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1-7-9 02: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38评论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在王府井老院旧宅前,陪我同去的俄罗斯博士研究生季玛不停地拍照。他是研究华夏甲骨文的中年人,去过很多国家,在东方研究所工作。一边走他一边告诉我,高楼大厦全世界都大同小异,唯独这四合院才是中华文明的特产!文化靠的是领悟,内心感受。别人在颐和园观山看水,他却看到了王国维投湖的胆略和骨气。

    当我们走到王府井北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时,正值该所要盖新大楼,他告诉我,那新楼一定会是个方盒子,而老楼的大屋顶建筑才最有价值。从与他的对话里不禁令我回想起了许多往事。

    当年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去位于东华门的儿童艺术剧院观赏了《马兰花》和《神笔马良》,知道了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假的区别。从歌剧《红樱歌》中“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到《波涛滚滚》,我知道了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总会有人牺牲。这不,因为破伤风还要去渡江的英雄就牺牲在眼前。而由李劫夫创作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曲调优美,词语形象,从少年咏唱到了当今。稍大些,父母带我们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莎恭达罗》(印度)和《第十二夜》(英国),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茶馆》和《龙须沟》。当时笔者也就十多岁,坦率的讲,剧情绝对不可能全都明白。但是那动人的场景,曲折的情节,洪亮的嗓音留在了童年的脑海中。

    尤为令自己所钟爱的《星期朗诵会》实在难以忘怀,那是在中山公园半开半闭式的音乐堂里举行。玛雅科夫斯基的《好》,高尔基的《海燕》,我国名诗《黄山松》和《手拍胸膛想一想》等,由董行佶、苏民、上官云珠和舒秀文等艺术家口中时而娓娓倾述,时而慷慨激昂,余音绕梁,令自己心旷神怡,自幼就播下了爱好朗诵的种子。以致后来在长沙铁道学院求学时,担任了广播站负责人。曾经利用两天午饭时的播音时间,播放了卢新华的《伤痕》。并将此种技能带到俄罗斯,传授给大学生们。在中国驻俄大使馆的几次演出中,前大使刘古昌称:听你的朗诵有时真的要流泪啊!前教育“公参”裴玉芳说,从俄罗斯学生的表演中,听到了你的声音。而这都与当年的日熏月染分不开。

    那时,我们也欣赏音乐。用家里那台老式“哥伦比亚”牌的手摇唱机,先上好发条,换好唱针,然后安放那78转的唱片。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王人美得《鱼光曲》、周旋的《四季歌》,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等就在屋子里奏响,悠然回荡。

电影《夜办歌声》中的插曲“热血”: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马牛?!多少次令自己热血澎湃。这些是我们家里周末和节假日最好的娱乐了。但是,文革中迫于形势,我们几个孩子们听唱片时,不得不在白天拉上厚厚的窗帘,就像做地下工作一样,还要派个人到外面听一听,动静大不大。在好朋友们之间交流着“违禁”的唱片。多次穿过王府井大街,到对面的东单三条——风雨同舟的挚友家里,共同欣赏《梁祝》。一边听,他一边讲述:听这段音乐就像看到梁山伯骑着马赶赴祝英台家一样,——真的很贴切又形象。

到了十五、六岁正值青春萌动期,一曲《满山的葡萄红艳艳》,让我们品尝到了“早摘的葡萄还不够甜”的苦涩滋味。果然,有两首歌此后不知怎么的与自己的命运恰巧吻合。一曲玛拉沁夫的《草原晨曲》把自己送上马背,在四子王旗夜牧昼伏伺候着牛群。而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竟让自己至今仍然孑身一人在莫斯科思念远方的故土亲人。

那时,我们同样喜欢摄影。用家里那台老式120照相机,控制光圈、快门,留下黑白的印记,如果奢侈的话,可以在照相馆冲洗时提出涂上彩色,但不会是很真实的。有时,去王府井街上的《中国》或《北京》照个全家福。有趣的是在文革中,时光的充裕,化学知识的浅学,让我们开始了自己冲洗照片和胶卷,还借了放大机,将喜爱的相片随意放大。显影粉、定影粉就在王府井的摄影器材门市部去买,晚上洗相时,就用红领巾把灯泡包裹住,以免影响效果。那时,幸会了住在台基厂的小学同窗,他在技术上很是内行,夜晚他骑车来到家里,我们一干就是一通宵。上光就是将照片带着清水贴在干净的玻璃上,抹平、去除气泡,干燥后小心地揭下来。最为大开眼界的是,一位友人从空军刘司令的孩子手中借到一部偷拍机,就像现在的手机一半大小,一拉一推,镜头就会拍照。胶卷是一定要自己裁剪的,而且必须自己冲洗,仅120胶卷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貌似玩具的相机是刘司令自苏联带回来的。我们都爱不释手,像对待稀世珍宝那样,当还回去时,真是于心不忍。没有想到,今生还就看到这一次,现在只有在大量的谍战影视中再现了。

父亲的书房兼办公室是我一个人常去的地方,曾经趁所有的家人都没注意,遛进去,打开书柜,翻看那些大厚书:《安娜.卡列尼娜》、《毁灭》、《三国演义》、《水浒》、《暴风骤雨》、等等国内外名著都在不知不觉中翻看了。幼小的心灵主要是看热闹,了解情节故事,竖排的字行常常使自己看串了行。既要放回原处,还要记得看到那一页,真的麻烦不易。后来,家里的书似乎不能满足要求,就在晚饭后,出门过了马路就是王府井新华书店,那里晚830关门。又是开架售书,靠在书架边,一直看到响铃关门。在新华书店的北边,一个小门引起了我的注意,啊!那是内部售书的门市部,那里的书后面都印刷着《内部出版》几个字。文革中,我有了工作证、学生证,都可以凭证进入,里面有关于欧美、苏联的小说、历史、诗歌等等。这在当年真的是别开洞天。

