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当遇见一只老虎时,转身逃走会很难活命,但如果站在原地不动,有50%的希望能活下去
“他们剃着铮亮的光头,身穿黑色皮衣,腰挂铁链,一大伙人暴打落单的外国人,下手绝不留情”,每个初到莫斯科的中国人都会听到这样的绘声绘色描述。
“我在地铁关门的一瞬间跑了出来,我同伴被几只有力的大手抓了回去,门关上了,地铁缓缓的开走了,我同伴抱头慢慢蹲下,我心想,伙计保重,我顾不上你了,他旁边的光头党开始用铁链猛抽......”施黑酴(本文涉及人名均为化名)心惊肉跳的回忆。
“当时一块砖头猛拍在我后脑上,我脑子嗡的一乱,什么也顾不上了,拼命穿过马路,连路上有没有车都没看”,常双月如是说。
对于光头党的印象是在这样的谈话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对于自己一旦遇到光头党怎么办,却从未想过,心里潜意识认为这种威胁虽不是很遥远却也不是很近。这不,在莫斯科这几年不都平平安安的过来了么,本校里似乎也没人挨过打。再说了光头党的主要目标是黑毛,针对中国人的只是少数。
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因为这种威胁已经出现在我面前。 4月15日星期二,在去“курская”的地铁途中。
地铁在行驶,车厢内人不多,我幸运的占了一个座,离目的地还远,我开始静心等待,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觉得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使我感到了危险,心里一个激灵,猛地醒过来,周身紧张起来,警惕的注视着来人。
来人身材不算太高,膀大腰圆,浑身鼓胀,圆滚滚的大脑袋像是被摁在肩上,脖子又粗又短几乎看不到,这导致他的嗓音很粗,连腋下的肉都极多,令他的两条胳膊不能紧贴在身上。引人注目的大光头,上身黑衣,下身迷彩裤,脚踏军靴,腰间挂着一把匕首,满脸挑衅般的狞笑。 :Q :Q 光头党!!!
“走开!”,他一挥手,坐在我身边的人不安的站起来,潮水般的离开,长长的皮椅上顿时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那, “光头党应该不会单独行动吧?”我心想同时目光扫了一下周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果然从后面又上来一个,个子比第一个人高一些。“他妈的,以一对二,恐怕老子今天要吃亏!”,我心中暗骂,心脏紧张的怦怦直跳。
怎么办? 被袭击者的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图像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列车轰鸣着在地下疾驶,车门紧闭,密封的车厢就像一个牢笼,真正的令人插翅难飞。没人会来救我,即使普京率领他的总统卫队坐直升机火速赶来把这两个流氓打成筛子,他们照样可以在这之前在刀上染上我的血。
车厢里的灯忽然一晃而灭,车厢里顿时陷入无尽的黑暗中,耳边只能听见车轮与车轨挤压所发出的阵阵狞叫。好似死刑犯在刑场上的惨叫,又好像恶鬼在地狱里的哀嚎。车厢里的灯又一次亮了,照亮了光头党的脸,他们的脸狞笑着,挤成了一朵花———菊花。
“决不能坐以待毙”,我打定主意,: “第一拳就要打肿他的眼”,我握紧了拳头。菊花渐渐的逼近了...............
