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俄罗斯道路 王康(之二)二、马克思主义在苏俄胜利的人文/历史环境

作者:燕山红场  于 2011-9-23 04: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评论

二、马克思主义在苏俄胜利的人文/历史环境

1.俄罗斯的民粹主义与西方主义A,斯拉夫情结与西方情结和这种历史、地理相关的是俄罗斯在19世纪,更早,应该说彼得大帝对西开放之后,俄罗斯的思想界,精神界,文化界开始分化成两大派,一派是斯拉夫派,一派是西欧派。斯拉夫派认为,俄国的文化异于也优于西方的文化,俄罗斯的土地,俄罗斯的村舍,俄罗斯的东正教,它们是真正体现了基督教的兄弟之情的那种淳朴的美德。西欧派刚好相反。西欧派认为俄罗斯的本土文化是完全过时的,完全落后和反动的,俄国的得救必须要向西方学习,必须要经过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俄国才能够摆脱它的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争论一直维持了20年,后来才演变出民意党人、社会民主派,最后到了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对俄国来说,它具有双重意义。对西欧派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比俄罗斯文化更高级的工业文明的产物。对于斯拉夫派,马克思主义也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激烈地批判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适应俄罗斯的西欧派和斯拉夫派的共同要求上是一个奇迹。B,极端对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行为模式俄罗斯精神与它的地理空间一样,最显着的特征是它的两极化,两种对立面、对立的力量的奇特融合。斯拉夫派的早期发言人霍米亚科夫认为,俄罗斯民族既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奇迹发生,激起最狂热的理想和爱,也最能激起同样的狂热的绝望和仇恨。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民族优越、俄罗斯伟大与普济主义、全人类性;经世热情、正义感和虚无主义;民粹主义和贵族气质。这是一个以其在两种极端力量之间搅得自己和世界不安的民族。这种禀性导源于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潮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既不是纯粹的亚洲人,也不是典型的欧洲人,在最好的情况下,俄罗斯就是世界的完整部分,是世界本身,东方与西方在俄罗斯合流,结合成一个世界。在最坏的情况下,东方与西方在这里冲突,演绎着启示录般的悲剧。C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与革命冲动马克思在俄国的成功,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们。整整一个世纪里,他们一直在准备着、期待着、也在制造着俄国的共产主义。俄罗斯精神的缔造者和担戴者是俄罗斯知识人。俄国知识人的最大特征是,它永远与现实保持距离,永远思考与现实不相关的大问题,永远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阶级。他们迷恋理想,并准备为理想付出一切,包括流放、苦役、绞刑,他们是那样倾心于思想和精神本身,那样倾慕黑格尔、谢林、圣西门、费尔巴哈、傅立叶、马克思,这些思想家即使在自己的祖国、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享受过这种殊荣。俄罗斯人不是怀疑主义者,而是天生的虔信派,教条主义者,并且把一切问题都上升到宗教性质和终极价值上。达尔文主义在西方不过是生物学命题,俄国知识人却把它上升到关于生命拯救的追问。俄国知识人的始祖拉吉舍夫曾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中说“我的灵魂将只因为人类的苦难而受伤”。他们是天生的良心体现者和道德至上者,并且把人民看成上帝的直接显身。拉吉舍夫是农奴制的第一个揭发者,他不倦地抨击一切专制和暴力,被处以死刑,后代之以流放西伯利亚。他的名言为整个十九世纪俄国知识人所谨记:“如果帝王,或者任何地球上的某种强权迫使你屈服于不正义,迫使你违背良心,你就要成为不屈不挠的战士。无论凌辱,无论痛苦,无论受难,包括死亡本身,都不会令你畏惧。”彼得拉舍夫斯基是一个地主,在十九世纪40年代在自己家里召集了一个小组,讨论俄罗斯的命运和重建人类生活。这个小组从不进行革命活动,一切都仅仅在思想领域发生,但却是最激进最伟大也是最危险的思想。他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值得眷恋的事物,无论在女人身上,还是在男人身上。我把自己奉献给为人类服务之中。”他按傅立叶的方式,以自己的名义建立了法朗吉。但农民却焚烧了这个乌托邦象征物。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和平聚会的终结是悲剧性的,全部成员都被逮捕,21人被判死刑,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别林斯基曾断言,俄罗斯民族是无神论的民族,但他本人却对穷人和不幸者怀有基督之爱。别林斯基在俄罗斯共产主义思想谱系里,居于特别的地位。他是平民出生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和信仰的狂热分子,真理和正义的狂热追求者,社会现实狂热的关注者,也是俄罗斯黑格尔派辩证法的革命狂热分子。别林斯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就意识到有关婴孩泪水的问题,很早就体验过理性主义破灭后的失望和愤怒,他转向革命者的战斗的无神论,其根源却是对人的基督般的同情,以及因现实的邪恶与黑暗而与上帝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别林斯基与所有俄国人一样,不可能不崇拜某个东西!正是出于对人的同情,他试图宣扬残暴、冷酷与流血。为了人的幸福,宁愿成千上万的人头落地。他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和道德先驱,他说,人是如此自私和愚蠢,必须以暴力把他们推向幸福。假如他是沙皇,他就会成为一名为正义而奋斗的暴君。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仅是60年代激进知识分子的思想领袖,而且还是下一代人的思想领袖。流放、服苦役,给他的名字罩上了光环,提高了他的声誉。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指控起草发给农民的传单。他被判流放7年,并且,在刑满之后,还送到更为严酷的东西伯利亚度过12年。他像一个真正的苦修士一样,经受了西伯利亚的苦役的考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位非常温和的人,他有基督徒的心灵。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残酷虐待是旧制度的俄罗斯政府最可耻的行径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作了乌托帮长篇小说《怎么办?》,它成为俄罗斯虚无主义的基本教义,俄罗斯革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在艺术方面,这部长篇小说相当薄弱和无趣,然而,它对于俄罗斯知识分子历史来说是很有意味的。