璀璨凝重的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自己,穿越那书、乐、光的进程渗入脑海,透过岁月的风尘洗礼着无暇的童梦,将踏入成年的躯体填充了文明的内涵,不可替代的封存了当初的印痕,有苦涩更有甜美,影响指导着今天的工作生活。在长久离开老院旧宅后,在异国他乡的紧张忙碌之余,时时琢磨,何时这些会再度让自己的灵魂撞击,令清新的空气沁入肺腑?尽管现代的一切都在自动化——甚至不用看书,自有声音清晰的演员将名著经典读给你听,但这布帛菽粟一样的感受是难以离去的。扪心自问:在喧嚣的21世纪里,还能静心找到那品竹弹丝的乐趣吗?

 

                            于 莫斯科

2011-07-06   --- 08

 

 

 

 


高兴
2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8 个评论)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9 08:13
中学时也自己洗照片, 是王府井的摄影器材门市部的常客。那时还找配方自己配显/定影粉。
3 回复 宜修 2011-7-9 12:46
meistersinger: 中学时也自己洗照片, 是王府井的摄影器材门市部的常客。那时还找配方自己配显/定影粉。
大哥您够专业的!俺只是在东大桥的照相馆和甘家口照相馆买显影、定影药粉。照片上光机,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的是别人的。
3 回复 宜修 2011-7-9 12:48
“璀璨凝重的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自己”--以至于今天回北京,还对剧场文化始终不能忘情。首都剧场更是“必修”!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9 13:03
宜修: 大哥您够专业的!俺只是在东大桥的照相馆和甘家口照相馆买显影、定影药粉。照片上光机,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的是别人的。
我和玩伴儿做了个天平,用牙膏皮做法码,然后用玩伴儿他爸从实验室借来的正经法码校正。
3 回复 宜修 2011-7-9 13:05
meistersinger: 我和玩伴儿做了个天平,用牙膏皮做法码,然后用玩伴儿他爸从实验室借来的正经法码校正。
玩儿成精了呢!
5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9 13:09
宜修: 玩儿成精了呢!
文革不上学。老爸进局子。总得找点事儿混日子,您说是吧?
3 回复 宜修 2011-7-10 13:03
meistersinger: 文革不上学。老爸进局子。总得找点事儿混日子,您说是吧?
啥“局子”?“牛棚”!
2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10 13:37
宜修: 啥“局子”?“牛棚”!
不是牛棚,是真的公安局。
5 回复 宜修 2011-7-10 14:01
meistersinger: 不是牛棚,是真的公安局。
  
3 回复 Giada 2011-7-10 14:12
那个年代的事,看着亲切。
4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10 14:53
宜修:   
老爸是1969年清华清理阶级队伍经验报告中死不改悔的典型。这篇报告钦阅后传达天下。老爸被公安机关专政了三年。
7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0 22:03
meistersinger: 中学时也自己洗照片, 是王府井的摄影器材门市部的常客。那时还找配方自己配显/定影粉。
你也住在王府井附近? 幸会!朋友!!遥祝安怡快乐!!
9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0 22:04
宜修: “璀璨凝重的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自己”--以至于今天回北京,还对剧场文化始终不能忘情。首都剧场更是“必修”!
首都剧场真的难以忘怀啊!!
5 回复 宜修 2011-7-10 22:38
meistersinger: 老爸是1969年清华清理阶级队伍经验报告中死不改悔的典型。这篇报告钦阅后传达天下。老爸被公安机关专政了三年。
  
3 回复 宜修 2011-7-10 22:46
燕山红场: 首都剧场真的难以忘怀啊!!
今年一口气儿看了三出:《茶馆》(保留节目)、《天下第一楼》(这出“人艺”的老戏,俺居然还是头回看)、小剧场丁志诚的《关系》。过了把瘾!!!
5 回复 宜修 2011-7-10 22:48
燕山红场: 首都剧场真的难以忘怀啊!!
我对“鸟巢”、“水立方”、“大剧院”毫无兴趣,至今没有想去的意思,除非有场戏或什么活动......好像是没有感情的缘故。
2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7-10 23:17
苦澀甜美的回憶,凝重的中華文化。最後一段很感人:盡管現代的一切都在自動化——甚至不用看書,自有聲音清晰的演員将名著經典讀給你聽,但這布帛菽粟一樣的感受是難以離去的。扪心自問:在喧嚣的21世紀裏,還能靜心找到那品竹彈絲的樂趣嗎?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10 23:42
燕山红场: 你也住在王府井附近? 幸会!朋友!!遥祝安怡快乐!!
住清华。
3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1 03:19
meistersinger: 住清华。
好远啊!
11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1 03:22
雪的烟花: 苦澀甜美的回憶,凝重的中華文化。最後一段很感人:盡管現代的一切都在自動化——甚至不用看書,自有聲音清晰的演員将名著經典讀給你聽,但這布帛菽粟一樣的感受 ...
因为在外,还能思考,回去就没空了。谢谢你!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0.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1.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2.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3.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4. 伟大的胜利日70周年 广场掠影 [2015/05]
  15.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6.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7.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0.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1.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2.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3.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6.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7.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8: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