冬日,寒夜,积雪盈路。
刺骨的劲风席卷着城市,把路上的行人逐回屋中。
路边的灯光映射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上,化作丝丝光芒,划破了重重黑幕。
一灯如豆,散发出昏暗的光芒,照亮了整间屋子。酒瓶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火锅沸腾了许久,炙热的蒸汽弥漫在屋中,烘的大家暖洋洋的,几分醉意已爬上众人脸庞,但这丝毫阻止不了大家的谈兴,大家已经天南海北的谈了大半夜。此刻,众人的话题正集中在光头党身上。
“嘿嘿,我在这已经待了七八年了,也遇到过光头党,可是却没有被打过”,身材瘦小的小白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有人颇有兴趣的问, 小白神秘的一笑
通常情况下,一个女人总是比一个男人瘦弱一些。如果女人是个老女人,男人是个小伙子,差距还会更大些,所以女人无法阻止男人。但是此刻,却有一个老女人试图阻止两个小伙子。正当当先的光头党准备行凶犯驾时,忽然觉得自己的后腰被人不轻不重的戳了一下,它诧异的转身察看。在它转身的一瞬间我看清了戳它的人的面目——是个大约不到五十岁的妇女,她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难道真有这样的事情?我想起了小白那晚说的话。在我思索的瞬间,光头党已经转过身来再次面对我,这次他的腰上又被戳了两下,他有些无奈的回头看了看,老大妈用柔和的目光看着他,好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埋怨自己调皮的孩子。我摒住呼吸,盯着他们,等待着料想中事情的发生。果然,短暂的犹豫后,光头党怏怏的离开了。
我平静的坐在长椅上,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心里却乐翻了天:loveliness: ,眼角余光扫了一下,两个流氓站在不远处,居然聊起了天。镇定,不要慌乱,我暗自告诫自己。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列车开始轰然减速,快到站了.怎么办?继续留在这,还是离开?车到站了,门“吱嘎”一声打开,我决定见好就收,站起身来向车门走去,走的不快,甚至有些慢,平静的从光头党身边经过,两个流氓目送我走出了车门.
车门慢悠悠的关上了,我重重的呼了一口气.车慢慢的开动了,我转身一看,两个流氓也在车厢里盯着我,我忽然玩心大起向他们竖起了中指,同时脸上摆起了一幅轻蔑的表情。两个流氓一愣,随即像两头被愚弄的狗熊一般愤怒起来。随着车厢的移动,两张愤怒的丑脸缓缓的隐没在隧道里。我一身轻松的离开了那里:victory: 。
“如果遇见光头党,就赶紧找个老太太躲在她身后”,小白狡狯的眨了下眼睛。
后记:
一天,正在阶梯教室上лекция(讲座),老师在台下哇啦哇啦乱叫,身边的девушка(姑娘-下同)在叽叽喳喳轻吵,据统计,女人每天说话量是男人的三倍,而俄语的发声速率至少是汉语的两倍,身处一群聊天的девушка中的我,就像身处鸟群中一样苦不堪言。想想不久前的经历值得一书,便在百无聊赖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平心而论,相比较那些曾经与光头党浴血奋战,光荣负伤的同学,我的一场有惊无险的偶遇是不足道的。但是得益于我的生花妙笔,事情的经过显得惊险刺激,叙述风趣幽默,情节曲折动人,结果出人意料,内容发人深醒...............(:lol :lol :lol 嘿嘿,先自我陶醉一下),好了,不说废话了,说点正经的。
俄罗斯老太太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谜。有的人一说起俄罗斯老太太就皱起眉头,在他们眼中俄罗斯老太太脾气暴戾,不通情理,难缠之极,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被她们骂的七窍生烟,狗血淋头的经历,这主要是在课堂上,考试时。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俄罗斯老太太极善良,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不少同学在冬天冰天雪地中行走时会被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拦下,她们会用颤巍巍的语调亲切的提醒你注意保暖,要戴帽子。而我的经历相信也不会是唯一的,不怕麻烦帮助陌生人,在国内也不多见吧!更极端的例子,二战时苏军曾押了一批德国战俘在莫斯科游街示众,当这群德国侵略者饥寒交迫痛苦不堪的走在街头时,居然有俄罗斯老太太同情的安慰他们,给他们食物,这些绝望德国青年顿时感动的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信奉个人主义的俄罗斯人与信奉中庸哲学的我们在为人处事上有显著的不同,在俄罗斯人眼中没有灰色地带,他们不知道忍耐这个单词,不知道情面为何物,对于他们看不顺眼的事情,他们大声地指责,毫不妥协,而中国人一般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管闲事,忍气吞声。对于他们看的顺眼的东西,他们会毫无保留的去热爱。这是造就俄罗斯老太太极端两重性个社会文化因素,而基督—东正教的普世博爱思想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俄罗斯社会的尊老传统,俄罗斯人普遍尊重老人,我曾见到像小熊一般的六七岁小孩给老人让座,更有酷的没边的后现代主义俄罗斯青年帮助衣着寒酸的老人提东西,对比一下,国内奇装异服满嘴鸟语的肥猪流会帮助农村来的老人么? 可叹的是像光头党这种不可理喻的流氓也没有逾越传统半步.