小说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躺在铁钉床上,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毅力,使自己能忍受苦难和磨难。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主义还带有一部分民粹主义思想,一部分乌托邦特征,但在更大程度上,是60年代的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马克思为了阅读《怎么办?》而下决心在六十岁上学习俄语。赫尔岑是西欧派的领军人物,他在沙龙里与斯拉夫派通宵争论。他长期侨居西欧,是第一批俄国侨民。他对西方的倾慕和失望都是典型的俄罗斯式的。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产生了悲观主义的历史哲学,他认为被历史巨轮碾碎的人性具有最高价值。无论尼古拉一世的政治专制制度、农奴制多么可怕、野蛮,但正是在俄罗斯、在俄罗斯人民中间潜藏着新的、优良的、非小市民、非资产阶级的潜力。赫尔岑从俄罗斯的庄稼汉身上、从庄稼汉灰色的大皮袄里面、从农民村社中看到了这一潜能。在俄罗斯农民世界中潜藏着和谐地糅合个性原则与社会性、普遍性原则的可能性。对俄罗斯人民的信心,对庄稼汉身上所包含的真理的信心,是他最后的指望。他被剥夺了死前返回祖国的权利,只能以精神的方式回到祖国。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写道:是什么感召了这些人,是谁用法术改造了他们?他们所想的,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利益,不是生活保障;他们的整个生命,他们的一切努力,全都贡献给了没有丝毫个人利益的共同事业;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财富,另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贫穷,为了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前进不息。真理、科学、艺术和人道的利益压倒了一切。试问,在现代西方的任何角落,任何地方,你们会见到这么一群思想界的隐修士,精神界的苦行僧,这种把青年的理想一直珍藏到白发皓首的狂热信徒吗?60年代末,对于过于极端的、激进的革命潮流而言,让人激动的,是涅恰耶夫形象,这是极富俄罗斯特征的形象。他是革命团体“斧头或人民镇压”组织的创建者。涅恰耶夫编辑了《革命者手册》。这是一部真正的革命者必须掌握的规章。涅恰耶夫是一个彻底真诚的有信仰的但是非常残忍的狂热分子,他准备燃烧别人,但也随时准备在任何情况下自己一同化为灰烬。涅恰耶夫使所有的人害怕,各种各样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都离开了他。涅恰耶夫和涅恰耶夫的事业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魔鬼》提供了素材。在涅恰耶夫的《手册》里有某些神秘主义因素,他在许多地方预示了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极端极权的专制的典型。涅恰耶夫想象用铁的纪律的革命支部覆盖全俄罗斯,对于它们来说,为了实现革命目的,所有的一切都被允许。涅恰耶夫鄙视人民群众,想从上而下领导他们革命。他否定民主,涅恰耶夫怎样描绘革命者呢?“革命者是命运决定的人。他没有个人利益、个人事业,没有感情、依恋、财产,甚至名字。在他身上,完全被一种唯一的利益、一种思想、一种恋情所灌注:革命。”革命者割断了与公民法律,与这个世界的道德的关系。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为的是推翻这一世界。他不应该热爱这个世界的道德。他只知道一种道德——破坏。对于革命者而言,全部道德都服务于革命。这是列宁后来重复过的话。革命者消灭所有妨碍它达到目的的人。谁还珍惜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谁就不是革命者。革命者甚至要潜入秘密警察局,到处都有自己的同伴,必须增加苦难和暴力,为的是唤起群众起来,必须和强盗联合起来,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者。必须把这个世界凝固成一种足以摧毁一切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俄国的这一帮人,在整个19世纪,按照后来索罗维约夫和布尔加科夫的总结,他们都在准备着,在期待着,在制造着俄国的一场革命。不过,我们不要忽略不管是斯拉夫派还是西欧派,它们从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党派斗争的异端惩罚的性质。赫尔岑把它们比作具有两副面孔的斯芬克斯和东盼西顾的双头鹰,它们共有一颗心脏,涌动其中的是对俄罗斯的爱。2.共产主义革命在苏俄胜利的社会基础A, 资本不足,中产阶级力量薄弱到了20世纪之初的年代,沙皇帝国300年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了。俄国往什么方向走,不外两条道路。一条是走上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另外一条,走向后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关注俄罗斯的命运,他们一再强调俄国已经走到世界革命的门槛前,俄国革命可能成为整个欧洲革命的一个信号,一个前奏。但是他们担心,他们在晚期已经发现俄国的专制传统,俄国的半亚细亚的社会结构,如果来一场欧洲式的革命,或者他们所期待的革命,(俄国)可能走向一种全面的复辟,建立一种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的全能的一种东方的可诅咒的专制社会。不管怎样,俄国后来走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我觉得,为什么不是发达的、大工业生产的资产阶级的欧洲,而是一个基本是农业社会的专制的俄国,发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欧,就是因为资产阶级特别强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以共同分享(利益和现代文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利用技术发明,利用科学技术生产力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加上西方资产阶级向全球扩过程中,利用非西方国家的资源、人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来缓解本国的阶级对抗。在这一点上,西方资产阶级非常成功,我觉得是马克思所预言的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欧洲社会主义革命迟迟没有爆发更没有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也证明了,它的经济、法律制度比一场灾难性的革命,不仅更符合基本人性,而且有利于文明本身。