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噩 梦 醒 来 是 早 晨 — 踏访旧宅院落(之三)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1-7-11 05: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5评论

                  《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 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王府井的老宅旧院带给自己的不仅有童趣的惬意、求知的时空、和美的居家和书香的熏陶,还有父母的严慈、祖辈的溺爱、手足的相助和育子的辛苦,更有那些狂风暴雨中的遮挡,冰天雪地里的温暖,惨痛噩梦时的宽慰。

在这里首先一定需要介绍我们的邻居——米大使的宅院与我们家的环境。我们的前院正面临着他们家的后窗和东窗,他家后院与我家前院中间有一堵隔墙。他们家里有两个儿子和三朵“金花”——大萌、二萌和三萌。我家的正房距他家的后窗大约20米左右,入夜,灯光下,那靓丽的“金花”们时常在洁白的勾花窗帘后发出欢快愉悦的嬉笑声。他们家二儿子—米松卧室朝东,窗口就在我家院10米处,很低矮,1米左右,一步就可以跨上去。他的哥哥米璇比我们都大,当年他领着松松到我家串门,就是从窗口走来走去。来我家帮我们挑选唱片,选中的是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著名歌曲《拉兹之歌》,不像我们只会听革命歌曲。1965年米璇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读自动控制专业,住校,每个周末才回来。他的成熟年长使其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中的孩子王,因为这是我们中间唯一的大学生啊!然而,……

那是在1967年冬末的一个星期天,三月的春寒料峭,炉子里的火肯定是熄灭了,困倦的我蜷缩在冰冷的被窝里,窗外现出灰蒙蒙的鱼肚白,可能五、六点钟了,正想再继续眯一觉,突然一阵又一阵凄厉的哭声穿透黎明前的混沌像刀一般刺入耳膜,不觉一惊,浑身上下直起鸡皮疙瘩。那是位中年妇女的哭声,中间还夹杂着少女的哭声。睡意全无,仔细听去,那竟是邻居许阿姨和三朵“金花”的熟悉声音。她们为什么这样痛哭?带着疑惑,早饭后,妈妈去他们家拜访。自文革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邻居间的交往几乎为零,大家都不甚顺利,就力求各自平安度关吧。

上午妈妈归后告诉了我们悲痛的消息:今天就是米璇去世一周!什么?!就是那个冬天带着我们打雪仗的孩子头,就是那个洒脱英俊的大学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是听妈妈讲述了发生在一周前的惨剧。当年米大使在苏沪杭一带做“地工”,曾经掩护过很多进步的文化人士奔赴延安,进而知晓了江青的来龙去脉。长子成年,就时不时透露点滴。米璇在1966年底与同班女友在广州串联,将父亲讲过的告诉了女友——江青曾经是上海的演员。而先回京的女友到校后就被革命同学叫去追问米璇的底细,还不曾严刑逼供,这位就脱盘而出。1967年春节过后,当米璇自广州回校后,这位曾经的校学生会委员、文革初期的班里负责人自然被革命同学勒令交代问题,说清楚罪行。心高气傲的米璇何曾受到过这样的“待遇”,上周六,班上二十多位同学围着他开了个小型批驳会。晚上回家后,他气愤填膺,神情异常,晚饭也不吃,在屋里徘徊。父母看到此状况,将他一人的单独房间换到父母屋子的隔壁,决定大家轮流值班,看护好璇璇。妹妹们都将家中的刀剪全部收藏好。这一夜全家几乎未眠,大约三、四点钟都困倦了的米家渐入酣睡。米璇爬起,米母还轻声问了一句:“干嘛?”“去厕所。”——米璇答复。而半小时多不见他回来,米大使夫妇急忙唤醒了儿女们,大家逐个房间搜寻,再到院子里找,前院——没有?后院要穿过厨房,最后在后院的仅碗口粗的树上发现了自尽了的米璇。 许阿姨要割断绳索,却又一时找不到刀剪。已经四十多岁的她竟急而攀爬上了树,想从上面尽快解开绳索,……当米璇被抬到屋里做人工呼吸时,急救站的医护人员告知已经没有希望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就是今早哭声的来由,一周了,我们竟然才知道,深为没有去致哀和帮助他家料理后事而愧疚。后来许阿姨砍倒了那棵树,因为见到了那棵树就似乎看到长子最终的身影。