对于 “遇见光头党,就赶紧找个老太太躲在身后”的逃命方式,本人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我随便说说,大家随便听听就是。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留学生遇到了光头党,挨了打,脸上挂了彩,却好面子,坚持说“自己没挨打”,是“自己不小心橦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说出倒霉经历是不会博得同情的,反而会遭到众人的嘲笑,沦为笑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事情的,如果被害人比较狼狈,那么他的倒霉经历就会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直至成为本校神话。施黑酴的回忆就是典型的例子。
常见的情形是:某人兴高采烈的说“你知道么?某某被打了”,“怎么回事?”一帮人争先恐后的围上来,于是该人怎样遇到光头党,怎样挨打,怎样头破血流,怎样就此糟糕,种种情状,一一重现,说者口沫横飞,连比带划,听众目瞪口呆,不住点头。留学生圈子里有不少以嚼舌根,编排别人是非形成的帮派。经过帮众们的不懈努力,百般转口,千般锤炼,被打者终于修成正果成了衰人的代名词。
这一切同鲁迅笔下那些脸上挂着愚昧的笑容,像鸭子一样伸长脖子观看自己同胞如何被日本人砍头的愚民们何其相像!拖着辫子的满清中国人劣根性居然在21世纪的莫斯科重现。龙在他乡,又何必如此自轻自贱!
“他们剃着铮亮的光头,身穿黑色皮衣,腰挂铁链,一大伙人暴打落单的外国人,下手绝不留情”,每个初到莫斯科的中国人都会听到这样的绘声绘色描述。
“我在地铁关门的一瞬间跑了出来,我同伴被几只有力的大手抓了回去,门关上了,地铁缓缓的开走了,我同伴抱头慢慢蹲下,我心想,伙计保重,我顾不上你了,他旁边的光头党开始用铁链猛抽......”施黑酴(本文涉及人名均为化名)心惊肉跳的回忆。
“当时一块砖头猛拍在我后脑上,我脑子嗡的一乱,什么也顾不上了,拼命穿过马路,连路上有没有车都没看”,常双月如是说。
对于光头党的印象是在这样的谈话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对于自己一旦遇到光头党怎么办,却从未想过,心里潜意识认为这种威胁虽不是很遥远却也不是很近。这不,在莫斯科这几年不都平平安安的过来了么,本校里似乎也没人挨过打。再说了光头党的主要目标是黑毛,针对中国人的只是少数。
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因为这种威胁已经出现在我面前。 4月15日星期二,在去“курская”的地铁途中。
地铁在行驶,车厢内人不多,我幸运的占了一个座,离目的地还远,我开始静心等待,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觉得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使我感到了危险,心里一个激灵,猛地醒过来,周身紧张起来,警惕的注视着来人。
来人身材不算太高,膀大腰圆,浑身鼓胀,圆滚滚的大脑袋像是被摁在肩上,脖子又粗又短几乎看不到,这导致他的嗓音很粗,连腋下的肉都极多,令他的两条胳膊不能紧贴在身上。引人注目的大光头,上身黑衣,下身迷彩裤,脚踏军靴,腰间挂着一把匕首,满脸挑衅般的狞笑。 :Q :Q 光头党!!!
