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镇压中军方使用达姆弹是个谣言。 [2012/06]
- 从傅萍的Bend not Break看骗子在美国 [2013/02]
- 华为vs联想,谈中国为何要搞航天工业 [2012/06]
- 向白宫请愿朱令案 [2013/05]
- Life of Pi,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3/01]
- 我认为这个64广场录音是伪造的 [2014/06]
- 我看到的是法西斯的胜利 [2012/03]
- 我从新闻里看到的直升机救灾 [2013/04]
- 贝克村的一股邪气 [2012/03]
- 我看重庆事件和薄熙来 [2012/03]
- 肖传国vs方舟子事件的回顾和总结 [2012/06]
- 陈光诚那点事 [2012/05]
- 朱令案的几个误导 [2013/05]
- 习主席的时代 [2012/04]
- 走就走呗,来去自由 [2012/05]
- 给贝克捐款的理由太恶心 [2011/08]
- 我只想知道韩寒到底代笔了没有 [2012/02]
- 我的自辩1:关于不同政见 [2012/05]
- 我的自辩2:关于对手 [2012/05]
很多人对中国所谓的山寨,也就是reverse engineer大加鞭挞,甚至上升到体制文化的地步,我倒是对中国的仿制持宽容的态度。
模仿是任何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学习阶段,你不可能要求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去创新发明核聚变装置;同样你也没有必要强求刚刚完成工业化的中国马上领导世界科技。实际上,所有现在的所谓的科技领先国家,历史上基本都是靠模仿学习当时的强国开始的。比如,如果你见过Toyota的第一代Landcrusise,你会以为是一个放大了的Jeep。美国的无敌舰队,其实是模仿英国的无畏舰,而英国海军最早的老师是西班牙人。中国现在模仿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的产品,不过是在重演历史而已。
中国历史传统的确不鼓励发明创新,历史上有哪个封建农业文明又是鼓励创新的?发明创造大喷发是文艺复兴后的事,是工业文明的标志,而之前大家都在蒙昧中,创新从来都不是哪个社会和文化所独有的。农业时代的发明创造,都是极其缓慢地累积后演变出来的,特点就是我们只知道新技术的出现,但往往不知道发明人是谁。即使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蔡伦和毕升,也不过是改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而已。另外一个原因是农业时代,是多数人供养少数人,并不需要高效大量的生产技术,所以技术进步的压力不大。而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少数人大量生产多数人需要的产品,所以必须找到大规模高效的生产技术。这个时候,科技创新才变得必要了。
模仿当然比原创容易,但也不是那么简单。同是搞仿造,印度人就远不如中国,因为印度的工业基础,教育基础不如中国。而且由于中国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所以不得不认真扎实地从基本原理开始学习,这样就造成了印度人的仿制形似,而中国人的东西神似。比如说,印度人要造汽车,于是别人提供了图纸,和生产线,于是印度版的汽车很快就上路了。而中国人也许就只有一个汽车实物,也许还是个事故残骸,于是中国不得不从测绘每个汽车零件开始,还要分析零件的结构,材料,处理,然后再造出各个零件并组装实验。这样造出来的第一俩车肯定毛病巨多,甚至于发动都不会启动。于是可怜的中国人必须对所有环节检查一遍找问题。如此这般要重复多次,经历好多年,一步步才造出自己的汽车。这样不同的仿制道路的结果就是印度人造车,必须等别人搞好以后才可以,而中国人造车,要改那里就改那里,要如何改就如何改,因为中国人已经通过模仿,学习懂了造车的原理和过程,可以真正开始造自己的车了。也许你觉得造车的例子不合适,现在中国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车啊。其实中国造飞机,火箭,轮船,武器,电子电器的过程基本和上面造车一样,只不过汽车的例子容易些。
以当下的中国和世界电子产品情况看,中国依然处于仿制阶段,而且同时担任大规模生产的角色。而技术创新的力量主要是美国。而日本韩国介于中美之间。按所谓的价格比较原理的国际分工说,各个国家的选择是市场运作的价格比较优势后的选择结果。美国人缺乏高素质的技工和工程师,但拥有最多的一流科学家和商人,所以能把持获利最大的设计和流通环节;而日本韩国有最好的制造设备和技术,所以能把持元件的设备制造;而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力和优秀的技工和工程师,所以自然选择大规模制造和仿制。但是,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每个国家都不会安于目前的地位,都要踩着下面的向金字塔的顶端爬,所以日本韩国在高端和美国竞争,而中国在中低端和日韩竞争。这种局面不会是永久的,谁都不能永远把持创新的优势,目前中国的落后并不妨碍中国在某些领域向美国挑战。比如说在电信业,美国的cisco就面临着华为的挑战,尽管美国法庭裁决华为侵权,但cisco和华为最后的谅解却是cisco不去中国,华为不来美国,而世界其他地方,cisco的势力基本已经被华为肃清。这个有点像80年代美国汽车和半导体遭到日本排挤的故事。
说到日本,也是一个从仿制到创新的艰难历程的一个例子。日本在80年代电子行业如日中天,在集成电路制造压倒美国。美国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不得不放弃了模拟集成电路和存储器,只有少数几家还守卫着CPU制造的最后阵地,到现在也只有Intel,TI,Freescale(以前是motorola的处理器分部)等幸存下来,而包括IBM的半导体分部,DEC等的众多企业都死翘翘了。日本当时根据自己最擅长模拟技术和精密制造的特点,认为大规模模拟集成电路是将来能超越美国地位的武器,所以选择模拟式高清电视与美国的数字式竞争;而软件领域,重点搞人工智能,发展了所谓第4代计算机技术;在半导体材料上,以Ga镓代替Si。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30年过去了,除了镓半导体技术日本超越美国外,其他技术基本被证明是失败的,无法超越美国。所以,还是实力不济,日本还不能全方位挑战美国的地位。至于中国,更要耐心地学习和模仿美日韩的技术,争取在个别技术达到或超越美日韩。
我要说的是,中国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所谓的山寨技术,毕竟能做到形似到神似的人还不多。但中国依然需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赶上超越。目前中国从机械到电子,从民用到军事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是值得庆贺的,其中有中国人聪明智慧的因素,也有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因素。中国从模仿到创新的路还很漫长,现在不过是刚迈出了第二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