,相信在远方的美国一定有一个赏识她的人在等着她,她说生活再苦,也不能自报自弃,还是要象对待鲜花一样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我真心欣赏她这朵美丽茁壮的女人花,希望通过我的文章向大家传达一个信息,是女同胞的,向她学习做一朵可人的女人花,是单身男同胞的,可以做个护花使者,她会非常高兴的,她对中国文化也是情有独钟,我可以在悄悄话里转达她的电子邮件。守着这样一个钢琴演奏家的妻子,天天能亲聆天籁之音,白得一个可爱的儿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