“走开!”,他一挥手,坐在我身边的人不安的站起来,潮水般的离开,长长的皮椅上顿时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那, “光头党应该不会单独行动吧?”我心想同时目光扫了一下周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果然从后面又上来一个,个子比第一个人高一些。“他妈的,以一对二,恐怕老子今天要吃亏!”,我心中暗骂,心脏紧张的怦怦直跳。
怎么办? 被袭击者的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图像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列车轰鸣着在地下疾驶,车门紧闭,密封的车厢就像一个牢笼,真正的令人插翅难飞。没人会来救我,即使普京率领他的总统卫队坐直升机火速赶来把这两个流氓打成筛子,他们照样可以在这之前在刀上染上我的血。
车厢里的灯忽然一晃而灭,车厢里顿时陷入无尽的黑暗中,耳边只能听见车轮与车轨挤压所发出的阵阵狞叫。好似死刑犯在刑场上的惨叫,又好像恶鬼在地狱里的哀嚎。车厢里的灯又一次亮了,照亮了光头党的脸,他们的脸狞笑着,挤成了一朵花———菊花。
“决不能坐以待毙”,我打定主意,: “第一拳就要打肿他的眼”,我握紧了拳头。菊花渐渐的逼近了...............
冬日,寒夜,积雪盈路。
刺骨的劲风席卷着城市,把路上的行人逐回屋中。
路边的灯光映射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上,化作丝丝光芒,划破了重重黑幕。
一灯如豆,散发出昏暗的光芒,照亮了整间屋子。酒瓶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火锅沸腾了许久,炙热的蒸汽弥漫在屋中,烘的大家暖洋洋的,几分醉意已爬上众人脸庞,但这丝毫阻止不了大家的谈兴,大家已经天南海北的谈了大半夜。此刻,众人的话题正集中在光头党身上。
“嘿嘿,我在这已经待了七八年了,也遇到过光头党,可是却没有被打过”,身材瘦小的小白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有人颇有兴趣的问, 小白神秘的一笑
通常情况下,一个女人总是比一个男人瘦弱一些。如果女人是个老女人,男人是个小伙子,差距还会更大些,所以女人无法阻止男人。但是此刻,却有一个老女人试图阻止两个小伙子。正当当先的光头党准备行凶犯驾时,忽然觉得自己的后腰被人不轻不重的戳了一下,它诧异的转身察看。在它转身的一瞬间我看清了戳它的人的面目——是个大约不到五十岁的妇女,她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难道真有这样的事情?我想起了小白那晚说的话。在我思索的瞬间,光头党已经转过身来再次面对我,这次他的腰上又被戳了两下,他有些无奈的回头看了看,老大妈用柔和的目光看着他,好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埋怨自己调皮的孩子。我摒住呼吸,盯着他们,等待着料想中事情的发生。果然,短暂的犹豫后,光头党怏怏的离开了。
我平静的坐在长椅上,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心里却乐翻了天:loveliness: ,眼角余光扫了一下,两个流氓站在不远处,居然聊起了天。镇定,不要慌乱,我暗自告诫自己。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列车开始轰然减速,快到站了.怎么办?继续留在这,还是离开?车到站了,门“吱嘎”一声打开,我决定见好就收,站起身来向车门走去,走的不快,甚至有些慢,平静的从光头党身边经过,两个流氓目送我走出了车门.