文革中抄家是免不了的,米大使做“地工”的手法也没有能瞒过革命群众,照样搜出了挂在墙上镜框后边的全国粮票和存折。为了不再造成损失,我们家就利用天时地利,将我所收集的宝贵资料:那是在天安门城楼上领袖单独与她谈话的追忆记录——草书3页白纸埋在的曾经种过蔬菜、玉米的地里。当然要一层又一层的牛皮纸,再涂上修车用的黄油,又加上好朋友从包头买回来的蒙古刀包在一起,埋入挖好的坑里。不曾想冬去春来,当再度打开时,面目全非,蒙古刀锈迹斑斑,而纸张上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为了避免抄家惹来的麻烦,入夜,妈妈带着我们,将那些珍贵的书刊焚烧在后院。那么多史料啊!《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签署的和平条约》、《反击美军在朝鲜东海岸登陆作战方案及战果》、《中国长春铁路历届董事会文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图集》,还有那读过或没来得及读的线装小说,更有那父亲身着戎装与彭总在朝鲜的合影,一张张一本本由火苗舔着变为了灰烬。那些唱片的命运就更悲惨,打开污水化粪井,一张又一张78转的唱片丢进去,看着那些个唱片在污水里盘旋着、沉没了,那么美好的声音,就这么远去了。这就是我们曾经在“红八月”干的事,而今日自己不毁灭所钟爱的美好就难以生存!

就这样仍然难以避免抄家的惨痛命运。1967年夏天的周末,爸爸回家了,当我欢喜的正要扑到他怀里时,却一下子楞住了,他身后跟着一大群人,足有十多个。“妈,单位的同事们要检查一下家里”爸爸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向奶奶解释。“秀芹,请你配合吧!”爸对妈妈说。“孩子们、老人都到院子里去!”领头的一个人近乎是命令着。翻箱倒柜开始了,但姐姐倔强的站在书桌前,“这是我的文具!不许动!”那些人无奈的看着头儿,领头的这位瞪着姐姐和我:“你们的爸爸不是好人,他是个特务,你们知道吗?他不姓皇,本姓W。你们要跟他划清界限。”“不!我们的爸爸是好人!”我们姐弟三人相互依偎着回答。最终他们一无所获的走了。

如果说这次我还看到了丑恶是如何表演的,那另一次就是空白了—被软禁在学校的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的家人。因为我们创办了《挺进报》,明目张胆的反对中央文革,在“康老”赴邻校和平门中学视察时,明确对我校负责人指示,一定要深挖不手软!在我被勒令不许回家的当天,同学们来家里,七十多岁的姥姥还险些被推了个跟头。是啊,“串联于基层,密谋于暗室”——仅十名成员的我们为了安全,不得不在中山公园的百年老树下商讨议论。我们中间还编排了自己的暗语,想起来还真像做地下工作的样儿。《挺进报》的三名“反革命”编辑们得到的是全校逐个班级轮流批斗,从小学部到初中、高三(我校没有高一、高二)。在被关押期间,家人还记得当年那位好友,有着白净书生脸庞的韦洛经常善良地跑到家里去通风报信,后来人家成为大文化人,满脸胡须。“喷气式”的凶残使我们之中唯一的女生,可敬的大才女、善良诚挚的大姐由此腰部受到终身的重创。她如果在北美看到此文,诚望不客气的指点批评。

抄家——当年就是那么令人谈虎色变、不寒而栗、令人生畏的。胡同里还住着国家某科学院的领导,当年被打成“六十一人集团”成员。他们家里是四个女儿,其中的二女儿就是巾帼不让须眉,当着胡同的邻居,迎着满满一车来抄家的人高声申辩着,前面不远就是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让我们一起去,看他们允许不允许抄家?别欺负我家没有男孩儿!!我真为她的胆量和勇气而敬佩和担心。

那些惨痛的噩梦不是孤立的,寻根溯源——苏联时期曾经有人看到克格勃的车停在楼下就跳楼自尽。岁月已经无情的证明邪恶必将被唾弃,良知终会得以恢复!人性的真谛不容抹杀!我们尊敬的巴金老人曾经屡次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笔者深为赞同,但自知能力有限,在俄罗斯十多年来,收集了些俄罗斯的书刊、纪念章、服饰等,就从这儿这开始吧!中国的不少状态是有苏联印痕的,尽管我们当时在“反修防修”,但实际上事与愿违。完稿时,推开莫斯科午夜的窗棂,遥望南方故土苍茫,凉爽的微风拂面,一抹晚霞渐逝,明天一定会是朝阳满天的辉煌!

 

后记: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之三已毕,所述事实乃亲历,人物姓名有所改动。见谅!

 

燕山红场  顿首

                        于莫斯科  2011/7/09 - 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1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1-7-12 02:51
讲出来希望不会忘记。
2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2 03:07
meistersinger: 讲出来希望不会忘记。
是的,原来的题目曾经想写《还记得那曾经的噩梦吗?》,经与爱人电话讨论,改为现在的题目。
1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7-12 07:22
恶梦醒来是早晨
3 回复 Giada 2011-7-12 13:16
  
3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7-12 14:09
雪的烟花: 恶梦醒来是早晨
谢谢提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4.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1 00: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