这也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理论缺乏历史的真实,由此推演的共产主义革命并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和世界的真实前景。俄国情况不一样,列宁很早就认识到,俄国恰恰因为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所以俄国可以尽早建立一个工人的国家,用这个国家的力量,反过来按照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发展生产力。B,犹太血统与犹太教传承我们(还)不要忘了,俄国的革命有深深的犹太烙印。俄国的共产主义之父普烈汉诺夫,他的夫人是一个犹太人,俄国的红军之父,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诺夫是犹太人,苏联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仁斯基是犹太人,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是犹太人,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加米涅夫是犹太人。列宁也有八分之一的犹太血统。我们更不要忘了,马克思本人是犹太人,尽管他青年时代就放弃了犹太教。但是犹太、犹太的经典《旧约》关于创世纪,关于人类拯救,关于真理,关于弥赛亚将会出现(的思想),对马克思,对这帮俄国犹太血统的革命家,我相信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影响。C, 俄国知识分子的民粹主义情节和共产主义理念第三个原因,刚才我说了,整个19世纪,俄国的,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都有一个基本结论,俄国的专制制度已经该到寿终正寝的地步了,他们将毫不留恋地抛弃它,打碎它。俄国的知识分子们天生具有一种共产主义的情结,比如,俄国的农民,俄国的民粹派,他们的财富观完全不一样,俄国的贵族,俄国的知识分子,跟西方和中国知识分子都完全不一样。第一,他们完全没有任何优越感,所有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有一种罪孽感。在人民面前的罪孽感。知识分子在人民面前永远负债,它应该偿还自己的负债。在自己创作道路的高峰阶段,俄罗斯的天才们尖锐地感到自己的孤独,意识到与土壤的脱离,意识到自己的罪孽,并投身于下层,想贴近土地,贴近人民。著名的民粹派小说家格列勃·乌斯宾斯基说,民粹派知识分子反对脱离土地,想回到土地怀抱。(第二),他们认为俄国真正的、上帝的真谛、真理所在、俄国的未来所在是在农民,在黑黝黝的潮呼呼的俄国的土地上。托尔斯泰到了晚年,他已经誉满全球了,以83岁的高龄,他非得把他的财产全部分给农民,索尼亚,他的妻子不同意,这样两夫妇产生根本的矛盾,(托尔斯泰最后只身)离家出走,死在一个车站上。像托尔斯泰这种知识分子,他必须把全部财产分给土地,分给农民们,他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他必须坚持,他的一切成就和财产,都是“全人类的”,对他而言,它们只是累赘,是罪孽的象征。这种民粹主义的情结,这种财富的观念,是俄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天然土壤。即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个普鲁士哲学家,我相信俄国走向俄国式的共产主义(仍然)是必然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shanren 2011-9-23 05:34
LZ啊,咱们写东西分一下段落如何?一看这25个平方米的豆腐块,就没胃口读了。
1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9-23 17:57
shanren: LZ啊,咱们写东西分一下段落如何?一看这25个平方米的豆腐块,就没胃口读了。
    真的抱歉,下次注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燕山红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2.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3.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4.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5.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6.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7.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8.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9.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10.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11.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12.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13.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14.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15.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16.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17.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18.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19.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20.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21.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22.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23.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24.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25.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26.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27.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28.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2 01: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