车门慢悠悠的关上了,我重重的呼了一口气.车慢慢的开动了,我转身一看,两个流氓也在车厢里盯着我,我忽然玩心大起向他们竖起了中指,同时脸上摆起了一幅轻蔑的表情。两个流氓一愣,随即像两头被愚弄的狗熊一般愤怒起来。随着车厢的移动,两张愤怒的丑脸缓缓的隐没在隧道里。我一身轻松的离开了那里:victory: 。
“如果遇见光头党,就赶紧找个老太太躲在她身后”,小白狡狯的眨了下眼睛。
后记:
一天,正在阶梯教室上лекция(讲座),老师在台下哇啦哇啦乱叫,身边的девушка(姑娘-下同)在叽叽喳喳轻吵,据统计,女人每天说话量是男人的三倍,而俄语的发声速率至少是汉语的两倍,身处一群聊天的девушка中的我,就像身处鸟群中一样苦不堪言。想想不久前的经历值得一书,便在百无聊赖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平心而论,相比较那些曾经与光头党浴血奋战,光荣负伤的同学,我的一场有惊无险的偶遇是不足道的。但是得益于我的生花妙笔,事情的经过显得惊险刺激,叙述风趣幽默,情节曲折动人,结果出人意料,内容发人深醒...............(:lol :lol :lol 嘿嘿,先自我陶醉一下),好了,不说废话了,说点正经的。
俄罗斯老太太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谜。有的人一说起俄罗斯老太太就皱起眉头,在他们眼中俄罗斯老太太脾气暴戾,不通情理,难缠之极,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被她们骂的七窍生烟,狗血淋头的经历,这主要是在课堂上,考试时。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俄罗斯老太太极善良,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不少同学在冬天冰天雪地中行走时会被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拦下,她们会用颤巍巍的语调亲切的提醒你注意保暖,要戴帽子。而我的经历相信也不会是唯一的,不怕麻烦帮助陌生人,在国内也不多见吧!更极端的例子,二战时苏军曾押了一批德国战俘在莫斯科游街示众,当这群德国侵略者饥寒交迫痛苦不堪的走在街头时,居然有俄罗斯老太太同情的安慰他们,给他们食物,这些绝望德国青年顿时感动的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信奉个人主义的俄罗斯人与信奉中庸哲学的我们在为人处事上有显著的不同,在俄罗斯人眼中没有灰色地带,他们不知道忍耐这个单词,不知道情面为何物,对于他们看不顺眼的事情,他们大声地指责,毫不妥协,而中国人一般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管闲事,忍气吞声。对于他们看的顺眼的东西,他们会毫无保留的去热爱。这是造就俄罗斯老太太极端两重性个社会文化因素,而基督—东正教的普世博爱思想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俄罗斯社会的尊老传统,俄罗斯人普遍尊重老人,我曾见到像小熊一般的六七岁小孩给老人让座,更有酷的没边的后现代主义俄罗斯青年帮助衣着寒酸的老人提东西,对比一下,国内奇装异服满嘴鸟语的肥猪流会帮助农村来的老人么? 可叹的是像光头党这种不可理喻的流氓也没有逾越传统半步.
对于 “遇见光头党,就赶紧找个老太太躲在身后”的逃命方式,本人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我随便说说,大家随便听听就是。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留学生遇到了光头党,挨了打,脸上挂了彩,却好面子,坚持说“自己没挨打”,是“自己不小心橦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说出倒霉经历是不会博得同情的,反而会遭到众人的嘲笑,沦为笑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事情的,如果被害人比较狼狈,那么他的倒霉经历就会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直至成为本校神话。施黑酴的回忆就是典型的例子。
常见的情形是:某人兴高采烈的说“你知道么?某某被打了”,“怎么回事?”一帮人争先恐后的围上来,于是该人怎样遇到光头党,怎样挨打,怎样头破血流,怎样就此糟糕,种种情状,一一重现,说者口沫横飞,连比带划,听众目瞪口呆,不住点头。留学生圈子里有不少以嚼舌根,编排别人是非形成的帮派。经过帮众们的不懈努力,百般转口,千般锤炼,被打者终于修成正果成了衰人的代名词。
这一切同鲁迅笔下那些脸上挂着愚昧的笑容,像鸭子一样伸长脖子观看自己同胞如何被日本人砍头的愚民们何其相像!拖着辫子的满清中国人劣根性居然在21世纪的莫斯科重现。龙在他乡,又何必如此自轻自贱!